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发炮弹终于落到地上之前,往往打死打伤了三四个人。
李树德眼见中军大队有些动摇的迹象,知道这次撤下去就没办法短时间内组织起新的进攻。眼看城门洞开,李树德一狠心,喊道:“往前冲,冲到城下就不会被炮打中!”
清军此时远不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军队,上司下令还是管用的。
各队的统领们催促着清军迎着炮弹加快了速度。
城头的霍崇心中感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才对啊!’
火炮的轰击停下,十几个粗大的黑桶倾角向下的姿态推了出来。因为口子都被很结实的木板堵住,所以里面的东西并没有因为口子向下而掉落。
火绳点燃,没多久,一声声轰鸣响起,大量的铁砂碎石对着冲近的清军如暴风雨般打下去。
第154章 反复横跳的局面(一)
两千人马攻打一座城,一战就有四百多人受伤。虽然伤者多数是脑门上被铁砂碎石打了不少口子,这是李树德想都不敢想的可能。
最惨的却不是城外的官军,攻入城内的先锋营本以为对面是座空城,却没想到一头扎进了陷阱。遭到猛烈火枪杀伤。先锋营眼见局面不对,果断远路退回。到了城门口,霍崇这狗贼竟然下令在地面上泼洒了大量黄豆。
站立不稳的先锋营接不断有人摔倒,追兵们趁着这机会追出来大杀特杀,能逃回来不足三十人。
撤兵之时,李树德就下令将这些跑出来报信的人统统捆起来。回到住宅地,愤怒的官兵们就开始收拾这帮谎报军情的家伙。
这帮人被打的哭爹喊娘,连连求饶。可不管怎么拷问,他们都坚称自己没说瞎话。
有没有说瞎话,这帮官军还能不知道?对面的枪声密如爆豆,全然没有停息。这哪里是两百多人能打出来。官军想打出这样的效果,非得有几千人不可。
拷问到半夜,实在是问不出什么。官军们暂时休息,准备等明日红衣大炮运到之后再说。
第二天天亮,等来的不是红衣大炮,而是大队贼军。双方列队交战,没多久,官军队形就被贼军火枪打散。就在此时,李树德大人听到奔回来的探马惊恐的喊道:“大人,城内的贼人杀出来了。”
李树德也是有自尊的,他立刻下令官军‘从容撤退’。官军先是走,后来变成跑,再后来变成你推我挤,只想尽快逃命。
等队伍终于不再争抢,已经到了被贼军逼迫到小清河畔的时候。这小清河乃是李树德出任山东巡抚时候所修。李树德湾湾没想到这条被康熙生前大加称赞的水利项目此时却成了自己的索命阎王。
河对岸也出现了百十号贼军。背后则是不知道几百上千的贼军。李树德李大眼见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自己要么被杀要么被俘。一口气上不来,直接软倒在地晕了过去。
官军被杀还能说是死得其所。那帮临淄县跑去给官军通风报信之人本就被打的很惨,官军覆灭之后,俘虏们指认他们是跑来给官军报信的。这些人立刻被投入了临淄县大牢,开始了他们新的历险。
在确定李树德完全失联之前,雍正接到了另一个令他气到七窍生烟的消息。登州大营覆灭了。
从登州出发走水路进境,比从登州出发走陆路到临淄都快些。所以登州素来被认为是京畿防御的重要一环。受到了谢赐履的绝命书之后,还是怡亲王先向雍正提出赶紧整顿登州镇大营的剩余兵力的建议。
雍正听了之后才想起有这么一回事。派去的人回来的很快,他们见到空空荡荡的登州大营里都是附近百姓在拆屋,立刻抓了几个来不及逃走的。审问之后才知道登州大营竟然被灭了。
传旨的人还不敢相信,被抓的百姓就带着他们前去埋尸体的地方,随便挖了挖就挖出新鲜度还很高的清军尸体。随着挖掘继续,露出来的尸体越来越多。前来传旨的吓得不敢再挖下去,准备回去。
然而这些百姓竟然敢拆登州大营,传旨之人不想把抓到的十几号人都带上。选了三人,其他人都被他们杀了。砍下人头挂在空荡荡的残破大营门口,用死者的血在围墙上写了‘拆大营,就是如此下场’。
雍正才不在意那些被杀的人,既然霍崇如此凶恶,谢赐履的遗表上专门讲,须得大兵剿灭。雍正立刻让兵部制定一个剿灭霍崇的计划出来。
计划制定了好几天,李树德失联的消息才传到京城。连登州大营这般重要的所在都被荡平,雍正已经不指望李树德还能活下来。只是继续催促兵部赶紧干活!
