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这种复杂,如果频遭挫折,就有可能变成扭曲,抛弃底线之后甚至会黑化。
  王渊把严嵩带去会客室,好奇问:“严编修是哪年进士?”
  严嵩自报家门道:“在下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二名,馆选为庶吉士,散馆之后授翰林院编修。还未履任,便丁母忧归乡,一直蹉跎至今。”
  王渊算算时间,日期刚好。
  明朝对丁忧官员有严格规定,服丧期满必须立刻回吏部报道。超过一年不报到者,要追究责任;超过两年不报到者,不得复官,发回原籍审理;超过三年不报到者,必须进行严肃处理,甚至有可能被剥夺功名。
  严嵩已经在老家厮混半年,若今年之内不到北京,他就要被追究责任了。
  王渊笑着说:“既然严编修丁忧期满,今后咱们就是翰林院同僚了。”
  严嵩摇头叹息:“吏部让我等候安排。”
  王渊惊讶道:“怎么可能?严编修没去翰林院吗?”
  “去了,吏部和翰林院,我都已经去报备过,”严嵩憋屈道,“但他们都让我安心等着。”
  这是违规操作!
  普通官员丁忧期满回京,肯定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被重新安排工作,运气好只等三五个月,运气不好得等两三年。
  但是,内阁和翰林院官员,以及六部尚书,回京之后可以直接官复原职!
  严嵩吃亏在什么地方?
  他的会试座师死去多年,在朝堂的影响力早已消弭。他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之后,又没去上过班,在翰林院毫无人脉可言。他的会试房师在外为官,他当庶吉士时的老师在南京坐冷板凳。
  一个能帮他说话的都没有!
  严嵩去了翰林院,翰林院虽然没有刁难,却让他把吏部的复官文书拿出来。吏部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吏部郎中也没资格给翰林院编修复官,至少得经过吏部侍郎批准,但吏部小官却又不帮忙通报,吏部侍郎根本不知道严嵩回来了。
  王渊问道:“严编修,你在吏部没有使银子吧?”
  严嵩楞道:“我做人做官自有清白,怎会给吏部送银子?而且我乃翰林院编修,丁忧期满回京,本就该让我官复原职,何须再给谁送银子?”
  “难怪。”王渊摇头好笑。
  就算眼前这位仁兄,真是历史上那个大奸臣,此时也不过是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愣头青。
  三十岁出头的人了,居然不知道给吏部送银子!
  王渊解释道:“你离开朝堂多年,恐怕也没啥朋友。如果不给吏部官员送银子,他们又怎会帮你办事?”
  严嵩气愤道:“我堂堂翰林院编修,迟早是会复官的,他们就不怕有朝一日被我报复吗?也不怕破坏规矩,被朝廷问责吗?”
  王渊笑道:“他们不需要违规办事,只需要将你的档案,永远放在最不显眼的地方即可。至于报复,谁知道你哪年能够复官?”
  “欺人太甚!”严嵩怒火中烧。
  眼见严嵩连给吏部送银子都不知道,王渊就觉得很有意思,可以亲手把这个大奸臣推一下。
  至于今后,慢慢观察呗,心术不正或者不听使唤,那就弃之不用。若是懂得感恩,能力又强,自是麾下一员干将。
  王渊笑道:“择日不如撞日,我带你去见吏部杨尚书。”
  严嵩闻言大喜,起身作揖道:“王学士大恩,在下没齿难忘!”


第197章 来自大奸臣的感激
  江彬的横空出世,不仅再无奏章弹劾王渊,就连杨廷和与杨一清的矛盾,都似乎突然之间消失无踪。
  皇帝确实可以强行调动边镇进京,但文官们也可以阳奉阴违。
  一个字,拖!
  兵部讨论大半个月,别说制定具体方案,居然还在激烈争执,只为给这些即将进京的部队,起一个威风八面的新名字。
  户部表示暂时拿不出粮饷,虽然刘六刘七之乱已平,但河北、河南、山东皆需赈济。另外,贵州、四川、江西还有反贼未平,云南那边也开始闹起来,这些都需要银子去清缴。
  比如四川,户部刚拨了十万两银子的军饷。
  杨廷和都已经跟朱厚照达成交易了,杨一清却还在坚决反对边镇入京,上个月连续两次以辞职来表达态度。
  首辅李东阳是真撑不住了,屁股疼得厉害,平均每月辞职四五次。
  掐着下班时间,王渊带领严嵩出发,前往杨一清的府邸。
  杨一清也是站在院中迎接,拉着王渊的手说:“王学士可是稀客,快请进!”
