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熟不知看到他这副神情,马河清心中满是轻蔑。
  对一直向往喜怒不形于色名士风范的马河清来说,吕云帆这种没有城府的人实在是无能的紧。
  不过没办法,现在是他想要借助吕云帆向陈府尹示好,哪怕面对的是一个冷屁股,他也得笑着把自己的热脸贴上去。
  当下不理会吕云帆难看的表情,爽朗赞道:“这两村械斗可不是简单的事,吕县丞初来蓝田就能如此轻松的解决,着实当得起一句手段非凡!蓝田县能有吕县丞这般的有为之人担任县丞之职,是全县百姓之福啊!”
  这一夸再夸,吕云帆终于绷不住了,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起身拱手道:“明府谬赞了。”
  好!不怕你态度不好,就怕你没态度。
  见吕云帆有反应了,马河清稍稍松了口气,紧接着各种好话连珠炮一般喷涌而出,直砸得吕云帆分不清东西南北。
  待他离去,吕云帆还有些晕晕乎乎,好一阵才缓过神来。
  难道当官就要不要脸?
  吕云帆有些疑惑。
  这疑惑刚刚升起,他就想起来自己在崔翰的建议之下诈称带领府兵捉人的事情,顿时感到脸上烧得慌。
  想到崔翰,惋惜之情再度涌起。
  若是有崔翰在身边参赞机谋,想来就不需要担心马县令这种人了吧。
  无奈的摇摇头,他突然想到,这种人自己留不下来,也要尝试着推荐给山长才是。
  当即吩咐执衣去寻崔翰过来,而他自己则研墨写信。
  等他信写完好一会儿,崔翰才赶到县衙来:“不知吕县丞寻在下所为何事?”
  “啊,是这样。”吕云帆拿起封好的信,“崔先生你不是要回万年么,正好我这里有封信要交给陈使君,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送信,所以只能辛苦先生跑一趟了。”
  崔翰一震,有些难以相信地看向吕云帆。
  先是骗他说自己是陈使君幕僚,之后又拒绝了他的招揽,竟然还能得到如此对待?
  崔翰不明白吕云帆到底在想什么,他仔细地看着吕云帆的面容,想从吕云帆脸上看出玩笑或者不满。
  然而什么都没有,他能看出来的只有真诚。
  心里涌现一股愧疚之情。
  崔翰心情复杂地上前接过信封,盯着信封看了又看,突然后退两步,长揖而起:“在下必不负县丞所托。”
  洛阳宫城,赵元昌坐在下首,安静地听杜太后说话。
  所说的还是那些老调,无非是换了一个新的方式重弹罢了。
  自朝政稳定之后,三年多来,几乎每次来看望杜太后,赵元昌都会听她说一阵诸如“兄弟和睦”、“兄友弟恭”、“这世上自家兄弟最可靠”之类的话。
  赵元昌明白,杜太后所为的就只是他那两个被贬为侯的兄弟罢了。
  甚至主要是关心老二舒侯赵元盛,至于老三息侯赵元兴,只不过是偶尔提几句。
  没办法,老人偏心,是改不过来的。
  这边杜太后见赵元昌油盐不进,突然垂泪:“你说我也老了,三个儿子也就大哥你在宫中能日日相见,二哥、三哥虽在京中,却只能一年见一次。”
  这话越说,她越觉得悲从中来:“到我这年纪,说不得啥时候就没了,这见一次就少一次。”


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
  这是第几次了?
  赵元昌思维发散。
  哪怕身为中原至尊一国之主,他也想不明白,都是一母同胞的三兄弟,为什么他这个老大和老三子丰在母亲眼中的地位比不上老二子茂。
  想着想着,他又想到了自己第三个孩子即将出生,现在已经有了一子一女,不知道这第三个会是男孩还是女孩。自己可不能像老母亲这样偏心,要一视同仁才好。
  想到两个听话乖巧的孩子,赵元昌嘴角不自觉地露出温暖的笑容,但很快就被杜太后的哭声打断。
  舒了口气,赵元昌压抑着不快,轻声解释道:“好叫娘娘知晓,二哥三哥皆是成年男丁,等闲入不得宫闱。若是娘娘时时召见,怕是要引得御史言官弹劾二哥三哥了。”
  听到这话,杜太后停下哭声:“那也不能一年只见一次吧?大哥你操劳国事,我这老太太养了三个儿子,哪知道到老了反而是孤零零一个人。要是这样,不如叫我搬出宫去同二哥一块住得了!”
  太后搬出宫去同舒侯住,这是打的杜太后的脸,还是打的他赵官家的脸?
  好在这几年赵元昌已经习惯杜太后时不时的肆意刁难,忍住心中怒火,呵呵笑道:“娘娘说笑了,哪有长子继承家业反而把母亲赶出去的道理?”