也就在此时,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密折送了上来,密折中弹劾一人。此人正是担任直隶总督的李绂。
田文镜很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才能走到今天的位置上,所以密折里根本没有丝毫掩饰,说的也都是实情。
原来雍正调广西巡抚李绂进京担任直隶总督。李绂经过河南之时,听闻田文镜待吏苛刻,以严厉刻深的风格治理当地。
李绂还觉得不太敢相信,就与田文镜深谈一番。李绂也是个爽快人,把话说明白之后,他实在是受不了田文镜的作风,索性当面斥责田文镜“身任封疆,有意蹂践读书人”。
此事田文镜记在心里。最近他听闻李绂一个劲的在朝廷内参自己,就写了密折向雍正辩解。并且认为李绂与被弹劾的黄振国为同榜进士,他这是为黄振国挟私报复。
雍正看完奏折,觉得这真的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外头有霍崇这样的贼人,朝廷内这帮大臣竟然还不安生。看来得收拾一下才行!
但是当下还是有事要做,譬如得嘉奖自尽身亡的前山东巡抚谢赐履。谢赐履的儿子谢济世此时乃是浙江道监察御史,雍正就写了旨意给谢济世,慰问他丧父之痛,勉励谢济世要为国效力。
明清制度里面格外讲‘孝道’,父母死了那叫做丁忧。因为父母亡故,所以要奋发图强,努力考试,坚持工作。这在明清不存在。丁忧,老老实实按照守孝三年的规矩回家待着吧。
所以谢济世这是要老老实实的辞官还乡守孝,等三年结束,再给谢济世官复原职或者找个新的差事。。
雍正命内阁接到谢济世的感恩折子之后优先送过来,接着就听兵部的计划。
兵部拿出了三个计划,第一个是将西北的精锐清军与统帅岳钟琪调回来剿灭霍崇。
雍正当即摆手,“不行。对付霍崇这么一个小贼,何须动用西北之军?”
兵部众人也不打别,只是心中有点腹诽。之前说起年羹尧乞命折子里头对霍崇的评价,雍正是有点信了。可真到事情上,雍正立刻就斤斤计较起来。
不过雍正这么也不是不能理解。年羹尧一死,青海的逆贼与准噶尔肯定又想跳。此时将西北精锐带走,那就等于放任那帮逆贼造反。
兵部便拿出了第二个方案。雍正只是看了看数字就惊了,“调集五万兵马?你们这是要做什么?”
第155章 反复横跳的局面(二)
满清二十万八旗军,40-60万绿营兵,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80万军队。一家伙就调集五万军队……雍正一时间甚至觉得也不是不可以。然而这一瞬的走神很快就恢复回正常。
开什么玩笑!五万军队调动与作战,一仗打下来只怕一千万两白银都得念阿弥陀佛。如果从冷酷的角度来看,就算区区霍崇把整个山东占了,大清一年损失也只是少收两百万两银子而已。
当然,霍崇还是得剿灭的。放任不管也不行。雍正拒绝了兵部第二个提议。
比较成熟的文官体系向上头提供建议的时候自然要提出‘上中下三策’。
雍正否定了两策,剩下的就是三路剿灭。江苏与河南各派遣七千兵马,山东二十七营人马虽然损失惨重,就将剩余各营集结,北直隶组建一支人马作为策动。
绿营兵打头阵,八旗军压阵,一共两万人稳妥进军,寻求歼灭霍崇主力。
兵部大臣们看到雍正的神色,就明白这个计划明显得到了赞赏。也都松了口气。当然,最终决定权在皇帝手中。如果雍正突然改了主意,兵部也得照办。
兵部下去,雍正就叫上自己真正贴心的十三弟商议起此事。看着四哥的迟疑,怡亲王说道:“皇上,臣以为那五万人马的法子不错。”
“朕也知道不错!唉……”雍正叹口气,“可现在哪里消耗得起。”
自从雍正登基,怡亲王因为有了充分实际工作,已经精通户部差事。稍一心算,就算清楚了五万人马的一些起码支出。
粮食就算是一人一个月一石,因为是山东作战,运费算到天上去,也超过不了运一耗三。
此时米价是一石一两一,一名士兵一个月吃一石粮。花三石粮食的价格把这一石粮食运到士兵手里。撑破天,也就是四两。五万人,一个月粮草需要二十万两。
至于军饷,清朝的兵饷可以分为“坐粮”和“行粮”。“坐粮”相当于固定的工资,“行粮”相当于奖金和出差补贴,在出征时期才有发放,每人每月2两银子。饷米另外算。
这么算,五万人一个月光是‘行粮’就是十万两。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天下无双 (风云乱舞) 17KVIP2021-05-23完结乱世开始,被迫成为黄巾杂兵。几番绝境挣扎求生,刘争相信,只要不死,总会出头。名将,美女,地盘...
-
欺世盗国 (司史) 起点VIP2021-07-11完结176.5万字 5.6万总推荐五十年前黄巢晚死,五十年后历史变样,这里是架空的五代十国。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