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六人齐齐一声吼喝,杨余再度沉沉一拜,众是不再起身。
七位关卒齐声大败的场景,就仿佛成为了武州塞破碎之前,最后的一道画卷。
多年以后,每每有内陆商队至雁门,看到武州塞外屹立的七壮士托孤相,无不垂泪叹息,又隐隐感到心悸。
而那七尊铜相,就仿佛刘汉王朝的守护神一般,屹立在大汉版图最北端,让武州塞在之后的四百多年当中,都再未曾被异族见她······
·············
随着四个大汉哭泣着从阵列中走出,第五道走出阵列的身影,却迟迟没有出现。
那一瞬间,杨余顿感心头一暖,强忍在泪腺中的水珠,也悄然涌出了眼眶。
“吕通!”
“郑广!”
“程未!”
嘶吼出这三个人名,杨余便怒目圆瞪,望向那三个已经开始低声啜泣的关卒。
“军中,何为大?”
“上官之军令,尔等都当耳旁风了吗!”
“出列!”
杨余含泪的咆哮声,并没有让那三个‘违抗军令’的关卒走出阵列,只是脸上的泪水更多了些,哭声更高亢了些。
见此,杨余顿时一怒,走上前去,来到那三人后面,大脚挨个踹在了三人的屁股蛋上。
“出列!”
“滚!”
“给老子滚出来!”
奋力将三人从队列中踢出来,杨余不顾已经涕泗横流的三人,只负手走到队列最后,谁都看不见他的位置。
“自打尔等至武州的第一日起,俺就说过:入军为卒,军令大于天!”
“都给俺死死记住这句话!”
“要是将来,俺在冥槽听谁说,武州关卒皆抗命不尊之徒,别怪俺再从九泉底下爬上来,挨个找尔等算账!”
话音刚落,武州塞关楼之上,便响起一阵悲戚至极的啜泣声。
每一个关卒,包括杨余本人脸上,都已是遍布泪痕,但没有一个人敢放声大哭,没有一个人愿意承认自己流泪。
过了好一会儿,杨余才趁着没人看到自己,赶忙抬手把脸抹干净,又勉强按捺住语调中的颤抖,龙行虎步走回阵列前。
“家中父母尚在,昆仲不足五人者,出列!”
“父母不在,为家中长子者,出列!”
“父母不在,兄长不在,兄弟昆仲不足三人者,出列!”
几声夹杂着哭腔的咆哮,又是引得十数人从阵列中走出,满怀愧疚的低下头,不敢面对留在阵列中的同袍。
待阵列中仅剩六人,应该走出阵列的人都没留在阵列中之后,杨余深吸一口气,来到了仅剩的六人身旁。
其余六位关卒也是偷偷洗了洗鼻子,自发的和杨余站成了一排,而后学着杨余的样子,昂首挺胸,直面向眼前,即将从武州塞撤退的同袍。
“拜!”
一声令下,七人齐齐一拱手,向眼前的同袍战友们深深一拜。
独杨余强忍着哭容抬起头,拱手瞪向眼前的关卒们。
“今日,吾等于武州生离,家中亲长子侄,就拜托诸君!”
“家中亲长子侄,拜托诸君!!!”
随着六人齐齐一声吼喝,杨余再度沉沉一拜,众是不再起身。
七位关卒齐声大败的场景,就仿佛成为了武州塞破碎之前,最后的一道画卷。
多年以后,每每有内陆商队至雁门,看到武州塞外屹立的七壮士托孤相,无不垂泪叹息,又隐隐感到心悸。
而那七尊铜相,就仿佛刘汉王朝的守护神一般,屹立在大汉版图最北端,让武州塞在之后的四百多年当中,都再未曾被异族见她······
·············
第0396章 请君入瓮
目送那二十七为同袍背着行装,牵着武州塞仅有的十匹战马,踏上撤往马邑的路途,杨余洒然一叹息,将大脚踩在了武州塞关墙的南墙垛之上。
日暮西山,夕阳西下,杨余面向马邑,目送同袍撤去的背影,让留在武州塞的六位士卒不由感到一阵心安。
有了先前悲戚的告别,也经历了悲壮的托孤,现在的众人,已是对这人世间了无牵挂。
“自即日起,吾等皆为大丈夫!”
