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风疾
送走了李承乾之后姜云明也算是安生了不少,不过毕竟还是正月里,虽然来访的官员使臣较之最开始要少了不少,但却还是有的。 不过百姓南迁的事情定下来之后姜云明也算是松了口气,现在大唐的一切都已经上了正轨,在武力方面已经是周围最强的王朝了,如果不是内部出现问题的话很难让这个大厦倒塌。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粮食了。 自从红薯耗地且难以长时间储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之后百姓们被高产所迷惑的心智也算是回来了,大米和小麦不断攀升的价格让越来越多的百姓重新种回了旧粮。 只要江南的开发初步完成,大唐的农事格局就算是稳定了。 两场战争的消耗都挺大的,所以大唐现在有些缺粮,不过影响却不是很大,基本上两年之内这个问题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甚至是彻底解决。 怕是到时候西汉文景两帝时那副“库有不食之粟,架有朽贯之钱”的景象会再次重现,只不过王朝从西汉变成了唐。 一切都安定了下来,这两年又是蝗灾又是旱灾的,还有两场不小的战事,李世民准备先积蓄个两三年再想别的,所以姜云明也很是难得的闲了不少。 然而李唐真的不算是个被上苍眷顾的朝代。 一直安安稳稳的到了六月,自姜云明第二次下江南到现在也马上要一整年了,岭南的冯盎终于算是在翡翠这方面有了点儿成果。 依靠着姜云明给出的大略方位,再加上翡翠矿脉的储藏地即便是在后世也都是人迹罕至的荒山,冯盎是终于开采出来了第一批的翡翠,并且将其全部送到了长安。 然而姜云明却没有心思去管这些翡翠了,因为和冯盎的人一起到姜府传消息的还有皇宫的人。 李渊病倒了。 时间正值中午,李丽质还在和奶娘喂孩子,姜云明没有惊动她独自去了皇宫。 从他出现在田家村的时候开始算起,姜云明来到大唐马上就要满十年了,时间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很多的记忆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姜云明已经不记得历史上的李渊是什么时候驾崩的了,但却知道李渊是因病而死,这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之后将他关起来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从那之后姜云明多了不少年纪没他大但辈分比他大的长辈,这都是李渊“不懈努力”的结果。 快七十的人了还这么努力,身体不出问题才怪呢。 其实在姜云明的儿子出生之前李渊的身体就已经不太好了,但却没有什么正式确诊的疾病,孙思邈只是给出了个虚耗太大的结论,并且说只能慢慢的进补。 一路马不停蹄,姜云明穿过朱雀大街直接进了皇宫,在皇宫里骑着马直奔大安宫。 这显然是不合规矩的,但此时却没有人去计较,因为会计较的人都看不到,而且皇宫里的人也都知道姜云明为什么这么着急地进宫,这也是宫门守卫没有阻拦和盘查的原因。 “怎么样了?”急匆匆地冲进了李渊的寝殿,姜云明虽然心里着急但却还是压低了声音。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面色暗沉。 姜云明的心里咯噔一声。 “三林,回村里把孙道长请过来,再通知一下丽质,让她带着明风和明云过来。” 强自镇定地给罗三林下了命令,姜云明的手已经不自觉地颤抖了起来。 “父皇,太医有没有说是什么病症?” “风疾。”李世民言简意赅,但却让姜云明如坠冰窟。 风疾,或许这个病很多人都不了解,但如果说起它的另一个名称就有很多人知道了,甚至到一定年岁的人或许家中还有罹患这种病的亲人。 中风。 中风是一种很复杂的病,但真正让姜云明感觉束手无策的是这病的发病原因在脑部。 大脑对于人类来说一直都是个很神秘的区域,后世那么发达的医疗条件尚且不能有效的了解和治疗脑部疾病,更何况是这个医疗条件匮乏的年代? 现在回头想想,中风这个病虽然没有什么绝对的遗传性但却存在着家族病史这一说,李氏皇族中还真有不少的皇帝得过中风。 除了李渊之外还有李治,唐顺宗、唐穆宗和唐宣宗好像都有患过中风,而且李治的中风也算是武曌成为千古女帝的原因之一了。 毕竟患了中风之后的李治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几乎无法处理政事,这才会有武后摄政的事情发生。 很快,匆匆的脚步声打断了姜云明的胡思乱想,他不知道过了多久,但罗三林已经带着孙思邈过来了,而李丽质则是抱着两个孩子稍稍落后一些。 “郡公……” “别说了孙道长,您先进去看看。” 有些不礼貌地打断了孙思邈的话,但孙思邈并没有介意,因为他知道此时的姜云明多少有些乱了,他行医这么多年病人家属见过了不知道多少,有这种反应的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反应更激烈的。 “夫君。”刚把孙思邈推进殿,李丽质也跑了过来。 抱着两个孩子让她有些气喘,姜云明敢接接过来了一个孩子并且给李丽质理着后背给她顺顺气,要是引发了她的哮喘就不好了。 “孙道长都来了,没事儿,放心吧。”一边给李丽质理着气,姜云明一边安慰着。 可虽然嘴上是这么说的,但心里却并不是这么乐观,相反,姜云明知道李渊此次可能有些难了,即便是能挺过来怕是也会有很严重的后遗症。 没一会儿孙思邈就出来了,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好看的了,从让人到田家村传信到姜云明进宫,再让人去请孙思邈,这世间太长了,中风发作起来就是急病,已经过了最好的时机。 “太上皇暂时已经无碍了,但这风疾之症老道却不能医治,还望陛下恕罪。” “辛苦孙道长了,朕的心情不太好就不多留孙道长了,孙道长见谅。”李世民摆了摆手,嗓音嘶哑。 这种情景孙思邈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他知道此时患者家属是什么心情,所以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朝着一旁的姜云明送去了一个歉意的目光后就转身离开了。
第659章 终章起点
是夜,太极殿前的台阶上。 夜晚并没有能够带走夏天的燥热,虽然多多少少的有些缓解,但却也很有限。 李世民席地而坐在太极殿前的台阶上,看着很是广阔气派的太极殿广场,眼中满是一片迷蒙之色。 地上有很多酒坛,七零八落的,而姜云明则是坐在他老丈人的旁边,二人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一个劲儿地喝着酒。 李渊虽然挺了过来,但中风却对他的脑损伤很大,因为现在的李渊口眼歪斜,口水擦都擦不急,甚至就连人都不认识了,话也不会说了,指挥呀呀作语让人听不懂他想说什么。 这对李世民的打击很大。 以前的李世民对李渊多多少少的有一点恨意,因为李渊对李建成和李元吉有明显的偏袒,乃至于他们父子二人在玄武门之变后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过话。 但现在有些不太一样了。 姜云明的出现为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二人打开了心结,两人都各自明白了对方当时的处境,虽然他们从未在这个问题上开诚布公的谈过,但各自都已经在心里原谅且理解了对方。 李世民曾经想过,等到李承乾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君主后他就退位,带着李渊去田家村,也算是尽一尽他之前欠李渊的孝心。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在中风的摧残下李渊挺了过来,但却再也不认识他这个儿子了,甚至现在连大安宫的寝殿都出不了了。 “高远,你曾经说朕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因为朕在对高明和青雀儿的时候态度总是不清不楚的,让高明心有所忧,让青雀想了他不该想的东西。” “但现在看来朕不仅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 李世民的语气很是消沉,如果李渊单单是病倒了他还不至于如此,但现在李渊已经不记得他这个儿子了,这让他收到了很大的打击,甚至是联想到了自己。 不过姜云明只是兀自喝着酒,却没有对李世民的问题回应一声。 他知道此时的李世民需要的是宣泄,他说什么都没有用。 “高远,从你出现在秦王府的那天开始到现在有多久了?六年?还是七年?” “应该是七年不到吧,朕还记得当初的你即便是被两柄马槊架着但却依然毫无惧色,甚至还能平静地说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样的话来。” “这两年你又是新粮又是火药的,从征突厥、高句丽,还给这大唐定下了未来的方向,其实有的时候朕真的感觉自从你出现之后朕就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 “发展的方向都是你提出来的,并且没有过错误,朕能做的似乎就是统筹全局,看着大唐朝着你定下的方向去发展。” “你知道吗?每每到这个时候朕就会想起你初次上朝的日子,想起那个当着朕与文武百官的面高呼削减天下三成赋税的懵懂少年,想起那个因为一个贪官和朕置气的孩子。” “但其实,朕不止一次地对你动过杀心!” “你在百姓们中的声望太大了,大到了让朕都羡慕的地步。” “如果不是朕已经将丽质许给了你,怕是现在你也不会坐在这里了。” 讲到了现在,李世民的话那里说应该让气氛整个都紧张起来,但姜云明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功高盖主历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现在的他可以说是已经到了功高盖主的地步了,但他知道李世民不会对他动手,不仅是因为李丽质和他的两个儿子,也因为大唐现在的局势。 