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地处代北,在北方防线最前端,虽然不可能完全遵照这项军队调动制度,却也不是想调动就调动。
就拿城外这千人左右的部队来说,要想让这样一支部队在代国领土之内,从晋阳一路北上到马邑,起码需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
一:代王亲自下达王诏,并将象征兵权的将军印,暂时交给这支部队的主将!
二:在这支部队开始调动的第一时间,代王就必须立即发出一份奏报,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以说明此次调动的意图。
三:马邑以北确定出现了百人以上的匈奴武装部队,并明确表现出了敌意!
这三个条件中,无论任何一条没有被满足,这次军队调动就属于违法,事后以谋逆论处!
而现在,杨正在已经下令马邑戒严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确认代王有没有发出王诏、有没有给长安八百里加急报备这次军事调动。
——甚至就连代王现在到底在不在王都晋阳,杨正都无法确认!
这种情况下,杨正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查验城外军官的将军印,来判断这支部队的来历。
如果城外这人果真是晋阳派来的汉军将官,那杨正这番做法也属于正常的查验程序,根本不会得罪人。
如是想着,杨正便稍昂起头,看向城外那人。
不出意外的,那人从怀里掏出了一枚铜制方印,举向杨正的方向。
“此乃代王所赐之将军印。”
“另,吾部此番至马邑,乃欲接管马邑城防。”
“个中另有内由,不便为外人知,还请稍开城门,鄙人入城面说与公。”
听闻此言,杨正方放松些许的弦又陡然紧绷起来!
——离得那么远,杨正根本无法确认那枚将军印的真伪!
可要是开城门,万一那人是细作,城外的匈奴人策马疾驰,片刻之内就能杀到城门下!
想到这里,杨正便迟疑的抬起头,语带歉意的望向城外那人。
“非为鄙人欲触怒将军,实时值秋九,代北人心惶惶,下官不敢擅开城门。”
如是说者,杨正便示意一旁的军卒,从城门上放下一个用绳索系着的竹筐,对城外的军官一拱手。
“还请将军见谅,独至城墙之上,待鄙人查验符印,再言其他。”
言罢,杨正便似是愧疚至极,实则目光灼灼的望向城外,观察起那个自称是晋阳军卒将官的人作何反应。
怎料那军官丝毫没有恼羞成怒的模样,似是稍一思虑,便微微点了点头。
“此应有之理。”
认可了杨正谨慎的做法之后,那军官便回过头,在马上稍稍坐高了些。
“原地戒严!”
呼嚎一声,待城外的军卒们大半席地而坐,一小部分外围士卒开始布置哨位,军官才翻身下马,缓缓来到了城墙根下。
而后,军官似是确认般拽了拽系在竹筐上的麻绳,确定自己不会被摔下来后,才安然踩进竹筐中,别扭的坐了下来。
看着军官这番举动,杨正心中戒备消散大半,却也还保留着灵魂深处,那最后一丝警惕。
“拉上来。”
对一旁的军卒交代一声,杨正又暗自做了个手势,城墙上的士卒们得到授意,纷纷手扶剑柄,悄然围了上来。
第0393章 先锋已至
“下官失礼,还请将军勿怪。”
在查验军官带来的‘将军印’,确认其不是伪造之后,杨正的态度便肉眼可见的软了下来。
——什么都可能是假的,但将军印这种级别的信物不会!
眼前的军官能持着代王手上唯一一块,且具有统筹整个代国武装力量的将军印,就说明:城外这支部队的身份,必然不会出现问题。
什么样的人,能有资格受诸侯王以将军印交托?
第一点要求,就足以让候选人数急剧下降到‘整个汉室天下不超过三位数’的地步。
——将衔校尉及以上!
而第二个要求,更是让先前剩下的几百个人,再次大缩水至数十人以内。
——诸侯将军印,非长安特调、奉诏前来之关中将帅不能受!
即便是算上‘北墙遭到侵袭,当地诸侯来不及向长安汇报,需要先做出反应’的意外状况,将军印这种东西,能名正言顺受印的,也只局限在诸侯三公一级的中尉。
总结起来就是说:能合理合法的从诸侯王手里得到将军印的人,要么是该诸侯国的中尉,要么,就是长安派来的,级别达到能被人尊称一声‘将军’的人物!
这样的人物,在杨正的印象里,从来就没有超过五十人!
而这几十号人,要么是功侯子弟、元勋后代甚至直接就是功侯一代,要么,就是从底层一刀一枪爬上来的军中俊杰,此生有八成以上机会官至两千石,有一半以上机会以武得侯、位列九卿的猛人!
