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自然不会拒绝。
刘争率领着自己的护卫团,带着徐庶一行人,走去了军事学堂。
军事学堂现在在各地都有分校,其实所谓的分校,就是类似于后世的科举制度,先要在县城里面,成为学生,才能够进入到州郡里面去当秀才。
最后,才能够到建业城来当举人,举人便是候补官员了。
只需要经过最后的毕业考核,这些人就能够得到刘争的赏识。
要么成为武将,加入各个军团之中,要么成为文官,补录进各大官职系统之中。
不过,随着这些年的发展,总校里的人员也不断壮大,同时所涉猎的科目也越发多了起来。
人数一度达到了三四百人。
第一千两百一十九章 参观
军事学堂坐落于城北。
之所以建设在这里,主要是因为这里靠近长江。
军事学堂现在已经发展到很详细。
每一个科目都有极大的规划。
比如武将科,演分出了水军,步卒,骑兵等科目。
在分学堂的时候,这些学子只需要学习一些基础知识,等进入了军事学堂的总校之后,他们就要分科,进入专业领域了。
有人擅长水军,便全身心的投身于水战,毕竟刘争的地盘,大多都是在江南地区,水域广阔,战船丰富,而且时常出海,所以水军很有必要。
学习水军的人,一毕业,通过考试了,便能够很快划分到水师之中,成为周泰,蒋钦,祖郎等人的下属。
而最近新打下了冀州和幽州,让刘争这边一时间,并不缺少战马了,他的骑兵将领也开始扩充了起来。
缺少什么的时候,就在这一年多招一些这个科目的学生。
这样的做法,俨然已经和后世的大学类似了。
而且能够源源不断的给刘争带来新的人才。
而且有科举制度的推广,这些新的人才,有不少的一部分,都是寒门子弟。
许多贵族门阀的子弟,除非是与刘争关系极为亲密,祖上有大功的人的后代,才能够或许准许,免除科举,直接进入官场。
否则,都是以个人能力,进入军事学堂历练一番之后,才能够真正的进入官场。
这一点,杜绝了门阀士族可以掌控官僚阶级的可能。
除了武将体系的扩展,文官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当然,文官体系,大多是儒家学术为主,只要能够背诵一些名篇,懂的许多道理,能够明白一些文章的内容含义,便足以。
这也是刘争给军事学堂里的教授们提出的,毕竟刘争信奉的是军政分离。
文官的作用,要么就是入了朝廷,成为一些官员,要么就是下了地方,成为县令和郡守。
但是这些人,如今都是没有军权的,军权一直都掌控在刘争的手中。
没有军权的文官,也就没有太大威胁的,所以这些文官交给一些门阀士族也无伤大雅。
毕竟,许多寒门士子,少有书读,他们就算想要依靠读书,改变命运,人数上也不会太多。
所以大多数文官,还是门阀士族的人。
当然,除去这两科之外,一直都有医学,农学,以及新增的墨学,在总校里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医学毕业的人,大多是选择跟随了张仲景,华佗两位名医学习。
而农学的学子,多是深入地方,深耕于百姓。
只有墨学,因为是刚刚建立没多久,而且他们的定位,还不明确,暂时还没有多少学生。
刘争领着徐庶,在这里进行观光,时不时的还能够遇到一些学生从这里走过,对刘争投来仰慕的神色。
“这里是演武场,平时学子们,早上要有一个时辰,集中在这里进行锻炼,所有科目的学子,都将会到这里来,这是规矩,毕竟不管学的是什么,身体都是根本,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成就在高也是无用。”
刘争指了指一块空地,给徐庶介绍了一番。
一路走来,徐庶已经充满了惊讶。
他所惊讶的,并不仅仅是这座军事学堂已经发展到如此规模,并且各项学科都如此完善了。
更惊讶的是,刘争的对于这个军事学堂的理念,以及这军事学堂能够带来的社会变革。
这就是一个寒门士子和门阀贵族的抗争。
是普通百姓,改变阶级的一条重要通道。
特别是像徐庶这样的寒门士子,在这之前,如果他们不归附于那些门阀士族和大势力的话,他们想要出头,几乎是没有可能。
在现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还有一些机会,在那种和平年代,天下太平,他们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太难了。
可是刘争的这个办法,这个举措,却是完全改变了这个格局,至少不管是在战乱的年代,还是和平年代,科举这条路,都能够大大的平衡社会。
其实,纵观整个华夏历史,能够存活三百年的王朝,很少。
几乎没有。
许多王朝都是二世而亡。
断则几十年,长则一两百年。
为何,就是因为阶级固化。
阶级固化,下层人士晋升的通道被封锁。
比如,春秋战国的时候,王族一家独大,所有的分封诸侯,大部分都是王族,都是周天子的亲戚。士族的数量多了,推翻了王族的统治。
秦汉朝的时候,士族已经成为了统治阶级,门阀的出现,数量越来越多,推翻了魏晋的统治。
而到了隋末唐初,因为九品中正制的出现,门阀成为了统治阶级,所以寒门子弟的数量剧增,推翻了门阀的统治。
农民?