  王渊介绍说:“这位是弘治十八年二甲二名进士,翰林院编修严嵩,严惟中,丁母忧刚刚回京。”
  “见过杨冢宰!”严嵩抱拳道。
  冢宰、太宰,都是对吏部尚书的敬称。
  严嵩留京为官那几年,杨一清一直在边疆任职,他对严嵩没有任何印象。
  但既然是翰林院编修,也该做做礼遇的样子,杨一清笑道:“原来是严编修,久仰才名,快请入内!”
  三人坐定,茶水奉上。
  杨一清大笑道:“多亏了王二郎的蜡印机,让朝廷各部文书工作轻松许多。”
  王渊谦虚道:“雕虫小技,不敢居功。”
  蜡印机在各大衙门推广之后,刚开始吏员们欢欣鼓舞,随即就有人把王渊恨到骨子里。
  杨一清自担任吏部尚书以来,三番五次提出裁员计划,结果上次只裁掉五个倒霉蛋。
  等到王渊的蜡印机问世,立即给了杨一清裁员理由。仅在邸报发行系统,通政司、六科、提塘就裁官八员,裁撤书吏三十七人,还准备在各省裁撤官吏三百余人。
  科技进步,带来官吏下岗潮。
  王渊双手递过去一张报纸:“此为鄙人所办《物理学报》,还请杨尚书雅正。”
  杨一清扫了眼报头,笑道:“既是王学士编撰,想必格外精彩,定当认真拜读一番。”
  二人又东拉西扯一堆,严嵩全程插不上话,只能坐在旁边当背景板。
  也不知过了多久,王渊终于转到正题:“杨尚书,严编修已前往吏部报备多日,一直都等不到相应安排。”
  杨一清笑道:“既是翰林院编修,还能有什么安排?丁忧期满,按照朝廷规定,官复原职即可。”
  王渊也笑道:“可能是吏员疏忽,严编修暂时无法官复原职。”
  杨一清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他当尚书首抓的便是吏治,希望提高各个部门的办事效率。没成想,自己的吏部闹幺蛾子,居然连翰林院编修都敢拦着不让复官。
  “这帮贼厮,好大的胆子!”杨一清勃然大怒,至少在王渊和严嵩面前,他必须表现出愤怒的样子。
  王渊劝道:“杨尚书切勿动怒,可能只是一时疏忽而已。”
  严嵩本来心中畅快,听王渊这么一说,也连忙附和:“无碍的,推迟几日不算什么。”
  这玩意儿确实是自己理亏,哪有拦着翰林院编修不让复官的?杨一清朝严嵩抱拳道:“严编修,我会亲自过问此事,但有玩忽职守者定不轻饶。”
  “多谢杨冢宰!”严嵩似乎不擅长拍马屁,致谢都致得干干巴巴。
  又是一阵闲扯,王渊和严嵩告辞离开。
  来到大街上,王渊问道:“严编修住在何处?”
  严嵩道:“城外旅店。”
  王渊说:“既无落脚之处,不如搬到我那里住。反正房间空得很,多个人住也热闹些。”
  “已经很麻烦王学士了,不敢再多叨扰。”严嵩婉拒道。
  王渊笑道:“京城的官房颇为紧张,一时之间怕也找不到地方住,严编修就不要推辞了。”
  翰林院修撰、编修和庶吉士,可以免费住工部安排的官方宿舍,但只在最初三年有此特殊待遇。严嵩早就过了优待年限,想住单位房没门儿,只能自己找老百姓租房子。
  别说严嵩,就连当朝首辅李东阳,也曾有过几十年的租房生涯。
  直到李东阳都当首辅了,皇帝才晓得他是租房子住,随即赏赐其占地三十亩的大宅。
  顺口一提,李东阳在历代首辅当中,算是相对比较清廉的。翰林院同事送他一个铜盆,三十多年后再度相逢,同事发现他居然还在使用。
  再来说住房问题,京城官房其实够用,至少足够内阁、六部、翰林院官员们居住。
  但吏治实在败坏到极点,有些官员离任之后,还一直霸占着原先的房屋。甚至自己离京,却把房子卖给别人,或者明目张胆的租出去。这种属于违规操作,因为即便买下官房,所有权仍旧属于朝廷,在退休之后必须归还!
  这些都是朱元璋定下规矩,甚至外放出去做地方官,为防止贪污和裙带关系,还禁止官员在任职地买房和娶妻。
  到了明代中期,许多制度形同虚设。地方官买房占地随处可见,京城官房更是所剩无几,窘迫到清廉重臣都需要租房子住的地步。
  王渊热情备至,严嵩难以推辞,于是就此寄住下来,等找到合适房源再搬出去。
  在京城连番遭受冷遇的严嵩,受到王渊如此厚待,心里的感激不言而喻,甚至主动帮忙编校《物理学报》的文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