唐初从来都不缺乏人才,文有房谋杜断、长孙无忌和魏征,武有李靖、李勣和程咬金等等,但此时的大唐却有些青黄不接,长孙冲这些二代和姜云明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朕有些累了,感觉当初你说得也不错,朕活着能避免高明走弯路,但却也在某些程度上也是限制了高明的成长,因为他无时无刻都在注意着朕的反应。” “你先安稳一段时间吧。” 说完,李世民将手中已经空掉的酒坛甩出,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破碎声,摇摇晃晃地走了好久之后才有两个宫女跑出来搀扶着他。 晃了晃酒坛,坛中的酒水汩汩作响,姜云明的脸上突然带起了一丝的笑意。 李渊中风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大到官员小到平民百姓都知道了大唐的太上皇罹患风疾,但李渊中风后痴傻的消息却并没有被传出去,而是让李世民封锁了起来。 不是想瞒着百姓,也不是觉得这个消息传出去后会引起什么动荡,李世民只是单纯地想为他这个父亲保存最后的一丝颜面,这也算是他现在仅能尽的孝心了。 翡翠的事情被搁置在了一旁,姜云明安安静静地呆在自己的府中,早朝不上,也不见那些来拜访的人,甚至就连早朝都不去了。 以前的他虽然也不怎么上朝,但在有重要事情或者是年后的第一次早朝还是会去的。 但走到了姜云明这一步的人想要销声匿迹是不存在的,朝廷出船帮助那些想要南迁的百姓搬家,而后江南那边以苏州和润州为前锋,开发的进度如同飞起来了一般。 仅仅是南迁后的第一个季度,大唐稻米的产量较之从前已经翻了一番。 而在稻米丰收的时候人们又想起了那个提出南迁之策的泾阳县公,尤其是江南的百姓们,密集的水域让他们有了额外的收入,一时间大唐的南迁之风突然愈演愈烈了起来。 就在百姓们为姜云明突然的安静而好奇且带着一点儿打抱不平的意味时,大唐皇帝李世民降下的一道旨意震惊了朝野,然后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朝着大唐各地扩散。 李世民要退位! 以魏征为首的百官首先表示反对,但李世民的理由却很充足。 太上皇罹患风疾行动不便,他虽然是皇帝但却也是儿子,而且现如今太子也已经成长起来了,他退位之后也能让李承乾尽早且尽快地适应皇帝这个位置。 当谈论到孝这个字的时候所有的古人都没有什么反驳的理由,在这个交通不发达信息也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对孝这个字却极为的看重。 魏征也曾想过以大局为重这种理由,因为自古以来好像没有三十左右岁身强体壮的皇帝却要退位的,但现在的李承乾有模有样,甚至就连魏征都挑不出什么大的错误来。 就在百官哑然之际,这拟定的旨意很快变成了现实。 李世民退位,但却没有自称太上皇,他的意思是这个大唐只有一个太上皇,只有当李渊离世之后他才会自称太上皇。 太子李承乾继位,大唐三相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辅政,长孙无忌改封赵国公,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与三相共同辅佐李承乾。 而在圣旨的最后也出现了许久没有消息传出的姜云明。 发现新粮、火药,从征突厥、高句丽三国有功,推动江南发展有功,封泾阳郡公姜云明为国公,封光国公,授光禄大夫、平章政事,一同参议国事。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大唐都沸腾了起来,官员贵族们在感叹姜云明的起势,而百姓们则是单纯的为此欢呼。 …… 姜府,或许此时应该称作光国公府,姜云明将宫里太监来宣读后留下的圣旨放在了锦盒里,这是他这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上早朝。 看着门房推开大门,十月份的天亮的有些晚,但却正好赶上长安的日出。 门口满满地站着田家村的村民们,初升的太阳将光辉洒落,映照在姜云明腰间的绶带上,国公才能佩戴的绶带微微泛着紫色的光。 这一刻,新的时代似乎已经开启了,姜云明感觉自己好像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
相似小说推荐
-
革清 (绯红之月) 塔读VIP2021-07-17完结本以为P2P平台是种创新,回到清朝康熙末年却发现这模式其实历史悠久,只是名字不同罢了。...
-
盛唐陌刀王 (夜怀空) 起点VIP2021-07-06完结228.98万字 5.28万总推荐一场大唐盛世的际遇,自由搏击选手李业附身为大唐李嗣业,一个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