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成锦思考推测种种可能,站出来一步:“陛下,让藩王前往辽东建立封国?”
百姓不愿前往安居的原因,无非两点,没有朝廷的庇护,以及辽东冻土难以耕种。
藩王在辽东建立封国,永世传承下去,就如同用树木稳固泥沙,辽东疆域,可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
“此法虽有效用,可哪位藩王愿意去辽东呢?”刘健抚须反问。
“就让藩王大计中,最后一位藩王前往辽东如何?”
严成锦心想,藩王在封国做酒囊饭袋,还不如让他们去辽东做朝廷的堡垒。
也算人尽其用,没白吃朝廷的大米。
以大明的财力,建造一座城虽然吃力,却并非办不到。
建州女真和东海女真生活的地域,是黑龙江、辽宁一带。
这些地方,在后世,也是能生活人的。
而如今,因为卫所制度的崩坏,导致百姓往南逃窜,远离征兵。
“如今,藩王考核大计的最后一人是谁?”弘治皇帝问。
百官纷纷看过来,总觉得严成锦故意为难。
严成锦拿出藩王大计的考核总排名册,“回禀陛下,是寿王,不过,这名册的排名,会随时发生变化。”
弘治皇帝拿过册子翻开几页,评定的名次,果然一直在发生变化。
“将藩王封到关外,也并非史无前例,朕记得,高皇帝就曾将宁王朱权的封国,封在关外,令其镇守边疆,诸公以为,严卿家的提议如何?”
韩文拱手作揖:“将封国封在辽东,还需给王爷建立王府,以及安置百姓。”
“更重要的是,辽东冻土难以耕种,一向以打猎为生,大明百姓耕种娴熟,却不谙狩猎,只怕、严成锦说的,只是空谈。”谢迁点头。
户部的官员颔首点头,辽东地幅宽广,而大明,正是对这块地没兴趣,才让给。
他们考虑百姓的税赋问题,你打猎不种田,还怎么交税?
后世辽东及黑龙江,不仅能住人,人口还不少,这点可以确认无疑。
但要如何说服陛下和百官?
严成锦仔细想了想,道:“辽东及以北之地,可种玉米,虽是一年一种,赋税不多。
但朝廷,可将辽东设为特辖区,一年只收一次税赋。”
种得少,还要交一样的税赋,这就鱼肉百姓了。
在大明建立特区,独立于朝廷体制之外,特殊管理,可以打消百姓的顾虑。
只是,此举不吝于更改祖制,不知陛下和百官,同不同意?
“一国收两种税赋,卿家是怎么想出来的?”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
这听起来,不是夸人的话。
严成锦心头一紧:“臣由良乡推导,便想出来了。”
“税赋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存活一城百姓,稳固辽东疆域。”
…………
良乡草棚,
朱宸濠朦胧睁开眼睛,臂弯里枕着沉睡的曹氏。
本王被睡了一月有余,藩王大计,怎还不结束?
他每夜搂着如此丑妇,即便再能隐忍,也心生熬不到头的感觉。
他轻手轻脚撑着身子,光脚坐起来,准备到良乡街上斗鸡赚银子。
朱厚照的法子虽粗鄙,赚银子却极好用,还不用动脑子。
“郎婿啊,起了吗?老朽进来了。”曹老头走进来,端着两个白面馒头。
朱晨濠面色如常,怒意隐忍得极好,笑道:“老丈不必每日都送早膳。”
“不碍事,老朽喜欢你这上门女婿。”曹老头满心欢喜地望向帘帐后,又看向朱宸濠:“昨夜睡得可好?”
他总觉得女婿谈吐不凡,是能做大事的人。
朱宸濠看见门外的暗探,不想多攀谈,拿着一个馒头出门。
暗探宣布弘治皇帝的旨意:“宁王,藩王大计最后一位,将前往辽东的极寒地带,建立封国,封疆固土。”
朱宸濠有种莫名的危机感,不知,他的名次如何?