在这种非富即贵,非贵将来也一定贵的人物面前,区区六百石级别的杨正,显然不太够看。
——就算是撇开一切人脉、未来,光论政治地位,校尉一级也是比千石往上走!
要是过去的关中南北两军,如今的羽林、虎贲、蓝田三军的校尉,那更是妥妥的千石!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是大好几级的军方明日之星,面对上边郡的一个小县令呢?
不过让人有些奇怪的是:在杨正稍有些谄媚的态度之下,那军官却丝毫没有摆谱的架势。
反倒是话里字间,隐隐带上了一丝丝尊敬?
在城墙上的马邑军卒困惑的目光注视下,那军官稍环顾一周,便对杨正附耳一语,二人便下了城墙,来到了内墙根。
“马邑令身负数职,仍不忘军阵之事,待回转长安,某必当以此间见闻,美公于陛下当面。”
看着城墙内已然列阵整齐,随时准备登上城墙的马邑士卒,那军官稍点了点头,旋即毫不吝啬的赞赏了杨正一番。
马邑如今的状况,军官早在大半个月前,就已经摸了个透。
作为一个边郡小县,马邑城并不算大,东西四里,南北三里余。
城内约有人八千七百口,其中有将近七千人,都是边防戍卒及家人。
剩下的,还有一千五百人左右的刑徒,以及二百人左右的政府行政人员。
听上去,一个不到九千人的小县,居然有二百人左右的行政人员,或许有些不可思议。
但要是知道此时,汉室县一级地方属衙的运作模式,就不难发现:这二百人,根本就官员属于严重稀缺!
——这二百人当中,起码有六十人是马邑南、北两门的守门卒,还有近一百人,是维持日常治安的衙役、备盗。
仅剩的四十人,也有一半以上属于类似‘助理’‘秘书’的性质。
真正能称之‘官吏’,且在马邑县衙日常办公,而不是被笼统称为‘无秩’的,只有不到十五人。
这其中,包括掌民事纠纷、法律纠纷的司曹令吏、主簿各一人,负责文件回复、往来的典曹令吏一人,主簿二人。
除此之外,还有负责马邑城内市集的市吏一人,丞一人。
还有先前提到的南北两座城门各三十人的门卒,分别有一位比百石级别的门卒首官,以及一位统掌两门,级别百石的门尉。
百人的衙役、备盗,也有百石级别的主官一人,比百石级别的副官二人。
这样算下来,马邑县衙的行政班子,其组成简单到让人一目了然。
而根据军官所知,如今的马邑,能站出来说‘马邑某方面的事我说了算’的,只有县令杨正一人而已。
除了理论上的‘县令’之职外,杨正实际上还兼任着县尉、县丞两个副手的职务。
再加上马邑地处边境的特殊地理位置,放在后世,马邑的状况就可以理解为:县长杨正兼任书记、警察局长、武装部长、民兵队长。
这样的情况,在后世显然是不可取的;但在汉室,这种身兼数职的状况,却算是相当普遍。
尤其是在地广人稀,官员大都不愿意去,连百姓都稀少,土地都没人种的北方边境地区,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县令的杨正,能在边墙隐隐飘起火药味的的情况下,保持这种程度的警惕,已然是达到了优秀。
剩下的,就需要前来接管马邑城防的军官来操心了。
“杨公不必如此,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公所行不负陛下之恩,某诚敬之。”
略有些生涩的道出这么一句官场常见的彩虹屁,军官便停下脚步,环顾了一圈周围。
确定方圆三十步以内都没有人影,军官才换上一副严肃的面容,将上半身微微前倾,声线也尽量压到了只有两人能听到的程度。
“不瞒杨公,某此番率部前来,乃奉大将军棘蒲侯柴公之令,接管马邑城防,以备胡也!”
只此一言,杨正便彻底忘记先前的猜疑、警惕,只陷入前所未有的震惊之中?
“棘蒲侯柴公!”
作为一个秩六百石级别的县令,而且还是一个边地小县的县令,棘蒲侯柴武的大名,对杨正自然是如雷贯耳。
——要知道高皇帝底定天下,至今才过去二十几年而已!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起点VIP2021-04-30完结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
-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笑看风云再起) 起点VIP2021-02-28完结农业专家林然意外的穿越到贞观年间!吟诗作赋,我有唐诗宋词在手!带兵打仗,我更能决胜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