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汉室此时的状况,马邑战役打响一百二十天之后,少府就将破产;如果半年还不能结束,则国库也将被搬空!
而这个计算,还没有把少府破产后,粮食保护价崩溃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战后中央抚恤、赏赐工作无法进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计算在内。
可以这么说:从长安调兵前往马邑的第一天开始,到第四十五天,汉室中央在过去一年多时间中,从粮食保护价上得到的收益,就将全部砸进去。
从第六十天开始,少府就将开始透支粮食保护价政策的基本盘。
从这个角度上而言,此次的马邑战役,几乎会让汉室赌上大半国运!
一旦战役失利,或四个月以内无法结束战役,甚至只是没能对匈奴造成原计划中的打击,汉室就将元气大伤!
即便是在粮食保护价政策兜底之下,汉室也将在起码十年之内,无力开启任何一场参战人数五万人以上的战役。
“还是有点心急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刘弘出现了自穿越以来,第一次为自己的举动而后悔的感觉。
倒也不是说刘弘不敢打,或是不想打,而是这个时间点,对汉室着实算不上太友好。
如果没有这一场战役,汉室再安稳发育两到三年,光一个粮食保护价政策,就足以使得汉室的中央财政,完全进入健康的内循环。
再加上盐铁、商税等金融措施,从三年后开始,汉室就很可能达成‘每年都能拿出五十万万钱打一场仗,而丝毫不影响内部发展’的成就。
到了那时,在每年一场十万人级中规模战役的支撑之下,汉室就算是餐食,也能把匈奴推的越来越靠北,最终躲到北海捏雪人。
而现在,刘弘针对汉室的改造初见成效,甚至有很多工作都还没开始,就要迎来这样一场决定国运的战役。
明明发育稳赢,却非要莽一波团战,要说不后悔,显然就是刘弘在骗人了。
但对于此次马邑战役,刘弘的感官,也仅限于对韩王部过于热烈的欢迎,而稍稍感到后悔而已。
——风险,往往随机遇一同出现!
如果没有此次马邑战役,那从明年开始,汉匈双方‘和亲过后一年不打仗’的默契期结束之后,每一年的秋收之后,汉室都要随时做好‘北墙面临入侵’的战斗预案。
如今遍布长城一线的数十万边防力量、驻扎于飞狐迳的车骑将军令勉部,就是为了这个战斗预案而存在。
可一旦汉室在此次马邑战役取得战果,同样也意味着匈奴会伤筋动骨,从而给汉室留下起码三到五年的安稳发育时间!
是每年都心惊胆战的盯着北方,还是主动打一场大规模战役,换得三五年的和和平,显然是后者性价比更高。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刘弘确实是一个更喜欢求稳的人;但在面对一个付出和收获成正比的机遇时,刘弘也绝对不会胆怯。
很显然,此次马邑战役对汉室而言,投入和回报还是成正比的。
最关键的是:后悔归后悔,他没有后悔药可吃啊···
——冒顿大军都在幕南开始聚集了,刘弘除了打,还能怎么办?
总不能学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等匈奴人打来了,在投入同样的资源,去打一场纯粹意义上的防守战吧?
反正这场仗,是无论如何都要打了;白花花的银子,汉室也是必然要花出去的。
左右都是要花钱,那还不如来一出先声夺人,换取一定的战果更划算。
再者说了:谁说打仗就全是支出,完全没有收入的?
——冒顿亲自率二十五万大军南下,随行的牛羊马匹能少了?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霍骠骑每逢出塞,带回来的牛羊牧畜就从来没有低于数十万!
至于那场‘霍骠骑千里单骑破龙城’的传奇战役,配合着卫青在河套地区的收获,汉室得到的牛羊牧畜,更是达到了百万以上!
而此次的马邑战役,如果完全按照汉室的战前预案发展,即马邑不破、武州塞不失,匈奴人很可能只能从武州-马邑以北的山林间北遁。
······
很显然,此次马邑战役对汉室而言,投入和回报还是成正比的。
最关键的是:后悔归后悔,他没有后悔药可吃啊···
——冒顿大军都在幕南开始聚集了,刘弘除了打,还能怎么办?
总不能学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等匈奴人打来了,在投入同样的资源,去打一场纯粹意义上的防守战吧?
反正这场仗,是无论如何都要打了;白花花的银子,汉室也是必然要花出去的。
左右都是要花钱,那还不如来一出先声夺人,换取一定的战果更划算。
再者说了:谁说打仗就全是支出,完全没有收入的?
——冒顿亲自率二十五万大军南下,随行的牛羊马匹能少了?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霍骠骑每逢出塞,带回来的牛羊牧畜就从来没有低于数十万!
