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即便有异议,那也是以后的事儿了。
  如太仆,全掌天下马政,在不远的将来,汉室完成物质基础积累,正式启动汉匈决战准备计划之时,骑兵部队的建设,必然会让太仆的地位水涨船高。
  又如典客,都不用说别的,光看看历史上武帝一朝威风凛凛,几乎掌握汉室对外开展权,手握外藩数十万武装的的大鸿胪,就可见一斑。
  而如今位列九卿之首的内史,也将在不远的将来,被刘弘按照历史轨迹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四,从此淡出九卿行列。
  将关于九卿的位次排序安排完,朝臣百官也终于进入殿内,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就见刘弘清了清嗓,面带微笑的望向殿内:“大行皇帝之盖棺定论,诸公可有建言?”
  ——秩序制定了,好处也给了,接下来,自然就是刘弘地皇位法统问题了。
  此事说复杂,主要复杂在刘恭的死因,但说简单,也就是特殊了那么一丢丢:有汉以来,皇位继承第一次没有按照‘父死子替’,而是遵循了‘兄终弟及’的传承规则。
  父死子替、兄终弟及,属于古华夏宗族传承,家族繁衍,乃至于资产继承最重要的一项理论依据。
  具体到皇位上,就是:皇帝死了儿子上,没有儿子弟弟上。
  而这个传承规则,是有先后顺序,以及先决条件的:要想‘兄终弟及’,就必须保证‘父死子替’不成立。
  也就是说:刘弘要想让自己的皇位传承,即‘兄终弟及’合理合法,就要证明刘恭的状况,完全无法满足‘父死子替’的要求。
  说白了,就是刘弘要证明刘恭没儿子!
  虽然看上去,这件事颇有一丝‘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意味,但对于刘弘皇位来源的合法性而言,这件事至关重要。
  很显然,作为负责礼制部门的奉常卿,刘不疑清楚地知会了刘弘地意图。
  “奉常臣不疑启奏陛下:先大行皇帝讳恭,太祖高皇帝十二年,孝惠皇帝幸宫女无名氏;孝惠皇帝元年冬十月,先大行皇帝诞,其母亡;先大行皇帝过继于太后膝下,立为太子。”
  “孝惠皇帝八年,帝崩于未央,太子恭祭拜高庙,继承大统。”
  “先大行皇帝四年,帝崩未央,年十二;未壮、未冠、未立皇后、未有后嗣。”
  “大行皇帝崩而无嗣,吕太后以‘兄终弟及’之理,乃迎常山王义继大统,至今五载···”
  言罢,刘不疑便深深一拜。
  到这里,刘弘地皇位合法性,才得到了朝堂的背书:先皇帝刘恭确实是没有儿子,所以刘弘才按照‘兄终弟及’的准则,在吕太后的主持下,坐上了皇位。
  合法性确定,接下来的,自然就是最后一道程序了:为先皇刘恭的皇帝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就见刘不疑静默片刻,待朝臣百官都消化先前的话,方再一拜。
  “大行皇帝崩,至今已有五载;然大行皇帝之定论,却因吕氏乱臣之由而久未论定。”
  “今奉常臣不疑、丞相臣食其、御史大夫臣苍等,昧死百拜,以奏陛下。”
  “先大行皇帝年八岁继承大统,临朝四载,天下无有大变;及至先大行皇帝四年,大行皇帝听信贼子夏侯婴谗言,因过继太后膝下之事,质问于吕太后当面。”
  “吕太后斥之,大行皇帝复问于故皇帝太傅安国侯陵,得知其母之死,乃生育之疾难;大行皇帝愧不能已,抑郁而亡。”
  面不改色的说出这段,与殿内众人所知截然不同的‘往事’,刘不疑面色稍一肃。
  “故臣等以为,先大行皇帝之盖棺定论,以年幼登基、年幼夭亡;心怀孝善,知错而愧为考。”
  “谥法云:执义扬善曰怀,乃称人之善;又慈仁短折曰怀,乃短未六十,折未三十。”
  “臣等意:谥先大行皇帝以‘孝怀’,当为宜···”
  刘不疑话音刚落,审食其、张苍等三公九卿齐齐出身,对御阶上的刘弘一拜:“臣等附议。”
  就这样,历史上苦命的前少帝刘恭,在刘弘地争取下,终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定论:汉怀帝。
  “准。”
  对于便宜老哥抢走蜀汉后主谥号这件事,刘弘没有丝毫愧疚感。
  ——爷们儿都穿越过来了,还有没有三国,都得两说!
  真计较起来,四百年后,刘备没准是某个工厂里的纳鞋工都不一定。
  至于将刘恭之死扭曲成这般模样,那自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吕后不能有错~
  在这个先决条件下,在刘恭之死上稍微上一点春秋笔法,也就是题中应有之理了。
  说起来,刘弘能如此轻松地‘篡改历史’,还得谢谢陈平刺杀刘启之时,动用的那个刺客了。
  ——作为皇家档案室的石渠阁,居然出了一个刺客!
