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自然而然的,楚国的处置问题,就摆在了景帝刘启的面前。
  不能废为郡县,那就只能再派个刘交的后代去做王;刘戊谋反自杀,刘戊的儿子们自然也躲不过一死。
  父死子替不成,只能是‘兄终弟及’,甚至是再往上推:刘戊之父刘郢客无他子,只能从刘郢客的兄弟当中选。
  刘交有七子,其长子,即首位楚王太子刘辟非,没能熬过老爹刘交,早早死在了刘交之前。
  老二刘郢客,便是刘戊老爹,且独刘戊一子。
  根据击鼓传花,立嫡立长的准则,继承楚国宗祠的,自然应该是刘交第三个儿子:平陆侯刘礼。
  可是,在刘交四子刘富上演了这么一出‘大义灭亲’之后,事情顿时就复杂了。
  刘礼为刘交之子中,且是在世的元王子中年纪最长者;刘富又是新鲜出炉的‘贤者’···
  立长,还是立贤?
  这个问题在当时,已经是第二次摆在景帝刘启面前了——太子刘荣年长,然其母不贤,该当如何?
  无可奈何之下,景帝刘启只能将此事扔给太后老娘,窦太后处置。
  最终,窦后还是决定立长,以楚元王刘交三子刘礼继承楚王之位。
  刘礼继位为楚王,在位三年而亡,是为楚文王。
  而刘富也同样在三年后去世,是为红懿侯。
  实际上,别说是景帝不知该当如何了,哪怕景帝拿定了主意,最后的诏命,也依旧要由太后来下。
  再结合汉家以孝治国的方针,也可以这样说:在诸侯王人选的决定之事上,太后具有一票否决权。
  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太后为了不和皇帝儿子闹别扭,都会顺从皇帝的心意。
  即便对人选不满,也会温和的皇帝商议,当某一方说服另一方时,再下定论。
  而现在,刘弘想要将坐拥九郡的齐国,削为仅一郡之地的‘新齐国’,自然也要跟太后张嫣沟通好。
  尤其是在审食其刚在张嫣耳边,说出那样大逆不道的话的前提下,刘弘更要小心维护与张嫣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削齐国,刘弘是必须要干的;但对张嫣,还是要温言相劝,陈明利弊。
  这不——刘弘把老娘的闺蜜都带上了!
  ※※※※※※※※※※※※※※※※※※※※
  御辇在宫门处停下,刘弘便同袁盎一同走下辇车,刚一抬头,就见张嫣的亲信宦官李信等候于宫门外。
  看见刘弘,李信赶忙快步上前,稍一躬身:“太后闻陛下将至,特命老奴于此相侯···”
  看着李信脸上毫不掩盖的阿谀,刘弘心中恶趣味陡然泉涌。
  在老娘收获袁盎这个闺蜜后,李信在张嫣心中的地位。可谓是急转直下。
  这倒是在刘弘意料之中。
  ——袁盎,可是能在历史上,拦住文帝刘恒的马车,指着文帝宠宦赵谈的鼻子,跟刘恒说‘陛下如此宠幸刀锯之余,可是臣等不足以效果?’的人!
  这样一个人,在和张嫣成为闺蜜之后,劝张嫣远离宦官,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这从一旁,自李信出现那一刻,就将脸拉得老长的袁盎身上,就可以看出。
  可问题在于:李信,是张嫣的心腹啊···
  在太后那儿受了委屈,就来跟刘弘眉目传情?
  如果李信是臣子,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良禽择木而息,不外如是。
  可宦官这个群体,其本质是奴仆,甚至是私人奴仆!
  李信千不该万不该,在失去张嫣的宠幸后,试图从刘弘身上扭转局势。
  这个时代,对于奴仆最基本的一项要求,就是忠心!
  失去了忠心的奴仆,距离失去性命,也就不远了···
  心中默默为李信哀悼三秒,刘弘便面色如常的走向宫门。
  ——将死之人,不必多费心思。
  即便不考虑这一点,李信的所为,也同样将刘弘推到了十分难堪的境地。
  ——母亲的奴仆都拉拢,这儿子做的,得有多不孝顺?
  ·
  “儿臣参见母后。”
  “岁初新年,儿愿母后青春永驻,千秋万年。”
  来到长信殿,刘弘自然地带上了乖儿子的面具,满是乖顺的跪在了张嫣面前。
  在朝中,刘弘需要做一个合格的天子,但在张嫣面前,刘弘不用再展现自己运筹在握的一面——在张嫣心中,刘弘只需要保证自己是合格的儿子,就足够了。
  果不其然,张嫣闻声而娇嗔道:“皇帝又说笑了;哀家贵为大汉太后,当以雍容以面天下,谈何青春永驻?”
