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倒好,这一看,让刘弘吓得好几天没睡着觉!
众所周知,在汉初政坛,无论是皇帝颁布诏令,还是臣子上奏议政,其书中内容,都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部分,是需要‘引经据典’,以加强言论可靠性的。
朝臣百官给刘弘上的贺奏也不例外——在拍马屁的同时,公卿百官同样没忘记引经据典。
好巧不巧,刘弘那几天,刚好在恶补黄老学派的理论知识,以备做日后之用。
黄老学,毕竟是执政学派嘛,刘弘哪怕不精通,也多少要有些了解。
就这样,满脑子‘道可道,非常道’,就连做梦,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刘弘,看到了一篇篇写满‘仁义道德’的贺奏。
再看看贺奏末尾的署名,这一下,刘弘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在汉室鼎立不过二十余年,朝堂百官清一色黄老学出身的现在,刘弘在朝臣百官的贺奏当中,几乎看不见几句黄老学经典的影子!
反倒是儒家思想,如‘君臣尊卑’‘圣王之道’‘仁治天下’等内容,刘弘看了不下百遍!
如果说,这种奏折是出自贾谊陛下,亦或是眼前的老博士浮丘伯、殿内跪着的陆贾所写出,刘弘倒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这是汉室初啊!
推崇小政府,讲究‘法无禁止则无咎’,推崇黄老之道的汉室初啊!
高皇帝往儒生帽子里撒尿、与故曲周侯郦商之兄郦食其留下‘高阳酒徒’之典故,才过去二十年!
距离曹参连续许久三个月,以彰显‘垂拱而治’的正确性,也才过去十多年!
别说和李斯一起‘治刑名学’的廷尉吴公了,就连正版儒家出身的御史大夫张苍,都写不出那么一篇‘儒里儒气’的贺奏!
难道在这二十年甚至十几年间,儒家的思想核心,就已经渗透进了开国执政学派:黄老学?
刘弘绝不相信,诸子百家中,堪称‘最不能打’的儒家,有这般逆天的本领!
刘弘更不相信,殿内站着的这数百人,在历史上留下了‘黄老执政’的传说,实际上,却都是学诗、书、礼、乐的儒家学子。
这样一来,事情的真相,就显得一目了然了。
——在沉浮宦海的过程中,这满堂公卿,都在大环境的熏陶下,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而这个结论,无疑是在刘弘心中,沉沉落下了一记重锤!
对于历史上,武帝猪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刘弘在个人情感上,是一直抱有遗憾的。
诸子百家争相闪烁,各家思想交融结合的摧残时代,实在是令人心生向往。
即便是出于现实角度的考虑,贵为汉天子的刘弘,也不希望汉室政坛,成为儒家的一言堂。
所以对于儒家,刘弘是极力按捺个人情感上全面扫除的冲动,偏向于客观角度的‘适当戒备’,促进诸子百家重新摧残汉室的。
最起码,也要促成儒、法、墨三家并存,黄老学一直作为备用方案存在的局面,才勉强算得上刘弘认知中的‘健康的学术格局’。
这样一来,对于儒家‘称霸学术界’的意图,刘弘自然是持有十分的戒备;对于朝臣百官说话都‘儒言儒语’,刘弘也有意扭转。
在原本的打算中,刘弘并不急于压制儒家,即便是在发现朝堂学术氛围现状后,刘弘也依旧这么想。
——毕竟再怎么说,儒家现在也只是个弟弟。
但陆贾出使南越一事,以及从南越带回来的外交成果,却是让刘弘感受到了一些急迫感。
儒家‘野蛮增长’的负面影响,已经影响到了汉室的实际利益了!
就拿陆贾此次在南越的所作所为,拿儒家一句臭名昭著的思想核心来说,就是‘先有家,后有国’。
说白了,就是个人利益大于国家利益。
对此这个时代而言,这样的看法也更受广泛认可。
但对于刘弘而言,这算是少有的‘绝不能入乡随俗’的时代背景之一!
