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孤才不要做太子 (抉望)




第267章 终于要回来了
  当初皇帝发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把李渊气的吐血,还诅咒他说:“我的孩子自相残杀,将来你的孩子,也将血流成河。”  这已经不是气话能够形容的话语了,这样恶毒的诅咒用到自家人身上,本身就是失望到了极致的表现。  任命李世民为太子后,他虽然还是皇帝,可是除了自己身边的宫女宦官,就是大门外的侍卫都指挥不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做着也是无趣。  再后来,为了名正言顺,李世民逼迫他禅位,没了皇位的李渊,只能霸占着太极殿,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许李世民也觉得自己做的太过分了,酒色财,样样都满足自己的老爹,可是这些,在李渊看来,却是恨自己不死的表现。  或许是自暴自弃,或许是报复,在生孩子这件事上,李渊算是玩命了,短短几年时间里,就给皇帝造了不知道多少便宜弟妹。  以前还只是赌气,但是东突厥覆灭以后,李渊才发现自己的怨气发泄的实在是没道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东突厥的覆灭。武德年间还能对中原王朝指手画脚的东突厥颉利,现如今却只能在大唐给他搭建的名为安乐窝的猪圈里,度过残生。  一个文治武功都超越了他的皇帝,只能愈发的证明他当初是多么的愚蠢,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是多么的昏聩。不得已,他也只能接受皇帝的邀请,在庆功宴上载歌载舞,彻底沦为儿子的工具人,给世人表演皇家和睦的大戏。  在那以后,他就不再怨恨了,当放下心头的魔障,关心起现实后,他才发现自己究竟做出了什么。  二十多个将要封王封公主号的王爷公主啊!皇室所有的宗亲加起来才多少个王爷公主?这么多的王爷公主寄生在大唐这片国土上,只会浪费国力。  对于儿子,李渊自认还是了解一点的。因为息王齐王的事情,他恐怕很难再自己有生之年再动屠刀。可是等自己死了以后呢?就算皇帝能忍住不下杀手,再之后的皇帝呢?只要是皇帝,就不能容忍跟自己血脉关系差的人占据着封王的位置,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叔叔姑姑。在代入自己的想法后,李渊愈发觉得如此。  为了避免以后的血流成河,他现在觉得,自己有必要做一做后续帝王的思想工作。  而太子,现在可以说几乎是坐实了自己的太子位置,哪怕是青雀李恪,都没有一争长短的机会了。  他不在乎自己的诅咒无效,经历了这么多,他只希望将来继承大唐的太子,能够仁慈些,就算动手,也能留下这些人一条命。  至于被剥夺王号公主号后,自己的子女会不会崩溃,就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了。  揣测了李渊的心思后,李承乾也不睁开眼睛,继续含糊道:“这个问题您应该问父皇,问我算是怎么回事?”  李渊呵呵笑道:“你父皇是你父皇,你是你,将来继承皇位的,不还是你吗,朕是想问问你的意思。有人跟朕说,为了民生考虑,这么多的王爷公主,必须得想办法消肿,朕很担心啊,如果只是取消王号也就罢了,要是用别的方法,朕就算身在九泉之下,也心痛啊!”  见自己的猜测果然不错,李承乾暗笑。  但还是打着酒嗝儿说:“皇爷爷不用担心这一点,他们再怎么出身低贱,身上也有您的血脉在,也是皇族之一。自己人嘛,怎么可能痛下杀手。就我看来,如果他们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价值,跟自己的王位公主号相匹配的价值,那么保持自己的地位是应该的。相反,如果他们只知道接住身份地位胡作非为,还不如趁早撸掉了事。莫说是他们,就是青雀李恪之类的,做错事、对朝廷社稷没有一点用处,我也会这么干。对普通人家来说,先有家后有天下,但是对皇家而言,则是有天下,才有皇家。这个道理,想必皇爷爷自己也很清楚。”  李渊点了点头,笑了一下:“既然这么说,你不会下杀手了?”  李承乾摇了摇头:“降爵国公、郡公,甚至于更往下,做足态度也就是了。犯不着彻底断了他们的生路,皇家也不穷,养几个吃白饭的,还是没问题的。”  