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韩延徽在城头站了一阵,一个四五十岁契丹人走了上来,还没到跟前就大声道:“韩宰相,大军走了,咱俩今晚要大吃一顿!”
  韩延徽转身蹙眉:“萧祥稳,陛下叫我们来幽州,不是为了吃喝......”
  契丹人哈哈大笑:“韩宰相这话就不对了!咱们拼了命拿下幽州,正该是修整的时候。宰相你不是说要防着南边周人吗?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以逸待劳!咱们不吃好喝好,怎么以逸待劳?”
  听了这话,韩延徽无奈摇头。
  这契丹人名为萧思温,他这一族先后出了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耶律德光的皇后,以及现在的耶律阮的皇后,他族叔萧敌鲁、萧阿古只先后担任北府宰相,他自己娶了耶律德光的女儿燕国公主,既是皇亲,又是国戚。
  即便他现在只是幽州祥稳——也就是幽州将军,属于韩延徽的部下,但韩延徽也不能把他怎样。,只要不是什么大事,让步的多是韩延徽。
  理论上来说,萧思温身为萧氏族人,又通书史,很有可能会成为北府宰相。韩延徽已经老了,看重韩德枢的太宗皇帝耶律德光也早早去了,现在结个善缘,日后或许就能保韩家一时富贵。
  实际上,萧思温后来真的成了北府宰相,他的三女萧绰更是后世有名的萧太后。
  走到萧思温跟前,韩延徽叮嘱道:“祥稳要修整可以,但各处关隘定要安排好人手,千万不能疏忽了。”
  “韩宰相放心就是。”萧思温摆摆手,“晚上酒宴还早,我先请宰相喝一顿薄酒。”
  六月辛卯,带兵行至泰州的焦继勋终于收到了来自寿春的谕令,当即下令诸军攻幽州,不求夺取幽州,只求给辽军施加压力,使其不得全力攻燕。
  周军同辽军比起来,不算太差,战事开始,曾一度有马军杀至幽州城下。
  因为辽军在幽燕之地多次碰壁的原因,这时候的周军野战不虚辽军,一个个都打着引诱辽军出城而战的念头。
  只可惜萧思温看起来比较粗犷,实际上最为小心谨慎,听闻周军来攻,一边奏请增兵,一边缩在城中打死不出来。
  他给出的解释是“以逸待劳、避敌锋芒”,实际上就是担心战败,索性就不应战。
  幽州城僵持住了,焦继勋令人尝试攻了几次城,皆无奈退下。
  既然幽州无法拿下,他立刻分兵攻取蓟州、平州。
  平州自后唐同光年间落入辽国之手,如今已经快三十年了,整整一代。现如今各家顶梁柱自小就以辽为国,骤然被周国拿下,极易生乱。
  但幽州、蓟州、平州正好位于一处小平原内,拿下这三处,辽国就失去了自幽州入中原的桥头堡。
  不过现在幽州一时半会拿不下来,焦继勋取蓟州平州只是为了能够安心围困幽州。如果到最后幽州还是没能拿下,周边关隘也没到手,他就只能放弃蓟平,退到永定河南岸。
  东线僵持的时候,西出居庸关的辽军已经妫、新等州,兵锋直逼云州。而辽帝耶律阮带领的皮室军也越过阴山山脉,燕国国都危在旦夕。
  到了这种时候,燕国朝堂分裂越来越严重,一派要向周国求援,另一派说周国援兵一时半会到不了,燕国很可能撑不到那时候,还不如早早降了辽国。
  燕王毕竟年轻,即便在夺位中获得了胜利并向周国称臣,这时候竟然下不了决心求援。
  好在有那等反感辽国的大臣,眼看争吵不休,也不等朝廷下定论,直接派人向太原和府州送信,告知辽军动向。


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二)
  六月癸巳,宋军与江都府叛军战于瓜州,叛军将败,周水军自扬子而来,大败宋军。先是,宋平章事、大元帅、宁王白崇文向周称臣,周帝拜其为辅国大将军、镇海节度使、检校枢密副使,册宁郡王。
  乙未,周军至江宁城外,以火炮击城,城北大火,至夜方熄。
  戊戌,周帝次定远,宋帝遣使至。
  淮南之战到此结束,宋国割江北淮南十军府州,差不多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国土,从质量上来说,损失更是达到五成!