第0347章 壮士断腕
‘家大于国’,亦或是‘先有小家,后有国家’的观念,可谓是华夏封建史上,仅次于‘官员世袭制度’的落后思想。
在后世无数的事关华夏文明存亡的时间点,这个思想的存在,都导致了华夏文明受到了严重打击。
三国时期,天下各大宗族门阀奉行的‘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自是不用多说。
宋末蒙元入关,南方门阀世家觉得:左右不过是换个主子,并不影响生活。
即便是在满清入关之时,势力雄厚的晋商群体,也依旧觉得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机遇’‘风口’。
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封建王朝末年出现某某某登高一呼,天下为之大乱的状况,实在是太正常不过。
血统论和世袭制,刘弘还没有改变的打算——毕竟封建王朝的皇位传承,还是只能以父死子继的世袭制,才能确保政权安稳。
但家与国的先后关系,以及重要程度排序,却是刘弘必须要做出改变的点。
道理再简单不过:屁股决定脑袋。
坐上了皇位,刘弘首先要想的,自然是政权的安稳发展,以及尽量长时间的延续。
要想达成这个夙愿,那爱国思想的建设工作,就必然需要提上章程。
须得一提的是,作为华夏民族最璀璨、最光辉的历史时期之一,汉室享国四百余年,却并没有出现过十分明确的民族观念,亦或是忠君观念。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人民对君王、对国家的忠诚,几乎都是以战争带来的国家仇恨作为根基的。
就拿战国末期的两大世敌:秦-赵来说,两国百姓之所以能紧跟国家号召,在必要时责无旁贷的踏上战场,绝大部分的原因,都只是因为战场对面,是杀死自己祖父、父亲、兄长的仇敌!
而秦锐士之所以能享有‘虎狼之师’的威名,也只是因为秦的一纸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将秦卒的对胜利、对敌卒首级的渴望提高到了极致。
说白了,秦-赵两国百姓之所以能有那般高涨的战斗意志,主要就是血海‘私仇’;秦这边,又多了个‘杀敌进爵’的私欲而已。
对于国家外部状况、战略局势,绝大多数百姓都不关心。
在国家税赋提高,甚至仅仅是比其他国家高的时候,还很有可能出现战国末期,关东各国百姓举家前往秦国的‘叛国’之举。
就连各国官僚、公卿贵族,在面对磨刀霍霍,势必要统一天下的虎狼之秦时,也多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想法。
而如今汉室,距离战国时期才过去数十年,战国遗风在汉室依旧浓厚。
拿如今,汉室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来说,绝大多数汉人对汉室的忠诚,都并非是单纯对刘汉政权效忠,而是多半出于华夷之防。
甚至于在汉室初,韩王信、燕王卢绾等人叛逃匈奴,乃至于后续叛逃的文人官吏,在做出背叛国家乃至于民族的事情后,都还能以‘各为其主’来解释自己的举措。
就算真有忠心于汉政权的,也大都是因为汉室初,刘邦对天下人‘授田加爵’之恩惠的感恩之情。
对于百姓,尤其是对于封建时期目不识丁、几乎全民文盲的寻常百姓,刘弘的要求并不高——能出于太祖高皇帝的恩惠,对刘氏皇帝有一个‘应该不是坏人’的第一印象,刘弘就很满意了。
至于后续的名望,也确实需要皇帝以身作则,实打实的照顾好百姓。
但对于官员,刘弘却不能忍受‘良禽择木而栖’的观念存在!
同样的道理:对于百姓把家庭看的比国家、民族重要,刘弘就算心有不畅,也只能勉强接受,再慢慢通过对外战争、对内整合来循序渐进。
但对于官僚将家族看的比国家重要,别说刘弘了,任何一个封建君王都不会接受!
如果家族比国家重要,那等将来,万一有某一个外族政权,如匈奴、南越等,以‘荣华富贵’的许诺来收买汉室的官员,那难度,岂不是比满清入关还容易?
所以,刘弘对于儒家思想的改造计划,乃至于对汉室如今普行价值的改造计划,也就显而易见了。
——首当其冲者,就是‘国家’的观念取代‘家国’的观念!
最起码,也要保证官僚阶级的思想觉悟,能达到‘没有国,何来家’的程度!
至于功侯贵勋,倒是不在刘弘的考虑范围内了。
在高皇帝刘邦许下‘山河永固,与国同休’的承诺之后,汉室的功侯贵勋阶级,实际上已经是汉政权的‘董事会成员’了。
汉室在,功侯贵勋便世袭罔替,代代富贵;汉室亡,便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同一条绳子上的两条蚂蚱,功侯勋贵阶级,甚至会比刘氏皇帝更希望汉室千秋万代,永世长存!
反观殿内站着的百官公卿,只要是没有侯爵的,几乎都是‘汉室集团公司’的打工人。
相较于功侯贵勋这样的董事会成员,这些打工人的觉悟,才是刘弘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起点VIP2021-04-30完结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
-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笑看风云再起) 起点VIP2021-02-28完结农业专家林然意外的穿越到贞观年间!吟诗作赋,我有唐诗宋词在手!带兵打仗,我更能决胜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