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心中一喜:“他们是内书院的四大才子,学问做得好,萧敬安排陪本宫读书,这是高凤,这是丘聚,这是罗祥……”
严成锦微微一笑:“那这位一定是魏彬魏公公了吧?”
一旁的太监欣喜:“严大人认识咱?”
八虎来了四虎?
全凑齐了……
这四个太监,个个不简单。
魏彬会武艺,掌权后,他总掌京营中的三千营。
高凤是内书院毕业的高材生,毕业直接分配工作那种。
丘聚是内侍的头头,武艺高强。
罗祥啥都会一些。
“不如四位公公一起去牵马,本官与殿下有话要谈。”严成锦道。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老高,为何本宫身边有太监时,你总有话要说?”
“严大人有话,不妨在这里说,咱是殿下身边的长随太监,也不是外人。”高凤道。
“殿下今日胜了几人?”严成锦问。
朱厚照得意一笑,道:“本宫连斗二十八首诗,胜二十八人,只差程青山了,老高你摇头是何意?”
“臣见过程青山,此人聪慧无比,殿下斗不过他,还不要寻他了。”
朱厚照眯着眼睛,老高这家伙,又开始忽悠人了。
“臣有一题,程青山眨眼便猜出来了,殿下却不一定猜得出来。”严成锦开始洒鱼饵,朱厚照这厮的软肋,便是好斗。
“你上回说的袋鼠,本宫便不服气,说说看,本宫不信,这天下有人能比本宫聪明!”朱厚照认真起来。
“那好,臣问殿下,东的尽头是哪里?”
朱厚照想了想,斩钉截铁:“是海!”
“西的尽头又是哪里?”
“西域的蛮国!”
“南的尽头又是哪里?”
“还是海!”
“北的尽头又是哪里?”
“无尽的草原。”
严成锦摇摇头,道:“殿下全答错了。”
朱厚照一脸错愕,高凤四人觉得太子答的没问题,高凤呵斥道:“严大人,休要戏弄殿下!东的尽头便是海,你竟敢欺弄!”
朱厚照却陷入沉思,看向严成锦:“你说是什么?”
“东的尽头,还是东,西的尽头,亦是西,南的尽头,还是南,北的尽头,亦是北,这天下,是圆的。”严成锦道。
地圆说被证明还有十九年,麦哲伦将出海,证明这一说法。
若大明先一步出发,那……
“殿下若不信,可派高公公从东出发,丘公公从西边出发,罗公公从南出发,魏公公从北出发,若他们终有一天相遇,便说明,臣说的没错。”
高凤呵斥道:“好你个严成锦!咱就说殿下身边的伴伴,为何一个接着一个消失,原来是你使的坏!丘聚、魏彬,你二人将他抓起来!”
丘聚和魏彬刚要动手,暗处冲出来一队锦衣卫。
接着,又冲出来一堆家丁。
再接着,又冲出来一波衙役。
“这……?”
高凤等人吓得目瞪口呆,一个御史怎么会有锦衣卫跟着?
朱厚照却好奇:“老高,你怎么知道天下是圆的?”
弗朗机的,出来接锅了……
“臣当然是听弗朗机人说的,良乡有许多弗朗机和大食人往来,臣又是好学之人。”严成锦道。
朱厚照眼睛直勾勾盯着他:“本宫如何信你?”
“臣若欺瞒,便做殿下的第六位勇士。”
朱厚照双眼放光,“高伴伴,你等跟本宫回宫,准备行李出发。”
“殿下,奴婢的身子……”
“若是敢不去,本宫自有办法惩治你们!老高,只要他们回不来,你就做本宫的勇士?”
朱厚照你还是人吗?
为了让我做你的勇士,竟想让他们回不来。
“殿下何须回宫,良乡就有马车和干粮,尽早出发,尽早相遇,东南西北各有神物,殿下稍等。”
严成锦画了四幅图,道:“还望四位伴伴,顺路将此物取回来。”
丘聚和微彬等人吓坏了,连忙跪在地上磕头求饶。
一刻钟后,四辆马车准备好了干粮,驮着高凤四人,朝四个方向赶去。
“麻烦停一下,严大人,算咱求你了……”
“严大人,咱错了!”
“严大人,高公公不行了……”
“拖下来,埋了吧。”
“殿……殿下,奴婢又行了!”
严成锦叹息一声,从此天下,再无八虎。
朱厚照回宫,锦衣卫紧跟随左右,一路护送他回宫中。
这几日,程敏政没去藏书馆,呆在家中教导学生。
却有慕名程青山的书生,前来拜访他。
“不成想,先生大才,处境如此落魄。”
“何须在意这些,你叫什么?”
