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韩熙载父亲韩光嗣被李嗣源所杀,韩熙载逃亡南朝的时候还跟李榖说:“若江东相我,我当长驱以定中原。”可惜在江东也是仕途不顺,蹉跎至今,到如今更是失了心气,不欲再助戴延康。
说起来当初分别时,面对韩熙载的宣言,李榖是这么回应的:“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历史上后周显德二年,李榖以宰相之尊任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知庐、寿等州行府事,领兵出征淮南。虽然中间出了错漏被世宗免职,但后来在诸臣不看好继续战事的情况下手疏必胜之利者三,最终使得世宗竟全功而还。可以说是实现了当年的豪言壮志。
而现在么,韩熙载因为戴延康兵变成功,被迫沉沦数年,现在见识了陈佑等人灭宋的决心,再加上李嗣源的唐国早已灭亡,他提前放弃了助南朝平定中原的想法。李榖则因为中原政局变幻,到如今也没能拜相。
十二月二十八,陈佑安排除夕攻城事宜。
每逢佳节倍思亲,哪怕现在还是战时,临近年节,总得给将士们一个放松的机会。但是要突袭攻城,必然不能让军队精气神松懈下来。既要保证将士状态,又要防止城内看出异常,其中种种,不太好把握。
有资格参与这次军议的将领不多,几乎都是潘美、卢仲彦这等能够统率数军的人物,像是章鹏之流只能等待前面那些人回去安排具体事项。
吴越王钱弘俶以及戴和裕也旁听了这次军议。
钱弘俶还好,他这次过来,只是当一个吉祥物,手下兵马全都交给皇甫楠指挥,战事胜败同他没有关系。
戴和裕就不一样了,他好不容易联络上城内,还没确定该怎么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呢,突然要在除夕夜攻城突袭,假如成功了怎么办?
“如果除夕日一战破城,这功劳就同大帅没有丝毫关系了!”
戴和裕分到的一间茅草房内,他的幕僚刘若这么对他说。
听到这话,戴和裕脸上闪过赞同的神色,有些言不由衷地说:“话也不能这么说,没能成功不是我做得不行,陈长史能看到我的苦劳。”
刘若清楚自己这个幕主的真实想法,因此上前一步压低声音:“然而没能得到首功,王位怕是不太好拿啊。”
戴和裕抿唇不语,来回走了两步,顿了顿,转身在椅子上坐下,左手搭在桌上,缓缓道:“那印禅你以为......”
他话没全说,看他紧握的拳头和游离的眼神,显然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太敢说。
身为幕僚,就要在幕主没有信心的时候帮助幕主坚定信念。戴和裕不好说的话,刘若可以说。
“要是除夕日袭击不能成,破城之法就还得仰仗大帅。”
“是啊,要是不能成。”
戴和裕喃喃自语,身体禁不住颤抖起来,他现在有些紧张激动。
好在他很快就发觉到自己的状态不对劲,连续做了好几个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
“我是为了少牺牲一些士兵。”戴和裕轻声道,“陈长史他们会理解的。”
刘若低头沉默,他在仔细权衡计划的可行性。
“印禅。”做好心理建设的戴和裕喊了一声。
“在。”
“这事交给你来办了。”
“喏。”刘若微微低头,然后转身朝外走。现在离除夕只有两天了,他必须抓紧时间。
他刚刚拉开门,就听戴和裕补充道:“小心点,不要让旁人晓得。”
“大帅放心。”
听完手下人的汇报,陈佑吩咐他们继续监视戴和裕同章鹏,然后便挥手示意他们离开。
待房门关上,陈佑才对坐在主位的赵德昭解释:“因为事先在南昌城内没有可堪大用的细作,导致包围南昌城之后,南昌城内的情况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团迷雾。我不急着攻下这座城,所以没必要冒险。当然,要是城内有人打开城门迎接我军入城,我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只是需要谨慎应对。”
赵德昭点点头示意自己听懂了,不过他紧接着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那为什么要让戴和裕负责这件事呢?陈师不是说不能太过信任他么?”
