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成锦微微躬身:“陛下方才说了,工程师可以参加科举,谢大人让谢丕去良乡就是,下官相信,他定能中榜秋闱。”
谢丕是弘治十四年顺天府乡试的解元,学了理科之后,就不知道了……
谢迁叹然一声。
回到府上,见儿子呆坐在书案上,双目陷入深深的思考中,谢迁走进来,他也不起身行礼。
“去良乡吧,严成锦那狗东西不会为难你了。”
谢迁长长叹出一口气。
谢丕双眼恢复神采,微微转过头,望着老爹:“真……真的?”
“再敢为难你,爹就揍他。”
谢丕眼角微微湿了,哽咽:“爹,儿不是不想参加秋闱,只是对理科有兴趣……”
“爹明白。”
“儿今后一定好好孝顺你。”谢丕蹭地一下站起来,收拾包裹去良乡。
……
京城,邸报传出。
先传到顺天府,刘庆瞪大眼睛,凡良乡出身的工程师,不论胥吏和流民子弟,皆可以应举?
三班六房的衙役们,看到邸报宛如见了鬼一样激动。
考上举人,就能见免一定的赋税。
但从明初开始,规定了胥吏不得参加科举,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会放宽参加科举的条件。
“良乡工程师难不难考?”
“听说这次只录取了六人。”
……
良乡,
张贤看到邸报时,双肩激动得微微颤抖,从建朝到至今都没有这样的先例,只有严大人才有这样的魄力。
“严大人嘴上从未说过,心里却装着天下苍生,惭愧啊。”
邸报传遍了良乡,引起极大的轰动。
胥吏们看到邸报,激动得泪流满面,尤其是六房的文吏,他们与衙堂的捕快不同。
衙堂的捕快大字不识一个,不能参加科举没什么好说的。
但他们文吏是读书识字的。
只因地位低下,就不能参加科举,这何等不公。
户房文吏范郦告假回家,拿着邸报进门,对正在房中苦读的儿子道:“儿,你看这是什么!”
范钦看了邸报,惊呼:“胥吏也能参加科举?”
范郦激动地点点头,他这辈子就指望着儿子世袭他的差事,看到邸报,顿时又了希望。
从今往后,吏员也能参加科举,有当官的资格。
“不知良乡的工程师难不难考?”范钦道。
“考不上,再考一次就是,爹听说匠人都能考上,你有何考不上的?”
范钦点头,准备去良乡借书。
良乡藏书馆,
借阅《力学》、《算数学》、《化学》的人突然多了起来。
良乡船厂很忙,江南来了一个富商,漕船、大黄船、杂舟各要二十艘。
并且还问有没有可以出海的大宝船。
“江南谁会要这么多船,宁王?”
严成锦陷入思考中,大宝船是郑和下西洋的船,长度约为一百五十米,宽为六十米,像一艘大游轮。
一般的商人不会买这种大船。
因为漕运不让走这种船,会阻碍朝廷的粮船。
对于漕运船只的规格,朝廷有明确的要求,什么船能载货多少,皆有定数。
“买船的人是谁?”
“叫罗璞,是江南做瓷器的商人。”张贤道。
没听说过这号人,或许是宁王为了掩人耳目,随便找来的狗腿也说不定。
慎重起见,严成锦决定把船卖给他,再顺藤摸瓜,看是不是宁王。
谢丕再次来到良乡,对严成锦感激涕零,日夜跟在宋景身边,生怕错过重要的知识。
“宋师傅,能否教我做宋氏天文望远镜?”谢丕觉得,还能做得更精细一些,看到月亮以外的地方。
“不必喊我宋师傅,做宋氏望远镜简单,你去工坊看匠人就知道了。”
为防止江南的山寨货模仿得太快,严成锦不许匠人之外的人,进入工坊,宋景除外。
谢丕这几日,在良乡的中关村住下。
这里的床十分奇怪,是铁床,上面可以睡一个人,下面还可以睡一个人。
交谈得知,除了他一人出身官家外。
其余五人,或是胥吏子弟,或是匠人。
得知可以参加科举,五人激动难抑,夜里抱着书,准备去流民的草棚区。
“你们要去何处?”
“草棚那有个先生,叫程青山,学问做得很厉害,我们去听学,你去不去?”
见五人都去,谢丕放下天文望远镜的原件,跟着去了草棚区。
这里有一座灯火微醺的小屋,有人在讲学。
蓦然发现,讲学的人不正是程伯父吗?
