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青黄不接啊···”
刘弘很确定,无论是虫达、王陵等皇党系将领,亦或是周勃、灌婴为首的诛弘集团武将,其眼前都不可能低于令勉;令勉都能看出如今不是开战良机,这些人不可能看不出来。
更何况刘弘撒下‘匈奴内部有奸细’的弥天大谎,根本就是无中生有!
也就是说,这帮牙都没剩几颗的老顽童,不顾好大的年纪出来请战,无非就是以政治正确为判断依准,为刘弘站队而已···
无奈的轻叹口气,刘弘做出一副欣慰的模样,示意殿内侍郎将老王陵扶起。
“赳赳武夫,国之干臣!今幸得干臣满堂,朕心甚慰。”
“朕亦欲允诸公之请,提兵北上,执其君长告罪于高庙,以慰太祖高皇帝在天之灵!”
先对几个老家伙的举动表达出善意之后,刘弘话头一转,转而道:“然孙子言: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且夫战,庙算也;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说着,刘弘面上略带些严肃,起身稍一拜:“郎中令勉,曾久从飞狐都尉,于匈奴知之者甚;还请为诸公解惑:若今朕提兵北上,胜算当为几何?”
才因为刘弘那句‘不可因怒而行事’而稍稍安下心的令勉闻言,赶忙出班纳拜:“启禀陛下,若言胜算,臣不敢断言;然若战起,吾汉家将士所首患者,当为食不果腹···”
小心翼翼的说出这句话,发现刘弘面色没有丝毫不愉,令勉心中大定,将自己对汉匈战略格局的看法娓娓道来。
“若战事起,陛下当出粮···”
“若右北平有事,陛下当遣···”
“战若败,陛下或···”
将种种可能性一一列举在朝堂百官面前之后,令勉稍停顿片刻,待等大部分人都消化了这部分信息之后,才又郑重一拜。
“臣愚以为:今国库、少府皆空虚,边关将士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剑弓弩矢皆老旧;更苦无良骑多载。”
“夫战,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此值春耕将至之际,此天时在夷。”
“出关作战,吾汉家无有精骑,无从辨向;于关内战,则有百姓颠沛流离之虞,此地利在夷。”
“去岁关中粮价鼎沸,天下皆有所波及,百姓民不得安生,此人和在夷。”
“天时、地利、人和俱在夷,贸起战事,臣恐胜算,将不足一成···”
对于令勉所言,刘弘虽然并不十分认同,但也还是点了点头:“令郎中所言,诸公以为如何?”
说到底,令勉这种夸张的形容手法,是唯一能让汉家臣子认识到战略劣势的方法——只要令勉将真话:‘有三成胜算’说出来,那这场仗,汉室朝堂是真敢打的!
——当年刘邦御驾亲征,可是率几万先锋,就敢深入草原的!
刘弘也不知道该说这是汉人血性的象征,还是盲目自信了···
总而言之,令勉所言基本符合刘弘地预期:让朝臣百官认识到贸然开战的弊端,从而默认暂时祈和,安心种田攀科技树。
“郎中令何以涨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不出刘弘所料,周勃这根搅屎棍果然跳了出来:“若老夫所记无谬,陛下曾言郎中令当于明岁转任飞狐都尉?”
阴阳怪气的瞥了一眼令勉,周勃对御阶上的刘弘稍一拜:“臣老朽,还请陛下代为解惑:如此惧战之人,当真可负边墙守卫之重责?”
饶是早有预料,刘弘地面色也是无法遏制的僵硬起来:“那依太尉之见,朕该当如何?”
周勃却好像完全没有品味到刘弘话里的陷阱,只自顾自道:“臣愚以为,此狄酋冒顿将亡之际,匈奴必将大乱,此诚吾汉家报仇雪恨之良机!”
“臣恳请陛下恩允,臣愿领兵十万,与狄酋决战!”
有那么一瞬间,刘弘隐约觉得不知为何,周勃好像真的很渴望领兵出战?
但与此同时,刘弘也基本确定匈奴使团的过分要求,与周勃脱不开干系。
周勃究竟想干什么?
到此时,‘因病告假’而未出席朔望朝的陈平,才再度出现在刘弘地脑海之中。
陈平告假,和周勃请战之间,是否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但毋庸置疑的是,刘弘跟陈周一党的政治博弈,已经和汉匈外交彻底卷在了一起。
该从何下手,如何破局,才能在保证压制陈周一党的同时,不被匈奴人占了便宜···
“臣恳请陛下,念在太祖高皇帝之面,允臣之请!”
长久的静默,被周勃又一声义正言辞的请求声打断,刘弘顿时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答应了,汉匈爆发大战都还不是关键,最糟糕的结局,不外乎周勃领兵在外,乃至于和匈奴人媾和!
