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在足球场扑了个空,守门士卒早已回到校场,一行人又浩浩荡荡继续往南杀去。
此时,足球比赛刚刚结束,无数勋贵、富商和平民,都跟在张家人屁股后面,吃着零食前往军营看热闹。
本来不关张鹤龄的事,但兄弟被人欺负,他必须亲自出头。指着校场大门喊道:“给我把门拆了!”
“对,拆了,把行凶者抓回去!”张延龄憋了一肚子火。
负责坐营训练的太监朱英不在,操练事务由潘贵全权负责。这位半年前的混混,此刻已经是游击将军,他亲自带人列阵于较场口,喝问道:“军营重地,不得擅闯,你等可有兵部公文?”
张鹤龄指着潘贵说:“把伤我兄弟的丘八交出来!”
潘贵说:“东厂、锦衣卫、刑部(西厂和内厂已经解散)都有权抓人,你们是哪头的?”
张太后的堂叔张岳已经白发苍苍,拿出腰牌说:“吾乃锦衣卫千户。锦衣卫办事,还不快快交人!”
潘贵又问:“可有南北镇抚司公文?”
“锦衣卫办事,还要什么公文?”张延龄冷笑道。
潘贵直接怼回去:“此为军营重地,你们连公文都没有,还想在这里抓人?我再说一遍,擅闯军营者,杀无赦!”
张鹤龄对张延龄说:“别跟这浑人废话,拆了大门冲进去!”
张家带来的家丁足有上百人,立即领命往校场大门冲。潘贵吹响军哨,上千士卒列阵相向,踩着整齐步伐朝前行军。
“杀!”
众士卒齐声大喊,长枪一起捅出,吓得那些家丁扭头就跑。
“哈哈哈哈!”
数千观众乐得大笑,显然大家都喜欢看国舅爷吃瘪。
张鹤龄、张延龄兄弟,在弘治朝嚣张跋扈,到了正德朝只是纸老虎。他们以前闯出的凶名太甚,因此无人敢捋虎须,一直胡闹到现在都没遇到硬茬。
即便王渊不让士卒们对刚,历史上的三年之后,张氏兄弟也会被朱厚照收拾。从此,国舅爷的纸老虎本质彻底显形,居然被一个京城混混敲诈数千金,银子花完了又去敲诈勒索,否则就要举报他们谋反,最后还是锦衣卫出面才把那混混弄死。
潘贵抽刀大呼:“此等乱贼意图冲击军营,随我杀!”
上千士卒顿时杀出校场大门,张鹤龄见状率先逃跑,张延龄愣神数息跟着狂奔,余下的张家人也吓得屁滚尿流。
“哈哈哈哈!”
数千观众再度爆发出哄笑,他们刚看了一场足球比赛,可球赛哪有国舅爷唱大戏好看?
……
豹房。
一个锦衣卫快步走到皇帝跟前,嘀嘀咕咕诉说一通,朱厚照反问:“王二郎练出的士卒,真敢列阵冲杀两位国舅?”
“确实如此。”锦衣卫回答道。
朱厚照拍手大笑:“不愧为朕之虎贲,各级军官赏银一两,全营将士加餐一顿!”
朱厚照屏退锦衣卫,又对随侍太监说:“去告诉张永,让他联系几个言官,把朕的两位舅舅都评说一二,他们以前干的那些好事,可够写几十份弹劾奏章呢。”
皇帝也很无奈啊,他完全掌控朝堂之后,一直都想敲打两位舅舅,可这两三年居然无人弹劾。
一想到两位舅舅被调查,自己母亲气得跳脚的样子,朱厚照心里简直爽翻天。
史载,朱厚照与张太后,母子情深,从无嫌隙。
如果皇帝与太后真的感情好,按照礼制应该早晚请安。可朱厚照在宫里住了两三年,就搬到豹房直至去世,除了重大场合,从来不给张太后请安,甚至连见都懒得见。
十多年不主动见自己的母亲,这叫母子情深?
历史上,朱厚照英年早逝,也没看到张太后有多悲痛。
宁王的造反檄文当中,有句话是“上以莒灭郑,太祖皇帝不血食”,公然声称朱厚照不是朱元璋的后裔。这玩意儿属于捕风捉影,但总得有影子可捉,朱厚照还没继位就已经有风言风语了!
弘治皇帝与张皇后结婚四年,还没有诞下皇子,百官纷纷请求册立嫔妃。某天,朱厚照突然出生,事先没有一点征兆。
接着,又爆发“郑旺妖言”案。
郑旺乃京卫军户,家贫卖女。后来听说女儿进宫,就托人打探消息,竟得知自己的女儿生下太子。他激动得四处招摇,甚至跑去驸马家中攀亲戚,很快被东厂抓获,还抓了造谣的太监刘山。
弘治皇帝亲自审理此案,无果,又交给锦衣卫审理。锦衣卫主审官认为,造谣生事的一干人等,应该全部论罪处斩。
弘治皇帝的批复很有趣,造谣的太监被斩了,自称女儿生下太子的郑旺,却被皇帝保下性命,只是关进了大牢。朱厚照继位,大赦天下,郑旺居然被放出来,还跑去东安门求见皇帝,说是要见自己的外孙。东厂再度出手,将其处死。
更离奇的是,传闻中的正德生母(郑金莲),只对外宣称“已发落了”。什么叫已发落了?论罪就该直接处死,如此含糊不清,让人想不乱猜都难。
此事闹得全国皆知,都认为朱厚照确属先皇之子,但并非张太后所生,而是宫女郑金莲所生。
这么大的事情,朱厚照本人怎会不知道?
