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身在成都的僖宗听到这个消息,也十分惊诧,皇帝喜欢能打胜仗的人,即便是权宦田令孜也非常开心,毕竟太监的权利来自于皇帝,若唐朝覆灭,李家天下固然消亡,可作为在唐廷呼风唤雨的权宦,他们也同样跟着倒霉。
很快成都颁发一道诏令送到联军中,这次敕封郑畋行营兵马都统,而朱璃为行营河东节度使,一同代掌联军,进攻朱温、孟楷。
临时大营之中,气氛有些诡异,诡异的氛围是由身份上的变化而引起的,上次平叛沙陀时,郑畋是凤翔节度使,李孝昌是鄜延刺史、王重盈为邠宁刺史、朱璃那个时候只是一
个小小的云骑都尉。
平定沙陀后,李孝昌成了鄜延节度使,王重盈成了邠宁节度使,唯一不变的是郑畋,朱璃不过成为一名下州刺史,在他们这些大佬眼中,确实微不足道。
可现在不同了,不说郑畋,只说朱璃,他现在却变成了河东节度使,还带有行营两个字,节掌三军,地位上的变化令这些大佬内心不舒服。
以前高高在上的各位大佬,现在却不得不坐下来,听一个小年轻的指派,气氛不怪异才有鬼呢,就连拓跋思恭,这位借着勤王旗号新近冒出来的夏绥银节度使,神色也是十分难看,毕竟他的声势最大,几乎带出了党项大半精锐,结果还是一败涂地。
而李孝昌呢,他心中有鬼,兵分三路的主意,可就是他向拓跋思恭建议的,他就是看朱璃兵少,刻意想看朱璃笑话,结果别人的笑话没看成,自己倒是成了笑话。
郑畋率先打破这种让人尴尬的气氛,开口道:“朱温、孟楷大军在前,诸位若有破敌良策,不妨说出来,大家探讨一下,看看是否可行。”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吭声,倒是拓跋思恭拱手道:“郑总管,我军新败,辎重粮草全部落入草军手中,我看还是先解决辎重粮草问题吧,儿郎们吃不饱,也没法为国尽忠。”唐朝:一般称呼节度使为总管、都督等。
“不错,还是先解决辎重粮草问题吧。”李孝昌附和道,他的辎重粮草也丢了。
郑畋闻言,平静道:“两位不必担心,我攻破尚让倒是缴获了大批辎重,等下分出一些给二位。”
拓跋思恭、李孝昌闻言,相互对视了一眼,连忙拱手向郑畋道谢:“多谢总管相助。”
“多谢总管。”
“客气了,都是为国效力。”郑畋淡淡地谦让道,“朱温、孟楷的大军,和我们数量上差不多,若是硬拼,耗日持久,所以我认为还是以奇攻为主。”
众人默默地点了点头,不过还是没有人开口,这一幕,让朱璃坐不住了,他来到这个时代,发现唐朝官僚最大的毛病就是议事,一群人聚在一起瞎扯淡,或干脆静默沉思,就是讨论不出一个章程,效率太差。
于是拱手向着郑畋道:“郑总管,黄巢攻入长安,明面上取得了胜利,却落得个四处受敌的窘境,这样的境况之下,最容易导致军心不稳。朱某认为,我们可以放出谣言,蛊惑草军卫士,若是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使敌人军心涣散,岂不更妙。”
“唔,朱都督不妨说得详细一些。”郑畋来了精神,就连其他人也打起了精神,毕竟朱璃的战绩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打实的,而且在座的很多人都和他合作过,因此都对他的建议,非常重视。
朱璃环顾众人一圈,继续道:“我们可以散布谣言,说黄巢必然会败,最好说得有理有据,让人信服,草军大部分都是百姓,
而百姓盲目,最容易受到谣言蛊惑,若是他们相信了黄巢注定要败,不出几日,草军必然有人溃逃,一旦带动大批草军溃散,我们岂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战胜朱温等人了吗?”
“好,妙计。”郑畋目光灼灼地看着朱璃,连声道。
“不错,确实绝妙。”唯一对朱璃没有什么恶感的王重盈也抚掌大赞道。
就连李孝昌、拓跋思恭也默认了计策的绝妙,最主要的是施展朱璃这个计策,根本不用出兵,能让在渭水大败一场的他们,缓上一缓,重整军威。
计议已定,大家分头准备,郑畋遣人搜集无数粗布,将它们裁剪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在粗布上写上黄巢必败的十大理由,将粗布绑在羽箭上,趁夜吩咐卫士射入朱温大营。
是夜,草军巡逻卫士发现了羽箭如营,还以为有人偷袭,可是无数羽箭无差别的落入大营后,就没了动静,巡逻卫士拔出一只羽箭,检查了起来,发现羽箭上有东西,拆开一看,顿时大惊。
粗布上开头就是四个大字,“黄巢必败”,在这四个大字的下面具体分析了黄巢必败的理由:“一:草军四处攻掠,不思经营,是故不能持久也,王者不取,是为必败一也;二:今草军窃据长安,天下震动,群起而攻之,以黄巢一介布衣,能当天下群雄乎,是为必败二也;......”
