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大河,南有荥泽;西有汜水,东有卞水——这,就是荥阳之所以能承担‘负天下安稳’之重责的原因:够安全。
而荥阳-敖仓一带东南西北四条河流中,最不容易渡过的,便是荥泽。
倒不是说荥泽水流比大河还要湍急,而是荥泽,其实并不是一条河流——荥泽,实际上是荥水及因荥水而产生的沼泽地带的统称。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荥泽其实是一片方面十数里的沼泽。
这样的地方,哪怕是轻车熟路的当地人,都不敢随便穿越;就更别提奔袭数千里而来的齐地叛军了。
其余三个方向,就相对好走一些——即便是大河,也可以乘船甚至牵索而过。
柴武率领飞狐都尉赶至卷县后,便可以在大河北岸驻防,堵住叛军渡河北逃的线路;灌婴大军抵达筦城,也同样可以在卞水东岸设防。
至于让申屠嘉退出荥阳,退守成皋,则是另外的考虑了。
——申屠嘉大军,人数太少了···
区区一万五千人,还都是淮阳郡兵!
此时的郡兵,实际上类似于后世的民兵;连民警都算不上!
即便是在荥阳城城墙保护之下,面对齐军那五万战卒,申屠嘉麾下的一万五千余民兵,也会十分吃力。
反正敖仓没有硬守的必要,还不如把空空如也的荥阳-敖仓一带扔给叛军,其余三部则从东、西、北三个方向隔水以待,将叛军彻底堵死在荥阳。
有汜水作为屏障,申屠嘉的处境就会好许多;哪怕是正规军,在面对一万五千名严阵以待的民兵时,也绝对无法轻松度过汜水。
将大半任务传达下去,柴武习惯性的在脑海中,建立者战略沙盘。
“灌婴大军十数万,当无忧。”
“飞狐都尉数以外,战力非叛军可拟,又得大河为屏障,亦游刃有余。
“淮阳守面汜水而背函谷,不虞有失。”
想到这里,柴武终是无奈的长叹口气。
“然淮阳守麾下战员,终归太少了些···”
※※※※※※※※※※※※※※※※※※※※
正在柴武怀揣着对申屠嘉大军的忧虑,不安的踏上奔赴卷县的路途时,在长安准备年初之事的刘弘,也恰好想到了此事。
对于齐王刘则绕过睢阳,打算强取荥阳的事,刘弘自然是还未收到消息;柴武南下途中意外截获刘罢军,从而得知了齐军动向,也同样不在刘弘认知之内、
但对于叛军‘非丰沛则荥阳’的战略选择,刘弘有着清晰地认知。
——不论是半年前刘襄发动的叛乱,还是此次刘襄的弟弟们发动的叛乱,实际上都如同一桩闹剧。
不过‘二十万’大军,就像夺去睢阳,叩关函谷?
问问三十年后的刘濞,可能吗?
须知吴楚之乱中,光是刘濞掌下的吴军,纯战斗编制就是二十万!
吴楚联军抵达睢阳城下之时,战斗编制远超三十万;加上民夫、青壮以及预备役,刘濞足足凑出了七十万以上的军队!
这还没算起兵于齐地的四王之军,响应刘濞号召,派兵跟随的南方三月,以及赵王刘遂的十万大军。
就那样,刘濞也是在睢阳城下撞得头破血流;墙头几度易手,最终却被梁孝王靠着李广一人,就迅速稳定了下来。
——那还是几十年后,第一代汉卒基本消亡,汉室军队战斗力稍有些退化的时节!
——刘濞在睢阳之战面对的,绝大多数时间内,都只是吴国兵而已,并非是汉室的野战军,乃至于南、北等中央军!
这一次,刘肥的儿子们诓着刘襄的儿子起兵作乱,实际上和半年前刘襄那一次如出一辙——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本不在函谷关外,而是在长安城内。
半年前,刘襄起兵二十万西进函谷,最终也只是和灌婴手下得八万中央军大眼瞪小眼,等到长安传来‘代王入朝’的消息,刘襄才匆匆赶赴长安。
那一次,陈平、周勃等老臣成功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计划,才有的‘诸侯大臣共诛诸吕’,而不是‘诸侯大臣内外勾结,意图颠覆江山社稷’。
若非最后刘弘神奇翻盘,陈平周勃又没有起‘效仿周公伊尹’的心思,刘襄等位的可能性,几乎是板上钉钉。
这一次也一样——叛军能否成功,其关键在于陈平周勃能否在长安成功达成预定目标,以及,二人愿不愿意立齐王刘则。
现在?
——陈平头七都过了!
绛侯、曲逆侯两个家族的人,也早已离开了长安,各自奔向属于自己的天涯海角。
所以,齐悼惠王诸子之乱,其实早在周勃和陈平死亡,乃至于刘弘出现在长安城内的那一刻,就已经宣告失败。
剩下的,就是困兽之斗了——是拿敖仓威胁中央,还是取丰沛号令天下?
