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陈佑一直秉持着“不打无把握之仗”,不能一下子把人打死或者打到失去反抗能力,他宁愿不动手。
  因此李继勋一直好好留任同知枢密院事。
  王彦川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提出这个建议。
  看窦少华最近的表现,有些飘忽不定,显然不想得罪陈佑,又不愿彻底倒向陈佑。
  对这种人,稍微给点好处,就能让其保持中立。
  到时候巴宁泰、江夏青一起发力,再有他王彦川反装忠在其中捣乱,保住李继勋是大概率事件。
  到那时候可没人去深究一开始究竟是不是陈佑想要除掉李继勋,大家只会看到“同陈平章势如水火的李参政被弹劾——李参政什么事都没有”,然后就能推导出“陈平章连一个敌对的参政都拿不下”。
  有了这样的认知,心里的倾向就会产生变化,表现出来就是有事从先想着讨好陈平章转为先讨好其他宰相。
  高层权威消涨影响基层执行情况,基层执行影响到中层掌控力度,中层掌控又影响到高层权威消涨。
  江夏青很快就想明白其中因由,不如说他也早有类似的想法。
  “只此一事尚不稳妥,还得找一些事出来耗费陈将明的精力。”
  “说起来御史台在泗洲查到一些事情,或许能拿出来用一用。”
  王彦川脸上露出笑容:“此事我来安排,就不劳烦箬笠兄了。”
  江夏青心知肚明,王彦川是不想让他插手御史台。
  不过考虑到董成林的性子,江夏青十分好奇,王彦川究竟是怎么把触手伸进御史台的。
  结束一天的工作,陶际华回到家中。
  这是租的一处房子,仅有一进,将将够他一家居住。
  以他的收入水平,扣掉房租和一家生活费后,连仆役都养不起。
  不过穷苦人家走出来的,以前扣扣索索都过来了,现在要比以前宽裕得多,他根本不觉得有招仆役的必要。
  老母亲和家里婆娘一块坐在正屋门口缝手套,见陶际华进屋,招呼一声便继续低头工作。
  这是为了补贴家用。
  随着大型器械投入使用,使用麻线编织而成的厚实手套渐渐流行开来。
  一个是搬没有握把的重物时好用力,另一个则是为了保护双手不被挤压割伤。
  朝廷工坊矿场自有专门的供应渠道,一般的打铁铺子、渡桥津口只能自己想法子买,于是就有人缝这种手套卖出去。
  卖的人多了,就催生了统购统销的商行,渐渐朝廷工坊也直接找这些商行购买,省心省力价格也不贵。
  到如今,给商行缝手套已经成了洛阳城里大多数基层人家补贴家用最常见的活计。
  陶家不富裕,但是陶际华乃是官人,他家里人不可能去做一些洗衣缝衣之类的活,因此也从一户商行手中揽了一些缝手套的活。
  据说给的价钱比普通庶民家庭要高个一两成,质量检查也要放松一些。
  这就不是陶际华所能知道的了。
  反正自从家里接了这个活以后,他两个儿子在周山书院的学费从来没缺过,家里余钱也渐渐多了起来。
  走进屋侧斗室,陶际华关好门。
  顾不上擦干脸上的汗水,掏出腰间的钥匙串,从中挑出一把打开书桌抽屉的锁。
  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小册子,翻开到最新记录的一张,坐在桌前仔细推敲。
  册子里记着的是这次前往濠泗调查出的一些重点内容。
  这是他新近养成的习惯,还是在一次查案时候受到的启发。
  目的也不单纯,就是为了分析形势,看看该从哪个方面迎合上官。
  虽然他被陈平章发掘是因为业办案得力,可若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东推院丞极有可能就是他的仕途顶点了。
  当年沉沦下僚也就罢了,现在有机会起势,他自不愿放过,哪怕再不善钻营,也得努力学着点。
  他之所以回来翻记录,是因为无意中发现有人在摘抄濠泗调查卷宗。
  凭借着对线索的敏感,他断定卷宗中一定有能拿出来做文章的东西。
  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没有在东推院直接翻卷宗,而是先回来看自己的记录。
  啪嗒一声,下巴汗珠滴落,砸在纸上摔得粉碎,润湿了几个笔画。
  陶际华长舒一口气,用手背擦了擦额头鬓角,喃喃一声:“是要弹劾申知州啊!”