农民啥都不是,农民一直都只是他们的棋子罢了,总管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农民就算是起义,也极难成功。
可以这么说,当一个阶级的出现,他们成为了既得利益者之后,就会封锁后来的人,让别人无法成为跟他们一样的存在。
这样,他们也就能够一直存续下去,可正因为如此,其他阶级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会爆发矛盾,就会有新一轮的清洗。
王朝的更替,便是如此。
科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阶级矛盾,但是并不能够透彻,因为读书人,毕竟还是少数,想要改变阶级的矛盾,还要消磨那些门阀,让门阀无法长存。
这一点,其实也很好做。
刘争有办法,只是暂时还不需要这么做罢了。
因为他手低下,门阀世家还不多,无需激化两者的矛盾。
不过,这种未雨绸缪的想法,已经让徐庶这样的寒门弟子明白了刘争的用意。
对此,他除了激动就是震惊了。
“大人,您这样的举措,是处于何目的?”
徐庶始终都不了解,为什么刘争会推出这样的政策,这种策略和现在的大汉,有着极大的差别,是当世之中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特别是在门阀横行的年代。
第一千两百二十章 不对啊
刘争看了一眼徐庶。
淡淡一笑。
“徐庶先生,也是寒门子弟,应该知道,现在这个年代,寒门子弟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有多么的困难。”
刘争一句话,问到了徐庶的心坎了。
早年的徐庶也是一味好勇斗狠的绿林好汉,后来因为和乡里的兄弟们犯了事,被官府抓了,他才痛改前非。
可是痛改前非之后,也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没有靠山,没有显赫的身世,去投靠了许多人,都得不到重要。
直到遇到了刘备,刘备不嫌弃他的出身,唯才是举,知道徐庶有一些本事,这才能够任用徐庶。
因此,徐庶对于刘备极为感激。
可他是寒门子弟出身,知道太多有能力的人,没有地方施展自己的抱负。
就因为这样,徐庶更加清楚的知道,刘争的这个举措,到底有多么的厉害。
以前的他,只是听说,对于科举制度,对于军事学堂的制度,都只是耳闻,并不曾真真切切的去了解。
现在在这里参观了军事学堂之后,徐庶这才能够明白,刘争之所以能够建立起一个国家,成为雄踞大汉,半个江山的人。
这都不是巧合和运气好,而是刘争的思想,确实能够得到别人的效忠和拥戴。
就这样的举措,他几乎可以说是讨好了那些部下,令那些追随刘争的人,心甘情愿的为刘争卖命。
而刘争从崛起之日起,他就没怎么和门阀士族打过交道,他不依靠门阀士族,所以并不需要讨好士族。
这也就让刘争可以尽情的站在寒门士族,穷苦百姓的地位上,为他们谋取福利,而非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去想着怎么阻断那些人爬上来。
“大人的意思是,这是为寒门士子准备的?”
“对啊,你也知道,我是寒门出身,早年之间,我跟随黄巾义军,其实我并不认同黄巾军的做法,那样做,只是徒增伤亡,可百姓们没有办法,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一口饱饭,一个安稳的生活。”
“但凡统治者能够给他们稍微一点活路,他们也不至于造反。”
“所以,我要做的,便是为百姓谋取福利,你以为我很想当皇帝吗?不,其实我并不想,我之所以当皇帝,只是因为我要给追随我的这些将士,这些兄弟一个可以期盼的未来。”
相似小说推荐
-
孤才不要做太子 (抉望) 起点VIP2021-07-31完结229.37万字 3.41万总推荐穿越唐朝,成为太子李承乾。是谨守本心,放弃太子之位,追求自由,还...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