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而作为通行货币材料的铜,在此时甚至还肩负着‘生产材料’的角色——无论是武器军械,还是农具、祭祀用具、加剧,都离不开铜。
  这就使得在汉室,起码是在现在的汉室,以金、银、铜等贵重金属为本位保障物,推行纸币或类纸币的做法,最终都会导致政府兑换能力不足。
  所以,刘弘对类纸币的试探,便放在了另外一个本位保障物:粮食之上。
  相较于金、银、铜等整个汉室都匮乏,且短时间内无法大量获得的贵重金属,粮食的获得,显然容易的多。
  哪怕现在,汉室中央没有足够多的粮食储备,以作为‘兑换备用’,也能够凭借‘每年数千万石’的农税收入,作为兑换储备的另类保障。
  再加上今年,汉室粮食总产量,因为关中全面种植冬小麦,而整体提高了三分之一以上,就使得汉室中央的粮食储备,已经达到了‘足够作为本位保障物’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刘弘推出以粮食作为本位保障物的类纸币:粮票,其金融风险就会远低于金本位、铜本位下的其他类纸币,如白鹿皮币、钱票等。
  原因很简单:少府堆积成山,且是在百姓众目睽睽之下收入府库的粮食,足以让百姓对‘少府会不会没粮兑换’的顾虑降到最低。
  而政府公信力方面,刘弘自穿越以来的名望积累,也终于是能派上用场了。
  ——如果是某一位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挥舞着粮票从百姓手里换粮,百姓或许不会相信。
  但若是‘曾将自己的粮食送出宫,分给长安百姓吃’的皇帝刘弘出面,那百姓即便依旧有些戒备,也会勉强答应‘冒险一试’。
  这就已经使得,粮票这个类纸币的出现,已经具备了所有的存在条件。
  除此之外,刘弘推行粮票,还有另外一层金融意图,以及对未来的提前布局。
  试想一下:等将来少府买卖粟米,也通过粮票来进行交易的时候,百姓会发现什么?
  ——拿着粮食到少府换粮票,回头拿粮票,又能把粮食换回来···
  这特么不就是银行?!!
  到了那时,百姓能接受‘把粮食暂时存在少府’的观念,自然也就能接受‘把钱存在少府’的观念了。
  当然,任何纸币和类纸币的推行,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防伪。
  如果防伪工作出现问题,那无论少府的粮食储备多么充足,刘弘掌权下的汉室政府公信力多么高,最终也必然会被‘假币’所破坏一空。
  所以在粮票这件事上,刘弘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防伪工作之上。
  一开始,刘弘想过以蜀锦为制作材料,以提高造假成本;也想过研发出此时尚不为人掌握的防伪技术,以一劳永逸。
  但最终,刘弘还是决定发挥穿越者的优势,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安稳。
  ——粮票兑换绑定户籍,就应然而生了。
  这个做法也很简单:在堪称非人的健全户籍制度下,汉室完全有能力在发放粮票时,将粮票与百姓的户籍绑定。
  就如同后世的银行账户:谁名下存了多少钱,直接可以在户籍上的备案上查到。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其实粮票这个实物,也是没有什么发放必要的——反正官府有记录,无论有没有粮票,官府都不可能不认账。
  但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让西元前的汉室百姓,直接从贵重金属货币时代,跨越到数字货币时代,这步子迈的显然太大了些。
  所以,刘弘也只能为了让百姓更容易接受,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粮票,让百姓安心。
  这样一来,粮票的防伪工作就简单多了:当一个人拿着一张假的粮票,到少府换粮食的时候,少府只需要查一下这张粮票的编号,就能确定这张粮票‘本该属于何人’。
  所以,刘弘也只能为了让百姓更容易接受,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粮票,让百姓安心。
  这样一来,粮票的防伪工作就简单多了:当一个人拿着一张假的粮票,到少府换粮食的时候,少府只需要查一下这张粮票的编号,就能确定这张粮票‘本该属于何人’。


第0336章 周易传人
  “嗯?”
  “老者?”
  正当未央宫内的刘弘,忙于粮票的细节工作,以及后续的发行工作时,宫外传来消息:有一位年过八十的华发老者,正在宫外等候刘弘召见。
  乍一听,刘弘都颇有些没反应过来,还以为是关中某地的地方三老,想在自己面前露露脸。
  但很快,刘弘就反应了过来。
  ——在汉室,一个没有足够身份地位的人,是根本无法将某个消息,传到刘弘耳边的。
  这就意味着:此时在宫外恭候的老者,要么属于‘比山东复’的特权阶级,可以在刘弘面前随意摆谱;要么,就是有很重要事想汇报。
  而且这件事,必然是严重到了地方官听到之后,根本不敢插手,乃至于根本不敢上奏朝堂的地步!
