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爱卿有什么见解?”
朝堂上一时安静了下来,不是所有人都是魏征,那种直肠子有一个就够了,另一个直肠子马周现在还没有上朝商议这种级别事情的资格。
不出姜云明的预料,最先站出来的还是魏征,随后就是孔颖达了。他们二人的观点一如以往,一个永远把百姓放在第一位,一个永远把大国风范放在第一位,听的姜云明脑壳疼。
“还有人持有别的见解吗?”在好不容易等到魏征和孔颖达争吵完了之后,李世民终于能够抽空说上一句了。
只是朝堂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有建设性的见解,也不是所有人都像魏征和孔颖达那样敢站出来。
“泾阳候,你怎么看?”无奈之下的李世民就只能点名了,而他的这个女婿是他特意叫过来的,也是最佳人选了。
“儿臣同意魏大人的建议。”
姜云明话音刚落朝堂上就想起了些微嘈杂的声音。姜云明同意魏征的意见在朝堂上并不多见,以前他们往往都会因为政见不同而争吵起来。
“理由!”
“虽然理由和郑大人的不太相同,但是儿臣却是是同意魏大人的意见。”姜云明举起了手中的笏板,对着李世民行了个礼。
“虽然说出来可能让太子太师这样的儒学大家有些不齿,但是利益这种东西却是这世间人们所追求的目标。百姓们的利益就是吃饱穿暖,这不仅仅是我们大唐的百姓,那些突厥等外夷之族也是如此,就如同儿臣在朔州施行的政策一样,只要能够给予这些归降我大唐的百姓温饱,他们就能真心实意地效忠大唐。”
“且慢。”姜云明刚说完就有一道声音响了起来,正是一直和他唱反调的孔颖达。“敢问泾阳候还记得你第一次上朝时所说的话吗?”
“还请孔大人指点。”
“当年泾阳候以火药退却了直达泾阳的突厥大军,次日在朝堂上受封之时曾和老夫发生过争吵,至今老夫还记得泾阳候当初的那番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孔大人片面了。”经过孔颖达提醒姜云明才想起来,这话的确是三年前的他所说。“的确,下官直到现在也依旧坚持这句话,只是孔祭酒应该知道,有异心的向来都是那些掌握权势的人,而百姓们所谋求的温饱,不论是我大唐的百姓还是外夷的百姓皆是如此。”
“受教了。”孔颖达怔了一下,但是随即对着姜云明拱了拱手后就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不敢当,不敢当。”姜云明赶紧对着孔颖达拱手,等到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之后才继续说了下去。
“归附或者投降的外夷是否能够教化,这是我们一直在争论的问题,但是在小子看来,百姓们是不需要教化的,而那些官员也是不需要教化的。”
同音同词却不同意,姜云明这话一出朝堂上又嘈杂了起来。
“那些外夷们之所以总是叛乱,究其根源就是那些归附或者投降的贵族们怀有异心,而那些外夷的百姓们能够跟随他们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在归附大唐之后并没有显著的改善。那些部族以前的统治者、贵族是不需要教化的,因为他们归附我们不过是权宜之策,待到我大唐国力减弱之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反叛。而那些外夷百姓们也是不需要教化的,因为只要我大唐国力强盛,能够满足他们温饱的话他们就不会跟随他们的旧主反叛。”
整个朝堂一时之间沉默了下来。
第389章 大捷
虽然在朝堂上慷慨其词,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没有那么完美:姜云明的建议并没有被直接采纳,也没有被直接拒绝。
对于老丈人的想法姜云明了解,以前的例子太多了,而且现在的大唐虽然比起以前强盛了不少,但是在还未满足自己境内的百姓们之前就去供给那些外夷,这样很容易会引起大唐百姓们的骚动。
拖字诀有时候是很好用的,最起码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就是最好用的。现在的大唐武力值足够强大,除去占据了地势之利的吐蕃之外连突厥都难以抗衡,所以即便是牂牁党项他们巫不是真心实意的归降却也只能忍气吞声。
退朝之后李世民没有留下姜云明,走出殿外的姜云明和杜如晦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其实这场针对所谓教化而争论的早朝在姜云明看来并没有什么意义,他一直觉得只要武力足够强大,百姓的生活脱离在吃饱之间挣扎,这两项全部达成的时候大唐就不害怕任何外敌和内忧的变故。
而眼下的大唐所需要努力的也就只有第二项。
