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明也不知道多了多久,他只知道有人捅咕他。
“嗯?”也多亏他还记得今天是个重要场面没有直接回身反问,不然的话估计老丈人不会怎么样,但是丈母娘会拿着啥教育他一顿。
“陛下问你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长孙无忌不动声色的朝着姜云明靠了靠,声音很小的给他提了个醒。
“哦哦!”直到现在姜云明才完全清醒过来,赶紧正经了起来。“程大人记得一定要让各州县的县官们做好配合,新粮种子并不多,一定要按照预定的计划分发下去。”
第一批次发放下去的就只有红薯,因为他育种比土豆要来的快,但是姜云明并没有打算把红薯藤也能长成一棵新藤的事情说出去,在把粮食种植的格局决定好之前如果说出去了会出大事儿的,他可不想明年的大唐没有地能种。
人性的贪婪是没有极限的,一次种植就能让以后的粮食无忧,这样的诱惑对百姓们来说是巨大的。
第261章 如火如荼
新粮的铺垫早就随着针对世家的行动铺开,南方还好一点,但是北方的百姓们几乎全部都在期待,期待着这个只听过没见过的新粮能够改变他们的生活。
说实话姜云明对于新粮的春耕并没有什么期待,因为铺垫都铺垫好了,红薯和土豆对于这个时代的杀伤力根本就不言而喻,即便它们不是姜云明心目中最好的粮种,但是它们是最适合的。
对于姜云明来说他来到这个时代其实是个地狱开局,虽然他躲过了隋唐乱世的危险时期,但是却正逢李世民即位,而他过来的时候又没有显赫的家世,甚至连个身份都没有,他就是个根本意义上的流民,还是多亏了村长跑前跑后给他跑了个身份下来。
先是经历了颉利的南下,虽然没有像历史上一样发生那令他老丈人耻辱一生的渭水之盟,但是解决的还是险之又险。如果不是突厥大军从未见识过火药,如果不是火药那剧烈的声浪对突厥的战马有很大的冲击力,如果不是当初颉利的心也多少有些虚,姜云明都会万劫不复,因为当时的他就陪着李世民站在城墙上。
在郑添福他们北上之前其实姜云明也纠结过,农村出身的他知道土豆和红薯对土地的伤害,但是他又能怎么办?连续两年的大旱,还带着一年可以说是灭人信念的蝗灾,只有土豆和红薯能够解除大唐的燃眉之急。
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能在朝堂上慷慨激昂的他,或许现在的他也会偶尔热血一回,但是对于已经知道结果的事情他真的是没什么期待感,他更期待的是荥阳郑氏的反应。
时间就是女人的沟,挤一挤总是会有的。姜云明相信对于大唐百姓们来说更是如此,因为随着春耕而布下去的并不只有新粮的种子,还有大量廉价的书籍。
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远远超越后世,甚至在姜云明心中觉得现在的百姓们比后世那些大山里的孩子们更加渴求知识。后世大山里的孩子们或许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努力后还能读上书,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书籍永远是被那些世家们紧锁家中的宝藏,他们永远都求而不得。
春耕的气氛远远比姜云明想象的要火爆一些。因为大唐的耕地范围本就不多,过多的发放新粮种子会对本就为数不多的土地造成过多的伤害,所以新粮种子的领取是按照州县定量的,即便是新开垦的荒地未来也是大唐的资源不是?所以姜云明按照产量规定了每家每户能够分到的数量。但是即便如此,那些得到了新粮发放资格的州县也早早地开垦出了大量的荒地,每个村子每天都有人不顾县衙离他们的家有多远都要去看看新粮有没有开始发放。
整个大唐都处于春耕那如火如荼的气氛中,北方更是被新粮点燃的火爆气氛所笼罩,而只有田家村依旧是那一片祥和宁静的模样,如果不去看村外巡逻的军队的话。
姜云明已经很久没有下过地了,以前小时候也就顶多帮着父母掰两个棒子,砍一砍玉米秸秆,上初中时他会开家里的手扶拖拉机后也就是帮忙开车往家里拉一拉粮食,真要是让他下地挥锄头的话没有半个小时就能给他累趴下。
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出村的姜云明是在无所事事,他领着包子,提了两壶三勒浆坐到了地头上,看着田家村的人们在田间忙碌着。
姜云明发迹初期没少帮着田家村人揽活,很多东西他刚拿出来的时候都是让田家村的人做工的,在他的有意之下村民们这两年也没少赚外快。但是帮人不能帮一辈子,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努力才是最踏实的。
“怎么,今天怎么有这个闲心思?”就在姜云明喝着三勒浆,看着田间地头的人们劳作时一道声音响了起来。姜云明回头一看,是孙思邈。
“怎么,孙道长又出诊去了?”自从孙思邈在田家村定下来之后就有不少的人慕名而来,而最近因为田家村被军队封锁,孙思邈又是个看不得百姓受苦的性子,所以只能选择出诊。
“还不是侯爷你闹得?不然的话老道何须如此?”孙思邈没有在意地上的泥土,直接一拢衣摆直接坐到了姜云明的旁边。
姜云明没有说话,只是拿起另一坛没有开封的三勒浆朝着孙思邈示意了一下,孙思邈也没有介意的直接接了过去。
“最近老道对一事比较疑惑,不知侯爷介不介意?”孙思邈平日里基本上是不饮酒的,但是今天他却仰头喝了一大口。
“道长但说无妨。”以着孙思邈的性格能说出这话来就说明后面的话一定是很不妥当,但是姜云明并不介意,反而是举起酒坛喝了一口表示回敬。
“老道刚来田家村的时候就没少听闻侯爷的事情,也知道侯爷当初来到这里的时候是村民们救了侯爷一命,而侯爷发迹之后也没少帮助村里人,但是今年却在天下农户皆分得新粮的时候却反而不给村里的村民们新粮呢?”
