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明朝当国公 (千斤顶)


  看到朱由校竟然如此“偏袒”杨峰,田尔耕的心都凉了下来,他忍不住泣声道:“陛下!”
  “去吧!”在这件事上朱由校的意见是很坚决的,虽然他不喜欢理会朝政上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个傻子,刚才的事情他看得明明必败,分明就是田尔耕要打杨峰,而杨峰只是被迫还手,现在被杨峰给揍了却要找他来主持公道,真当他这个皇帝是傻子吗。
  看着朱由校不容置疑的神情,田尔耕也知道今天这个亏他是吃定了,这个杨峰也不知道给陛下灌了什么迷魂汤,陛下竟然这么偏袒他,只是手腕上不断传来的疼痛告诉他,如果自己再不赶紧找大夫疗伤的话恐怕日后这只手就要废了。
  他恨恨的看了杨峰一眼后这才退出了房间,一旁的曹大忠见状也不禁暗自叹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朱由校对杨峰的印象是真的很好啊,否则也不会这么偏袒他,看来从今往后他要重新对杨峰进行定位,不能简单的将他看成是一名无足轻重的破军户了……


第六十二章 不一样的朱由校
  就这样,朱由校一行人就在千户所住了下来。为了掩饰朱由校的身份,杨峰还特地将千户所的军官们召集起来,告诉他们朱由校是今年正月刚上任的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顾秉谦的一名子侄,今年刚考取了秀才功名,现在是出来游历的。
  听了这个解释千户所的军官们这才释然,在交通不便的封建社会里,许多官宦人家向来都有让自家子弟学成后出门游历的习惯,一来是能够让他们增长见识开阔心胸,而来则是让他们广交朋友为日后进入仕途打下基础,毕竟若是只知道在家里闭门造车死读书的话只会培养出书呆子,而不是合格的精英人才。
  虽然依旧有人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放着近在咫尺的南京这样一个花花世界不去,反而跑到他们这样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的行为表示不解,但大部分人对此还是持欢迎态度的,毕竟能跟一名号称天官的吏部尚书的子侄拉上关系,对他们千户所的将来自然是好处多多,他们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一天夜里,在吃完了晚饭后朱由校又照例拉着杨峰在千户宅的后院里闲聊,这是朱由校最近几天染上的习惯。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敏感的朱由校立刻就发现了杨峰跟平日里他接触过的那些文武百官有着很大的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杨峰对事物的看法和当前大明的主流意识差异非常大。
  譬如,在谈论到如今大明的形势时,杨峰并没有象当今的文武百官那样用什么只要朝廷薄赋轻徭、整吏治,皇帝亲君子远小人则可吏治清明天下太平这些鬼话来哄他。
  杨峰很是直言不讳的告诉他,如今的大明最大的毛病就是朝廷没银子了,其次就是经过上百年的渗透,以东林党人为首的财阀势力已经将手伸到了朝堂里,所有朝廷颁布的政策只要是对他们有利的东林党人就会支持,对他们有害的则是坚决反对,比如说万历年间的广宁门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件事是这样的,明万历三十五年正月,江苏省泰兴县知县龙镗赴京参加“大计”(明朝官员考核制度,每隔六年考核一次官员,考核外官名“大计”),因考绩不佳,被贬了官。当他走到广宁门时,遇到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等人正在收税,见龙镗到来,于是便横加勒索。谁知龙镗的行囊空匮,税监们就对他拳打脚踢,龙镗被打得口喷鲜血而死。
  事情发生后,广大“正义的”人民群众义愤填膺的联名写了奏文,由兵部呈给皇帝,依法严办这伙税监。万历皇帝迫于公愤,把肇事者收监,将赵禄处决,邢相等三人充军。
  好了,以上就是官方的说法。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真正的事实就是万历三大征过后,大明朝没钱了,因为三大征所需的费用很快就将张居正变法所积攒的银子消耗殆尽,眼看着朝廷没钱了万历皇帝急啊,所以就派出了以太监为主的一大群人到全国各地去收税。他们收什么税呢,他们主要收的是各地矿税以及铁盐茶等等各种税收,而这就触动了江南地主阶级的利益,作为江南地主阶级代表的东林党人当然不能忍啊,在他们看来向他们收税那就是在动他们的命根子啊,这事绝逼不能忍,所以才策划了这场闹剧。
  广宁门事件过后,整个大明朝各地就对万历皇帝派出的税务官发起了弹劾甚至攻击,最后的结果就是万历皇帝的税收计划不得不宣布破产,到了万历末年,偌大的大明全年的茶税居然只有区区16两,这么荒唐的事情估计整个华夏的历史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杨峰对朱由校说这些的时候,他发现朱由校听得很仔细,整个人时而兴奋时而愤怒,有时候又忍不住愤然长叹,经过几天的接触,杨峰发现朱由校在听他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听得很仔细,但凡是不明白的他甚至会不厌其烦的拉着杨峰详细询问,像极了一个好奇宝宝。
  面对这个好奇心如此旺盛的朱由检,杨峰甚至都有些怀疑他是不是史书上那个被人称为只会宠信阉人魏忠贤和乳母客氏的木匠皇帝了。
  其实说起来朱由校也很可怜,他这个皇帝小时候由于不受他的爷爷万历皇帝待见,没什么文化,更没有出阁读过书。万历帝在世时,始终不肯立这位长孙为太孙,也不肯让长孙出阁读书。直到临死前才留下遗嘱:皇长孙宜即时册立、进学。
  几天以后,朱由校的父亲泰昌帝即位,册立朱由校的仪式自然应该从皇太孙变为皇太子。但是泰昌帝并不热心册封太子,后来在大臣的一再请求下,才下旨:“钦定册立东宫,择九月初九日。”但人算不如天算,九月初一,泰昌帝竟然驾崩。朱由校皇太孙未做成,皇太子还没来得及做,书本一天也没正式读,竟然要继承皇帝大位。这样的皇位继承者,有明一代,也仅此一人。
  而朱由校登基以后有感于自己文化的不足,所以养成了一个好学不耻下问的习惯,现在他发现杨峰竟然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全新诠释大明的问题,对于他来说简直就像是推开了另外一扇窗户,如此一来他哪有不拉着杨峰询问的道理。
  在后院的一张石桌旁,刚吃完了晚饭的朱由校就迫不及待的问坐在另一旁的杨峰道:“杨爱卿,你昨日说过,我大明的问题首在赋税,那么依你之见大明赋税问题要如何解决啊?”
  看到朱由校询问,杨峰毫不客气的说:“陛下,在微臣看来,大明的赋税其实在根子上就出了问题,太祖皇帝在开国之初定下的赋税国策如今已经不符合如今大明的需要,如今的大明需要重新制定一套新的赋税律法,如此才能解决我大明的财政问题。”
  “重新制定赋税律法?”
  朱由校听到这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杨峰实在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这样的事情他别说做了,就是连想都不敢想啊……


