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如此一来,范围就缩小到了如今朝堂的那几位九卿之间。
  典客卿政治倾向错误,自身难保,自是不予考虑;宗正刘郢客身为楚王太子,不定何事就要回国继承王位,也不大可能出任如此要职。
  刘不疑年老,且能力有待考察;令勉又是来长安镀金,过不了多久,就要外放至飞狐军担任主将。
  田叔、吴公刚升任九卿不久,撇开能力不论,资历都远远不够;卫尉虫达又即将亡故···
  “依左相之见,内史一职,陛下当以何人任之?”
  上前稍一拜,张苍便径直道出自己的来意。
  但即便是询问的口吻,张苍也已有了答案——九卿中皇党成员七人,简单地排除法,就不难得出答案。
  “御史大夫此问,老夫颇有些不解啊?”
  只见审食其躬身一回礼,淡笑着道:“内史多以九卿迁之;今九卿可堪此重任者,恐唯博阳侯一人矣···”
  在典客不可信任,卫尉年老将亡,奉常、宗正、郎中令皆无法出任内史,少府、廷尉资历不足的情况下,九卿当中,就只剩下太仆陈濞一个选择。
  作为开国功侯,陈濞身份足够高,资历足够老;从太仆转任内史,也没人能挑得出什么错。
  但这能力吗···
  “左相借一步说话。”
  只见张苍附耳一声低语,将审食其悄然拉远了些,方压低声音道:“博阳侯四朝老臣,自可为九卿;然博阳侯多精于战阵之事,略输治民之道。”
  “且夫内史者,多为三公之备选;博阳侯年事已高,任之以为内史,恐来日三公出缺,博阳侯亦无从继之。”
  说着,张苍稍叹一口气,便面色一正:“老夫以为,内史一职,博阳侯无以胜任。”
  见张苍一副义正言辞的模样,审食其面色一滞,略带些疑惑道:“莫非内史一职,御史大夫有贤举之?”
  说着,审食其了然一笑:“北平侯但可直言;若君所举之人才堪内史之责,老夫自当于陛下面,附北平侯之举。”
  对于张苍,朝中众人都只记得其御史大夫的身份,以及北平侯的爵位。
  但作为自高皇帝起兵之时,就追随刘邦的老臣,审食其看得明白:张苍最重要的身份,并非是当朝三公,亦或是彻侯勋贵。
  而是荀子门徒,执天下文学经典之牛耳的学术界巨擘!
  面对这样一个人,审食其自卑之余,亦是有着崇高的敬意;对于张苍能举荐一位能出任内史的人才,审食其丝毫不觉得奇怪。
  在审食其期待的目光注视之下,张苍却是暗自一苦笑,旋即略有些不自然道:“左相误会老夫了。”
  “内史之职,老夫却未曾有贤才之选···”
  听到这里,审食其才明白过来:张苍并不是有更合适的人选,而是单纯认为,陈濞实在不合适出任内史···
  想明白这些,审食其面上笑容略散了些,眉宇间的和善,也悄然被一丝淡然所取代。
  “既未有才胜博阳侯之选,老夫以为,北平侯还是稍安勿躁,恭闻圣训为好。”
  说着,审食其目光中稍带上了一丝疏离:“同为勋臣,不免相遇于宫讳之内;北平侯如此作为,待他日博阳侯知晓,终归有伤和气···”
  略有些冷待的丢下一句忠告,审食其便稍整衣帽,回到朝臣聚集的位置,复又闭目养神起来。
  看着审食其的态度肉眼可见的冷淡下去,张苍呆愣片刻,旋即无奈一下。
  “呵,同为勋臣···”
  对于审食其口中,‘勋贵应当守望相助’的说法,张苍可谓嗤之以鼻。
  但同为彻侯,张苍对于勋贵阶级这样‘报团取暖’的做法,也是无可奈何。
  ——即便是换位思考,张苍也无法断言,在面对那些同为彻侯,甚至比自己食邑更多,地位更高的彻侯时,自己能够大公无私,而不顾贵族体面。
  “唉···且罢。”
  “待日后位列相宰,再论此事吧。”
  陈濞固然不是内史的最佳人选,但作为开国老臣,陈濞也不至于做的太差。
  张苍正于一旁自我安慰着,不远处的审食其便不着痕迹的撇了张苍一眼,旋即又将眼睛闭上。
  “哼!”
  “未为相,便欲插手朝政?”
  “真当老夫这左相,乃塑像不成?!!”
