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对于刘弘地问题,张嫣也通过认真考虑,给出了最终答案。
“何姬入宫不久,秉性、脾性尚未可知,若皇帝舍得,不如先叫何姬入长乐,于吾身侧伺候一阵时日,如何?”
须得一提的是:对于刚怀胎的女子,汉室的时代背景还不会太过小心。
后世那怀胎二月开始养胎的过渡小心,根本不会出现在汉室。
在寻常百姓家中,女子怀胎五六个月,依旧扛着锄头跟丈夫下地耕作的,比比皆是!
就算是在贵族阶级,女子‘养胎’也是在七个月到八个月之后,离临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开始的。
所以张嫣提出让怀有身孕的何奾到长乐宫伺候,实际上并非是想要虐待,亦或是拜一拜婆婆的谱儿。
想想就知道:说是伺候,但长乐宫上下寺人宫女数以千计,统统都是为了伺候张嫣一人而存在,又能有什么活剩下?
说白了,张嫣这是想把何奾接到长乐宫,近距离观察观察,如果没什么大问题的话,再提点提点深宫中的生存之道,培养培养婆媳感情。
但这样的安排,却也让刘弘陷入了短暂的迟疑当中。
——太后将一个身怀六甲的嫔妃接入长乐宫,这几乎是明着告诉天下人,这大概率就是将来的皇后了。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几天,刘弘就将受到无数封投机分子的奏报。
保守一点的,或许会说‘椒房无主,天下不安,请陛下早立皇后’,好在何奾那里留个好印象、香火情。
过分一点的,甚至有可能出现有功侯勋贵,在何奾刚怀孕的如今,就劝刘弘‘指腹为储’!
这些都还是其次,真正关键的,是何奾在长乐宫接受考察期间的‘表现’。
如果表现合格,将来顺利生下皇长子,那何奾得封为后、皇长子得立为储,都是水到渠成。
但万一要是张嫣不满意,给刘弘一个‘何姬无以母仪天下’的结论,那何奾和皇长子之后的日子,可就要难过了。
多的不说,光看看历史上,武帝刘彻登基之后,对原太子刘荣的几个同母兄弟如何对待,就能看出来了。
——对异母兄长河间献王刘德,武帝猪爷可是连‘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王其勉之’这种粗暴至极的话都说出来了!
这样一句话由皇帝说给诸侯,大概是个什么性质?
——就差没指着鼻子,对河间献王刘德说一句‘大王上路吧’了!
如果何奾在长乐宫没有通过考察,那皇后、储位自然是想都别想。
等将来刘弘百年,新皇登基,对于曾经有机会成为皇后的何奾,以及差点成为储君的皇长子,那个小儿子能是什么态度?
绝对不会比武帝猪爷,对河间献王好到哪里去!
也就是说,张嫣提出的这个建议,是把刚查出怀孕的何奾,以及那个尚未出身的刘氏子,逼到了一个不成功、便成仁的绝地。
一旦刘弘点头答应,那迎接何奾母子/女的,只有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
——要么一路走上巅峰,要么自此沉沦,迎接下一位汉天子对皇位潜在竞争者的秋后算账!
但这个顾忌,只在刘弘脑海中停留了不到一秒,便随着刘弘微微点下的头而烟消云散。
反应过来自己这么轻易地做出决定之后,刘弘自己都有些后怕。
但对此,刘弘心里却没有丝毫的愧疚感。
——皇宫,本来就是危机四伏、机遇与危险共存的地方。
当何奾将名字写在内史属衙的选秀簿上时,就应该做好迎接这一切的准备。
至于何奾未来会遇到的险境,并非是刘弘方才这一点头才造成。
在怀上刘弘第一个孩子的那一刹那,何奾和他肚子里的孩子,就已经默认进入到了刘汉政权的储位争夺当中。
这不取决于刘弘、张嫣的安排,也和何奾的想法、主张无关。
只要何奾肚子里的孩子或者出生,那这场关于皇位的竞赛,何氏外戚就是毋庸置疑的领跑者。
如果是马拉松,领跑的兔子自然可以凭自己的心情,选择继续比赛,或是退出比赛。
但在关于皇位角逐的马拉松之中,后妃进入皇宫的那一刻,便等同于报名参赛;至于‘退赛’的选择,则从来未曾存在过······
·········
又陪张嫣聊了聊最近朝中的大事,扯了扯家常,刘弘便恭敬的退出长乐宫,坐在了返回未央宫的御辇之上。
立后、立储,似是迫在眉睫,但就目前而言,还是不急于下定论。
对于如今的汉室而言,真正急迫的,还是正在进行,还不知道有没有正式打响的汉匈马邑战役!