至于那场‘霍骠骑千里单骑破龙城’的传奇战役,配合着卫青在河套地区的收获,汉室得到的牛羊牧畜,更是达到了百万以上!
而此次的马邑战役,如果完全按照汉室的战前预案发展,即马邑不破、武州塞不失,匈奴人很可能只能从武州-马邑以北的山林间北遁。
番外:《新史记·太宗本纪》(前元)一
孝惠皇帝驾崩时,太宗皇帝还是襄城侯,在孝惠诸子中排第四位。
孝惠长子即为孝怀皇帝,次子为淮阳王刘疆,三子常山王刘不疑,五子为轵侯刘朝,六子为壶关侯刘武,七子刘太。
孝惠皇帝三年,常山王刘不疑薨,无后嗣,吕后便让襄城侯刘山继承了常山王位。
由于刘山的名字与常山王的王号重复,故让刘山改名为刘义。
在刘义成为常山王后,留下来的襄城侯,被吕太后赐给了孝惠七子刘太。
之后,刘太又被移封为平昌侯。
孝怀皇帝四年,皇帝驾崩于未央宫,无有后嗣;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又早已死去。
出于兄终弟及的传承规则,本该让孝惠皇帝的次子刘疆继位,但刘疆体弱多病,经常病卧,吕太后便让孝惠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即常山王刘义入继大统,并改名曰:弘。
太宗皇帝继位时不过九岁,所以大权都掌握在吕太后手中,是为了避免太宗皇帝年少,破坏国家政策的缘故。
在孝怀皇帝因怨怼吕后而心怀愧疚,抑郁而终之后,刘氏宗亲对于孝道看的尤其重,其中又以太宗皇帝为翘楚。
太宗皇帝登基之后,空下来的常山王位,被吕太后赐给了轵侯刘朝。
大哥、三个相继离世,二哥和五个弟弟又皆为诸侯之后,太宗皇帝便安下心来,专心在未央宫接受皇帝太傅张苍的教导,并以‘年少’为由,将三个弟弟留在了身边亲自照顾。
太宗皇帝前元一年八月,淮阳王刘疆薨,令壶关侯继承淮阳国祚。
至此,太宗皇帝的三个兄长都幼年夭亡,剩下三个弟弟中,两人为诸侯。
同年年初,重置太尉官,命绛侯周勃担任太尉,实际上是由于吕氏子弟出于周勃、陈平二人支持吕后遍封吕氏为王侯,而替周勃在朝中美言的缘故。
太宗皇帝前元二年十月,吕太后认为吕王吕嘉实在是太嚣扬跋扈,并没有国君的样子,于是废除了吕嘉的王位,改由肃王吕台的弟弟吕产为吕王。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吕产和吕禄开始心怀不轨,逐渐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
同年夏天,大赦天下,并封了齐悼惠王的第三子刘兴居为东牟侯,这是陈平和周勃借此,在向齐悼惠王的儿子们示好。
太宗皇帝前元三年正月,太后召赵王刘友进京。
刘友的王后是吕氏女,是被吕氏子弟强塞给了刘友,刘友不喜欢她,而喜欢其他的姬妾。
这个吕氏的女儿很嫉妒,恼怒之下离开了家,到吕后面前诽谤刘友,诬告刘友曾经说:“吕氏怎么能封王!太后百年之后,我一定收拾他们。”
太后闻之大怒,因此召赵王来京。赵王到京后,太后把他安置在官邸里却不接见,并派护卫队围守着。
太宗皇帝看到刘氏宗亲受到了苦难,便以此委婉的向吕太后相问。
吕太后说:“我惩罚赵王,不是因为赵王后是吕氏的缘故,而是因为赵王身为一国国君,却整天沉迷在后宫的女人之事上,实在是有损刘氏的威严啊?”
太宗皇帝闻之心安,吕太后又说:“皇帝不用担心,我虽然是吕氏,但却是刘氏的太后,囚禁赵王,其实是想让赵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好好替高皇帝的天下看好赵国。
赵国处于关东最险要的地方,对于北方匈奴的防御起到至关重要的重用,所以太宗皇帝再三拜谢太后,说:“幸亏有祖母在,才使得孙儿没有辜负太祖高皇帝的天下。”
就在此时,吕产和吕禄一起商议道:“如今刘氏宗亲人丁太过旺盛,我们要想成大事,必须让刘氏宗亲一个个死去啊?”
于是,吕禄便假借吕太后的名义,交代那些看管刘友的卫士,不给刘友饭吃。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起点VIP2021-04-30完结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
-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笑看风云再起) 起点VIP2021-02-28完结农业专家林然意外的穿越到贞观年间!吟诗作赋,我有唐诗宋词在手!带兵打仗,我更能决胜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