  这只是他的猜测,但他仔细回想在濠泗调查时候的记录,如果是为了对付陈平章,也就只有从申云海下手。
  因为,申云海在平叛的时候,曾派人联络叛军贼酋程四私自许诺意图招安。
  这事最终没成,申云海仅仅提了一句“贼酋拒绝招安”,不管怎么看都不是什么大事。
  但,真要深究,以此为借口来弹劾也能说得过去。
  尤其是,只要申云海在安排联系程四时有任何一个环节没有被他人旁观到,就能安排一个“恰好知晓此事”的人出来证明他阴结叛逆、居心叵测!
  若真如此,申云海很难自证清白。


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
  一大早,陈佑缓步走进书厅。
  坐下之后端着仆役送上来的热茶细细品味,额上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之后,拿温水浸湿的汗巾擦干,早起带来的困意全然消散,顿时感觉整个人都精神许多。
  如果只是想做一个合格的宰相,他现在可以看看书散散步,等张贤他们从银台司、进奏院把昨日散衙后收到的公文奏疏拿过来再开始办公。
  然而陈佑并不满足于此。
  说他理想主义也好,说他不自量力也罢,他陈佑陈将明,想给这个世界带来改变,想给未来留下思想的火种。
  所以,最重要的教育啊!
  陈佑畅快地长舒一口气,将茶盏放到一旁,取出写了一半的关于教育方向的稿子继续推敲。
  教育制度他不打算改变,其实只要当前的科举制度和内容能维持下去,就足够了。
  他希望改变或者说定下规矩的只有两件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和历史研究的立场问题。
  只要这两条能按照他的规划一直持续,他就有信心说一句“功成不必在我”。
  大概两刻钟,陈佑只修改几处措辞,另外续写了两段话。
  想写好一篇文章不容易,尤其是他需要为自己的观点披上一层儒学外衣。
  没有这一层外衣,那是和儒学争夺统治权,大部分儒学士子本能地就会反对。而有了这层外衣,就变成了解释权的争夺,有无数儒学弟子愿意为首相摇旗呐喊。
  张贤抱着厚厚一沓公文走进房间:“山长,这是昨日的奏章和公文,有一部分已经筛选送去给其他相公了。”
  “放这吧。”
  陈佑应了一声,试了试字迹的干湿,将桌上纸张收拾好。
  放下公文后,张贤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转身关上门,压低声音道:“好叫山长知晓,昨晚东推院陶院丞隐匿身形至学生家中,说是有人欲弹劾泗洲申给事。陶院丞猜测对方会以申给事私下联络反贼程四为借口。”
  陈佑眸光闪动,将手中拿着的一份公文放下,双手交叉搁在桌上,稍一思忖,开口道:“我知道了。”
  张贤愣了一下,之后微微躬身,转身出门。
  御史台公廨院令钱政文散衙后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坐在公廨院书厅中继续处理案牍文书。
  他已经五十了,如果不能往上高升,离致仕荣休的日子不远了。
  越到这种时候,就越珍惜还有实权的时光。
  不过仅仅一个御史台的公廨院而已,不存在每天的公务多到当天难以处理完毕的情况。
  不到半个时辰,钱政文就无事可做了。
  坐在椅子上长叹一声,看了看书厅中留下的几名下属,他开口道:“今天就到这里,都回去吧。”
  公廨院的主簿、录事们顿时松了口气,一个个开始清洗早已半干的毛笔,收拾好后起身行礼退出书厅。
  等最后一名下属恭敬行礼后离开,钱政文才慢悠悠地收拾桌面。
  离开洛阳宫,招呼一辆等在路边的驴车,讲定价钱之后被车夫扶着上车。
  因天还算热,障尘的帘子都掀了起来,车轮滚动间轧起一阵阵飞尘。
  好在车速不快,激起点尘土并没有影响到钱政文,他看到路边卤食摊时,还有兴趣叫车夫停下,下去买了一斤卤猪肉带回家。
  驴车停到巷口,钱政文付了钱,拎着油纸包走进巷子。
  “钱御史,你家来客了!”
  巷子里,聚在一块缝手套的邻家老妇看见钱政文回来,十分热情地打招呼。
  毕竟,有钱政文这个侍御史在,这条巷子里住的人家很少遭受底层胥吏的盘剥。
  钱政文本人也乐意同住户们搞好关系,对御史来说,一个好名声还是很重要的。
  听到家中有客,钱政文笑着回应一声,加快脚步朝家门走去。
  他家是这条巷子里唯一一家大户,从大门就能看出区别来——这条巷子里,只有他家有门屋。
  门口仆僮见着钱政文,连忙迎上来:“有一个官人自称是主翁旧识,主母在正厅招呼彼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