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就因为一句轻飘飘的将相不辱,小皇帝硬生生赵出了第三种选择:老娘的脸,不打!朝臣的心,不寒!
  朕就专打绛侯的脸!
  ——小皇帝那封赦免诏书,也就说的好听!
  按小皇帝的说法,周勃得以出狱,丝毫没有‘无罪’的成份,而是完全出于小皇帝提出的‘将相不辱’的政治规则,给绛侯留个贵族体面罢了!
  什么闭门思过,什么‘太后赦免了绛侯的罪,再官复原职’,全都是屁话!
  自尊心高于生命,甚至高于是非对错的汉卿,如何受得了自己‘有罪’?
  这要换了寻常官员,早就回家上吊了···
  也就是周勃情况稍微特殊一点,才厚着脸皮当这件事不存在。
  饶是如此,周勃也是不敢明目张胆的抗旨不遵,只能憋闷的待在家里,‘闭门思过’。
  ——鬼知道周勃在家是喝大酒还是睡大觉呢!
  而这件原本不可能损害到陈平一方的事件,使周勃意外丢掉了太尉的官职;再加上北军立场最亲近周勃的三个校尉,其中两个都被灌婴带走,导致如今周勃对北军的掌控愈发吃力。
  据说因为这件事,数十年来没怎么恨过别人的周太尉,在短短的半年内恨上了第二个年不过二十的年轻人:博士贾谊。
  周勃甚至在陈平派去联络的下人面前,毫不顾忌的放下话:绛侯复任太尉时,便乃贾生将亡日!
  但总体而言,这次意外变故对陈平的整个计划,仍旧没造成太大的影响。
  只要代王按照陈平的预测,因自己的长子死于‘亲教之以经书’的小皇帝身边,而响应陈平的号召起兵于北,那小皇帝就只能选择起复在家‘闭门思过’的周勃,令其率军往箫关抵挡代军。
  原因很简单:小皇帝未壮的年纪,使得在诸侯叛乱这种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之上,只能也必须由老臣出马;而如今的汉室,满足这种‘国之柱石’条件的老臣,清一色都是开国功勋。
  而汉开国功勋,如今是老的老,死的死;尚在人世的老家伙们中,满共就剩下那几个能打的:周勃,灌婴,柴武,周灶。
  按道理来说,还得算上一个虫达;但自从开春之后,虫达便也同陈平一样,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据说就连小皇帝高度关注的强弩都尉,如今都是卫尉丞秦牧那个黄口小儿在张罗。
  而在陈平最初的计划当中,周灶必然会被征越战事拖在南方,无法回身;虽然最终小皇帝将周灶召回,驻守丰沛,但周灶没有回长安,便使的陈平的计划仍旧没有被影响。
  柴武如今贵为车骑将军飞狐都尉,全掌北墙战事,即便是在小皇帝忍辱和亲的现在,柴武依旧无法从北墙防务之事中脱身。
  这也是陈平为什么那么自信的鼓噪悼惠王诸子起兵于关东的原因:能打的开国功臣,去掉柴武、周灶,就剩下周勃和灌婴二人;只要关东一乱,小皇帝便只能派其中一人前往关东。
  最终的结果也确如陈平所料,小皇帝虽然用周灶稳住了丰沛,用陈平视野中从未出现过的申屠嘉守住了敖仓,但灌婴还是如愿以偿的掌了兵权,并离开了长安。
  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只要关中再有一个方向出现问题,小皇帝就只剩下一个选择——派周勃率军平叛!
  周勃和灌婴作为武将,尤其是汉室地位最高的太尉、大将军,唯有手握兵权时,才能发挥出作用;和陈平一起窝在长安,跟陈平独自呆在长安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灌婴顺利引军出征,陈平接下来唯一要促成的,就是周勃率军出征。
  而这个局面能否形成的关键,便在于陈平此时此刻所关心的焦点:代王太子刘启,到底死没死?
  ——先有小皇帝诈尸,让原本底定的拥立之事彻底告崩;后有宦者令王忠假死,引来飞狐军为小皇帝撑腰!
  搞得陈平都有些心理阴影了,一听到谁死,就本能的怀疑其真实性···
  早在十数日前,一封关于‘陛下暗囚王太子于暴室,似欲有所图谋’的书信,就已经送往了代都晋阳,代王刘恒的王宫。
  算算时日,信也该是送到刘恒手上了。
  显而易见,经历过‘拥立’一事中的不愉快,或者说失信之后,刘恒对陈平的信任必然会无限趋近于负数。
  陈平也从未想过单凭一封信,就重新赢得代王刘恒的信任。
  但如果是先有那封信,后有‘太子驾崩’的消息传去···
  按陈平的估算,代王刘恒起码有六成以上的可能举兵!
