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纸上谈兵
百骑司虽然秘密,但是像李靖这样的,怎么可能猜不到他们的存在。事实上,几乎每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都会暗中鼓捣鼓捣情报组织。 而找出禁军护卫中,嫌疑最大的一个,简直不要太简单。 他发现,几乎每一次他给太子上课,这个家伙都会找一个最快冲到太子身边的位置。这倒不是故意的,而是潜意识下,他会把太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李靖的信件,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从渭水边抵达了长安城。 百骑司虽然秘不示人,但是它本身却拥有类似红翎急使的十万火急令牌,遇关开关,甚至可以日夜奔袭,无限透支驿馆的马匹马力。 午后,恰巧是皇帝稍微能偷闲的时候。有了偷闲时间的李世民,并没有看歌舞什么的,而是缩在皇后所在的两仪殿里,陪着皇后下棋。 “封德彜到底没能扛过这个冬天,御医说,若是能扛到春日,还能有一线生机,结果,唉。” 落下一子,皇后怅然道:“您的朝堂,还是老臣子比较多些。房玄龄这些人,还能陪您几个年头,可一些隋朝老臣,却难免逐渐凋零。” 再度落下一子,皇帝笑道:“这就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啊,不说他们这些臣子,过个三五十年,朕不也是要被承乾给替换下去?百骑司密报,太子在秦岭山中遇到长孙冲的狩队,在不分敌友的危机情况下,李靖都急得一身是汗,结果咱们的太子,居然站的笔直,还下令让士兵们冷静,避免误伤友军。呵呵,这份胆识,倒是随他老子!” 皇后哑然失笑:“您这是在自夸吗?不过,您倒也是狠心,居然真的让承乾出宫,在渭水河畔跟李靖学什么兵法去了。他是太子,以后注定要帮你处理朝政的,难道,您舍得让他挂帅出征?” 李世民笑道:“这个还真没准,承乾很明显有这方面的才能,否则李靖也不至于挑选他作为弟子了,在朕看来” 皇帝还没说完,两仪殿的大门就被人推开,已经卸掉武器的禁军士兵,快步进入,单膝跪倒在地:“陛下,百骑司的十万火急信函。” 一听是百骑司的信函,皇后放下手里的棋子,就要退到后殿。虽然她是皇后,可是在一些事情的分寸上拿捏的很准。只要是后宫以外的事情,除非皇帝主动跟她提起,否则她绝对不会好奇。 见皇后要走,李世民伸手拽住了她:“不用退避,这封信应该是关于承乾的。” “呈上来吧。” 随着皇帝的吩咐,角落里走出一个宦官,接过信函,摸索一阵确定安全后,才呈交到了皇帝面前。 听皇帝这么说,皇后也不走了,等着看这封信讲了什么。 虽是信函,但是厚度实在有点出乎意料。 拆开火漆后,李世民从信封里掏出了厚厚一摞纸。 不看第一张,先看最后一张。看到落款是“李靖”后,李世民露出了一丝坏笑,然后才认真的看信件的内容。 既然是太子的事,皇后也就不再避嫌,坐到皇帝的一侧,跟丈夫一起看。 信上的字略有点缭乱,说实话,这字根本不像李靖所写。虽是武将,但是李靖不管是奏折还是军报,都写得跟臣一样稳重大气。像今天这样的字体,李世民还是第一次见。 翻到第二页、第三页、特别是开始画图记录的第四页 越翻,李世民的脸色就越凝重。 如果说字,皇后还看得懂的话,那图就不是她的强项了。 见皇帝面色凝重,皇后忍不住好奇道:“陛下,李靖画的是什么?可是跟承乾有关?” 李世民点了点头,随即哈哈大笑:“皇后你不知道,李靖以木片为突厥兵,承乾以石子为唐兵,演练了一遍战斗,结果,承乾的什么饕餮阵,打得李靖不战而降,哈哈哈哈!小子,干得漂亮!朕看李靖不爽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看着孩子气大起的皇帝,皇后哭笑不得。 