而二者之间,其实丰沛也不大可能被叛军所选择。
——别忘了,无论是齐王刘则、朱虚侯刘章,还是那些两个爵位都没有的‘齐悼惠王诸子’,可都姓刘!
在汉室侍死如奉生、死后仍有灵的价值背景下,只要这帮二货不想蒙受‘以发覆面’‘无言面对列祖列宗’的结局,就绝对不可能拿丰沛做文章。
——哪怕是为了争夺天下!
一旦丰沛有损,那即便齐王刘则最终登上皇位,也必然会被整个天下推下去。
很简单的道理:在奉行‘孝道大于天’的汉室,一个敢对刘邦的老家下手的刘氏,绝对是十恶不赦,获罪于天!
至于荥阳,也因为刘弘巧妙地搬空敖仓,而暂时不再具备太高的战略优先级。
刘弘现在所想的,已经是‘如何尽快结束战乱’,从而将所有精力投注于即将到来的大朝仪了。
思虑良久,刘弘便将一旁的王忠叫到了身边。
“召代王入觐。”
言罢,刘弘稍作沉吟,又补充道:“转告代王,太后私念代王太后,欲言谈之。”
第0255章 壮即为变
令王忠前去传召刘恒及代王太后之后,刘弘又将身旁的郎官派去,将太后张嫣请到未央宫。
不知是不是错觉——自刘弘从萧关归来,陈、周二人授首,朝堂正式步入正轨之后,张嫣就像是脱胎换骨般,完全换了一个人!
倒不是说脾性有多大的转变,而是在刘弘原本的印象中,那个即便贵为太后,却仍旧惶惶不可终日,政治手段略显稚嫩,性格略有些偏激的太后老娘,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位雍容得体,一举一动皆符合身份、礼制,且能充分发挥汉太后角色的‘陌生人’。
便拿朝局来说:自陈平、周勃二人先后离世,两个家族也被驱逐(流放)至边地后,朝野舆论颇有些紧张。
除尚在位的三公九卿,即皇党一系成员外,几乎所有的朝臣百官,都对此次事件战战兢兢,唯恐祸及己身。
即便是刘弘许下‘贼首亡,余者不究’的承诺,长安朝堂那浓烈的不安气息,也依旧是不可抑制的传播开来。
最夸张的时候,甚至发生了‘关中某县令因与陈平有过交谈,担心因此获罪而挂印离去’的荒诞事件···
想想也正常——若是在后世,一个政权的军方总司令和总理同时‘病逝’,必然会在政权内部造成不小的动荡。
刘弘在‘太尉、丞相近乎同时病逝’的情况下,能将影响控制到这种程度,已然实属不易。
但张嫣,这个上位不到半年,年不过二十余岁的当朝太后,着实给了刘弘一个意外之喜。
——秋八月戊申(初五),陈平病逝当天,恰逢每五日一次的常朝;太后张嫣陪同刘弘与会。
当日常朝,刘弘隐晦的提了一句‘今后朝堂诸公当竭力做事’,实则再度重申了陈、周乱臣集团之事,就此画上句号。
就是在刘弘再次给出‘不扩大打击范围’的承诺之后,张嫣用实际行动,为刘弘的诺言给出了背书。
即便是此刻,刘弘都还记得张嫣那日满目柔和,眉宇间皆为大局的淡然姿态。
——太祖高皇帝侯者百四十五,今存不足百;开国功侯如酂侯、舞阳侯等,绝嗣;今复失绛、曲逆二臣···
功侯多于国有功,而今绝四时血食,朕甚悯之;今天子亲政,吏治清明,当议复酂、舞阳、宣平等功侯之家,以全太祖高皇帝之信诺也!
只能说,‘汉太后’这个群体,绝对称得上是人均帝王之姿。
起码西汉的太后,没有一个好相于的!
年不过二十岁,却三言两语之间,将刘弘都无能为力的朝野人心安定下来的张嫣,就是最好不过的明证!
得了张嫣‘复开国功侯之家族,以延其宗嗣传承’的授意,朝臣百官动荡不安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
刘弘也乐得付出几万户食邑,将陈平、周勃之死所带来的影响压制到最小。
实际上,即便张嫣不提,这件事也是刘弘必须要做的。
这与刘弘地意愿,亦或是利弊得失无关——只要皇位上坐着的皇帝姓刘,并还想维护刘汉政权的安稳,就必然会以这种‘复封功侯’的手段,来收买勋贵阶级。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起点VIP2021-04-30完结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
-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笑看风云再起) 起点VIP2021-02-28完结农业专家林然意外的穿越到贞观年间!吟诗作赋,我有唐诗宋词在手!带兵打仗,我更能决胜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