  只要天时地利人和缺少其中一者,宋国都再无翻身之力,即便是迁都,也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这就是宋国如今的境地,然而,“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周之于宋,譬如秦之于六国。如果周不自败,则宋必亡,还不如坚持反抗,或许能挣得一线生机。
  可惜,宋辽联络不便,宋国不知周国北边战情紧急,又下不了决心死守国都,只得匆匆议和以求喘息。
  淮南战事既定,赵元昌留下枢密副使马青镇守江淮之地,带领大军自泗州经汴渠朝开封而去。如果到了开封北边战事还没结束,他准备直接转入永济渠北上。
  一年两战,南北奔波,军力民力损耗巨大,这种情况下更得保证国内平稳。
  陈佑站在自家府内的斗室中,手里面捏着一卷云纹绫,有一搭没一搭的敲着桌子。
  他手中这卷云纹绫乃是正正经经的敕令,皇帝用印,政事堂签发,只说了一件事:准许京兆府挪用夏税扩兵。
  他向送敕令来的驿使询问总共有几处接到敕令时,那驿使支支吾吾语焉不详,虽未明说,可也说明了接到类似敕令的肯定不止京兆府一家,只是不知道究竟是几家,又都是何处。
  不过这都不是问题,说实话京兆府这么点人他心里面有些不踏实,如果能多招人的话那当然是好,修完南墙就不需要修北墙,还省下一笔钱粮。
  问题是,增加的这些人从哪里来?
  想到麻烦处,陈佑敲击桌面的频率不由放慢。
  每逢战乱人口骤减,除了横死的,还有躲入山林的和藏入豪强家中的。
  躲入山林之人自不必说,这没办法统计。而藏入豪强家中,实际上就是卖地卖身卖命,这年头是有丁口税的,地方豪强不想多交税,这无法统计的隐户也就出现了。
  陈佑建立税曹之后,手中握着警察营,崔翰也在逐步清理各家隐户,只不过一来处于征收夏税的繁忙之际,二来各地匪患不绝,警察营也没精力散开来仔细搜寻,各家依然有大量隐户存在。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陈佑不相信这些隐户。如果大量征召隐户入军,显然是给本地豪强大肆渗透府兵的机会。
  但是身家清白的良家子也不多,他总不能一口气全招了来。这些人就算不是家中顶梁柱,也是极其宝贵的劳动力,都招了来,那些田地谁去种?难道要让豪强继续兼并?
  耕战耕战,耕在前战在后,不管何时,农业,或者说粮食,才是根本。
  扣除这两个来源,也就只剩下各座城中的泼皮破落户了。
  然而泼皮们多是奸猾之人,不怎么好用。若是数万甚至十数万的队伍也就罢了,哪怕兵员素质不高,人海战术也能堆死人。但陈佑在京兆府顶天了也就能招两万左右的府兵,相比于人海战术,还是精兵来的实惠。
  想要精兵,不听话的泼皮就不能要,否则陈佑之前也没必要汰换那些兵油子了。
  沉思许久,陈佑也没想出一个两全的法子来。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他一时半会没有好主意,但可以叫来僚属商议,或许就有什么没考虑到的地方。
  如此思量着,他停下动作,扭头朝门外道:“去叫梁关山、崔翰......”
  与此同时,咸阳城,惨叫连连,血腥气飘荡。
  彭三爷头戴斗笠,面容藏在斗笠的阴影里,持着一柄手刀朝县衙处走去。
  他身后还跟着三两个亲信,或是持着刀斧,或是端着长枪,看上去有些羡慕那些能奸淫劫掠的同道,但脚下步伐却十分坚定。
  此次诸盗联手破咸阳城,在内应的帮助下几乎没有损失就入了城,入城之后立刻就散了开来。大股人马往事先就确定好的几家富户商家而去,零散的贼盗则散入城中祸害普通人家。
  这咸阳主簿白茅是京兆尹陈佑的学生,因此几人身后的势力不约而同地想要杀了白茅来示威。
  要想杀白茅,前提是能找到他,有这个寻找的时间,能墙多少好东西啊!是以一个个都不怎么乐意去做这件事。
  好在,三爷,彭三爷,他老人家是个古道热肠的人,体恤兄弟们的难处,主动揽下了这件事。
  一行人走在路上,等闲没人上去招惹他们,一路平平安安地走到府衙门口,西南方向突然升腾起一阵浓烟。
  彭三听到惊呼,扭头一看,嘴角一勾,露出轻蔑的笑容,随即就不再理会,转头将注意力放在县衙上。
  此时府县衙大门紧闭,然而四周墙头并无衙役乡兵。
  这很正常,毕竟有本地豪强做内应,能拉拢的此时都在家中守护家人,不能拉拢的全都打发去了乡下,一时半会回不来。
  如今这县衙之中估计也就只剩大猫小猫两三只,听说贼盗入城之前白茅就在县衙待着,也不知道现在跑了没。
  “把门打开。”
  彭三话音刚落,持着斧头的那人立刻上前,吐了口唾沫到手心一搓,抓着斧柄,大喝一声猛然抡圆了斧头狠狠砸在门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