“戴和裕毕竟是宋国王子,比起我们,他更容易被城内官员接受。”陈佑有些无奈,“而且城头守军十分警惕,我们很难派出人手去策反将校,只得让章鹏戴和裕来负责。”
其实陈佑听了一干幕僚的分析之后,对他俩的行动就没报太大希望了,但谁能料到他们运气会这么好,就这么打开了局面。
章鹏汇报他们已经联络上一个守城将领的时候,陈佑是真的被惊到了,之后他才重视起来,还派人监视章、戴二人和城内的接触。
这事说几句也就算了,陈佑不可能一本正经地同赵德昭商讨军政事宜。
“明天会开始分发酒肉,大王需要到军营中走动慰问,可能会持续一整天时间。”
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论教王
“陈师放心,我能扛得住。”
见赵德昭满脸认真,陈佑点点头,随手拿起一份文书开始讲解。
今天注定事多,陈佑才讲解完一份,就有人通报传旨的使者来了。来的是中官,传的是中旨,其中话语无非是勉励将士,许愿封官。
当然也有实惠,跟着使者一起来的有一船贡酒和压胜钱。贡酒的话,估计每人一口差不多勉强够,压胜钱就正好是按照出征人数来的,每人一枚。
除此之外,还要求魏王赵德昭多多犒劳出征将士,尤其要多关心死伤立功之人。
领旨的时候,赵德昭激动之下,顺势就把要分发酒肉的消息说了出去,引得好一阵欢呼。
再就是未时许江陵传来消息,卢子龙遇刺重伤,周军在衡州溃败,仅有少数兵马护着昏迷不醒的卢子龙退到长沙府。信使出发的时候,武安节度使窦少华在湘潭拦住了叛军。
好在窦少华派人传话的时候,同时也说了沈涌后劲不足,顺利的话过不了正月就能平定湘地,这才让陈佑等人稍稍安心。
不过也就这样了,该做的准备还得做,就像这边兵马分属数人,陈佑只能勉强以赵德昭的名义调动一样,赵元昌不可能把湘地兵马全交在窦少华一人手上。为求迅速,很可能会从这里紧急抽调将领过去。
一阵吵吵嚷嚷后,诸将散去,陈佑也从赵德昭那里告辞回到自己的屋子。
汪弘洋魏仁浦等人早就等在屋内,见陈佑进门,纷纷起身招呼。
“坐!”陈佑一边朝主位走去,一边抬起双手虚压,让众人都坐下。
一阵轻微的拖拉椅子的声音后,几名幕僚重新坐好,陈佑也坐到了主位上。
在讨论正事之前,汪弘洋笑着对陈佑道:“大帅教了个好学生。”
听闻这话,有人茫然,有人跟着笑,也有人若有所思。
陈佑却是懂了汪弘洋的意思,他轻声道:“若是能继承我的道,自然是越优异越好。”
说到学生,他不由出声询问今年书院学生情况。毕竟汪弘洋当了那么长时间的祭酒,书院里面有不少好友写信交流,有些细节正好就是陈佑所不清楚的。
如此又耗费了一些时间,才终于开始商讨正事。
所谓正事,无非就是军营中的各项数据,比如今天哪支部队攻城、死亡多少、受伤多少、损失多少军械、消耗多少药物等等,再比如今天消耗了多少粮草、剩下的还够用多少天、补给安排之类的,都是些琐事。
然而重要的就是这些琐事,王府、都督府、节度府的一众僚属每个人都要负责一项,实时监控记录。
陈佑每隔一天会在早上召集三府僚属汇总情况,而他自己节度府的亲信,则是每天晚上聚集到一起总结一番。
顺带一提,行军作战,掌握天气也很重要,是以陈佑军中除了经验丰富善于观天的老兵,还有当地有名的老农以及经过考验的僧道。他们每天都会给出自己的预测结果,只不过现如今预测天气是一门经验科学,相比较而言,还是一直生活在当地的老农准确率稍微高一些。
不论正确与否,他们预测的依据、结论、现实情况都会被记录成两份,一份留在营中研究,一份送回洛阳书院——书院中有对天气感兴趣的教员。
这种种信息聚集在一块,就是陈佑每天决策的基础。只不过大多数时候,这些信息的作用仅仅是告诉陈佑:今日无事,明天可以重复今天的事情。正如今天晚上这次商讨一般。
诸幕僚散去之后,汪弘洋没有离开,一直坐在那里等着。
待木门重新关上,陈佑方才开口:“平远是有什么事么?”
汪弘洋点头:“今天看魏王已有收拢人心之机巧,想来大帅一直在教魏王御下之术。”
“谈不上什么御下之术,只不过是一些处理政务的经验罢了。”
陈佑这话说得理直气壮,他的确没教什么御下之术,只不过日常讲解点评会说一下面对不同情况相对而言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如果有心人收集整理一番,或许就能总结成一本《节度使陈佑教你怎么驾驭下属》的书,怎么着也能骗几个人。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