一个王朝的强盛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往往几代君主的努力会被一个二傻子给葬送。现在的姜云明已经很自私了,而接下来他能做的也就只有尽可能的把大唐的实力壮大,剩下的就只能祈祷李承乾的子孙后代别那么不争气了。
去年在姜云明的提一下朝廷用了可以算是亏本的方式将红薯都收了上来,可红薯的缺点虽然朝廷上的人基本都知道但百姓们知道的却不多,所以最终李世民还是接受了姜云明的提议。
一纸命令颁下,各州县的县衙前都张贴起了告示。
和以前没有“后遗症”的小麦相比红薯的缺点有些大,但是在其高额的产量面前百姓们还是没有做出过激的举动,甚至只是一些有心人才发出了有着引导舆论嫌疑的抱怨,但是在没有回应的情况下很快就消失无声了。
这个时代大唐本来是没有红薯这种粮食的,而且在姜云明看来红薯的弱点在堆粪池的辅助下已经消除很多了。耗损的地力在施过粪肥之后第二年就可以耕作,虽然只能种大豆这种能够肥田的作物,但是这和完全不能耕种已经是两个概念了。
在田家村男女老少的齐心协力之下第一批次的煎饼和粉条终于是在戴胄又期盼又害怕的心情下完成了,田家村外早已准备好的人直接就将其运走。
站在半山腰的泾阳候府,姜云明看着戴胄带过来的人一车车地将成品的煎饼和粉条运走,他知道,自己老丈人这天可汗的名声将会再迎来一波助力。
“侯爷。”
就在姜云明想要转身回府休息的时候,罗三林接到了门口守卫的传书。
“烽火台的烽火点燃了,这次是大捷,定襄那边传回来的,应该是大总管那边......”
“知道了。”姜云明点了点头罗三林就默默地退到了后面。
一个月了啊,按理来说唐俭应该是在十天前左右到的定襄,过白道去铁山,看来这次的烽火是因为李靖三路包夹铁山。
颉利啊,有了我的提醒,不知道你能不能逃脱柴绍的追捕?
唐俭呢,不知道你是不是如同历史上记载的那样在乱军之中逃出生天?
看着渐斜的太阳,傍晚的它有些红,不知道是不是被草原上的血所映照的。
————
“让路!让路!”
朱雀大街上,一匹红马呼啸而过,马背上的人一脸疲色,但是却依旧掩饰不住他的兴奋,帽子上的红翎随风飘舞。
“阴山大捷!阴山大捷!大总管李靖夜袭阴山!歼敌过万!俘十余万!生擒突厥颉利可汗!!!”
坐在醉云楼的二楼,姜云明看着东市街口一闪而过的红翎使,举起酒杯朝天一敬,微笑着一饮而尽。
东市向来都是人群聚集之处,长安作为大唐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东市是每天都有人的。红翎使的声音虽然有些嘶哑但穿透力却极强,本就熙熙攘攘的东市很快就热闹了起来。
所有大唐人的脸上都是高兴,兴奋等各种正面的表情,而那些突厥人却没有沮丧的意思,脸上除了平静之外没有任何的反应,依旧如常地低头做着自己的事情。
能在东市出现都是买卖东西的,在大唐时间很长的他们知道现在大唐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们中或许有人会愤慨,会不甘,但是大多数人都对突厥的战败没有过激的反应,甚至还有许多人期待着大唐去统治他们。
“走吧,该进宫了。”姜云明饮尽壶中所剩的最后一点酒,低头仿佛自言自语一般。
站在姜云明身边的罗三林闻言对着二楼楼梯口的一名士兵点了点头,然后跟在姜云明的身后走下了醉云楼二楼。
制式的军靴多少带了一点甲片,咔哒咔哒的声音让一楼本来兴奋谈论的食客们注意,随后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姜云明的身上,脸上表露着各种各样的神色。
憧憬,敬仰,尊敬。
姜云明现在几乎在大唐的所有人心中都是正面的形象,火炮的威力以及在这一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早已经随着传信的红翎使传遍的长安及周边地区。虽然他在战争还未结束的时候就离开了战场回到了长安,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对他有不满的言论,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李世民早已经将萧皇后和杨广遗孙降唐的消息传了出去,伴随着一起的还有大唐是如何优待他们的,所以姜云明是为什么才回到长安很多人都知道了。
哐啷。
椅子被带倒的声音,一个人影冲到了姜云明的身前,但是眨眼间就被反应迅速的罗三林按在了地上。
相似小说推荐
-
革清 (绯红之月) 塔读VIP2021-07-17完结本以为P2P平台是种创新,回到清朝康熙末年却发现这模式其实历史悠久,只是名字不同罢了。...
-
盛唐陌刀王 (夜怀空) 起点VIP2021-07-06完结228.98万字 5.28万总推荐一场大唐盛世的际遇,自由搏击选手李业附身为大唐李嗣业,一个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