李渊顿时松了一口气,这番话虽然说得毫不客气,但是他清楚,已经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真要是到了皇家需要消肿的时候,皇帝大开杀戒,才是最令人恐怖的。  心愿达成了,也就不再赖着不走。  喝干净了杯中酒,李渊笑道:“朕那里虽然也有烈酒供给,但是滋味怎么也不如你东宫的好喝,有这样的好东西,自己又不好喝酒,也不知道给朕孝敬一些,真是不孝!不过也罢,朕带了一些人,自己搬也就是了。朕送给你的那块玉佩,千万记得,可别丢掉了。”  说完,李渊就拿起桌子上的酒壶,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皇帝不在,至少在东宫,他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  直到没了一点动静,李承乾才直起身来,接过张赟递来的毛巾,把脸上的菜汤擦干净。  刚刚那一番话,确实是他的心声。  一个王朝的崩塌有多种因素,诸王的分封虽然不起眼,但到底是原因之一。  皇家自第一代开始,分枝散叶的代价,就是需要不停的分封,把精明的、愚蠢的、各式各样的皇族成员寄生在百姓的身上。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先辈的功勋,能够庇护一代两代,不能长久的庇护下去啊!  所以,不仅仅是勋贵群体,皇族本身也需要消肿,什么时候当百姓们发觉皇家才是这片土地上最大的蚂蝗的时候,一个王朝离崩溃就不远了。  “殿下,太上皇带人把酒库里的存酒搬走了一半。”  “爱搬就搬吧,估计也就这一次,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还有几年的活头,孝顺一点是一点吧。”  伸了个懒腰,就准备去睡觉。明天还有该死的朝会,虽然现在没什么大事情需要商议的,但是例行的早朝是规矩,可以一次两次的罢朝,时间长了,可就不好了。  至于那块什么玉佩,嗯,忘记存放在哪里了,丢了就丢了吧。  一个过期的信物而已,就算现在拿出来,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了。  窦家虽然庞大,但那也只是以前,本来作为外戚的他们,在长孙家成为新的外戚以后,就不可避免的开始没落了。时间久了,别说豪门家族,能够维持在国公的队伍里不掉队,已经是难为窦家家主了。  或许这块玉佩代表的价值,还不如它本身的价值。  第二天,照常的晨练过后,李承乾才召开早朝。  例行的早朝用不着太正式,说白了就是顶级官员们跟皇帝汇报自己工作的一个会议。最短的时候,只不过是两声“诸卿可有本启奏”之后,就是“退朝”了。  不过太子监国,跟皇帝在的时候还是有区别的。这本身就是太子学习朝政的一个过程,所以三省六部,总是会挑选出很特殊,却又重要的事件拿出来教导给太子。  “太子殿下是一块璞玉,莫说是李司空这样的老人家,就是身在三省六部官位上的几位,也有心思一起雕刻出绝世的作品来。”  以上,就是孔颖达的原话。  虽然李承乾自认自己不过是一个四不像,后世的经历让他跟大唐格格不入,跟随老先生的时候,又沾染了一些超然物外的气质。跟房玄龄打伙处理政务,学到的防吃亏手段比正常的知识都要多得多。至于铁公鸡一样的户部、恬不知耻的老杜,更是让他学会了什么叫厚脸皮。  “殿下,好消息啊,今日老臣接到了红翎急使来信,身在岐州的陛下,已经准备动身了,去的时候虽然用了一个月,可是回来的话,估计十天的时间就足够了。也就是说,我等差不多十天以后,就该恭迎陛下回宫。”  听到房玄龄的话,李承乾惊喜的站了起来:“真的?”  房玄龄笑呵呵的说:“自然是真的,殿下再坚持一段时间,等陛下回来,您就用不着这样勤勉了。”  闻言,李承乾没有一点的不好意思。  事实上他要处理的政务这么多,都是三省六部刻意的结果。好多奏折,本来都是三省六部就能直接略过,不必送到皇帝那里,有门下省的复核,就能施行的。到了他这里,反而要被他看一遍,至少做出一条批注以后才能下放到门下省。有的时候偷懒,只粗略一过的,还会被门下省退回来。不是因为批注不对,只是因为魏征觉得太子没有认真得看  此时此刻,李承乾终于了解皇帝老爹为啥这么讨厌魏征了。  从大道理的角度来说,魏征的确是一代诤臣、谏臣,是臣子的好榜样。  但是从人情世故的角度来看,没有人会喜欢认真过头的人,哪怕他的坚持是绝对正确的。


第268章 交权