“学生康海!”
……
严成锦猜得不错,大雪下的有三尺厚,马车压根走不了,来良乡的商人少了大半成。
没了生意,工坊无法开工,流民就要断几个月工钱,街上推烧摊的流民小贩也没有收入,待在家中。
大雪纷飞,草棚区占据了千余亩地,有一半流民知道程青山,不用去上工,便纷纷来找他说书。
“青山,都等你说书呢!”
“两个小兔崽子!一边玩去,反正也考不上,别耽搁咱们听书。”
流民堵在程敏政的草棚前。
梁小一和梁小二偷偷看向先生,想听先生说书。
程敏政微微蹙眉:“你们今日为何不去上工?”
“唉,大雪害的,东家说仓库里屯着存货,没人来良乡,卖不出去,没银子结工钱,让咱们回来歇着。”一个流民道。
程敏政沉吟几声,昨夜也听老梁说起,没有商人和伙计来,烧饼都卖不出去了,想给这两小崽置袄子,一直舍不得。
“且等今夜,我去凉亭开讲。”
大明律还有一半没讲完,包公怒断天下公案没有,只能编到稿子里。
流民喜滋滋地搭棚子去,天亮了,凉亭四处受风,围起草棚子能暖和些。
程敏政身上穿了好几件破衣服也觉得冷,嘀咕:“天凉了,贤侄也不知给老夫置一件袄子。”
置办新衣极有可能会暴露,教化流民的计划将前功尽弃,贤侄慎重也是应该的。
这么一想,便原谅了严成锦。
哈秋!
“他娘的!子堂这狗东西在京城,也不知给我送件袄子来!”程敏政没好气咒骂。
第208章 万全之策
都察院,
严成锦铺开白纸,画出流程思维导图。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若是将良乡挖出一条河道,与卢沟河相通,就汇入了京杭大运河。”
良乡作为大明的小商品中心,天下的义鸟。
有内港作为运输的渠道,良乡,势必会成为北方的“江南”。
“建造藏书馆,掏空了良乡的府库,要向陛下要靡费。”
分析后,严成锦犯难了。
陛下恨不得将国库含在嘴里,怎么让他吐出银子来?
“我若提起要银子,此时,韩文定会跳出来反对,想要国库的银子,还得过韩文这关。”
顿时,白纸上又多了一个小boss拦在路上。
严成锦在纸上写了几个字。
个御史抱着一大堆资料典籍,从库房里出来,踉跄走回值房。
一声厉喝,差点给他吓死。
“方学!你将典籍抱出来做什么!”戴姗气急败坏。
御史回过头,惭愧道:“大人,是老高兄要,让我来取……”
严成锦来都察院之前,他是都察院的金牌御史,严成锦来了之后……
一切都变了啊!
连大人也对他大呼小叫了。
翻开几本典籍来看,戴姗心中疑惑,这家伙要十三道御史传回的运河记载做什么?
背负着手,大步走进值房,东窗有个文静的御史正在写写画画。
又在赶业务呢?
戴姗老脸笑出褶子:“成锦啊,弹劾谁呢?”
“下官,在想向陛下请奏,将良乡连接入京杭运河中。”严成锦恭敬道。
方学连忙把典籍放在书案上。
戴姗想不明白:“你上奏就是,将这些典籍搬出来做什么?”
“下官要将这些典籍看完,再上奏。”
你丫脑子进水了吧?
但又觉得这样说不太好……
戴姗连忙道:“贤侄啊,不必如此慎重。”
严成锦颔首点头,手却很老实的翻开典籍,逐一查看。
见劝他也不听,戴姗摇摇头转身离开,没走出几步,却听见身后响起:
“方学兄可知道,韩文大人家住何处?”
戴姗回头来,气得跳脚:“你上奏,打听韩文的府址做什么?”
“下官只是随口问问,大人不必如此慎重。”
等戴姗走后,方学小声对严成锦道:“老高兄,现在可以教在下弹劾之道了吧?”
“弹劾不过两字而已。”
“哪两个?”
严成锦凑到方学耳边,说了两个字,方学面色凝固。
……
下了早朝,
弘治皇帝看到良乡知县张贤的疏奏,内阁票拟,等他批红。
“良乡请奏要开凿水路?”
相似小说推荐
-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起点VIP2021-08-30完结来到这个时代,我想在绍兴和青藤一醉,想去翻翻那失传的《永乐大典》,想见见一生未曾一败...
-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起点VIP2021-05-07完结穿越到大明朝,考科举是黑户,想读书又没老师。好在隔壁就是流放王阳明的龙场驿,不过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