上面列举的理由都是有板有眼、有理有据,看得这位巡逻的卫士大汗淋漓,脸色发白,而就在这当口,很多卫士被箭声惊醒,悄然取下弓箭,摘下布条,有识字的当即就看了起来,不识字的也小声地向识字的人追问了起来。
巡逻队正发现大事不妙,连忙下令让人将羽箭上缴,不过这个时候,很多人虽然佯作拔箭上缴,却悄无声息地将布条揣入怀中。
朱温夜间也被麾下吵醒,问明缘由,立刻神情大变,天还没亮就大索军营,收缴粗布,可是依旧少了很多带有“黄巢必败”字样的布锦,情知大事不妙的他,连忙召开紧急军议。
很多草军战将、谋士都被此事惊醒,披挂、穿戴整齐,接连进入中军大帐,大帐明烛、油灯高燃,亮如白昼。
朱温坐在首位上,脸色阴沉得都能滴下水来,环顾左右武,沉声道:“郑畋果然老而弥辣,这一招的确阴损,妄图不费一兵一卒就想要击溃我数万大军,其心可诛。诸位,眼下如何应付,还请诸位竭尽所能平息此事,若是不然,我们就不用打了,干脆准备跑路算了。”
朱温麾下能人不少,现在是紧急军议,大帐中就站立着数十位武,大家接过粗布条,相互传阅起来,一时间倒是没人开口。
盏茶功夫,传阅完毕,一名彪悍的大将挺身而出,拱手道:“将军,现在军中谣言还未彻底散开,我们不妨趁机兵发渭南,和郑畋决一死战,尚有一搏之力,以实际战绩打破谣言。”
本章完
第41章 草军反击
这名大将不是别人,正是朱温亲信牙兵大将庞师古,他在朱温心中十分有分量,而且他此言中肯,不失为权宜之计。
“不可”庞师古言罢,一名幞头马脸的儒雅青年立刻出声制止道,这人名叫李振,乃朱温首席谋士。
李振乃唐朝司空李抱真曾孙,家道中落,屡试不第,一怒之下投奔了草军,正好为朱温所赏识,现在是朱温第一顺位谋士。
“莫非李兄有办法平息此事?”庞师古狐疑地看向他。
李振没有看他,而是向着朱温道:“将军,勤王大军之所以和我们相互对峙,乃是为了收复长安,他们是攻击的一方,我们是防守的一方,现在兵力相差不大,这个攻守之位千万不可互换,以逸待劳、以应各路勤王大军,乃是稳中求胜不二之选。”
“我曾研究过郑畋,属下坦言,大唐若是还有忠臣,那么这个郑畋,毫无疑问就是其中一个,他这一生做过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梧州刺史,而作为节度使领兵作战,他还是个新手,这说明此人在兵法韬略方面,纸上谈兵之筹谋,远多于实际统率。”
“如今之势,勤王军和我等相持不下,敌人却一针见血地使用出如此犀利的攻心之计来对付我们,这不是郑畋的作风,他没有这个眼力和决断,更没有把握时机的分寸。”
朱温闻言,神情更加凝重,疑惑道:“莫非联军之中有能人?”
“不错,将军,即便我们平息了谣言,可是此人不除,定然会给我们造成大麻烦。”李振拱手诚挚地望向朱温道。
朱温垂首沉思了一会儿,突然抬起头来,大声道:“来人,去给我查查,看看这个攻心计到底是谁提出的。”
“李振,平息这次事件,就交给你了。”朱温吩咐人去查献策之人后,就对李振道。
“诺”
自从攻心计发出之后,最初几天,陆续有草军卫士溃逃,而朱璃趁机让周德威带着孟绝海去收拢,陆陆续续也收拢了千把人。
可是几天之后,对面已经遏制住了逃兵,倒是让联军一方高兴没几天,又开始苦思对策起来,非是攻心之计不好,而是草军能人太多,对此朱璃不得不叹服。
不过攻心计虽然被对方平息了,但却也让对方溃逃了将近一万多的卫士,并非毫无成果,让联军各位大佬也指责不了什么。
李振平息朱璃的攻心计,倒是破费了一番手脚,有了恐惧和迷惘的草军卫士,可不是轻易就会被忽悠的。
他先是召集众将,将朱温的战绩一一列举,让他们在草军中宣传,朱温在义军中的战绩确实不容置疑,虽然不是逢战必胜,但也十之八、九能胜,倒是稳住了部分草军的军心,朱璃针对的是黄巢必败,可朱温在自己的部下面前,威望还是无人能及的。
相似小说推荐
-
乱世栋梁 (米糕羊) 起点VIP2021-05-22完结265.62万字 2.9万总推荐天下三分,北有东西二魏,南有半壁萧梁。然而内忧外患之下,江南繁...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