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届时,宁王的名字,必然排在碑文第一位。
  简直完美。
  宁王的礼物,不收不行。
  之前所说的那个老阴比,即礼部尚书费宏,就是料中宁王必反,因此坚决不肯收礼。结果被宁王嫉恨,勾结钱宁将其罢官。在费宏丢官回乡的半路上,宁王就举兵造反了,费宏跑去联络王阳明,协助王阳明将宁王给逮住。
  王渊无所谓啊,谁送礼他都收,转手再捐给百姓,反正不进自己的腰包便是。
  刚把宁王的人送走,金罍又来敲门。
  “若虚,京城有些风言风语,都是关于你的。”金罍提醒道。
  王渊问道:“都说我什么?”
  金罍说道:“幸进状元。说你因杀贼事,获得皇帝青睐,实则连一甲都进不了。”
  “哈哈哈!”
  王渊大笑三声:“如果这都是幸进,那他们也去杀贼啊?我又不拦着。”说着,王渊又问,“没拿我的殿试文章说事儿?”
  “你殿试文章写了什么?”金罍反问。
  “没什么,瞎写的。”王渊不谈此事。
  那篇文章看似危险,其实根本就无所谓。谁没有过匡扶苍生的热血幻想,谁没有过少年意气的荒唐文章?而且那是策试卷,只要不犯朝廷忌讳,随便写什么都可以,没人会在意的!
  除了摊丁入亩之外,王渊文章里的其他内容,全都有朝中大臣提出过,甚至是真正着手实践过。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开创者名叫桂萼,今天早上跟王渊一起成为进士。桂萼在嘉靖年间,就已经不顾他人反对,率先实行一条鞭法,还不照样能当上内阁重臣?
  别以为文官都是废物,甚至包括杨廷和在内,其实都想改革弊政,只是不敢太过折腾而已。
  阅卷官集体反对王渊当状元的真正原因有三:
  第一,王渊的策试文章不合规制。应该从道德、历史、礼制、大义等方面入手,总体而全面的进行阐述,即所谓以古观今、高屋建瓴。而不是像王渊那样,逐条逐条的探讨实际问题,这种问题,没当过官的士子说不清楚。
  第二,杨慎的策试文章写得太好了,不点为状元简直没天理。
  第三,朱厚照表现得太激动,非要拆卷找王渊的名字。再结合朱厚照以往的劣迹,阅卷官们害怕王渊被列入一甲进翰林院,成为皇帝身边的幸进之臣。朱厚照越是喜欢谁,他们就越不能让这人进翰林院,这是扰乱官场秩序的大忌!
  第三个原因似乎匪夷所思,其实最关键!
  朱厚照现在还只是疯狂提拔太监和锦衣卫,文官们当然管不了。若王渊进入翰林院,必然被朱厚照疯狂提拔,这是皇帝把手伸进了文官系统。
  一旦王渊幸进成功,必然有其他文官有样学样,大臣们如何不想趁早掐死这种苗头?
  以朱厚照的胡来,信不信王渊几年之后,就有可能当上三品官。反正大臣们对此深信不疑,毕竟朱厚照提升锦衣卫千户、百户,那都是几十上百人搞批发的。
  因此,只要不让王渊进一甲,又在馆选时把王渊刷掉,那就随便朱厚照怎么搞。即便朱厚照脑子抽风,一年时间升王渊当三品官,那都无所谓,非翰林不入内阁嘛,不会对朝廷秩序形成实质性威胁。
  大臣们防的不是王渊,防的是皇帝!
  一个新科进士而已,还没资格进入重臣们的视线。
  这个道理,当天在场的阅卷官都懂,了解真相的王阳明也懂。
  等琼林宴之后,王渊就要去拜谢恩师。到时候,王阳明肯定会给弟子支招,劝王渊进入翰林院之后,寻找各种机会请求外放做地方官。
  只要王渊离开中央,离开朱厚照,大臣们对他的敌视将自动消失。


第113章 琼林宴
  一条鞭法的实际开创者桂萼,跟金罍同样倒霉,皆会试名列前茅,殿试之后被甩到三榜。
  金罍是文章写得太空洞,桂萼是文章写得太细致。
  王渊谈了马政、盐政、茶政、田政、税收、户籍等诸多问题,由于篇幅有限,每个问题都难以深入探讨。
  而桂萼的文章专讲田政和税收,他认为流民遍地、乱军四起,是因为田政日趋崩坏,税收制度跟不上时代发展。什么清丈土地啊、改实物赋税为银钱征收啊,反正啰里吧嗦扯了一堆,而且还说得非常有道理。
  问题是,不管王渊还是桂萼,他们所说的那些想法,从弘治朝就有许多大臣提出过,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摊丁入亩除外。
  殿试文章该怎么写?
