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除了对秦始皇的绝对忠诚、崇拜,以及对大秦锐士的崇敬、对岭南大地的热爱,赵佗割据的举动,难道就没有一点点私心?
  答案很简单。
  如果赵佗真是纯粹出于对始皇帝、对秦征越大军的冲劲而割据岭南,那绝对不会自立为王。
  ——秦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后的第一道诏令,就是全面废除分封制,在整个中原行郡县制!
  正是由于对分封制的严防死守,秦统一天下的脚步,还曾在征服楚国的时候,遇到过不小的阻力。
  在天下一统之后,废除分封制的决定,也让嬴政在嬴姓宗亲那里,遇到了不少抱怨。
  从这便能看出:赵佗从自立为王那一刻开始,就已经不再是秦南海郡尉赵佗了。
  至于番禺城、南越王宫都是任嚣建造,那更是无从说起。
  任嚣从未自立为王,谈何建造王宫?
  至于‘任嚣建造番禺城’的说法,那更是离谱的不能再离谱了。
  ——番禺城之所以被称为‘任嚣城’,就是因为任嚣死后,秦征越大军的将士们哀伤不已,为了纪年任嚣的功绩,才在新任郡尉赵佗的带领下,兴建了这座番禺城。
  就连任嚣死后的遗体,都是根据任嚣的遗愿,在番禺城开始建造之前,埋葬在番禺城之下···
  毫无疑问,赵佗方才这一番话,唯一没撒谎的一句话,就是那句‘此乃高皇帝御赐寡人之南越王印。“
  而这,也是赵佗胆敢随意颠倒黑白,甚至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出‘任嚣城是任嚣建造,寡人的社稷、宗庙、皇宫也是任嚣建造’这样的话。
  ——因为能证明此事真伪的当事人,都已经死的一个都不剩了···
  始皇帝二十五年,赵佗以副将的身份,跟随任嚣攻打岭南百越之地时,才不过二十岁。
  而今年,身为南越王的赵佗,已经是六十二岁高龄。
  同时期人,无论是蒙恬李斯,项羽刘邦,萧何韩信,还是张良曹参,都早早死在了赵佗前。
  从赵佗、任嚣二人统一岭南到现在,中原大地光是名正言顺的天子,就已经经历了秦始皇嬴政、二世胡亥、汉高皇帝刘邦、惠帝刘盈、怀帝刘恭,以及当今刘弘这六人。
  沧海桑田,神州浮沉,再去纠结过去的事是真是伪,早就没有了意义。
  从赵佗、任嚣二人统一岭南到现在,中原大地光是名正言顺的天子,就已经经历了秦始皇嬴政、二世胡亥、汉高皇帝刘邦、惠帝刘盈、怀帝刘恭,以及当今刘弘这六人。
  沧海桑田,神州浮沉,再去纠结过去的事是真是伪,早就没有了意义。


第0370章 汲忡之望
  与岭南番禺城内的‘剑拔弩张’所不同,在汉室版图的另一个边界,同样有一位手持天子节的使者,正在陇右郡守的陪同下,友好的与一位外族使者交谈。
  而相较于前往南越的酂侯萧延、平阳侯曹奇的显赫身份,前往陇右的这位使者,身份明显相对平凡了些。
  ——奉常丞,汲忡。
  说起来,刘弘的原始班底实际上并没有几个人,出去虫达、刘不疑、王陵、张苍这样的老臣,也就是秦牧、汲忡、王忠三人而已。
  但这三人中,要说谁真的混出了‘潜邸从龙之臣’的模样,恐怕也只有如今位居九卿,身负卫尉之责的秦牧了。
  ——在诛吕之乱当中,汲忡率谒者十人挡在未央宫外,阻止了当时的代王刘恒入宫继位;
  王忠带刘弘跑出了皇宫,使刘弘得以凭借北军重返未央宫;
  而后,便是秦牧从北军脱离而出,给刘弘做了相当长时间的‘御用保镖’。
  单以诛吕之乱时的表现,王忠算是救了刘弘的命;汲忡算是守住了刘汉宗庙;而秦牧,当时还只是个值得信赖的保镖而已。
  之后的衣带诏事件,情况也差不多。
  ——王忠拼死偷出了少府的账簿,为刘弘夺回少府掌控权立下汗马功劳;
  汲忡则是单枪匹马前往飞狐军,凭那封衣带血诏,招来了拯救刘弘于水火之间的飞狐都尉;
  在这其中,秦牧依旧扮演一个相对不那么重要的角色——前往北地、陇右,混淆陈平周勃等人的视线,掩护汲忡安全抵达东北方向的飞狐迳。
  如果在当时,按照功劳大小、不可替代性等方面,给这三位从龙功臣排个次序,那王忠和汲忡谁排在第一或许还有些争议,但秦牧排最后,却是必然。
  作为一个家学渊博,累世为宦的家族后代,汲忡也没有要和王忠这么一个‘余锯之人’,在刘弘面前争宠的打算。
  至于秦牧,当时也不过是凭着背靠卫尉虫达,才能不被王忠、汲忡二人拉开太多。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三人在刘弘身边的主次排序,就莫名其妙的发生了变化。
  先是悼惠王诸子之乱起时,匈奴使团在长安叫嚣,刘弘刚决定以和亲稳住匈奴人,王忠就毫无征兆的让出省御卫的掌控权,安心做起了‘大内第一太监’。
  至于王忠的继任者,更是名不见经传,听都没人听说过的中行说。
  随后,便是秦牧被刘弘派去代国,然后佯装被当时的代王刘恒‘祭器’,实则却是接收了代北地区的防务。
  也正是这一次‘出差’,成为了秦牧职业生涯的跳板。
  ——在代北,秦牧除了弥补履历中‘未曾在北墙服役’的短板之外,还极其幸运的被天降大礼包砸中。
  高皇帝年间叛逃匈奴的韩王部,试图回归汉室!
