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明代游击将军,只是军队职务,没有固定的品级。江彬之前的真正官职,乃是正四品指挥佥事,等于陪皇帝谈兵半个月,直接官升两级成了正三品。
  都是钱宁搞出来的,贪图江彬进献的钱财,主动将其带去见皇帝,现在反而把自己搞得日渐失宠。
  李应说:“若虚,你也知兵,何不与陛下多谈兵事?”
  王渊摇头笑道:“我若谈兵,只会让陛下先行整顿内政,再深入改革大明兵制。这些东西太麻烦,陛下是不喜欢听的,他只喜欢听江彬那些急功近利的法子。”
  “那该如何是好?”李应急道。
  “你慌什么?”王渊问。
  李应忧心忡忡道:“你不晓得,江彬此人太独了。他不断进献谗言,说豹房已被朱指挥(钱宁)控制,让陛下对朱指挥戒心大生,连我们这些近臣都被刻意疏远。”
  王渊笑道:“钱宁不是掌控锦衣卫吗?去搜集江彬杀良冒功的证据,不管有没有,都肯定可以找出来,再让科道官员进行弹劾。”
  “我怕会适得其反。”李应已经摸透朱厚照的性格。这位皇帝非常叛逆,越是被言官弹劾,江彬估计就越受信任。
  王渊摊手道:“那我也没法子了。”
  王渊就算有法子,也不可能这个时候拿出来。
  朱厚照喜欢新鲜,对人对物皆如此。江彬此刻属于最受宠的时候,谁若对江彬动手,就等于踩到朱厚照的尾巴,有些类似抢了朱厚照的新玩具。
  而且,王渊终于想起江彬是谁了,就是这货怂恿朱厚照逃离京城,悄悄跑去边疆跟蒙古小王子打仗!
  你不是喜欢教唆皇帝亲征吗?老子在战场上坑死你!
  刚刚送走李应,仆人就来禀报:“老爷,外面有四个国子监生求见。”
  这些国子监生,一个叫席春,一个叫席彖,都是王渊的座师席书的亲弟弟,如今皆在北京国子监读书。
  还有一个叫箫鸣凤,浙江山阴人,是王阳明新收的弟子。
  另一个叫徐景嵩,辽东人,出身于边将世家。
  王渊的《数学》、《几何》和《物理》,不知不觉已经传播到国子监,这四位都是来求教学问的。
  谁传过去的?
  一个叫方楷的国子监生,这货出身于阴阳世家,父亲和祖父都在钦天监任职。他不好好学习阴阳术数,居然苦读四书五经,而且考上举人做了监生——阴阳户并非贱籍,长子和次子必须学阴阳术,其他子嗣可选择做其他事情,包括读书考科举。
  在方楷的传播之下,北京国子监已经有了一个十多人的小团体。就跟杨慎当年组建文学社团一样,他们也在国子监组了个“物理社”,节假日便聚在一起研究相关学问。
  席春、席彖、箫鸣凤和徐景嵩前来求教,获得了王渊的热情接待。
  随后,北京国子监“物理社”,越来越多成员前来求学,王家大宅干脆成了他们的社团活动基地。
  江彬受宠的时候,把许泰等边将也拉进豹房,势力越来越庞大。而王渊有了国子监生血液注入,学术团体力量也日渐增强,至棉花收获季节已经有三十多人!
  一个在皇帝身边,万众瞩目,备受责难。
  一个在朝廷之外,无人关注,默默发展。
  前者一旦失势,必被群起而攻之;后者一旦得势,必将风行于天下。


第189章 王门心学之物理学派
  城西,王宅。
  实验室现在挂了一块牌匾,名曰“格物堂”。另有一处大殿,被王渊命名为“致知堂”。
  杨慎最近已经不怎么来了,他学会基本知识点之后,喜欢窝在家里一个人研究,只在休沐日过来跟王渊进行交流。
  杜瑾、宝朝珍已从天津查账归来,王文素也难得请假来听课。
  除了王渊自己的学生之外,此刻还有三十多个国子监生、顺天府学士子,全都齐聚于王家“致知堂”。
  这是王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讲学,他说:
  “儒家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子云: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
  “这就是我把此门学问命名为‘物理’的原因,就像朱子说的那样,所谓格物,是物理存在于天地之间、无处不在。我们通过观察、假设、实验、论证等途径,就能真正进行格物,从而知晓物理。知晓物理,便能致知,达到‘吾心之所知无不尽’的境界!”
