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陈孚太年轻了,这年头是有十五六岁上战场的士兵,可十五六岁跑去教书的真没几个。
在教育监报名之后,就有人调查他们的身份,等进了军营,军队主官也会派人调查。
这两个多月,足够牛思进知道陈孚是宰相嫡子了。
“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才不能胡来。”
陈佑语气淡然。
“没人敢让他直面战场,他也没资格独当一面。老老实实当好教员,随军进退就够了,真要叫人护着捧着,怕是不等前方出事,这洛阳城里就要闹起来。”
皇帝安排皇子去混资历,为人臣子的没什么话好说,毕竟以后说不得要在该皇子手底下讨生活。就像陈佑当初辅佐赵德昭,尽心尽力不去多想。
可首相安排儿孙辈去混资历,有人会想着首相能这么干,他也能这么干;也有人会反感,凭什么去捧着你一个首相的儿子,难不成你还想世世代代做首相?
陈佑停下脚步看着魏仁浦:“我是不想让他过去的,只是他既然说了,我就不能拦着。”
“他不会让你失望。”魏仁浦露出自信的笑容。
陈佑稍稍沉默,也露出笑容:“当然。”
……
“二郎回来了?”
陈孚刚走进他在御龙第一师的宿舍,就听到一声招呼。
他一边扭头一边打招呼:“回来了。”
趁着这机会扫视屋内,只有跟他说话的那个中年人坐在凳子上。
那人膝盖上摊着一本书,看来方才是在读书。
“就包老哥一人?”
包老哥名为包长效,同屋四人中最年长的一个,年年都能过秋解,年年都没办法及第。
他本来准备找关系去当个几年十几年幕僚然后入仕,听说教书三年就能授官,便改主意到教育监报名了。
包长效神色平淡:“李呈祥去串门了,刘四郎还没来。”
“哦。”
陈孚点点头,走到属于他的角落整理行李。
包长效没有立刻投入书本,他的目光跟着陈孚移动,好一会儿才带着一丝犹豫开口:“二郎你……”
陈孚转身,脸上有些疑惑,但还是笑道:“昨日刚行了冠礼,老哥往后叫我文炳就好。”
“哦,哦!”
包长效随口应着,在陈孚疑惑的目光中略作踌躇,还是鼓起勇气问出口:“文炳你真是陈中令的嫡子?”
陈孚脸色僵了一下,随即脸上笑容不变,点头回道:“是的,昭文馆陈相公正是家父。”
“哦,嗯。是啊。”包长效开始语无伦次,“陈相公令人敬佩。”
然后他突然轻咳一声,语气急促地说了句:“你继续忙。”
然后匆匆转身重新低头看书,只是许久之后他手中的书册也没有翻页。
陈孚沉默着收拾行李,心里竟然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他虽然是宰相嫡子,但只要他没为官掌权,中层官员就不用特别在意他,反而是基层官员甚至想入仕而不得的人会敬着他捧着他,试图搭上宰相的路子走当官的捷径。
他不想面对这种情况。
刘四郎最终还是没来。
辛苦几个月后,这位刘四郎在即将上战场时放弃了这条路。
愿意跟着军队一起去陇西的,除了年纪大了准备拼一把的,就是年纪尚小无所畏惧的。
这次西北战事,殿前司抽调了两个师前往陇西,等战事结束,他们会继续驻扎在陇西,换另外两个师回京。
御龙第一师抵达京兆府后,给全体教员放了一天假。
陈孚刚出军营,就被李明卿派来的仆役接走了。
只是爷孙二人没时间多谈,趁着中午回府吃饭,李明卿把陈孚叫到庭院里散步。
“我跟石守信说了,叫他把御龙军第一师放到潘美手底下。”
陈孚张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可最后只是闷声应道:“嗯。”
“呵。”
李明卿笑笑,根本不在意外孙的想法。
要不是女婿之前来信打了招呼,他压根不会让这个外孙继续往西走,而是直接扣在长安城。
“将明也是胡闹,你连兵刃都没拿过,就敢叫你随军参战。”
再次开口,李明卿开始抨击他的女婿。
陈孚当即为自家父亲辩护:“书院有教武术、军略。”
“那能一样嘛!”
李明卿嗤笑一声,随即语重心长道:“文炳啊,听我一句劝,到灵州也就行了,别傻乎乎地朝战场上冲。”
“孙儿也不可能真拿刀枪去拼杀。”
李明卿却摇头:“打起仗来,哪边都是战场,总归你到灵州就别往西去了,我会叫潘美看着点。”
第七百四十六章 片纸可当十万钱
“总不能叫我做逃兵吧!”
