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骁快步走到陈佑面前小声道:“那人说他是田胜家派去的。”
田胜家,现在的河南府功曹参军事,一直以来都是林师德的幕僚,说是田胜家,其实就是在说林师德。
陈佑不置可否,伸手试了试陶壶的温度,起身拎起陶壶分了两杯茶出来。
放下陶壶,三个手指捏着茶托端起其中一杯:“喝茶。”
话音未落,他将茶水送到嘴边,轻轻吹开水面的茶末,将一口茶水含在口中细细品味。
微微抬头,还有些烫舌头的茶水顺着咽喉落入肚中,那一股被文人骚客追捧的“茶之真香”缭绕口齿之间,带起一股甘甜。
这年头虽然普遍还是加盐等调味料煎茶、点茶之类的,但所谓的“茶之真香”渐渐也被文人推崇,只不过这时候不加任何调味料的喝茶方法还不是特别流行。
主家竟然给自己分茶!
丁骁诚惶诚恐地答应一声,弯腰屈膝小心翼翼地端起剩下的一杯茶水,也不管茶水烫嘴,上来就是一大口咽下去,好悬没有呛出来。
他在这边憋红了脸,强忍着想要咳嗽的感觉。
陈佑则是好整以暇地慢慢啜了半盏热茶,这才翻手盖上盖子,将茶盏放到木几上,温声道:“仔细说说。”
丁骁连忙放下茶盏,稍稍退后半步,挺直膝盖,依然保持着微微弯腰的状态,将自己进入周山军营之后的所见所闻都说了出来。
陈佑听着,站起身来拢着双手,目光放在一旁的桂花树上。
待丁骁说完,他考虑一阵后问道:“不是说有人盯上你们了么,有进展没?”
“还没抓到人,不过大概能确定是哪几拨人。”
丁骁有些忐忑,从刘河上次汇报到现在,已经过去十来天了,他还没抓到人,很可能会得到一个无能的评价。
“几拨?”陈佑一挑眉,“可能确定?”
“至少知府是可以确定的。”
“呵!”陈佑嗤笑一声。
他最近不太好过,在动手之前,田税的事情泄露出去了,引发轩然大波。
这件事主要是在大户间掀起波澜,毕竟田税伤的是他们。
短短数天,各类游说不断,光是被魏仁浦抓到的受贿税曹吏就有五个,便是洛阳令孙宣怀也在得到消息之后匆匆忙忙跑来劝阻陈佑。
京中信件更是不断,江夏青亲自来信,要陈佑顾全大局,别随意动手,免得害人害己。
身为江相公代言人的林师德也抓住机会,倒是没有言语上的冲突,却从方方面面压缩陈佑在河南府的权力空间。
两个人现在不说势同水火,也是针锋相对。
林师德现在是挟民意硬生生压住陈佑清查田税的想法,同时借此机会瓦解税曹。
陈佑自然不会认输,在河南府由于身份差异天然有劣势,他就寻求场外帮助。
详陈利弊取得冯道、李明卿的默许后,他直接上书赵元昌,强调清查田税的重要性,已经打击民众对国政的反抗行为。
对帝王来说,前一点还好,后一点则完全不能忍。
现在陈佑就等着一道诏书下来,然后雷霆出手。
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
诏书很快就下来了,只是同陈佑所想的不同,这份经过政事堂签发的正式诏书只是肯定了河南府整顿寺庙宫观土地、打击心怀不轨妖人的功劳,同时勉励河南府一干官吏再接再厉,争取在今年的秋税上取得税改的开门红。
至于陈佑想要听到的田税事宜,则是一个字没提。
来传旨的是一个陈佑没见过的宦官,但看林师德的表现,显然曾经打过交道。
接旨的众人散去,林师德笑着请这宦官前往书厅。陈佑正准备离开,那宦官却转头唤住陈佑:“詹事留步,官家有中旨给二位。”
这里的中旨,就是皇帝不经过政事堂发出的命令。
皇帝发中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皇帝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这个命令不一定会通过,也就是说有很大可能被驳回。门下省,更准确地说是给事中,上可不应皇帝诏命,下可批驳百司奏抄,能逮到机会驳回皇帝诏命,那是妥妥的扬名捷径。有鉴于此,皇帝自然不会上赶着去给别人刷名声。
第二个则是有些命令不适合让太多人知道,也就是传说中的密旨。当然了,说是密旨,实际上也能查到记录和留档,除非是皇帝或者负责留档的人想坑人,才会发一封不留痕迹的“密旨”。
不过,中旨毕竟不合规范,接到中旨完全可以拒绝执行,要是拒绝的理由很合理的话,甚至能得到宰相的撑腰。
只是这么做有很大副作用,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触及底线问题,那些官员都会奉旨,而政事堂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下来。
进了书厅,宦官从怀中掏出一个青绫布包,解开布包,是一份叠成方块的黄藤纸。
一般情况下,除了发往诸州或者其它一些需要考虑便于保管的诏书之外,平日里诏书多用黄藤纸,比较重要的诸如制书之类的则用黄麻纸——宣麻拜相中的宣麻指的就是颁布用黄麻纸书写的制命,而册书则用简,例如金简、玉简之类的。
这宦官将那一块布塞进怀中,小心翼翼地展开黄藤纸,扫了一眼陈佑二人,端着姿态道:“有诏敕权知河南府事林师德并太子詹事、河南府少尹陈佑!”