“伯父,你怎么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坐下听讲。”程敏政红着脸。
……
严府,
严成锦有些意外,王不岁派人传回口信,运往朝鲜的精盐连人带货被劫持了。
“是燕山君下的命令?”
“小的也不知,是朝鲜的官差把东家带走了,东家磨破嘴皮,说我是他儿子,求留个钟,才让小的回来。”
燕山君比朱厚照还奇葩,斩了三十多大臣,把国子监改成妓院,没什么他不敢做的。
只是,他以为王不岁是普通的商队,劫了也就劫了,不会惊动朝廷。
殊不知,这精盐有弘治皇帝的跟脚。
回到书房,严成锦将谏言写在册子上,又在白纸画出脑图,换位思考,假如有人反对出兵朝鲜,他会怎么说?
半个时辰后,严成锦从书房里走出来。
“准备轿子,本少爷要进宫。”
第246章 乐不思返
东暖阁,
严成锦将事情一五一十禀报,弘治皇帝皱眉:“李隆三番五次向我朝进贡,归心昭然,怎么会劫持我朝的商队?”
陛下显然被李隆蒙蔽了。
不能怪弘治皇帝。
别的朝贡国,一年到头朝贡一次,李隆一年派使臣来四五次,极为会舔。
据韩斯门所言,李隆与史中所提一样,强征大臣的妻女供其行乐,无数医女惨遭毒手。
大臣和百姓皆不堪其扰,对外却讨好大明,企图获得庇佑。
“陛下还记得使节韩斯门?据此人所言,此人暴戾如同夏桀商纣,酒池肉林,鱼肉百姓,淫乱无度,用尽世间粗鄙之词,也不足以道出其万分之一。
请陛下派十万大军,将王不岁等人救回。”
严成锦你疯了吧?
救个商人要派十万人去,打鞑靼也没派那么多兵马。
刘健道:“不可,李隆年年派使臣朝贡,本该受我大明庇护才对,怎能对其用兵,且朝廷与朝贡国有约在先,抵御外敌,不干预朝政。”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李隆向大明朝贡,若对其出兵,今后还有谁向大明朝贡。
“朝鲜截了精盐,承诺给陛下的税银,恐怕交不上了。”严成锦道。
京营经过王守仁调教后,今非昔比,再加上红夷大炮,打下汉城并非难事。
只是陛下肯不肯用兵。
若朝鲜一直是燕山君把持朝政,精盐的生意无法经营,在邻邦诸国中,离良乡最近的,除了鞑靼,就是朝鲜。
且朝鲜爱吃咸菜大酱,需要大量的精盐。
弘治皇帝站起来,眉头深思,背负着手走下御阶。
“出兵一次,耗费无数靡费,只为将精盐抢回来,不值得。”
言下意,你节哀顺变吧。
严成锦想到了弘治皇帝可能不会出兵。
他最关心的,是靡费。
并且,弘治皇帝是爱好和平的人,敌虏侵犯他会防御,却不见得会主动侵犯敌国。
王不岁等人的份量,还不值得派出一支军队。
“燕山君此举是欺君,蒙蔽陛下,按律当问罪,臣求陛下派出使臣,将人和银子要回来。”
严成锦退了一步,先将王不岁捞回来再说。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
文书房的旨意下到礼部,张升有点犯愁了,找个通朝鲜语的使臣并不容易。
“从天津港去朝鲜,路途遥远,还请张大人尽快安排。”严成锦道。
张升狐疑:“银子或许能要回来,人就未必了,往来月余时日,你想想,你掳掠了几个无用的商人,会留他们做活口吗?”
“还请大人尽快安排吧。”
杀人越货,燕山君真要忌惮大明,应当会把王不岁杀了灭口,一支小商队在边境消失,不会引起朝廷注意。
严成锦心里明白,这次派使节前去,若不能救回王不岁,也必定会引起两朝争端。
燕山君无故斩杀大明商人,弘治皇帝不会轻易放过他。
正好让弘治皇帝出兵朝鲜,换一个朝鲜皇帝,日后良乡就能和朝鲜通商了。
张升忧愁而双眉紧锁:“大明极少出使朝鲜,得让本官找找,谁能胜任。”
“下官有个适合的人,礼部再派一人即可。”
严成锦立即派人去良乡。
韩斯门在良乡船厂看守大门,他觉得自己活成了酒囊饭袋,一日吃了睡,睡了吃。
良乡百姓的素质极好,也不来船厂闹事。
船厂给他结工钱,每日三分纹银,比船厂的工人低一半,但韩斯门不屑于这些银子。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