  有了这件事做前提,再刚正不阿的史官,都顾不上质疑刘恭的死因了。
  他们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从廷尉大牢中脱身,并洗清自己‘意欲行刺’的嫌疑。
  前少帝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刘弘借着大朝仪的机会解决掉。
  ——登基五年,刘弘为啥还没改元元年?
  或者说:在‘汉怀帝’刘恭新鲜出炉,让‘汉高后’前四年消失的情况下,刘弘要如何解释后面的五年。
  这件事,就不是多麻烦的事了。
  “朕年少登基,朝政持于吕氏乱臣之手,竟使改元之事遗至今,此朕之不敏。”
  “诏命:以今岁壬戌为元年。”
  “年号——正武!”


第0271章 悼惠绝嗣
  汉正武元年冬十月初一日,荥阳城。
  经过昨日一战,荥阳城彻底轮为了人间炼狱···
  ——淮阳尉卒万五千人,阵亡者九千余,其余尽皆负伤!
  ——荥阳本地青壮万余人,更是死伤殆尽。
  此刻荥阳城的防务,也已尽皆由赶来支援的飞狐军接手。
  而在飞狐军赶到荥阳城外的第二天,淮阳郡守申屠嘉终于等来了飞狐军主将,车骑将军柴武的拜会。
  “鄙···鄙人···”
  见柴武走进卧室,申屠嘉正要挣扎着爬起,就被柴武轻轻扶回了卧榻之上。
  “前将军英武,可谓国之干臣···”
  好不容易将申屠嘉安抚回卧榻,柴武便在塌边坐了下来。
  ——到此刻,柴武都还记得昨日,率军赶至荥阳城外时,城墙之上是怎样一番景象。
  没有了床子弩,甚至连弓弩箭矢都消耗殆尽的荥阳守军,在最后的时刻,陷入了惨烈的白刃战!
  叛军士卒源源不断爬上城墙,将本就狭窄的城头挤更为拥挤。
  在率军杀向城墙之时,甚至有那么一刹那,柴武亲眼看见城墙之上,一位荥阳守卒,竟被两位叛军士卒前胸贴后背的夹在了中间!
  可无论是那个淮阳守卒,还是将他夹在中间的叛军士卒,都没有办法挥舞刀刃···
  “柴车骑令在下撤出荥阳,在下不从,方使荥阳有今日之祸也···咳咳咳···”
  闻言,柴武从思虑中稍回过神,面色温和的望向申屠嘉。
  ——申屠嘉,也在昨日的血战中负了伤。
  大腿、肩膀划了个口子且不提,有足足三枚流矢,刺中了申屠嘉上半身!
  好在没有伤及要害,方使申屠嘉捡回了一条命;但在齐军因后方遇袭而溃散,墙上之卒被放弃之后,申屠嘉也再也支撑不住,昏厥了过去。
  “前将军不必忧虑;此战,淮阳尉上下以寡敌众,临敌二十余万而不惧,实悍勇也!”
  “待回转长安,老夫必当以此间事告知陛下,为前将军请功!”
  闻言,申屠嘉却是吃力地摇了摇头,旋即略带些急迫道:“贼···贼···”
  没等申屠嘉说完,柴武便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明白。
  “前日,老夫得大将军允诺,分其大军五万以备大河以北;故昨日辰时,飞狐都尉便已南渡大河,而后疾驰荥阳。”
  “至荥阳以北十数里,见贼之营,焚之;卞西、汜东之贼,亦因贼营之火而逃散。”
  “再后,便是老夫率军击贼之后,贼腹背受敌,又群龙无首,旋即四散而去···”
  说着,柴武便陷入了回忆之中。
  前天晚上,派去筦城的信使汇报:大将军灌婴同意分出一半兵力,接替大河以北卷县一代的防务。
  但大军抵达日期,却是让柴武陷入了两难之境。
  ——根据灌婴的答复,接受卷县防务的五万军卒,最早也要在昨日晚上,才能抵达卷县。
  如果等到灌婴大军赶到,飞狐都尉再去渡过大河,然后从敖仓奔袭到荥阳,起码也得是今天正午。
  可齐军攻打荥阳的猛烈程度,却使得根本柴武根本不敢去赌——赌一天之后,荥阳城头立着的,仍旧是汉纛···
  所以,柴武实际上在前日晚上,收到灌婴的回复之后,就开始准备提前渡河了。
  在渡河之前,柴武甚至还纠结过一段时间:自己提前渡过大河,而大河以北又没人驻守,万一叛军从大河方向脱离包围圈···
  但最终,柴武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