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王恕喝茶,置若罔闻。
  ……
  奉天殿,
  严成锦来到殿中,朝弘治皇帝行礼:“陛下,能领百官信服的公正之人,已经找到。”
  弘治皇帝错愕地望着他。
  李东阳不信,朝中有谁的名声能令百官信服。
  内阁和六部也听说了,李公举荐严成锦监军,纷纷好奇地转头。
  严成锦开口:“兵部给事中王承裕,可替朝廷监军。”
  李东阳几人僵住,听说王恕昨日才进京来看儿子。
  察觉诸公的脸色变化,弘治皇帝诧异:“王承裕是谁?”
  “回禀陛下,是前吏部尚书王恕之子。”
  弘治皇帝露出恍然神色,王恕历经四朝,刚正清严,官声早已名扬在外,自不必说。
  李东阳问:“王公清正,人尽皆知,可与王承裕有何关系?你休想假王公的名声,鱼目混珠。”
  严成锦的主意极多,行事稳重。
  若此子能去岛国监军,东征便多一分把握,兆番也能安然回来。
  可此子,就是贪生畏死,不愿为冒险。
  严成锦从左边的袖口,掏出一本册子,淡定:“下官有证据。”
  李东阳,本官岂会空手而来?
  萧敬走下来,满不乐意地接过严成锦手中的册子。
  弘治皇帝翻开一看,里头记录着王承裕审理的军人司法案,翻案多起,标注了具体年份与案件。
  一看就知道,悉心整理过。
  连弘治六年的兵部案件,也记录得清清楚楚,。
  李东阳好奇,焦急望着弘治皇帝手中的册子。
  严成锦继续:“这是王承裕十六年来,审理兵部案子,一年被翻案的旧案,就有数十起,他乃与臣一样,是正直的清流。”
  查找这些宗卷并不容易,
  但都察院纠察百官,能以监察的名义,借阅六部的宗卷。
  王承裕在仕途上,并无大作为,最高的官职,只混了养老送终的南直隶户部尚书。
  王恕在朝中得罪的人太多,清流也弹劾,王承裕即便有些才学,也无人举荐他。
  李东阳道:“一码归一码,他翻案与监军何干?”
  严成锦从右边的袖口,掏出一本册子:“可单凭查案,臣也觉得,不能证明此人公正,陛下请看。
  这是王承裕治理山东、河南的屯田,归还青州、彰德二府早先被侵占的军田三百六十顷。”
  弘治皇帝翻开看了几眼,朝中有这样清节的官员,又有实政者,一只手也能数过来。
  “为何无人向朕举荐此人?”
  兵部尚书秦竑躬身:“臣失察!”
  ……
  兵部,
  王承裕端坐在书案旁,全神贯注阅兵部的疏奏。
  他不仅管理屯田,也审查一些军人士卒的旧案。
  秦竑走进值房,望着角落里的书案。
  “王承裕,出来接旨!”
  ………
  严府,
  严成锦捧起饭碗,身后的何能拦住门子,呵斥:“少爷进膳,不得打扰,家规第十六条,罚你抄一百遍!”
  门子哭丧着脸:“少爷,小的也不想打扰,门外有人对不上暗语,非要进来,都快把府门卸了。”
  “让锦衣卫,押入锦衣卫的诏狱。”
  “锦衣卫也不敢拦他。”
  严成锦放下碗,回过头一脸认真:“可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
  “是啊少爷……他在卸门。”
  门子还未见过这样的操作,吓得惊慌失措。
  哪有敢闯人私宅的。
  严成锦转过身,这老头为何一定要见他?
  “带上几个家丁,跟本少爷去看看。”
  此时,府门外。
  朱厚照见一老头在卸严府大门,手舞足蹈:“你与老高何仇?”
  “无仇,老夫是来感谢他的。”
  “可你为何要卸门?”
  “别说话,搭把手!”
  片刻之后,轰地一声,旧门被两人慢慢移开,丢到地上。
  王恕微眯着眼睛,扫视院内一圈。
  本不想犯律,可听闻严成锦花三十多万两银子买宅邸,却住这样的院落,便觉有古怪。
  “年轻人好力气,你叫什么?”
  “小朱秀才,老朽如何称呼?”
  “老夫王恕。”
  朱厚照笑容僵硬在脸上,听宫里的人说,有个官员最爱弹劾皇室,比刘师傅严厉百倍,连父皇和先皇都怕。
  “在下还有事……”
  严成锦皱着眉头:“太子殿下,卸了臣的府门,不装回去就想走?”
  朱厚照愣在原地,老高这狗东西一定是故意的。
  王恕微微转头,蹙眉:“你是当朝太子殿下?”