  暗自腹诽一番,审食其便低下头,开始思虑起今后的朝野格局。
  若刘弘知晓审食其心中所想,必然会为审食其的‘天真’而感到愧疚。
  “天子驾临,百官恭迎~”
  “跪~”
  一声高亢的唱喏后,刘弘那矮小单薄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了北阙之上。


第0241章 惠帝亲子
  “臣等恭迎陛下,吾皇长乐未央~”
  在朝臣百官,以及不知为何,在这天刚蒙蒙亮时出现在北阙外的百姓注视下,刘弘单薄瘦弱,而又笔挺的身影,出现在了北阙之上。
  只见刘弘稍一拱手,朗声道:“自先皇夭亡,朕以未冠之年临朝,至今已有五载。”
  “彼时,尚有太皇太后镇坐长乐,奉高皇帝之遗命,临朝称制以监国。”
  “岁初,太皇太后殡天;朕之亲母,亦由汝阴、东牟等贼子欺瞒于朕而居深宫,使国无长者,长乐无主。”
  面不改色的将托孤重臣陈平、周勃开除出‘长者’行列,刘弘语带唏嘘道:“朕年幼临朝,遂使齐悼惠王诸子心生不恭,欲裂齐土而皆王(wàng);朕未允,此僚更兴兵作乱,徒使天下苍生黎庶,苦于烽火之乱。”
  “匈奴豺狼亦贼心不死,屡犯吾汉家北墙···”
  说着,刘弘的语气,便逐渐庄严起来。
  “值此边墙不稳、诸侯不恭,国朝内忧外患之际,都城长安,更有狼子野心之妄臣贼子,暗刺代王太子在先,蛊惑代王作乱在后!”
  说着,刘弘面色稍一暖,从身旁拉过一位衣冠华贵,面容恭敬的男子:“幸代王仍念太祖高皇帝恩德,假起兵之名,率军助朕平讨乱贼,以复长安朗朗乾坤!”
  “代王之忠义,实可谓朕之肱骨,国,之干臣。”
  言罢,刘弘侧过身,满带着庄严,对身旁的代王刘恒一拜:“得代王,吾汉祚幸甚;天下!”
  “幸甚!”
  见刘弘当着北阙千百臣民拱手拜谢,刘恒顾不得诧异,赶忙跪倒在地:“陛下万莫如此!”
  “臣受太祖高皇帝裂土而王之恩,得以封国家、建社稷;今国朝有难,臣纵刀山火海,亦万死不辞···”
  看着北阙之上,天家叔侄二人情深义重的互动,宫墙下的朝臣百官,已是压抑不住抽搐的嘴角,不得不躬身俯首,将扭曲的面庞藏于衣袖之后。
  “代王忠义,陛下仁孝;此诚祖宗庇佑,先皇庇佑,吾大汉幸甚、天下幸甚···”
  百官能看透真相,北阙外或自发,或被召集至此的长安百姓,却是陷入了漫长的呆滞之中。
  ——代王,是忠臣?
  不是说代王打败了陛下,正要引兵南下,兵临长安吗?
  “朕御驾亲征者,乃长安有贼子作乱;朕得代王密奏,言及会兵平叛事,方得成行。”
  刘弘接下来的话,就仿佛看透百姓的困惑般,为所有的事给出了答案。
  “彼时,叛乱贼子散流言于长安,言代王兴兵作乱,实则,乃欲乱长安民心!”
  “及至‘朕兵败逃亡’‘代王欲领兵至长安’等言,皆乃齐贼祸乱人心之举。”
  言罢,在千百臣民注视之下,少年天子亲切的拉过身旁叔伯的手臂,朗声宣读道:“吾汉家君臣和睦,宗亲一心;贼子之险恶用心,必勿得逞!”
  话到这里,阙下百姓的目光中,才缓缓涌现出‘了然’。
  “原来如此啊~”
  “流言蜚语果真不足信!”
  百姓的议论声,也开始走向刘弘所希望的舆论方向。
  “久闻代王忠厚仁孝,今日一见,果得善和之风!”
  “县官如此年纪,便得代王如此相助,必当为明君!”
  通过简单且幼稚的推算,得出‘刘弘是圣君’的结论后,阙下百姓零零散散跪拜在地:“圣君临朝,民等万幸~”
  看着阙下衣衫破旧,却仍稀稀落落跪倒在地的人群,刘弘心中稍出一口气,面色稍一沉,逐渐涌上一丝怒意。
  “贼子诈言代王起兵作乱,朕自不吝御驾亲征,以证代王清名。”
  “然贼子更枉逆太祖高皇帝遗德,言朕非惠帝亲子;先皇非惠帝亲子;朕之手足昆季,常山、淮阳、梁王,及先常山王、淮阳王,皆非惠帝亲子!”
  “此诚是可忍···”
  说着,刘弘狠狠一拍面前石砖:“孰不可忍也!”
  此话一出,方才还充斥着红色光芒的北阙,顿时鸦雀无声。
  北阙之下,无论是平民百姓,亦或是朝臣百官,无一不深深低下头颅,只当自己什么都没听到,甚至自己不存在!
  这,倒是在刘弘意料之中。
  归根结底,汉室再如何全民皆兵,再如何至刚至武,此时云集于阙下的,也不过是从土里刨食的底层百姓而已。
  对于他们而言,天大的事,也比不过田事、农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