  嘴上如是说着,那微微翘起的嘴角,却将张嫣尽数出卖。
  见张嫣如此作态,刘弘也是暗自点了点头:对于自己的新角色,张嫣已是全然适应。
  至于那按捺不住的喜悦,倒是无伤大雅了——无论古今中外,那个女人不希望自己永远年轻?
  张嫣能昧着心,假装做出一副生刘弘气的样子,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心中如此想着,刘弘面上却依旧是一副稚气未脱的模样,嬉笑着来到张嫣身边,自然地拉过张嫣的手。
  “儿忙于岁初朝仪之事,竟已有半旬未曾探望母亲,此儿不孝···”
  “不知这几日,母后可还顺心?”
  闻言,张嫣自是慈爱一笑,轻轻的将手放上刘弘头上,轻抚道:“哀家无事~”
  “皇帝莅临神圣,临天下而治江山,自是多有忙碌。”
  “如今皇帝已加冠,来日,只怕是忙碌更甚···”
  说着,张嫣的语气便不由带上了些许萧瑟。
  “哀家想着,莫不如叫皇帝勿再请长乐,也好多得片刻歇息?”
  嘴上说着,张嫣面上虽满时淡然,但目光却不时扫向刘弘,窥探着刘弘地反应。
  见此,刘弘如何不知张嫣心中所想?
  无奈一笑,刘弘便执拗的摇了摇头:“国事忙碌,乃儿当负之重也;怎能因此不朝长乐,以尽孝道?”
  “母后勿忧,儿得见母后,享母后慈爱,可是欲求不得呢!”
  说着,刘弘还做出一副呆萌的模样,眨巴了两下眼睛。
  见刘弘这幅憨态,张嫣噗嗤一笑,手指不轻不重的敲在了刘弘脑袋上。
  “都已加冠成人,竟还如此顽劣···”
  嘴上说着顽劣,张嫣脸上那饱满的姨母笑,却是让刘弘稍稍安下心来。
  ——审食其那件事,虽未对刘弘造成什么实质伤害,却也在刘弘和张嫣这母子二人之间,悄然埋下了一颗种子。
  虽然张嫣拒绝了以‘天子未壮’为由掌握监国之权,但免不了在某些有心之人的劝说之下,生出一些不好的想法。
  比如说:皇帝儿子加冠亲政了,会不会不再需要我这个太后母亲了?
  若是刘弘不管不顾,那这颗种子就有可能在将来,成长为刘弘和张嫣之间挥之不去的间隙。
  这个间隙,在正常的时节自然不会有什么负面作用,顶多就是心里别扭罢了。
  但等今后,刘弘大权独揽,大刀阔斧建功立业之时,就会显现出其效用。
  若刘弘再遭遇一次失败,就很可能导致东宫不稳,从而使刘弘地皇位动摇!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刘弘都必须保证:自己和张嫣之间的政治联盟,必须牢不可破。
  原因再简单不过:任何人,在面对一个有能力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人时,都会乖乖地讨好,乃至于阿谀奉承对方。
  将这枚小小的钉子从张嫣心中拔出,复又客套两句,刘弘便直入正题。
  “儿今日前来,本不该言及国事;然悼惠诸子之事,儿臣实无定夺···”
  略有些愧歉的道出开场白,刘弘便将目光,移向一旁的袁盎。
  “悼惠诸子之乱,已近平息;然齐国宗庙之定论,朝堂诸公所言者各异。”
  “公卿皆以为,齐王一门先后二王皆反,当去其国,毁其祠!”
  “儿百般苦劝,终劝得公卿存齐宗庙;然齐王之选,万不可再以悼惠之后嗣遴之。”
  说着,刘弘便转过头,望向袁盎:“儿意以赵幽王之子遂,即齐之宗祠,然袁中郎又谏,言及削夺齐土事···”
  言罢,刘弘便满是愁苦的望向张嫣:“此事,儿不知该当如何是好,故此前来,以闻母后教诲。”
  刘弘话音刚落,张嫣的面色顿时一紧,旋即挂上了一抹极其不自然的淡笑。
  削夺诸侯土,这在后世人看来,或许只是个不痛不痒的罪名。
  但在汉初,这项罪名,几乎不亚于天子脚底流脓,贪婪无度,上比商纣,下比夏桀!
  在历史上的吴楚之乱中,‘妖言劝谏天子谋夺诸侯土’,便成了晁错‘蛊惑圣听’的罪证!
  叛乱诸国打起的大义旗帜:诛晁错,清君侧,其深层逻辑也是‘杀死劝天子抢走诸侯土地的贼子,还天下朗朗乾坤’。
  至于诸侯坐大对政权稳定的影响、国土私有对阶级矛盾的激化,则鲜有人关心。
  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百姓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最直观摆在眼前的结果。
  如吴楚一打起‘诛晁错,清君侧’的大旗,天下百姓就都以为,天子身边出了个大奸臣!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