陈佑林师德连忙整理衣冠,肃容聆听。
“天子曰,时近冬月,秋税在即,不可多生是非,你二人当戮力同心,治理好河南府。嘉定二年冬十月十七日。”
就一句话,还是没有经过修饰的白话。
宦官抑扬顿挫地读完最后一个字,将诏书叠好,脸上堆满笑容递给林师德:“林使君、陈詹事,官家的话,某算是带到了,还望二位不要叫官家失望才是。”
陈佑二人齐声说着表忠心的话语,又陪这宦官聊了几句,才着人将其送往驿馆。
送走宦官之后,两人穿过庭院往回走。
林师德突然停在廊下,扭头对陈佑道:“我明日宴请城内豪富,少尹也一同去罢。”
陈佑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但凭使君吩咐。”
林师德嗯了一声,不再说话,抬脚朝自己书厅走去,独留陈佑一人站在原地。
站了好一会儿,无视来往吏员好奇的目光,陈佑走回书厅。
刚坐下,庞中和就在门口敲门:“詹事。”
“有什么事??”
庞中和走进屋内:“看到詹事似是忧虑,特来问问。”
陈佑笑了一声,正要回答,魏仁浦也来了。
“詹事,那阉......那宦官说了什么?”
他本来是想说阉竖的,话到口中还是改成了“宦官”这个中性词。
陈佑此时已经恢复了正常,淡然地摆手道:“你们都坐。”
“也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官家不同意我清查田税,这一块暂时得放一放了。”
陈佑看似不在意,但话语间还是有些遗憾。
“既然不管田税了,道济你就把精力放在商税和僧寺收缴的那些田地上,其余地方,只要收上来的税银不比去年低就可以了。”
魏仁浦皱眉不已,想到询问,最终还是舒展眉头答应下来。
陈佑又转向庞中和:“万育你想一个法子,看看怎样才能在没有功曹的情况下监察税曹和诸县,不求尽善尽美,但求可行。”
“喏。”庞中和垂首应下。
“行了,就这样吧,政事要紧。”
吩咐完,陈佑就开始赶人了。
两人见他没有异常,便各自告退。
他们两个走了没一会儿,刘熙古也来了。
刚刚陈佑在廊下出神的事情短短时间内已经传遍府衙,刘熙古前段时间才倒向陈佑,除非想另投他人,否则的话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来。
一进门,便迫不及待道:“詹事,可是遇到什么难事了?某虽不才,也想为詹事分忧。”
陈佑招呼一声,笑道:“不是什么大事。对了,既然你来了,就跟我说说皇宫现在是什么情况,有一段时间没去看了。”
刘熙古坐到椅子上,见陈佑不想多说,也就没有继续纠缠,而是接过话头说起士曹诸事。
当初后唐末帝在元武楼自焚,周边建筑被烧掉些,石敬瑭在四个月后就离京前往汴梁,自然不可能多么仔细地修复洛阳宫室。
是以元武楼——也就是玄武楼——那一块现在就是一片空地,士曹召集工匠商讨来商讨去,除了决定重修玄武楼外,其余空处该怎么办还没一个确定的方案。
现在宫城绝大部分损毁的宫室都整修完毕,没有损毁的正在安排人清理,只剩下元武楼这一块了。
至于皇城,目前正在修葺政事堂和枢密院的办公殿阁,另外像东宫、隔城之类的地方还没轮到。按照目前的进度,最迟一月份除了元武楼那一片的地方都能完工。
陈佑听完,只是略一沉吟,便道:“你把整修元武楼及周边的方案整理出来,给我看看,若是不行,就上奏官家,看官家属意哪一个法子。”
“是。”刘熙古干脆应下。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