看着同袍们自武州塞以南远去的身影,杨余满是豪情壮志的吼喝一声,便回过身来,面向仅剩的六位关卒。
不出意外的话,这六人,就是要和杨余一起走上生命尽头,在黄泉路上打扮的战友、同袍。
而在他们死后,这广阔的天地之间,也将留下专属于他们七人的传说。
“老伙计们临行前,俺交代了老二,若战毕,吾七人之尸首尚存,便同葬于一处。”
“诸君,俺杨余,便要和诸位长眠于一处啦······”
面带笑意的说出这句依旧带些悲壮的话语,杨余左右环顾一圈,观察着留守众人的脸色。
没让杨余失望——作为武州塞资格最老、经验最丰富,履任时间最长的老卒,此时的六人面上尽是坦然之色,目光中丝毫不见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危险的抗拒。
那六对明亮的眼眸中,只透漏着平静,以及淡然。
——面对死亡时的宁静。
看着这此生从未见到过的目光,杨余心里这样想着。
摇了摇头,将飞散的心神从十万八千里外揽回,杨余又猛踩一下墙垛,才回身来到众人面前。
“家中亲长,都有同袍代为照料,俺们在这武州,也得替马邑争取片刻时间。”
对于汉室对此次马邑战役的提前筹谋,马邑关卒自然是毫不知情。
不知情,也不能知情。
因为马邑战役大包围圈的形成,必须要以武州塞被匈奴人攻破,之后由匈奴先锋部队跨过武州塞为前提条件。
只有匈奴先锋跨过武州塞,进入此次马邑战役的主战场,汉军再重夺武州塞,收紧武州塞的口子,包围圈才能正式形成。
在原本的历史上,那次同样发生在这片大地的‘马邑之围’,最终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汉室对战役的安排工作,知道的人太多。
提前得知战争的消息,楼烦、马邑一带大规模阻止城外百姓避入城中,武州塞直接被放弃,早先归附汉室,长期在武州塞以北放牧,为汉室示警的草原牧民,也是在一夜之间没了踪影。
——就这样,时为匈奴单于的挛鞮军臣,也还是踏上了此时冒顿大军驻留的盐泽,准备前往马邑,进行那宗让身为单于的军臣都心动不已的‘交易’。
按理来说,军臣都这么神经大条了,武帝统筹规划的马邑之谋,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但坏就坏在:当时已经被汉室实际掌控的雁门郡,绝大多数地方官吏,也都收到了‘马邑之谋’的消息!
在得到商人聂壹‘已杀马邑令,马邑唾手可得’的假消息之后,作为汉室组织马邑之谋的直接战略目标——匈奴单于挛鞮军臣,已然率军跨过了武州塞!
但在从武州塞前往马邑的路途中,匈奴斥候攻下了一个小亭,并抓获了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汉官:雁门尉史。
雁门尉史,是个多小的官?
——汉制:边关每相隔百里,置尉一人,配有士史、尉史各二人,任巡逻警戒之职。
也就是说,在汉室长达上万里的北方防线之上,有起码百余位‘尉’;而这百余位‘尉’,都各自配备了尉史两人。
再按照秦汉边地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的防线布置,就不难看出,边关每相隔百里置备一人的‘尉’,是个什么官。
——主掌一乡之武装力量的民兵队长。
那么尉史,应该就是乡民兵队长的副手,专门负责组织民兵巡逻防线。
这样一个小官,别说是扔到遍地公侯的长安了,就算是在人烟稀少的边地,也绝对算不上什么惹不起的人。
——汉官制:县尉主掌一县之兵事,秩二百至四百石。
而刘邦的原职务:亭长,则是在乡一级以下,秩不足百石,被称为无秩,也被称为斗食。
而在亭长以上的乡一级,能被称为‘有秩’,即年俸禄达到一百石级别的,只有两人。
——啬夫,以及游缴!
很显然,‘乡尉’一职低于县尉,在同一级的乡级单位中,也同样不属于‘有秩’的体制内人员。
说白了,乡尉和亭长都是无秩,只是乡尉比亭长稍高半级,能管十个亭长而已。
既然‘尉’都是无秩,那作为副手的尉史,自然也是不入流的小角色了。
——顶天了去,尉史的级别也不会比亭长高。
从那个雁门尉史被军臣捕获的过程也可以看出:尉史,有些时候也可能会补充亭长的空缺,承担起‘保卫一亭’的职责。
可就是这么一个和刘邦的起点(秦泗水亭长)平级,芝麻大点的小官,却在被匈奴单于军臣严刑逼供后,将汉室整个马邑之谋的安排,都一股脑摆在了军臣面前!
军臣得知武帝猪爷对自己的人头这么感兴趣,那自然是吓得赶紧调头,原路返回,一路狂奔回了草原。
至此,留名青史的马邑之谋胎死腹中,匈奴单于挛鞮军臣逃出生天。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起点VIP2021-04-30完结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
-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笑看风云再起) 起点VIP2021-02-28完结农业专家林然意外的穿越到贞观年间!吟诗作赋,我有唐诗宋词在手!带兵打仗,我更能决胜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