  这六成的可能性,就是陈平在如今的局势下,所能争取的极限了···
  自小皇帝诈尸复活,将拥立刘恒一事搅黄之后,陈平便接二连三的在朝堂博弈中丧师弃地,更几度险些落马!
  能在如此艰难的局势下,将局面挽回到如此地步,陈平已经是用尽毕生所学,以及可动用的所有能量,可想出的计谋了。
  数月以来得筹谋布局,终于等到现在,距离大局布成,就差这最后临门一脚,陈平自是谨慎无比。
  被陈平阴狠毒辣的目光紧紧锁定,惹得堂内的文士猛打一个寒颤,旋即赶忙拱手:“禀丞相,确以身亡,未央宫太医令亲探代王太子鼻息,万无一失!”
  “下官出宫之时,宫内已有风声:陛下于宣室大发雷霆,旋即修书一封,遣宦者令备代王世子亡躯之棺木,传令强弩都尉出精锐百人,以送代王太子遗躯归代地···”
  ·
  ·
  ·
  PS:这下没人说我写的乱了吧?
  陈平的目的很明显了:让灌婴和周勃都各自率军出征,领兵在外,然后再以二人及其麾下大军稳住局势,通过东方的齐地叛军,北方的代地叛军引发混乱,同时与刘章、刘恒达成‘事成之后拥立为帝’的交易,争取到诸侯叛军的支持,结合周勃灌婴二人执掌在外的兵马,再以自己丞相的超然身份,从‘上非惠帝子’这一点做文章,试图将刘弘拉下皇位。
  这下,清晰了吧?
  嗨,回评论回了大几千字,可没把我给气死···
  再说一下,关于很多读者十分介意的‘馆陶外嫁和亲匈奴’的问题。
  有人说我这是硬凑剧情,也有人说我这是自找屈辱。
  但作为考据作者,写这么一本符合历史背景的书,我需要告诉读者朋友们的是: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外交,是从太祖刘邦,惠帝刘盈,前后少帝时期的吕后,再到文帝刘恒,景帝刘启,乃至于赫赫大名的汉武帝这一段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段内,从始至终贯彻的外交策略。
  公元前200年,因白登之围而放弃扫平匈奴的战略选择,将战略重心移向异姓诸侯王的刘邦,就曾第一次遣宗室女和亲匈奴。
  而且这一次和亲,最开始的和亲人选,正是大名鼎鼎的鲁元长公主!
  只不过吕后极力反对,才换成了宗室女。
  公元前192年,登基不久的惠帝刘盈面对前来敲诈汉室的匈奴人,依旧只能选择送女和亲。
  这一次,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冒顿吕后书绝悖逆’——冒顿在国书上对吕后极尽羞辱之词,以至于到了男女生理关系的地步,强势如吕后,最终也只能选择和亲。
  公元前176年,刚登基的文帝刘恒,或者说实际掌权的陈平、周勃等老臣,在匈奴人先大举攻打边地,后遣使敲诈的情况下,仍旧只能和亲送女。
  这一次,文帝刘恒本欲御驾亲征,最终被后方起叛乱的济北王刘兴居捅了菊,为了能顺利回去平叛,最终送女和亲。
  公元前174年,冒顿亡故,老上单于上位,文帝刘恒还是只能送女和亲。
  ——————
  到公元前162年,老上单于即将亡故之时,为了顺利交接政权而先攻略汉室边墙,文帝刘恒只能和亲。
  公元前160年,老上亡故,军臣单于上位,文帝刘恒还是选择和亲。
  公元前156年,景帝登基,匈奴犯边,景帝刘启为了即将推行的《削藩策》,只能和亲。
  削藩完成,汉室诸侯王实力大幅缩水的公元前152年,被吴楚之乱耗去大半府库的景帝,仍旧只能和亲,甚至是先送宗室女,在匈奴人提出‘送真公主’的情况下,在短短半年之后,景帝将自己与武帝生母王美人所生之女送往匈奴,和亲。
  到公元前140年,汉武大帝刘彻登基,面临匈奴人的敲诈,仍旧只能和亲,甚至是将自己的亲女儿送去!
  这六十年屈辱史,才是汉武大帝在历史上拥有如此高的地位,在当时的汉室百姓心中有那般崇高形象的原因:从刘邦到刘彻,每一任汉室皇帝在匈奴人面前,都只能和亲!
  刘邦龇过牙,刘恒龇过牙,但最终结果仍旧是送女和亲,以陪嫁的名义,送上海量的物资,也就是通俗意义的‘赔款’。
  那主角刚来半年,时间全部花在了收拾陈周等人身上,对这个时代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改造,却引发了历史上未曾发生过的‘悼惠王诸子之乱’,在这种情况,以及上述六十年和亲的时代背景下,主角为了边墙稳定,暂且!暂且!暂且!暂且以和亲稳住匈奴人,为了专心收拾内部问题而送女和亲,到底有什么问题?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