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最明显的,就是何广粟那完全充斥着自行的目光。
  曾几何时,何广粟还是这何家寨‘小有名气’的贫困户;对于何广粟家的悲惨遭遇,何家寨的乡邻们基本是能帮都帮一把,希望何广粟能度过难关。
  但天不遂人愿:同所有的变卖田产的农户一样,何广粟从卖出家中田亩到只留下三十亩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生活必定会陷入愈发贫困的恶性循环,最终卖儿卖女,全家委身为奴。
  这也是封建时代底层百姓的悲哀:哪怕是一年丰收,十里八乡总会有那么几家人,因为出了某种变故而变卖掉家中田亩,从而被迫向着破产的方向大踏步前行。
  何广粟固然勤奋,无所不用其极的努力着,试图改变那必将降临头上的悲惨命运;但何广粟曾经做的一切,却只能让命运的降临稍稍后推一些,来的更晚一些而已。
  不过,何广粟算是踏上破产大道的百姓当中,相当幸运的。
  一朝被征为禁军武卒,非但让何广粟拜托了即将降临的悲惨命运,还让何广粟赢得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利益,荣誉,尊重,乃至于——崇敬!
  看着何广粟再次从南营归家,何家寨的百姓望向何广粟的目光中,再也不见曾经的同情和怜悯,反倒是满带着崇敬之情。
  过去那几个与何广粟过不去,动不动当着儿女的面,名言嘲讽‘长大可万莫如此不出息’的刁夫妒妇,更是在如今的何广粟那双炯炯有神的目光下直不起头,只尴尬的藏身街角,而不敢上前打招呼。
  至于与何广粟平日里就交往甚多的人家,如里正何政,则是带着或羡慕或崇拜或老怀大慰的神情,亲切的问候着何广粟。
  还有平日里好吃懒做的懒汉,以及少年尚武的少年小伙,更是钓起脚尖,不住的呼和着。
  “何司马,强弩都尉可还招卒?吾愿从之,以为何司马臂膀!”
  如果刘弘看到这个场面,一定会觉得很熟悉——后世外出闯荡,衣锦还乡的农村子弟,归乡时所受到的盛情也大抵如此。
  看着街坊乡邻的模样,再看看身边紧紧抱着大腿,双目发光的仰着头的儿子,以及躲在屋内,隐隐出落的有些大街闺秀的长女,何广粟感觉一股由骨子里涌出的幸福感,充斥着心头。
  甜甜的,暖暖的,让人无比安心。
  “承蒙父老乡亲盛情,某感激不尽。”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字操演,以及同袍舒駿的影响,何广粟举止间也稍带上了些客套。
  但何广粟这一拜,却完全没有虚伪的成分——作为真正穷过,挨过饿,受过钱财之苦的人,何广粟很清楚,如果没有眼前这些既纯朴,又有些狡黠的乡亲,自己会沦落到什么地步。
  不用多说别的——年初粮价暴涨的时候,若非这何家寨每家每户借出来的粮食,何广粟一家早就饿死在接头了!
  ——要知道即便有那些借来的粮米,何广粟的女儿都差点上吊自杀!
  何广粟或许不是个有天赋的将领,也有可能不是个有前途的官僚,但毋庸置疑,何广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
  尤其是在这个‘远亲不如近邻’确切体现在每一个底层百姓身上的时代,何广粟对乡亲们的帮助铭记于心。
  实际上,何广粟这段时间,已经在刻意的去报答乡亲们的恩情了——在强弩都尉领导的第一份俸禄,也就是那五十石粟米,何广粟也只是留下了家中口粮,和女儿的‘晚婚罚款’。
  其余的,都被何广粟挨家挨户分给了乡亲们,以作春耕的粮种。
  往后的俸禄,何广粟也没打算留下太多——只要够吃,够用,多下来的,何广粟完全不介意用来改善一下街坊们的生活。
  将心中的感念偷偷藏起,何广粟面色稍一正,向已逐渐围拢自家门口的乡亲们再一拜。
  “吾曾言,若有富贵之日,必不忘乡邻父老。”
  “大丈夫当言必行,某既诺,则必践矣!”
  稍带着忐忑拽一把典故,何广粟骚包的轻咳两声,继续道:“某此番归家,确得上官之命,乃招材官校尉之卒。”
  言罢,何广粟赶在大家伙欢呼雀跃前泼下一盆凉水:“此次征卒,乃圣天子将御驾亲征以至萧关,材官校尉奉诏随行陛下左右,故征民夫轻壮以充军。”
  看着乡亲们稍有些失望,却热情不减的面色,何广粟又补充道:“虽非正卒,然此番出征,乃随行陛下御驾左右;若有丈夫入得陛下之眼,又何愁前程?”
  “且夫~”
  拖个好长的音,何广粟才故作神秘般压低声音道:“不敢瞒诸位乡亲:某所掌之材官校尉,尚缺战员!”
