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养成一个大唐 (三悔人生)


  “看不惯又怎么办?你还能有什么办法?”沉默了很久之后郑善果才开口,他从未想过出身世家走到如今地位的他也会有如此心烦意乱不知所措的一天。“难道你想和范阳卢氏翻脸吗?现在的范阳卢氏已经站在了皇室的后面,我们要是敢对范阳卢氏动手那么皇帝就有了理由,你想把整个家族都带入深渊吗!”
  郑善果越说越激动,其实他也有过低头的想法,形势比人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保证家族的持续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族中长老并不这么想。
  面对堂兄的愤怒郑元寿张口结舌,什么都说不出来。而在此时和郑元寿一样的人大有人在,即便是已经选择和皇室合作的范阳卢氏。
  卢承庆坐在醉云楼里,作为家族嫡系也是负责联络家族和长安城的人他在长安已经好几年了,起码要比姜云明来到长安的时间长的多,这醉云楼可以说是他眼看着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和皇室合作本来就是丢了世家的颜面,而现在李世民一刀斩断了整个范阳卢氏的退路,卢承庆知道,即便是在这次皇室的行动中完整的留存下来,以后的范阳卢氏也会永远留下一个令人诟病的地方。消息已经传了出去,该知道的人和不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传回家族的消息其实已经没什么必要了,范阳卢氏必须一条路走到黑了,唯一庆幸的是还有个赵郡李氏作伴。
  “真狠啊。”卢承庆喝着醉云楼的高度酒,眼神迷离的看着窗外。


第255章 该来的,总是要来
  从长安城传出去的消息让整个大唐都有些风声鹤唳的感觉,而就在所有人都等着皇室或世家其中一方动手的时候,有一个人的出现让本就暗流涌动的局势添上了几分浑浊之色。
  冯智戴,冯盎留在长安为质以表示自己忠心的二儿子。
  就在李世民准备好一切敲定北上将士出发时间的这一天,冯智戴带着他父亲冯盎的信件来到了朝堂上。
  “家父虽身在岭南却心在长安,得知我大唐将士即将戍边,虽然家父远在岭南且身体龙钟潦倒不能身体力行,但愿拿出十万粮草,以助我大唐将士立下不世之功。”
  朝堂上的所有人都看着跪在殿前的冯智戴,就连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都没想到在这紧要关头冯盎会出手,并且一出手就是十万粮草。原本和程咬金尉迟恭等一众武官陷入争吵的孔颖达和李纲也都禁了声,他们反对大唐出兵的理由就是去年蝗灾后粮食不足,但是现在他们再也没有了反对的理由。
  “好!”李世民开怀大笑,冯盎此举对他来说虽然只是锦上添花但是他在意的是背后的意思。“冯柱国当真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有此能臣,何愁我大唐不兴!”
  “朕决定,并州都督李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张亮为副总管,带领五万将士前往边关戍边!”
  “臣领旨!”
  “户部尚书戴胄何在!”
  “臣在!”
  “即日起准备戍边将士们所需粮草,若是不够则就近从其他地区的义仓调取,范阳卢氏三十万石、赵郡李氏二十万石粮食不日就会到达长安城!”
  “臣领旨!”
  “圣上英明!”
  所有的反对之声都消失不见,即便是孔颖达和李纲。他们先前的争吵都是因为粮食储量不足,虽然范阳卢氏的两名嫡系女进京的消息已经传开,但是这加起来五十万石的粮食却极少有人知道,如今这消息一放出来所有人都没有了反对的声音。
  文官平静,武官兴奋。虽然文官向来都是扮演着反对动兵的角色,但是若是有足够的把握他们又怎么会反对?和文官的平静相比武官就激动很多了,武官向上爬升的唯一途径就是战争,他们身为武官只有战争才能体现出他们的才能和价值,才能让他们得到军功。
  朝堂上的官员们心思各异,失落的却只有郑元寿和郑善果。戍边将士出发的日子已定,接下来就要轮到他们了。
  对于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姜云明并不关心,孔颖达李纲为等大儒反对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整日里因为厌战而标榜仁义道德的他们不反对才是奇怪的事情,而最后的失声也不奇怪,所有条件都齐备的情况下还反对那就不是他们所说的仁义道德了,那是没脑子。不过老丈人也忒坏了,非得等最后才放出那五十万石粮食的事情。
  今年的夏天是颉利所辖范围最后蹦跶的时间,如果发展方向正常的话等到戍边将士到达之后的三个月左右颉利的领地里就会有异样的声音,而等到今年这个特殊的寒冬到来之后这些声音就会越来越大,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羡慕突利投降之后那东部地区突厥人的生活,等到矛盾和内乱盛起的时候,就是大唐的大军出发的时候。
  人民永远是一个王朝的地基,当地基不稳定的时候不论武装力量多么强大的堡垒都会倒塌。
  等到大唐出兵的消息传遍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时候,姜云明依旧在重重包围下的田家村里赖着,只是他没想到的是在消息扩散开之后第一个来找他的人是孙思邈。
  在这个没有什么娱乐方式的朝代姜云明也喜欢上了看书,当看到跟着李丽质进来的孙思邈时有些错愕。
  “夫君,丽质去大棚摘菜的时候正巧遇到了孙道长,孙道长说有事要找你。”李丽质简单交代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后就关门退出去了,私下里她还会和姜云明谈论一些外面的事,但是有外人在的时候她从来都不逾越。
  “孙道长有事要找小子?”姜云明起身把孙思邈迎了进来。
  “听外面说大唐即将兵发边关,是你的主意吗?”孙思邈上来就直切主题。
  “的确,说到底小子是在其中出了点儿力,但是这是迟早的事情。”按照历史的轨迹来看今年就是他老丈人李世民找颉利报仇的时候,只是时间没有这么早而已。
  孙思邈沉默不语,他心里其实并不相信姜云明的这段话。那天和姜云明说过关于现代医学的事情之后他就陷入了患得患失之中,一方面是从出生以来延续至今的思想,而另一方面是姜云明所说的医学进步和中医的没落,对于用战俘的尸体来精进医术他始终举棋不定,就连今日听到的消息他也认为是姜云明在背后助力。
  “道长不会认为这事儿和之前云明跟您聊的有关吧?”姜云明坐下给孙思邈倒了杯茶,话语中的意思很明显。
  “老道曾经以为,是的。”
  “您想多了。”姜云明摇头失笑,对于他来说大唐还有那么多需要发展的,他根本也不至于为了一个医学的发展而这样。“说实话,医学的发展在云明的眼中不过是很小的一方面,甚至它不发展也无关紧要,因为在时间的推动下迟早它会发展起来的。说句难听的话,即便是没有您也会有别人愿意去做的。”
  这是姜云明第一次对孙思邈说出算得上是不敬的言辞,对于这位药王他一直很尊重,更何况他对杜如晦的病也提了一些意见,就这一点就足以让姜云明对他恭恭敬敬的。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大唐接下来会面对各种接二连三的战争,李世民是个马上皇帝,带兵出家,即便是历史上突厥也是最终被李世民给灭掉,而后面针对高昌和高句丽更是验证了李世民的野心,如果不是当时的吐蕃地势太高估计也会有想法的。
  孙思邈没有说话,姜云明所说的他也懂得,他只是暂时过不了心里的那个坎儿。
  “你说的,老道答应了。”