陈孚有些不乐意。
李明卿嗤笑一声:“有你老子在,哪个敢胡言?”
“要真是这样,我不如直接回洛阳算了。”陈孚没有退让。
李明卿用有些浑浊地双眼盯着外孙,好一会儿摆摆手,示意跳过这个话题:“你不要急着回营,下午有钱钞署会商换钞事宜,你跟我一块过去。”
这就是权力继承的奥妙所在。
自小就能旁观各种政务运行,再有长辈讲解提示,但凡肯用心学,不说有多大成就,做个循吏易如反掌。若是还有亲长故旧提携,超越父辈要拼运气拼能力,维持家门不坠却轻轻松松。
也就是科举,为陈孚这类人设下了门槛,同时给普通人提供了一个能相对单纯地比拼能力的机会。
所以,当大家伙发现目前豪富权贵子弟学习理工科更有优势,便开始支持科举设立理工类科目,以期降低门槛,增加平民学子同权贵子弟竞争的难度——如果不能推广教育的话。
陈孚跟他大哥不一样,没考虑过这些,而是抓住每一次机会学习提高。
这次也一样,正巧他早就想知道,钱钞署到底是以怎样的形式在运行。
每次战事的换钞,正是钱钞署最主要的任务。
未正,陈孚跟着李明卿来到府衙大堂。
屋内已经有不少人在等着了。
主位空着是留给李明卿的,在他下面,分别是观军容使许竹林、转运副使李善文,以及后勤案主簿、钱钞署丞等。
除了这些官员,还有几家大商行负责人,比如丰收、永丰、隆兴、安民等。
建兴改制以来,放开官员近亲属经商限制,光禄寺成立了数个商行,开始羞羞答答地涉足商业活动。
四五年过去了,光禄寺名下的商行已经有几个发展成为周国有数的大商行。
典型的比如安民、圣周,几乎每次战事发钞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
而太府寺也申请成立了飞钱商行,凭借着和钱钞署的关系,通过多次战事发钞的运作,迅速成长为涉足钱钞、典当、信用担保等多个领域的庞然大物。
陈孚记得算学院的教员多次用这些商行做例子,他还听说上舍有专研算学的学长试图找到一套计算商行发展的公式——据说已经有一个研究出结果之后亲自试验然后把家底都赔光了。
回到眼下,屋内众人看到跟在李明卿身后的陈孚,都在猜测这个少年的来历。
有那等认识的,在悄悄向身旁人科普,过不多时,屋内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陈孚的身份。
官员们什么反应,商人们却动起心思来。
尤其是隆兴、飞鸽、利民等商行,他们本就是从陈氏工坊分出来的,现在依然是陈家产业,讨好未来的主人是很正常的。
只是他们这次没机会了。
李明卿随意把陈孚打发去角落,在主位上坐下之后立刻叫钱钞署主簿介绍情况,然后不等众人讨论,他直接定下本次发钞的基调:各家商行分片承包,同一个师最多只能有两家商行竞争。
而负责御龙第一师的两家,分别是太府名下的飞钱商行和光禄寺名下的安民商行。
不知道李明卿是出于什么考虑,这一次大幅度压缩民间商行的份额,即便陈家名下的商行也不例外。
哪怕坐在角落的陈孚,也能感觉到一干商人明显不乐意,只是争取几次之后无奈放弃。
而关于发钞,依然走得老路子。
钱钞署制作定额纸钞,通过朝廷拨款移交给后勤案。
后勤案用这批纸钞代替面值相等的辎重钱粮,拨给陇西转运使司。
陇西转运使司使用纸钞从各大商行购买军用物资,供各处兵马消耗;同时将士们的薪俸也有一部分会以纸钞形式发放。
根据约定,战争进行中,将士们可以用纸钞从各大商行购买物件。
而战中战后,各大商行必须使用纸钞才能从军队手里购买战利品,除非某个士兵或者将校愿意把自己分得的战利品委托给该商行出售,则该商行无需支付纸钞,只需要在扣除一定份额的委托费后把剩下的收益交还给该人。
单个士兵收到的纸钞可以向钱钞署兑换铜钱布帛米粮等,也可以直接找商行有纸钞换铜钱等物;而军队这个整体售卖战利品收到的纸钞则会上缴国库。
如此,就完成了一次纸钞的发行与回收,期间一旦发现伪造纸钞,皆以谋叛论处。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