再加上张太后控制欲超强,把老公和儿子管得服服贴贴,朱厚照也不敢追查真相,一来二去母子之间就生分了。
朱厚照搬进豹房定居的时间,正好是传闻中的外公郑旺被处死之后!是不是太巧了?
郑旺被弘治皇帝免去死罪,好奇怪;郑金莲的下落不明,也好奇怪;郑旺一死,朱厚照就搬出皇宫,不再主动跟张太后见面,又好奇怪。
“王二郎练得好兵,只遵制度,不畏权贵,”朱厚照笑着对李应说,“李三郎,随我微服出宫,我要跟二郎喝上几杯庆祝。”
皇帝来到王渊府上,王渊立即请罪:“陛下,臣有罪!”
朱厚照问道:“何罪之有?”
王渊把事情说了一遍,总结道:“臣所练之兵,不知变通,只遵军令,冲撞外戚,此罪一也;这些士卒闯下大祸,居然擅自求臣救命,军士私下联络文官,此罪二也!”
朱厚照大笑:“哈哈哈,冲撞得好,来咱们喝两杯!”
王渊本来想给那些士卒求情,刚才那番话只是开场白。结果还有一肚子话没说出来,皇帝居然喊“冲撞得好”,这什么鬼情况?
王渊认为的天大麻烦,居然屁事都没有。
明天就会有无数言官弹劾两位国舅,但顶多罚俸而已,不可能真的治罪,无非借机敲打太后。
不过嘛,自此之后,张氏兄弟就不敢耍横了,而且很可能成为言官奏章里的常客。
王渊虽然搞不明白情况,但既然皇帝高兴,那就让皇帝更高兴。
当即招来王文素,王渊说道:“陛下可能一心二用?”
“不能。”朱厚照说。
王渊笑道:“这位先生,可一心二用。”
朱厚照饶有兴趣:“且试之。”
王渊随便拿出两本珠算题集,让朱厚照和李应同时念题,王文素左右手各敲打一个算盘。
只见王文素运指如飞,双手幻化出虚影,所答之题竟然全部正确。
朱厚照大为惊讶,拍案叫绝:“神乎其神,天下绝无。此人在何处任事?”
王文素回答说:“小民一介白身。”
朱厚照说:“你可以去户部啊。既无功名,朕也不好升迁太过,便去户部做检校吧。”
户部检校,正九品,末流官职,芝麻小官儿一个。
王文素却欣喜若狂,他只是来跟着王渊学习的,没曾想刚来就捞到官做。
王渊也很无语,他给皇帝逗乐子而已,怎么就逗出个官职来?
正德皇帝封官好随性啊。
第178章 朝会被弹劾
五月五日,端午节。
半夜,王渊就打着哈欠起床,摸黑骑马前往皇城。
从过年到现在,王渊还是第二次来上朝,其他文武官员也差不多,只因正德皇帝带头旷工。
前一次上朝,还是四月初八佛诞日。虽不是什么传统节日,但在明朝也比较郑重,当日皇帝需赐百官不落荚。(不落荚类似粽子,由芦苇叶包糯米制成。嘉靖嫌这名字难听,后来改为赐百官以麦饼。)
进入午门之后,百官候朝等待,各自聊天打发时间。
“啪,啪,啪!”
鞭声响起,百官排队前进,又在礼乐声中来到奉天殿。
朱厚照同样哈欠连天,半睡半醒间接受百官朝拜。
鸿胪寺卿刘恺已经升官,目前正在负责疏通大运河。新上任的鸿胪寺卿俞琳出列奏事:“端午之节,请陛下照例赐宴百官。”
朱厚照背诵剧本道:“兵事未平,须节俭开支,今年端午免去赐宴。”
“遵旨!”俞琳退下。
从去年到现在,所有赐宴全部免去,包括上个月的佛诞节。
群臣都感觉有些无聊,他们来上朝,就是因为节日赐宴。按照惯例,散朝后便在午门之外,领着御赐伙食回家享用,今天皇帝果然又不管饭。
朱厚照斜倚在金座上,连续打了好几个哈欠,若非遇到端午节,他才不会跑来上朝呢。
相似小说推荐
-
我的帝国无双 (录事参军) 起点VIP2021-05-28完结五代十国,唐末宋初,笑谈琵琶,醉卧沙场。天大地大,谁伴我仗剑天涯,谱一曲帝国无双!参军出品,...
-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骑龙攀天) 起点VIP2021-07-28完结177.77万字 2.54万总推荐九月骄阳下的上京电影旅游城。跑了两个月龙套的李南池蹲在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