  朱厚照乐了:“本宫听说过,王公已致仕,管不了本宫。”
  王恕却不生气,早听闻太子顽劣,喜欢胡闹。
  严成锦喊锦衣卫将朱厚照抓回宫。
  片刻后,两人坐于正堂。
  严成锦看向王恕,问:“王大人到在下府上何事?”
  “听闻,你举荐了我儿承裕?老夫在朝廷中得罪了很多官员,我儿有才,却迟迟不得委以重任。”
  王恕正色:“虽然你举荐,也不安好心。”
  严成锦知道,王恕定不会无故上门,静静听着。
  王恕喝了口茶,忽然严肃:“老夫听闻,前阵子江南有人交易火器,你身为都察院都御史,应该派人查查。”
  严成锦心情毫无波澜,宁王又要作死了?


第549章 天下大乱
  王恕一直呆在南直隶,严成锦问道:“王公猜测是谁?”
  “老夫不知道。”
  老夫知道还让你查干什么!王恕面色认真。
  “无确凿证据,让本官如何查?王公回去吧。”
  江南有火器需求的人,只有宁王,别人吃饱了撑的买火器?严成锦猜八成是他。
  四年前,就知道宁王有一天会造反,为何本官不抓?
  这就好比知道有人要犯罪,但他却迟迟不动手,你总不能先把他关到局子里去。
  所以,王恕来向他揭举,也无用。
  王恕捋着胡须:“可知,老夫为何认出你的轿子?
  老夫是特意入京的。”
  严成锦看向王恕,可以笃定,这老头应当是入京找他。
  否则,岂会街头初次碰见,就认出他的轿子。
  王恕一定调查过他,身为四朝元老,在京城留有门生故吏,并不奇怪。
  “王公不妨直说?”
  “东南和内省要大乱。
  传闻白银要贬值,加上流通弘治银票,东南的盐商,已开始大量囤积盐引。
  盐商停止向内地各省供盐,百姓无盐可食,内省的盐价,又会上涨,手头稍宽裕的大户,再过一段时间,也会为吃盐发愁。”
  王恕一本正经:“这些,都是传闻白银贬值的缘故。”
  盐引,是朝廷发放的凭证,有盐引才能卖盐。
  这就决定了,坊间的盐是有一定数量。
  商人怕手里的银子贬值,换成了盐引,以求保值,甚至赚银子。
  这就好比他将白银,全部换成宅邸和田地,一个道理。
  严成锦蹙眉:“朝廷没有奏报。”
  “奏报很快就会入京了!”王恕眸中闪过不容置疑地目光。
  严成锦提防地看着王恕,王恕弹劾过的官员不计其数,能活到今日,定然是有城府的。
  “王公为何偏偏要找本官?”
  “本官看你实诚。”
  ……
  东暖阁,
  天寒了,萧敬小心翼翼在弘治皇帝的膝盖,盖上一张薄衾,陛下独自一人在暖阁时,舍不得烧地龙。
  “陛下,方才王恕和太子去了严府。”
  弘治皇帝微微怔了一下,转头看向萧敬。
  萧敬吞吞吐吐:“两人还、还把严府的宅门拆了,严成锦说要宫里赔银子……”
  闯官宅就罢了,还把别人的门给卸了?弘治皇帝僵在御座上,王师傅品行端正,怎会干这种勾当,太子唆使的?
  “王师傅昨日才骂严成锦,去严府做什么?”
  “奴婢不知,王公似乎有要事,要见严成锦,才将门卸了。”萧敬道。
  他在英宗朝时,就认识王恕,那时,还是司礼监的小太监。
  但历经英宗、代宗和宪宗朝,与王恕一起共事。
  凭他对王恕的了解,只怕是有事才去见严成锦。
  正在这时,内阁值房。
  刘健翻开松江府传回的疏奏,骤然瞳孔一缩:“东南有大事了。”
  少见刘公这般失态,李东阳走过来,只见疏奏:
  沿海各府奸商,乞以长芦旧引十七万,每引纳银五分,买各场余盐,两淮之地,旧引至一百五十万,盐法大坏……
  谢迁蹙着眉头:“陕西和云贵传回的奏报,盐每大引涨至五百贯,百姓无盐可食。”
  刘健和李东阳错愕,两件事,实则是一件事。
  东南的盐商破坏盐法,导致了内省各地的盐价,大幅上涨。
  怎么会突然如此?
  很快,三人拿着疏奏来到东暖阁。
  弘治皇帝看了两本疏奏后,怒不可遏:“奸商横行江湖,东南各府官员,竟置之不顾。”
  可是渐渐冷静下来后,觉得有些奇怪。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