  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方针,比如洪武朝状元黄观的《平戎策》,归纳起来就几句话:“北方蛮夷很坏,仅凭教化无用,劳师远征无法一次性铲除。应该屯兵边疆,耕战并举,步步为营。”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细节,只需提出指导性方针即可,该怎么办交给具体执行人。
  一种是杨慎那种花样文章,用典详实、博古通今、遵循大道、恪守礼制、垂拱而治,读起来朗朗上口,看起来花团锦簇。仔细一品,等于啥都没说,实际问题全被回避了,而且必须承认他写得很对。
  若非王渊会试前三,阅卷官不想落会试考官的面子,他肯定跟桂萼一样被甩到第三榜。
  礼部。
  恩荣宴,即琼林宴。
  桂萼被礼部吏员带到席位,一脸郁闷的坐下,垂头丧气不想跟人说话。
  就在此时,大概数十名新科进士,突然站起来抱拳祝贺,却是王渊、金罍和何邦宪三位云贵进士结伴而来。
  王渊自被领去状元位就座,金罍排在桂萼之后大约十位。
  何邦宪就更厉害,他会试倒数第四,殿试倒数第二十一,反正不管怎么倒数都是进士。
  之前考再好有毛用,会试第六的马性鲁,会试第十一的吴惠,会试第十六的朱寅,现在全都被列为三榜进士。
  对了,二甲第四名叫马应龙,传胪唱名的时候,让王渊回忆起不堪往事。
  探花余本出现时,诸多进士同样离席问候,王渊也起身抱拳道:“子华兄,有礼了。”
  “若虚兄,恭喜恭喜!”余本笑道。
  王渊也笑道:“同喜同喜。”
  如果说,谁对王渊做状元最没意见,当属余本无疑。
  此君会试成绩将近两百名,居然能够排进一甲,早就喜出望外了,随便哪个当状元都跟他无关。
  余本的殿试文章,写法跟杨慎差不多。而他的性格为人,则跟金罍比较相似,都是那种埋头钻研学问,不怎么沾染实务,而且容易得罪人的类型。
  历史上,这家伙两次被贬官,都是因为乱说话闹的。一次是皇宫失火,大臣们应诏陈明时事,余本说了一堆真话,被扔去广东当提学副使;又在广东履任期间,弹劾巡按御史毛风贪赃枉法,毛风反手诬陷,两人同时遭罢官。
  有趣的是,在嘉靖上位之后,不合群的余本和金罍,全都被视为杨廷和的反对者而升官。
  宴席还没开始,两人坐得又近,余本赞道:“若虚兄之会试程墨,我有幸一睹,第一篇制文就令人叹为观止!”
  王渊惊讶道:“会试程墨已经刊印了?”
  程墨就是考生的范文,乡试与会试都要整理编印,但绝对不可能如此迅速。
  余本笑道:“我看到的是手抄卷。”
  王渊认真回想了一下,会试四书第一题,好像是“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他那篇文章写得很正常,唯一亮点是把《中庸》里的“齐明盛服”扯进去,让《大学》与《中庸》的论述进行统一。
  这种两相印证的论述方式,朱熹章句里没讲,沈复璁也没有讲,是王阳明平时授课时讲的。
  王渊笑着说:“可是齐明盛服?”
  “正是如此,”余本感慨道,“我学《大学》、《中庸》之时,对这两处只是隐有所动,真没想过二者之道可以殊途同归!”
  王渊道:“此乃吾之授业恩师所讲。”
  “不知若虚兄之业师,是哪位大贤?”余本追问道。
  王渊已经知道王阳明是同考官,他犹豫一番,发现没啥可隐瞒的,便说道:“便是这次《礼记》房同考官之一,王讳守仁公。”
  “原来是阳明子之高徒,失敬,失敬!”余本是浙江宁波府人,跟王阳明所在的绍兴府紧挨着。
  王渊笑道:“吾拜在先生门下,还多亏了阉竖刘瑾。”
  余本感兴趣道:“有何说法?”
  王渊解释说:“我本是贵州农家子弟,世代务农,连私学都读不起。十岁那年遇到蒙师,他是绍兴府的秀才,后来捐了一个小官,却因上官得罪刘瑾而被连累,流放云南途中遭遇贼寇。父亲将恩师救回家中,我才开始读书识字。”
  “若虚兄十岁才识字?”余本震惊无比。
  王渊点头道:“确实如此。及至恩师守仁公,因触怒刘瑾贬谪贵州,穴居于荒山野岭,一边耕种一边授课,我才有幸慕名拜入恩师门下。”
  余本恍然大悟,赞道:“此当为一桩佳话!”
  可不就是佳话吗?
  太正能量,太立志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