再看了看书信的末尾,皇后问道:“陛下,李靖所说纸上谈兵,究竟是什么意思?” 接过一张张书信,李世民解释道:“皇后有所不知,李靖所说的纸上谈兵,起源于战国时赵国的赵括。赵括者,熟读兵书,言论起来,赵国无一人可敌。但是,真的上了战场后,他不懂得变通,只知道照搬硬套,结果被白起击败,带着赵国的几十万兵力走上了黄泉路。 李靖所说的纸上谈兵,就是在给朕上谏。太子在战阵一道,的确天赋过人。这个饕餮阵,就连朕一时之间也想不到破解之法,由此可见一斑。但若是不上战场,不切身体会实际的情况,迟早也会成为赵括一样的存在。” 皇后惊恐道:“您的意思是,叫承乾随军?” 李世民点了点头。 可出乎意料的,长孙直接跟他唱了反调:“不行,承乾才多大?八岁啊,您怎么就能狠下心让他随军?他是太子,以后是要学习朝政,学习当君主的,而不是跟您一样征战四方。当年您多方征战,可知妾身在府里是多么的煎熬?不成!现在咱们大唐四方安定,能够出兵的情况,大概只有外敌了。可不管哪一个外敌,都不可能轻松取胜。您不能这样折腾他!” 看着站起来激动至极的皇后,李世民顿时哭笑不得。 挥挥手让士兵和宦官都离开后,李世民伸手抱住了长孙,笑道:“你还是没懂朕的意思啊,承乾是要出兵,可是,朕只会让他跟着李靖一起出去。更何况,太子身在军中,肯定没有上战场的机会。朕会让这么出色的太子上战阵? 观音婢啊,你想多了。朕只打算让承乾真正见识一下战场,不是让他上阵厮杀。之所以同意李靖的谏言,是因为朕也不想埋没了承乾的天分。你不是将军,所以不知道看到承乾这个出色苗子的欣喜之情。就算他没有亲身经历战场,可只要体会几次,就不会再纸上谈兵。若是他能留下比李靖六花阵更出色的兵法,嘿嘿,那可是能一直流传后世的宝藏!”
第96章 终于想起来了
此时此刻的李世民内心无比的满足,从李承乾的身上,他似乎看到了年少时期自己的缩影。 当年的他,一样不曾对练武懈怠,一样在领兵之道上颇有天赋。 就像皇后所说的一样,如今已经是太子的李承乾,断然不可能跟他这个“天策上将”一样,到处征战。太子的身份就导致了他就算出战,也必须被大量的兵力团团保护。 不亲自上阵,是不能变成一个合格将军的。这一点,李世民自然清楚。可是,他需要的也不是一个将军太子,而是一个能写出兵书的太子。 将自己的打算跟皇后说了后,李世民才觉得怀里的人不再那么激动了。 放开皇后,走出两仪殿,李世民对侧面等候着的士兵道:“回去吧,既然你暴露了身份,等太子回东宫后,你就调任到别的地方吧。” 李承乾还不知道自己干的事儿被李靖捅到了长安,此刻的他正在为搓出水泡的手掌心发愁。 跟挥斩的时候不同,剑尖戳木桩时带来的反作用力不是抓紧就能抵消的。 练习了没多长时间,他的右手手心就出了血泡。 不得已之下,他只能将剑握在了左手,练习左手出剑。 练了十几趟攀岩的长孙冲,一身汗水的靠在李承乾不远处,看他练剑。 看了一会儿,恢复了一些体力之后,长孙冲才走到近前,道:“承乾啊,你干嘛不用麻布把手缠起来?这样就不会磨出血泡了。” 又被震退后,李承乾摇了摇头:“用外物达到目的,终究是跟目标差了一些的。不过就是磨出血泡了而已,不算什么。倒是你,表哥啊,我跟你说,我当初设计这个攀岩墙的时候,就考虑到了熟能生巧的因素。所以,嘿嘿,明天就是攀岩墙换构造的日子,你今天的速度,明天还能保持吗?” “啊?”长孙冲立刻傻眼了。 柴哲威他们都是长子,如今来到军营历练,暗地里都在较劲。 抛却没人管的柴令武不谈,他们每个人都力争在一项上成为领军人物。 程处嗣霸占了俯卧撑和仰卧起坐项目,尉迟宝林占领了举重项目,秦氏包揽了长短跑 他本来以为自己能稳拿攀岩冠军的,可若是攀岩的构造换了 惨叫一声后,长孙冲立刻重回攀岩墙,废掉自己那条最佳路线,从别的路线练习起来。 就是这样嘛,大家要一起受折磨多好! 腹黑的笑了一声后,李承乾不得不放下了左手中的剑。 