  这种躺着就能捞到的功劳,几乎是毫无征兆、毫无代价的从天而降,而后精准的砸在了秦牧那张黑黝黝的大脸上!
  即便当时,韩王部回归的事暂时没了后续,秦牧却也凭借这次‘外出公干’的履历,成功升任为卫尉丞,秩禄千石。
  再之后,就是悼惠王诸子乱平,虫达、王陵、郦商等开国功侯相继离世,秦牧又一次被幸运女神所眷顾,赶上了卫尉出缺的微妙时间点。
  最终,秦牧收获了一个外戚的身份、一个驸马都尉的虚衔,以及一个如假包换的九卿之位。
  从最开始的诸吕之乱,到如今的正武元年七月,才过去不到两年,秦牧,就已经从曾经那个平凡的北军司马队率,一跃成为了银印青绶,秩禄二千石的汉九卿!
  反观起点比秦牧更高、政治成分更扎实的汲忡、王忠二人,则有些被刘弘淡忘了的意味。
  但作为一个从春秋时期开始,就世代为官的家族,汲氏一门对于官场的一些规则,还是颇有些心得的。
  对于如今的状况,汲忡心中也有着十分明确的认知。
  王忠隐退,那几乎是必然。
  ——这一来,老宦者令在那次被少府捉拿,之后强行逃出少府途中,受了不小的伤。
  若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那伤也就伤了,养一养,多吃补吃补,总还能提的动刀,跨的上马。
  但王忠一个中老年人,而且还是平均年龄本就更低的宦官,受了那样一次伤后,再让王忠从事体力、脑力工作,也确实是有些不合适。
  对于王忠而言,现在这种安心做宦者令,不时汇报一下长安城内的风论传闻,把刘弘的日常起居安排的妥妥帖帖,已然算的上太监这个群体难得一见的好结局。
  至于汲忡本人,为何没有和秦牧一样火箭式升官,这就有些‘非战之罪’了。
  实际上,汲忡如今的晋升途径,才是汉室最常见,也最稳妥的路线。
  ——从谒者到谒者仆射,再借着封侯拜为九卿副官,然后熬个十来年资历,等奉常刘不疑荣退,汲忡再顺势接班,基本无缝衔接,任谁都挑不出错。
  按理来说,汲忡的晋升速度其实也有些过快了。
  ——从秩比四百石的谒者,到秩千石级别的九卿副官,仅仅两年的时间,汲忡已然是连跳了好几级。
  要知道汉管制,从最高一级的万石,到下面的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一直到最低一级的比百石,足足分了数十级!
  在千石到比四百石之间,,更是有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六百石、比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这八个级别!
  可以说,汲忡在过去两年中,从比四百石爬上千石,已经是连升八级!
  若是放在后世,汲忡两年内从谒者升任为九卿副官,基本就和一个副处级别的秘书,在两年内升任为副国级干部一样!
  ——任谁听了,都会下意识啧啧称奇一句:这特么神后台!
  而这八个级别中的任何一个,放在此时汉室官场的寻常人身上,都是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靠熬资历完成晋升的。
  要是过几年,汲忡真的按照原计划,直接从奉常丞升任为奉常卿,那又是连跳了比二千石、二千石、真二千石这三个级别,直接打到汉官制第二级别的‘中二千石’一级!
  这样的晋升速度,无论放在任何一个时代,显然都和‘被淡忘’‘被边缘化’不沾边。
  而汲忡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觉,原因无疑是那句至理名言。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如果说,汲忡是在两年之内,从副处级的中央秘书,升为副国级的领导干部的话,那秦牧在同一时间段内,几乎就是从正处级的团长,直接升为了高官司令!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