听着孙思邈的问题姜云明摇头失笑,不过却没有任何的不满,因为这也是他姜云明预想中最好的结果。
“道长有所不知,这新粮的确产量高,但是很费地的。同一块土地今年种了新粮之后第二年几乎种什么都不会有好收成。而我姜云明是最先让人把新粮带回来的人,也是大唐对新粮最了解的人,所以育种的工作就当仁不让的落到了我的头上。田家村作为小子的封地,也是小子居住的地方,所以育种的工作也是在田家村进行的,这么说道长可能明白?”
“唔,原来是这样。”孙思邈恍然地点了点头,但是也提出了另一个姜云明意料之中的问题。“按为什么侯爷不告知天下人呢?”
“因为人心啊。”姜云明叹了一口气。
第262章 穷苦的百姓
“贪婪,是人心最深处的本性。每个人都是这样,无一例外。”姜云明又仰头喝了一口酒。
孙思邈也不知道该认同还是该反驳,要说他行医这么多年,走过那么多地方,对于人性的认识远远比姜云明知道的要多得多,他想反驳却找不到依据。
“百姓们是淳朴的,但是他们也有独属于他们的贪婪。”姜云明没有去看欲言又止的孙思邈,反而是自说自话一般的继续了起来。“几乎饿了一辈子的百姓们在得知新粮的产量之后是不会顾忌后果的,他们在乎的只是吃饱饭。虽然朝廷在把决定好的名单发下去的时候也说过会用旧粮按照比例回收新粮,但是不管是哪里肯定会有百姓私藏的,如果告诉了他们新粮的缺点就只会让他们来年换一块地耕种新粮,那样的话被损耗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多,倒不如让他们在原来的地上继续种植。”
人性的贪婪是没有极限的,或许最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一点点看起来很简单的要求,但是最后也会发展成为血盆大口。新粮不可能百分百回收,从决定好方案的时候姜云明就是这么认为的,说实话对于那些私藏的人姜云明都不想管他们的死活,但是那可能吗?
他们的要求仅仅是吃饱而已。
听着姜云明的分析孙思邈也不由得点头,他不得不承认姜云明说的对。饥饿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刑罚,所有人都知道饿肚子时那难受的感觉,在历史上的大灾之年甚至有流民易子而食,这样的事情都能发生还有什么不能发生的?
“可能说出来道长不信,但是小子确实是一个很纠结的人。既看不得现在的百姓们受苦,也不愿意看到以后的百姓们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做出各种各样丑陋的行为。”说到这里姜云明低下头自嘲的笑了笑,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很矫情。
“都说抬手不打无娘子,开口不骂外乡人。童叟孤寡不要欺,残疾之人不能戏。积德虽无人见,行善却自有天知。可是偏偏雷打真孝子,财发狠心人。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生活只欺穷苦人,就连去佛门拜拜都得要香火钱。这怎么能让人不心疼这群穷苦的百姓们?可是呢?所有的事情就都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吗?”对于姜云明的开口孙思邈没有再说话,反而是喝着酒坛里酸酸甜甜的三勒浆静静地听着。
相似小说推荐
-
革清 (绯红之月) 塔读VIP2021-07-17完结本以为P2P平台是种创新,回到清朝康熙末年却发现这模式其实历史悠久,只是名字不同罢了。...
-
盛唐陌刀王 (夜怀空) 起点VIP2021-07-06完结228.98万字 5.28万总推荐一场大唐盛世的际遇,自由搏击选手李业附身为大唐李嗣业,一个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