  “此番出征,表现优异者,某当不吝拔之,以为某之亲卫随从!”
  “乡亲们试想,某何广粟生乃何家寨之人,亡亦何家寨之尸也;乡亲父老,某又怎敢薄待?”
  一股脑的将诸般好处许下,看着街坊们逐渐温暖起来的笑容,何广粟如释重负的长出口气:校尉交代的任务,总算完成了!
  ——这次出征,材官校尉部现编一千人要随同陛下一同出征;而中央军在出征之前,必然会进行一次暂时性扩编。
  如大将军率军出征时,就将北军两个校尉部共四千人马,足足扩编到了一万五千人,才带着连战员带民夫共七万余人东出函谷。
  而这次,材官校尉部也同样接到了扩编命令:一千人扩编至三千。
  仅仅三倍的扩编,原本并不是什么难事——别说关中了,内史属衙闭着眼睛都能从长安城调出来!
  但问题就是:关中能战之青壮,有很大一部分都被大将军带走了···
  在此基础上再发动一次关中的战争潜力,无疑是稍有些吃力。
  何广粟分到的任务,是‘精干之卒’五百。
  看着乡亲们满是和蔼的姨母笑,何广粟同样怅然一笑,对着乡邻再拜。
  “还请诸位暂待片刻,待某安置好家中小辈,再一一登门拜访!”


第0211章 临行交代
  汉纪年吕太后九年,夏六月丁酉(初四),距离刘弘率军出征,前往箫关向代王刘恒解释王太子‘身亡’一事,仅剩下最后一天。
  明日正午,刘弘就将在长安高庙祭祖过后,率领已经整点齐备的南(强弩)、北两军共五千人,以及从关中临时抽调的士卒万人,正式自长安城北的灞桥,前往箫关。
  与上一次灌婴大军东出函谷时不同:刘弘即将御驾亲征,使长安城内的氛围逐渐被一阵压抑所笼罩。
  其中缘由,刘弘也大抵能猜出来。
  ——大将军率军出征,那是平叛;追随大将军,那是去建功立业!
  但陛下御驾亲征···
  想到这里,刘弘就只得无奈的长叹口气,苦笑不已。
  与后世相比,此时的舆论对于皇帝外出,甚至御驾亲征都还没太大的反对意见。
  毕竟十数年前,刘邦都还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御驾亲征,奔走在镇压诸侯王叛乱的路上。
  对于皇帝御驾亲征,汉初的百姓应该是最淡定,也是最习以为常的。
  而刘弘御驾亲征,之所以会引起长安百姓的微妙情绪,就又回到一个让刘弘束手无策的短板了。
  “年纪啊···”
  在这样一个百姓希望君主冲锋陷阵,甚至身先士卒的时代,刘弘实在想不出,除了自己年纪太小,看上去并不雄武伟岸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让长安百姓不对自己御驾亲征感到欢呼雀跃。
  不过此事,也只是让刘弘心中自嘲了一番,旋即被丢到了一旁。
  且先不提刘弘前后两世加在一起活了三十多岁,即便真的高大威猛,武力值逆天,后世人的价值观,也不太可能让刘弘冒险上阵,以皇帝之身去厮杀于战场之上。
  御驾亲征固然好,但作为君王,皇帝在不添乱的前提下,还是充当一个‘帅’的角色比较好。
  至于冲锋陷阵,那是‘将’的事。
  对于自己第一次御驾亲征,刘弘心中稍有些期待,但同时又稍有些失望。
  ——与睢阳防线,灌婴和齐地叛军大眼瞪小眼一样,刘弘此次出征,也大概率是一次武装游行,甚至是一场旅行。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刘弘满带着激情,似模似样的召集军方将领,以‘代王不听劝’这种可能出发,进行着战役的推演和预案。
  ——打不起来,脑补一下过过瘾也是不错的嘛!
  将‘战斗预案’做好之后,刘弘就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大军的筹备工作之上。
  在太后张嫣(刘弘)的命令之下,汉室中央在两个月之内,进行了第二次大范围战争动员。
  数不尽的武器军械从武库中取出,发放到新招收的青壮武卒之手;少府则是在完成了大军十五日的粮草筹备工作之后,又开始了‘武库填补’的生产工作。
  须得一提的是:由于关中青壮大半被灌婴大军带走,导致关中战争潜能被挖掘的有些深,所以刘弘此次御驾亲征,颇为罕见的没有征兆民夫队伍。
  这一件事,刘弘还是有自己的考虑。
  首先,就是现实意义上,从国家角度来考量——在关中今年的农耕,已经因悼惠王诸子叛乱而大受影响的前提下,再招民夫随军,以透支关中战争潜力来进一步加剧今年关中百姓的耕作,无疑显得非常不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