  “既然父皇踏上了归程,那就留意信使吧,三五天后如果父皇没有派遣信使回来,那就派出探马,了解父皇的行程。回京之日,我等一起出门迎接就是了。”  “殿下,八月的大朝会,陛下应该赶不上,我等是否如期召开?”  “推迟一下吧,等父皇回来再召开大朝会,到时候也好让孤向父皇表表功,为你们请功。这段时间以来,孤能够稳健的处理各种政务,尤其是河东道的救灾有条不紊,多亏了诸位卿家的帮助。过后东宫会有礼物奉上,不是赏赐,算是孤的感谢。”  李承乾此话一出,自然是满堂欢喜。当官累死累活的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努力能有人认可吗?监国的这段时间,太子没有骄傲自满,反而知道感谢他们。就这一点,足矣让他们对太子刮目相看。这是明着的笼络人心,可是依旧让人觉得温暖。  房玄龄呵呵笑道:“能得东宫的礼物,就算是老臣,也荣耀的很啊!”  李承乾也笑了:“房相只要以后少给孤下点绊子,孤就感激不尽了啊!”  在一片笑声里,李涧宣布了退朝。  三省六部的各位官员,久违的感受到了精力充沛。  皇帝马上就要回来了,这个时候才要打起十万分的警惕。虽说只要无事发生,就是大功一件了。可是难得做的这么好,等皇帝回来以后,留守的官员,可是都要受到表彰的。  回到东宫的李承乾,也没有闲着,而是找出纸和笔,开始记录自己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  虽然以皇帝老爹的尿性,恐怕对长安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可是该有的态度还是要做出来的。再说以百骑司的能耐,事情都能报告?但是细节就差强人意了。  就这样?在满怀欣喜的等待中,八月初?探马就回报说皇帝已经到了学院?准备在学院的行宫再留宿一晚。  看了看头顶才升起来的太阳,李承乾就知道皇帝这是在摆谱?虽然学院到长安不过是半日不到就能抵达,可是皇帝还是希望看到满朝文武出城迎接自己的场景。  也不揭破皇帝老爹的恶趣味?李承乾干脆下令明日休朝?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集体出迎,到学院行宫迎接皇帝。  次日,在长安的官员,汇聚成了一个大部队?跟随着太子一起到学院?迎接皇帝回京。  繁琐的礼仪,在皇帝的一声“都免了”中,就没了用武之地。扑空了的百官也不气恼,而是果断的进入了学院,准备突击一下?看看自家的子弟有没有用功读书。  现如今,学院依旧保留着勋贵子弟入学的名额。哪怕学院将要开始教授精英?会用大考剔除一些学识不够的,依旧会给勋贵们提供一部分名额。这?是学院不得不跟现实妥协的。  百官都离开了,李承乾只能硬着头皮上前跟皇帝老爹和皇后老娘请安。  等李承乾施礼完毕后?李世民才说:“好胆子!朕不在?你竟然敢私自动兵?出击高丽?还有魏王府的长史张晓,好吗,你把武器工坊不设防的丢出来,就是为了钓鱼的吧!还有倭国的国书,你竟然拿去垫狗窝?装国书的盒子也成了狗窝的材料?”  本来还绷着脸的李世民,说到最后却忍不住笑了出来,让旁边本来准备夫唱妇随的长孙直接笑得活不成了。  李承乾也苦笑,只能拱拱手说:“父皇,当初设立亲率的时候,咱们开始说好了亲率是儿臣的私兵的。堂堂太子私兵被兵部呼来喝去的已经够惨的了,如今想要出动,过州府还要兵部的文书才行。拘束到了这个程度,儿臣不喊冤,谁还倒打一耙?至于火药武器工坊,青雀是有好奇心,如果只是青雀进去研究研究,儿臣自然不会过问。可是魏王府的长史把手伸进来,那就得承受后果。对于这样的要害部门,哪怕是段云志都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知晓了秘密,他张晓何德何能敢这么干?  至于倭国的国书,拿去垫狗窝真的是苦了我的狗子了,就他们那几张纸,还是隋朝的时候带回岛国的存货,都发黄了,谁知道会不会突然烂掉?”  李世民哈哈大笑,招招手,就示意李承乾跟着他一起走。  皇帝太子二人漫步在学院的河堤边,最终坐到了以前李纲钓鱼的棚子里。  八月的天气,长安还时不时的会热几天。随手抄起棚子里的鱼竿,挂好饵料后甩出去。  准备妥当后,李世民才继续说:“从贞观四年起,朕就发现你对倭国没有一点的好感,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岛国,你我都清楚,恐怕朕高声一吼,他们的什么天皇都得吓得尿裤子。这样的国家,用得着这么提防吗?”  