若封国改为辽东,筹备多年的计划将付之东流。
陛下的想法越来越多了,稳妥起见,得快点结束藩王大计,回到封地。
他想到了杨廷和。
此时,兴王朱祐杬也听闻藩王大计抽最后一位,前往辽东封疆固土,他震惊了。
诸位藩王的反应,大多如此。
……
曹老头来送早膳时,朱宸濠关上门:“还请老朽,三日后帮我把信送到京城,杨廷和的府邸。”
若今日就入京,必会被暗探盯上,隔三日后,会更稳妥一些。
三日眨眼即逝,杨廷和看到宁王的书信,微微皱着眉头,二话不说把信烧了。
第452章 先召后奏
十下旬,天寒地冻。
入冬后,伤寒病极容易在流民草棚爆发。
严成锦推演算计,决定结束藩王大计。
良乡流民草棚人口稠密,传染的速度极快。
流民营养不良,染上的概率极大,若有一个流民染上风寒,极有可能成片感染。
藩王死在良乡,百官第一个要弹劾的人,就是他。
且,诸如宁王、兴王这等老油条,时间再长,也不会悔悟了。
“陛下,藩王大计已有结果,臣请柬,将十位藩王召回京城。”
弘治皇帝昂头看向严成锦,目光中露出错愕神色:“才刚有起色,朕想让他们磨炼到明年开春,再返回封地。”
“不错,荣王每日去藏书馆听学,回到封国,必定有一番作为,何故要召藩王回京。”刘健抚须。
整饬藩王制的弊端,关键就在于此,不能前功尽弃。
严成锦这家伙,竟要这时将藩王召回来。
“这……”
严成锦暗自吐槽,当初集体劝谏陛下,如今又集体真香。
言官变脸,果然是大明的绝活。
“入了十一月,就要降大雪,感染风寒的流民,每日都会增加,若传染给藩王,恐有性命之忧。”
不是所有的伤寒,汪机都能治。
若是碰到特殊的,这锅还得陛下来背。
“严卿家不必如此谨慎,朕让御医,给他们瞧病就是。”
弘治皇帝见严成锦一脸不情愿的脸色,蹙眉:“怎么,严卿家还有话要说?”
“臣拟定藩王大计时,没想让藩王过冬,可如今,陛下却要延长藩王大计,若藩王有所不测,还请陛下和诸公,不要降罪于臣。”
换个皇帝,严成锦不敢如此直言。
但弘治皇帝平和的时候,是极慈眉善目的。
弘治皇帝目光灼灼,仿佛看透了严成锦般:“朕就知道你会这般,准了。”
百官们像每天吃完饭要呷一口茶一样,习以为常了。
到时,藩王薨逝于良乡,该弹劾严成锦,他们还是会弹劾的。
回到都察院,严成锦命人通知各暗探,藩王出门需戴着人笼嘴,如有不戴者,得下等评定。
如此狠厉的惩罚,想必藩王会遵守。
不过,严成锦还是想尽快结束藩王大计。
死三个藩王,就算是陛下也扛不住。
藩王在封国纵欲无度,身体早已被掏空,与一般的流民无异。
抗生素还未做出来……
冥思苦想一夜,严成锦也没想到好的办法。
清晨,严成锦穿好常服,昨夜下雪了啊。
喝过羊奶枸杞粥,严成锦坐在轿子里,听着探子们禀报。
“从今日起,若藩王身体有不适之处,立即回京禀报本官,不必等翌日卯时。”
暗探们面面相觑,仿佛有话要说。
盯着宁王的暗探,率先道:“宁王夜里就寝时,没穿衣,着凉了。”
整日同床共枕,就算是母猪,也有感情了吧?
严成锦不觉得奇怪,天黑之后的人之常情罢了。
紧接着,盯着兴王的暗探小心翼翼:“兴王七日前沐身,便有伤寒的迹象……”
这么冷的天,还天天沐身,身子有什么不干净的病?
严成锦在考核册上记下,示意继续。
盯梢衡王的暗探道:“衡王前日咳嗽,不过,并无大碍。”
衡王朱祐楎,是成化皇帝的第七子,朱厚照的七叔,亦是个聪明人。
兴许,是在封地时,常常听书,到了良乡后,在良乡壹号茶楼,混了个乙等说书人。
管吃管住,还能睡粉丝。
中规中矩,在名册上,严成锦通常打乙等评定。
毕竟,大明是可以纳妾的,更遑论是亲王。
“下一个。”
盯梢雍王朱祐枟的暗哨,有点不敢看严成锦的眼睛:“严大人,雍王昨夜身子不适,今日未起,究竟是如何,小的也不知道。”
严成锦大骇,忙是从轿子里走出来,接连四个藩王,身怀病疾。
不知是何种流感?
雍王朱祐杬在封国极度纵欲,色令智昏,体质比朝生夕死的蜉蝣还差。
虽然年纪轻轻,但还有五年,他就要挂了。
“传本官命令,召十位藩王入京,年间大计结束。”严成锦担忧他提前挂了。
“可是严大人,陛下口谕,要盯梢到明年开春,您……小的不敢违抗圣旨呀。”
几个暗探连忙应是。
他们为锦衣卫,陛下的亲军,自然只听陛下的命令。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