左手用剑,虽然他也练习过,但惯用的终究是右手,没法达到跟右手一样的熟练度。 看着长出大水泡的右手,李承乾叹了一口气。再这么练下去,这个大水泡一定会破开。 虽然破个水泡的疼痛不算什么,但是出于卫生条件的考虑,李承乾还是不愿意就这么让它破开。 要是感染了风寒什么的,在没有青霉素头孢什么的唐代,小命儿可是非常脆弱的。 下午的练习,因为阴天的原因不得不提前结束了。 寒风阵阵,可阴云密布的天空却没有一点下雨下雪的意思,让人捉急。 晚饭时间的时候,嫡长子们一人端着一个饭盆,跟李承乾一起看着阴沉的天空。 长孙冲边嚼着肉边说:“咱们大唐今年冬天雪少,我爹说了,雪下得少,蝗虫就不会被大部分冻死,很容易出蝗灾。现在看来,今年很可能会有小规模的蝗灾啊。” “小规模的蝗灾?” 听到长孙冲的话,李承乾忽然想起自己之前一直遗忘的是什么了。 蝗灾! 长孙冲的话没错,贞观元年,的确会有蝗灾,可是元年的蝗灾,跟二年的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最可能的情况是,今年的冬天,依旧不会下大雪,肆虐了一年的小蝗灾,最终演变成了更大规模的蝗灾。 这一次的规模大到了什么程度?大到了皇帝都迫于压力,吞食蝗虫并说:“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这是大灾难啊! 想起自己那最费粮食的产酒产业,李承乾顿时觉得一股凉气窜了起来。 不能生产了!绝对不能生产了! 明年的蝗灾,将会是肆虐整个关中的大型蝗灾,到时候百姓连活命的粮食都不够吃,怎么还能用粮食来酿酒? 想到这里,李承乾手一哆嗦,饭盆就扣到了地上。 离得最近的长孙冲和柴哲威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李承乾的食物里下毒了,当即把自己的饭盆也丢到了地上。 “承乾!承乾!你怎么了?” 一把推开长孙冲,李承乾哆嗦着嘴唇喊道:“于泰!于泰!给老子滚过来!” 于泰就在附近吃饭,听到太子的传唤,丢掉饭盆飞一般的跑了过来。 站定身体后,于泰问道:“殿下,有何命令?” 李承乾指着长安的方向道:“你现在立刻上马,去东宫带上方胜,要他通知赵永盛和黎达海,从现在起,不得再酿酒,两家作坊暂时改做粮食生意。关中以外的粮食,不问价格,能收就收到长安来!” 于泰没问为什么,听清楚命令后就离开军营,上马返回长安。 听到骚动的李靖也不由得钻出营帐,见于泰连夜骑马离开,就问李承乾:“何事需要于泰连夜出发?” 看着疑惑的李靖,李承乾很难说出蝗灾的消息。罗艺的事情已经让李靖怀疑了,如今“预测”到一年以后的事情,呵,就是傻子也不会再信他“猜测”的说辞了。 摇摇头,捡起地上的饭盆,李承乾一言不发的离开了伙房。 蝗灾的事情,是不能公布出来的。不管怎么说,预测一年以后的自然灾难,都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围。指望朝廷制定对策也是不可能的,就算发言的是太子,他们也不会轻而易举的相信。 蝗灾,在这个没有杀虫剂之类的唐代,没办法预防,只能是调集粮食,想办法养活百姓。 而调集粮食,单运费这一项,就是天数字,而再把粮食无偿的分发给百姓,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赔本买卖。 在蝗灾没有彻底确定前,那些铁公鸡一样的朝臣,是不可能提前预防的。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
-
空战之王 (指留香) 起点VIP2021-08-12完结淞沪会战,中国空军协助【八佰】勇士血战【四行仓库】,主宰【四行仓库】上方的天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