李承乾也找了一个鱼竿,准备妥当后才说:“儿臣从来不敢小看任何一个小国。战国的历史就已经告诉了咱们,只要一个国家有进取的心思,那就很容易获得成功。倭国也是一样,现在他们不管是国土还是实力,都不入流,可是他们有上进的心思啊。从遣唐使到中原的所求,就能看出他们的想法。儿臣很想收拾一顿裴家,可是总被说是小家子气,对倭国过于提防了。  儿臣问过百济的使臣,倭国的武士凶悍,经常会跨越海峡,对他们发起进攻。岛国嘛,一望无际的海洋,就成了他们扩张的最大障碍,他们想要扩张,只有向西。对百济的垂涎,就足以说明他们的目标可不只是新罗、高丽这么简单。室韦靺鞨的冻土他们是看不上的,能让他们流口水的,只有咱们中原的沃土。”  李世民点了点头:“你这样的想法没错,对于敌国,确实怎么提防都不为过,遣唐使的事情就这么算了,不过张晓的事情,你得给朕一个说法吧。”  李承乾立刻摊手:“这件事儿您不应该怪罪到儿臣的身上,是孔颖达经手的,儿臣最多背负一个御下不严的罪名。这个,可是孔颖达他自己说的。”  李世民立刻笑了起来,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儿,谁都会有一两个背黑锅的手下,他这个皇帝都不能例外,更不要说东宫了。不过,这件事上,他还真的没有继续问罪太子的底气。毕竟,不管是孔颖达还是张晓,都是他故意安排到东宫和魏王府的。  鱼线动了动,李世民猛地一拽,才发现只不过是错觉而已。重新放出鱼钩,喝了一口葡萄酒才问:“既然说到张晓了,就说说你弄出来的火药吧。说真的,朕在半路听说这东西的时候,好几次都差点忍不住拨马就回,百骑司的密报里,对它的形容就是开山裂石。你算是给朕弄出了一个难题啊!厉害的武器,本身就是双刃剑,要是看管不好,可比八牛弩什么的危害高太多了。岐州刺史周远山说,过于强大的力量会招来祸患,你怎么看?”  喝了一口茶,李承乾无所谓道:“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跟没有相比,儿臣更希望有。有了火药武器,军队开战后的伤亡就会小很多很多。以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火药武器推广开来后,杀敌一千无自损都不是梦。特别是对于坚城,以往只能拿人命往里填,现在不用了,不过是一些木炭之类的东西而已,犯不着拿人命换胜利了。  或许火药武器的出现会让大唐成为这片土地上出头的椽子,但是同时也将成为大唐最坚实的护盾。犀利的武器,本身就能震慑敌人。那些腐儒不总是说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吗?这就是了,强大的武力用不着展示,本身就是一种威慑力量。度过了以往以命换命的年代,至少在战损上,咱们大唐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深有体会。毕竟唐朝建立后,征战的后期,还是招降为多。那些草头王,面对不可力敌的朝廷军队,强自抵抗,不过是以卵击石而已。  “朕今天还打算留宿行宫,正好跟你多聊聊。说说对火药的看法,既然这东西是你鼓捣出来的,你应该是最了解的。”  李承乾想了一会儿,才回答说:“火药武器确实是一把双刃剑,至少在更强的火药出现以前,黑火药无论如何是要保密的。如今儿臣虽然建立了火药武器工坊,但是在火药的制造上,依旧采取了绝密的看护。除了军器监的那十几个工匠以外,也就只有儿臣知道火药的配方了。只要捏死配方,基本上火药的秘密很难泄露出去。至于火药武器,不能制造太多,火药的载体或许能囤积一些,但是火药本体,只能是现做现配。这样做,一是为了安全,二是为了安全,三,还是为了安全!现在看管火药工坊的,还是儿臣调集的一些百骑司成员,既然您回来了,还是交给您调配吧。”  面对李承乾的交权行为,李世民很是意外,惊讶道:“你要抽身出来?为什么?”  李承乾笑道:“儿臣还是知道利害的,让儿臣管理,肯定没您管理来的严谨。就儿臣看来,这样的最高武力,只适合掌握在皇帝的手里,余下,哪怕是舅舅、河间王等皇亲,也不能插手。力量从来都是动人心得,就算咱们对他们很是放心,也不能大意啊!”  李世民点了点头,一脸欣慰的样子说:“到底知道提防人心了,虽然拿舅舅和河间王举例子,有点不妥。朕知道了,明天朕回长安后,就去参观一下火药工坊,看看你弄出来的火药,到底是什么威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