  “朱子云: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矣。我们通过格物,研究物理,从而致知,从而诚意,从而正心。”
  “心既正,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我们研究物理,并非旁门小道,乃儒家学问之大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子云: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物者也……我们研究物理,格物致知,便是朱子所说的人之所得乎天,虚灵不昧,具众理而应万物者。”
  “什么是物理?便是朱子所云,具众理而应万物!”
  王渊张口“朱子”,闭口还是“朱子”,完全把朱熹当成了工具人,将朱熹批注篡改得面目全非。
  但王渊这套理解方式,并不影响科举考试,因为他对四书五经、朱熹批注一字不改!他只是在程朱理学的哲学基础上,增加了一套方法论而已,从而产生的学术割裂他才懒得管。
  王阳明、湛若水的心学,为啥能吸引无数明代中期的士子?
  就因为程朱理学的方法论有问题,王阳明和湛若水各自提出了一套方法论!
  眼前这将近四十个听众,本来只把物理视为小道,就像对待诗词、音乐和医术一样。但听到王渊的一席话,瞬间就打开新世界大门——原来格物致知便是如此简单!
  朱熹说,人生来本该啥都知道,只因灵魂受到污染,才显得蒙昧愚蠢。圣人不会被污染,因此生而知之。普通人需要不断努力,通过儒家提倡的那一套进行锻炼,才能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让自己渐渐趋近于圣人。
  问题是如何锻炼?
  用君子的品德来严格要求自己,便能通晓天下至理?打坐修心,就能格物致知?
  只要脑子没有读书读傻,就知道这是有问题的。
  于是,王阳明就说,心外无物,心便是理。每个人生来俱备良知,只不过良知被蒙蔽,若能找回自己的良知,便能正确认识天下事务,从而达到圣人的境界。
  这似乎跟朱熹大同小异,但王阳明又说,必须知行合一。知而不行是假的知道,行而不知是假的德行,知与行是互相促进的。如此就补足了漏洞,至少能让士子们有一个方向,不像程朱理学连方向都不给。
  湛若水的白沙心学,虽然也是从“心”出发,但却认为心外有物,而且必须随处体认天理,用格物来认识天理,用仁(类似良知)来达到这一切。
  王渊更简单直接,不要问啥是格物,问就是做物理实验!
  三十多个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豁然开朗,有几个当场就站起来给王渊恭敬作揖。
  王阳明刚收的弟子箫鸣凤,则不由皱眉道:“王学士,先生说‘心外无物’。你也是先生的弟子,为何你心外全是物?照你这个说法,倒更像是白沙心学,而非先生的王门心学。”
  王渊笑道:“在我看来,心外无物,是心不为外物所羁。我们研究物理也要秉承‘心外无物’的思想,不能被任何既定思维、日常现象所迷惑。比如月亮,看似是一个圆润皎洁之物,用望远镜则看到月亮表面坑坑洼洼。月亮是物,月亮表面坑洼是理,我们应该用过正确的方法,抛开既定观念,正确认识属于月亮的理。”
  王大爷若是知道自己的“心外无物”被如此曲解,怕不要提刀追杀王渊几条街。
  箫鸣凤刚拜师时间不久,还没学到王门心学的精髓,居然被王渊说得哑口无言,完全不知该如何反驳。
  陕西籍监生刘储秀站起来,抱拳行礼道:“王学士,你之言格物,只是格死物。而朱子所言格物,还有活物,还有仁义礼智孝之类的美德。你刚才所言格物致知,未免太偏颇狭窄了。”
  诸生一听,都觉有理,等着听王渊如何解释。
  王渊怎会留下如此大的漏洞,他笑着说:“儒家八目,是循序渐进的。格物、致知乃是基础,之后还有诚意、正心、修身,你所言活物和美德,都是格物致知之后的事情。”
  刘储秀又问:“王学士做抛物试验是格物,难道抛物能得出孝敬父母这样的天理?”
  王渊笑着说:“这位朋友,我推荐你去听阳明先生讲学。阳明先生认为,孝顺父母既是天理,也是良知,根本不用学就知道。”
  刘储秀还问:“也即是说,王学士的物理,确实只能格死物?”
  王渊摇头道:“当然不是。人是活物,人为什么需要喝水?为什么需要睡觉?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要生病?这些道理,都能慢慢格出来,只不过我们还没找到方法。我这套物理论,只是不能格出情感、道德之类的天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