  杜太后又是潸然泪下,哭了一阵见赵元昌没反应,只得啜泣着道:“那大哥你给二哥一个职事,好叫他能多入宫来看看我。”
  又是这个要求。
  赵元昌一皱眉,正要拒绝,突然听杜太后道:“那个大宗伯不是还空缺么,正好可以叫二哥去做嘛。”
  大宗伯,现在的名字叫宗正寺卿,主管宗正寺。而宗正寺诸官历来多选择宗室充任,前一任宗正寺卿是赵鸿运远房堂亲,去年因病卸任之后宗正寺卿一职空缺至今。
  问题是,久在深宫的杜太后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赵元昌可不记得自己和杜太后说过宗正寺的事情。
  想到此处,赵元昌笑着问道:“不知娘娘从哪得知的消息?”
  听他这么问,杜太后动作一滞,随即借拭泪遮掩面容,有些急切地解释道:“也不是谁告诉我的,只不过许久不见宗伯过来,遣人问了一下才知道。”
  “原来如此。”赵元昌点点头,“儿子正愁着无合适人选,便听娘娘所言,叫二哥来做这个大宗伯。”
  见他应承下来,杜太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话说到这里,赵元昌也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心思了。若不是为了在诸臣民面前表现皇家慈孝,他根本不想来听杜太后絮叨哭诉。
  远离杜太后寝宫,赵元昌突然吩咐身边宦官:“叫童谣和李楼到观文殿见我。”
  说罢,他自往观文殿行去。
  洛阳的这个观文殿,是隋炀帝设立的藏书之处,相当于皇家图书馆,在隋时共计有藏书三万七千卷——可惜大多亡佚,留存下来的只有十之一二。
  赵元昌迁都洛阳之后,重新启用了观文殿书库,设立观文殿学士专门管理书库,诏令全国州县上贡典籍经册,到现在总算让书库不那么寒碜。
  离书库还有几步路,侍候观文殿的几个宦官拎着衣摆一路小跑过来,麻溜的拜倒在路旁:“奴等恭迎官家!”
  “起来罢。”赵元昌甚至没正眼看他们,一边朝前走一边问道,“杨学士呢?”
  “回官家的话,杨学士在抄书,奴已经叫人去喊了。”
  回答的是领头的一个宦官,他爬起来之后一脸谄笑地挤到赵元昌身边,恨不得帮赵元昌托着靴子,即便赵元昌根本没看他。
  一路来到观文殿正门,赵元昌没有进殿,而是拐进一间书室,刚迈步进门,庭院内就有小宦官拉下机关,墙上跃下几个木头造物,一阵轻微的咔咔声响起,书室四周窗幔缓缓拉开。
  这是一种名字叫“飞仙”的机关,作用就是拉窗帘。优点是一次能把整个房间的窗帘都拉起来,不耽误官家读书写字;缺点也是一次性把整个房间的窗帘都拉起来,毕竟这东西不太好做,所以一般都是控制整个房间,基本上也就在书房这类地方使用。
  跟着他进书室的也就一个随身侍奉的小宦官,这宦官注水研墨,备好笔墨纸砚,问明赵元昌没有需要取用的书籍后便躬身退到门外等着。
  他刚出去,一个二十多不到三十的绿衣官员就来到了门口。
  这官员没有直接进去,而是站在门口整理好衣冠,然后朗声道:“臣,朝散郎,秘书郎,观文殿学士,杨子任请见!”
  “进来吧。”
  话音未落,杨子任大踏步走进书室,朝向赵元昌郑重一揖:“参见官家!”
  杨子任是嘉定二年春闱进士,学识自不必说,而且仪表丰伟,让人看到就心生亲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赵元昌也不例外,看到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心情愉悦。他也少了些刚刚在杜太后面前的阴郁心情,笑呵呵问道:“不必多礼,涧西最近在抄什么书啊?”
  “回官家,青州送来了汲冢书卫束本,臣准备抄录一边之后令人校对。”
  汲冢书就是《竹书纪年》,卫束本是指永嘉前后卫恒、束皙考证校对的版本。巧合的是,当年卫恒束皙二人也是在秘书监任职。
  “哦?”赵元昌来了兴趣,“就是那个所载之文颇异《史记》的《竹书纪年》?”
  “正是。”杨子任面色如故,“其上多有悖于诸史之言,尚不知其是否为正本。”
  “这样么。”赵元昌本还想现在看一看的,听到杨子任这么说,便打消了心思,“我会令人多方搜寻此书,你多比对比对。”
  “是。”杨子任点头应下,“臣亦在寻古籍引用汲冢书者相比对,恐一人之力难以竟全功。”
  “无妨,秘书郎僚属你尽可驱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