第256章 春耕
  孙思邈最终还是答应了姜云明的提议,即便是有些不人道。
  对于姜云明来说现代医学的发展并不一定要孙思邈主导,在皇宫中扒拉几个太医也是可以的,但是孙思邈见多识广而且在乡间行医多年,他见过的各种奇怪的病症远远比皇宫中的太医多得多,对于各种疾病的看法和认知也比太医高得多。
  相比所谓的医学发展姜云明更看重眼下,面对即将到来的战斗伤亡的士兵一定不会少,伤口缝合到时候一定会派上用场的。
  春天本就是繁忙的季节,开垦荒地的实质性命令还没开始下达,各州县官员上报的奏折中就已经有很多新开垦的荒地了,报纸的舆论攻势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对于郑添福他们带回来的新粮种子百姓们早有耳闻,产量是现有粮种十几倍的新粮早已惹得百姓们心痒难耐,如今听闻朝廷开始发放新粮种子他们怎么会不意动?
  从进入贞观年间开始程咬金从未这么忙碌过,去年蝗灾的时候他带兵忙活着赈灾,赈灾结束后又奉命投入到火枪营的训练中,而今年新粮种的发放李世民依旧选择了他。
  军队的威慑能解决很多的问题,这也是姜云明提出来的。土豆和红薯这玩意儿对土地的损伤实在是太重了,所以发放下去的种子一定要按州县为单位统计好。这种高产的粮食在这个时代想要全部回收根本是不可能的,肯定会有些人怀揣着侥幸的心思留下来一些当做种子。
  这个时期的人们相对于后世要淳朴一些,毕竟儒家思想几乎渗透到中原大地各处,但是即便是理想国度中也会有心怀异心的人,对于几家几户私藏新粮姜云明并不介意,只要兑换回收上来的新粮达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对大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