“呼~”
“也不知道战况如何了。”
从胸腔中挤出一股闷气,刘弘便掀起御辇的窗帘,试图让车外的风吹进来一些。
九月过半,长安城内,总算是有了一丝凉爽之意。
但那不时吹动车帘的凉风,却并没有让刘弘憋闷的胸腔感到舒适一些。
但也不是身体原因,而是此次马邑之战的耗费,实在让刘弘有些心绞痛······
——根据柴武之前传回的报告中,预测的战役爆发时间,此时此刻,汉室预计为期二到三个月马邑战役,应该刚刚打响或还没打响。
但在战役还没打响的现在,汉室就已经为马邑战役,砸进去了将近十万万钱!
刘弘大笔一挥,关中良家子近十五万人,便在八月初召集完毕,而后和柴武东出函谷,旋即偷偷北上代国。
至于明面上的‘征越大军’,则由刘弘另外从关中地区招收的民夫队伍近十万人代替,至今驻扎在梁都睢阳,‘威胁’着南越王赵佗。
在过去这一个多月当中,光是这二十五万人,就消耗了足足五十万石以上的粟米,以及近十万石的白面!
折合成钱,光是在军粮这一项,少府就砸进去了至少七千万钱以上!
在未来的两到三个月当中,汉室还将在军粮这一项上,花费一万万四千万钱。
价值二万万钱的军粮还在其次,大军随行懈怠的牛羊牧畜、军械的补充、弓羽箭矢的生产制造,以及军卒饷钱,这才是此次战役的大头。
根据过去这一个多月的消耗,少府给出了一个大致预算:假设马邑战役在十一月二十日之前结束,再加上对有功将士的赏赐、阵亡将士的抚恤,以及代北地区的战后重建,汉室的总花费,将会达到六十万万钱以上!
诚然,有了宿麦、粟米的错开播种,汉室已经不那么缺粮食了;但不缺粮食,并不代表汉室不缺钱!
富裕起来的,也只是百姓不缺粮食吃,相对不那么缺钱花;但汉室中央的财政状况,先前留下的缺口实在是太大,拼着这两年的粮食保护价政策,国库和少府才刚刚摆脱‘贫穷’。
过去一整年,少府的净收入是多少?
答案是:在刘弘以每石75钱的价格收购,并在秋收后将售价降到75钱每石后,粟米专营一项,少府一分钱都没赚到!
也就是冬小麦一项,让汉室勉强解决了此次战役的军粮。
其他方面的花费,军械物资用的是少府的库存;军卒饷银用的是国库、少府的老本。
第0405章 神圣使命
汉正武元年秋九月,丁丑日(十四)午后,名留青史的汉匈马邑战役,在匈奴先锋折兰部族的进攻号角之下,正式打响!
城楼之上,此次马邑战役的总指挥柴武,正在几面巨盾的掩护之下,观察着向马邑北墙而来的匈奴攻城部队。
“果不其然。”
“攻城之事,胡唯有折兰部可担之。”
看着约三里之外,正迎风表扬的折兰部鹰雕大纛,柴武不由暗自点了点头。
说来,折兰、白羊、楼烦三部,也算是柴武的‘老朋友’了。
——在接替颍阴侯灌婴,成为汉室大将军之前,柴武可是在燕国境内的飞狐迳,驻扎了十数年之久!
每逢边墙有事,几乎都是柴武率麾下飞狐将士驰援。
同样巧合的是:边墙每每有需要飞狐军驰援的状况发生,几乎都是这三个部族所主导。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和匈奴的战略方向、布置有关。
根据冒顿最开始制定的双头鹰政策,左、右贤王实际上,都是针对汉室所布置。
这其中,左贤王长时间驻扎在汉室北方防线的东半段,及云中至右北平一带的进攻任务。
而右贤王,则主要负责汉室北方防线西半段,及陇右自云中一带的进攻任务。
严格意义上来讲,左贤王理论上的常驻地,应该是大幕以南;而右贤王的常驻地,应该是河南地,也就是后世常说的河套地区。
但这种情况只维持了没多久,就发生了转变。
——以左贤王为主的幕南诸部,在二十二年前,那次跟随冒顿进攻汉室的平城战役中,遭到了不小的打击。
而因为远在河套而没能参展的右贤王麾下诸部,则反倒因为没能吃到肉,对冒顿起了牢骚。
恰好平城战役之后,冒顿南下攻汉的决心也有所减退,匈奴的战略重心西移,放在了月氏人身上。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起点VIP2021-04-30完结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
-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笑看风云再起) 起点VIP2021-02-28完结农业专家林然意外的穿越到贞观年间!吟诗作赋,我有唐诗宋词在手!带兵打仗,我更能决胜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