可若是不答应···
“禀陛下!”
听到声音,刘弘下意识撒去一个赞可的目光;但待等看清那人的面目之后,刘弘却满是苦涩的闭上了眼。
“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少府臣叔,有奏!”
该来的,还是来了。
田叔这头倔牛,终究是逮着机会,将那封刘弘万分不愿开道的奏疏,拿到了朝堂之上。
在刘弘满是愤恨的目光注视之下,田叔却是不紧不慢的从怀中取出一封白绢,缓缓摊开来,再拜。
“少府义安侯臣叔,曲周侯臣商,淮阳守故安侯臣嘉,太仆博阳侯臣濞,卫尉曲成侯臣达,联袂启奏!”
随着一个个人名出现在田叔口中,除淮阳郡守申屠嘉,以及代替亡父郦商出班的郦寄外,虫达和陈濞也走出朝班,一同跪在了田叔身后。
刘弘满是惊骇的目光,则都汇集在虫达、郦寄,陈濞面上,那与田叔同样坚决得目光。
“今陛下年幼,国无长者,朝臣多有惶恐;前时有诸侯藩王无诏入京,今又有匈奴豺狼仗之以兵,欺压吾汉室君臣!”
“冬十一月,太皇太后驾崩,陛下临朝,论制,当奉生母以为太后;然贼子夏侯婴、曹岩等者,私通吕产、吕禄之流,欺瞒陛下,徒使孝惠皇后委身深宫,使陛下有母而不知其在,怀孝而不得以成行。”
“孝惠皇后张嫣,乃孝惠皇帝之正室,陛下之亲母也;今陛下临朝,而亲母简居深宫,此诚非礼法祖制所能容!”
“臣闻惟虺惟蛇,女子之祥,孝惠皇后援立圣明,却无皇后之实,幽隔空宫,愁感天心,如有雾露之疾,陛下为人子,当何面目以见天下?”
“故臣等昧死百拜:请愿封孝惠皇后为太后,立宫母仪,以表人臣之礼,使国有所长,国祚惟永也!”
言罢,田叔、虫达、郦寄、陈濞四人便不顾殿内众人惊骇的目光,毅然叩首一拜!
片刻之后,两横热泪便出现在刘弘稚嫩的面庞之上,待等脸上的喜怒交加被殿内众人看到之后,刘弘便顾不上抹脸上的泪,哭嚎着向殿外跑去。
“母后!!!”
“皇儿这便来寻母后!!!”
待等哭嚎声远去,殿内痴楞的朝臣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只好赶忙跟了上去。
空旷的宣室殿内,则只剩下四道匍匐在地,不住颤抖的身躯,以及一个反复自语着‘庶子尔敢’的年迈身影。
第0174章 春暖花开
在华夏历史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函谷关都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雄关’,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名。
因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又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被称之为‘函谷’。
最早的函谷关,是战国时期占据关中的秦国所建,位于后世河南省灵宝市北十五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七十五公里。
汉函谷,则是在秦函谷的基础上东移了将近一百五十公里,位于后世洛阳新安县内。
而无论是秦函谷还是汉函谷,之所以能分别在所处时代担负‘把守关中门户’的重任,都是因为函谷关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函谷关形成了两道天然的屏障:秦岭,以及黄河!
不对,此时的黄河还不叫黄河,叫大河。
如果说秦岭就像是一只巨大的手,将关中大地托举在大汉版图之上,那大河就像一顶毡帽,遮住关中东北的方向。
函谷关,正处于这只手和毡帽交叠,为关中提供双重保护的交汇之处。
若想自函谷关而入关中,首先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渡过大河——此时的大河虽然还没有如后世那般泥沙淤积,但其水势依旧凶猛,绝非寻常人可轻易渡过。
渡过大河之后,则是一片约数十米宽的河滩,以及在河滩尽头拔地而起的秦岭!
这条长达数十公里的河滩之上,秦岭唯一一处‘缺口’,就是函谷关之所在;也只有从这道相对平缓的峡谷,才能顺利的踏入并穿越秦岭,从而踏入关中。
这才是函谷关能被称之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缘故——无论是战国时的主流兵种:战车兵,亦或是汉初的主流兵种:重步兵、弓弩兵,都很难在函谷关守卒众目睽睽之下安然度过波涛的大河,在狭窄的河滩登陆并形成阵列,随后顺利通过宽不过十数米的函谷关。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起点VIP2021-04-30完结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
-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笑看风云再起) 起点VIP2021-02-28完结农业专家林然意外的穿越到贞观年间!吟诗作赋,我有唐诗宋词在手!带兵打仗,我更能决胜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