第六十三章 言尽于此
  “是的,咱们大明的根子上已经出了问题!”
  杨峰正色道:“太祖皇帝带领咱们汉人赶走了蒙古鞑子建立大明后,只是到了洪武五年大明的赋税就达到了八百万两白银,洪武二十年赋税一千二百万两,到了永乐年间更是达到近两千万两。洪武年间天下税亩八百万余顷(一亿两千万亩),到了如今大明的田地增上何止十倍,可赋税却比洪武和永乐年间少了数倍,何解?”
  朱由校沉默了,这个问题他作为皇帝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却不好说出来,不过他不说杨峰却替他说了。
  “其实到了如今,可以认为太祖皇帝当初制定之律法有些已经不合适了。例如太祖皇帝以为当官就要守得住清贫,是以给文武百官的俸禄低得可怜,按照太祖皇帝定下的俸禄,咱们大明的官别说花天酒地了,恐怕连平日里吃一顿肉都要好好寻思寻思。当官的没银子会怎么办呢?自然就要上下其手的贪墨拉,太祖皇帝在位之时杀的贪官不下上万,可依旧有人前仆后继的贪墨,这是为何啊?这就是人之本性,人家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当上了官,你却要他们吃糠咽菜,有谁会受得了啊,由此可见太祖此举确实不妥。
  还有,太祖规定士绅不用纳粮不用缴税,于是如今大明大半的田地都落入了各地士绅豪强之手,整个大明的赋税全部由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穷苦百姓来缴纳,那些整日里穷奢极欲的士绅富商们却一点赋税都不用交,敢问陛下,这公平否?”
  朱由校再次沉默,杨峰继续道:“有人说,大明这些年国势之所以不断衰败,那是因为近年来天灾人祸所致,加之满洲鞑子的不断袭扰,这才导致了如今的窘境。但是微臣以为说这些话的人全都是一群尸位素餐之人,想当初大明初建,太祖皇帝既要跟关外的蒙古鞑子作战,又要与张士诚、陈友谅各路人马厮杀,当时的处境比起如今艰难了何止十倍,为何就没有如今那么窘迫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当时政令通达。而反观如今,朝廷的大权都由一群代表了江南士绅利益的东林党人把持,任何但凡是让他们掏银子的政令他们都会拼命阻止,这些人为了银子为了自己的利益已经变得不顾一切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