  想到这里,刘弘的面色便隐隐沉了下来。
  如今,粮食保护价政策的第二战:冬小麦,已经是全面打响,汉室厚葬之风的改造引导,也被刘弘提上了日程。
  在这种时间点,发生一件‘地方官敢听不敢上报’,甚至只能任由一位七老八十的老者在皇宫陛见,只能证明,这件事根本就小不了!
  所以在得到消息之后,刘弘并没有着急宣召,而是向王忠问了一嘴:“近日,长安可有何物论?”
  “宫外老者,又是何来历?”
  却见王忠闻言,只慌忙一拜,便来到了殿侧的角门,与一位小宦官说着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王忠才将自己获取得‘情报’,都摆在了刘弘地面前。
  “启禀陛下:近日长安物论,民多言墓葬宗祭之事;宫外老者,乃故齐王族子弟:田何。”
  闻言,刘弘却感到更疑惑了。
  ——故齐王族之后?
  要是放在秦统一天下前的战国时期,‘某国王族子弟’的身份,或许确实算得上是高贵血脉、地位的象征。
  但在如今的汉室,一个没有政治基础,也没有坚实武勋的‘故战国公侯之后’,是几乎受不到什么优待的。
  出于这个考虑,刘弘便也没有对这个老者太过重视,只是出于对方七老八十的年纪,才让王忠亲自去宫外迎接。
  但只片刻之后,王忠便再次回到了宣室,身后却并不见老者的身影。
  “嗯?”
  就见老王忠来到刘弘身旁,面色满是迟疑的一拜。
  “陛下,御史大夫北平侯张公,此刻正执子侄之礼,随行于田何身侧···”
  只此一语,便顿时让刘弘惊而站起!
  ——在如今汉室,无论是政坛还是学术界,张苍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
  论资历,张苍属于开国功勋出身,又颇有政治手腕;在御史大夫之位履任十数年,可谓是资历颇丰。
  至于学术界,那更是不用多说——光一个荀子门徒的身份,就足以为张苍赢来‘执天下文人士族之牛耳’的崇高地位。
  作为汉室又一个系统霸哥,如今的张苍,已经很少有对谁‘执子侄礼’的必要了。
  满打满算,也就是老王陵的遗孀,需要张苍一把年纪,还以晚辈礼侍奉。
  “田何,田何···”
  轻声呢喃着,刘弘脑海中,也终于浮现出一段尘封的记忆。
  也正是在回忆浮现的一刹那,刘弘毅然从榻上站起,快步向殿门外走去。
  ·
  “未知田公将至,朕竟未得亲身相接,此诚朕之罪···”
  宫门处,刘弘快步从宫内走出,紧接着,便是恭敬一拜。
  怪不得刘弘如此郑重其事,实在是田何此人,来头实在太大了些···
  ——《易》嫡系传人!
  光此一点,就足以刘弘放下皇帝的崇高身份,以纯粹的晚辈态度,去对待田何。
  相传前秦之时,田何受始皇帝礼请,至咸阳宫内的一片木林居住,好让始皇帝能随时向田何请教问题。
  后世始皇帝驾崩,二世继位,赵高、李斯乱权,秦廷动荡不安之际,却依旧没有人敢打田何的主意。
  甚至于到了秦廷覆灭,起义军打入咸阳得时间点,田何,依旧是各方势力所顾忌,‘生怕磕着碰着’的的特殊存在。
  或许有人会认为,始皇帝对田何的尊重,二世对田何的忌惮,都有政治作秀,亦或是政治需要的嫌疑。
  但只需要通过一件事,就能判断出在这个时代,田何这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就连霸王项羽火烧咸阳宫,都得先舔着脸找到田何,毕恭毕敬的把人家请出来,才敢下令点火!
  能让不可一世,一辈子几乎没怎么低过头的霸王项羽,在自己面前恭敬有礼,就足见田何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
  到了后来,汉室鼎立,田何受到的待遇,却并没有因此而下降。
  秦末战乱之时,田何回到了老家临淄避难;之后刘邦听取了娄敬‘广迁关东豪强入关中’的意见,正式开启了汉室陵邑制度的开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