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乱世栋梁 (米糕羊)


  无论如何,他们都要确保热气球维持安全高度,平安飞越周营上空,飞过渭水,在渭水北岸己方控制区降落。
  若是操作失误,或者风向有变,导致热气球在敌人控制地区降落,那就惨了。
  所以,执行任务前,每个人都写了遗书,以防万一。
  不过,如今南风(偏东南风)强劲,楚军热气球以较快的速度,从白鹿原堰坝飞到灞桥附近周营上空。
  又快速飞越周营上空,在燃料烧得差不多后,勉强飞过渭水,在北岸己方军营附近下降。
  热气球还没落地,就有一大群人跑到下方等着,抓住吊篮放下的长绳,如同拔河一般,把热气球“扯下来”。
  不是这些兵卒急不可耐,实在是军情紧急:诸位将军和参谋,就等着此次“空中侦察”的结果。
  一旦确定了,就要……
  马奇一只脚刚跨过吊篮,另一只脚还没跨过来,就被人扯着:“图呢?图呢?”
  马奇扬了扬手中的画板:“在这……哎哟莫要硬扯啊,老子的裤裆挂住了!!!”
  “赶紧的,去大帐!!诸位将军都等着看呢!!”
  “急也不急在这一下,我的裤裆……哎哟!!!!疼啊!!!”
  ……
  灞桥东,显得有些冷清的楚军大营里,主帅、皇太子李昉,坐在空荡荡的中军帐里,闭目养神。
  面前案上,摆着形势图,其上绘着灞桥、白鹿原、长安、渭水北岸地形,以及敌我形势。
  又有一张素描网格图摆在一旁,是刚送到不久的“鸟瞰图”。
  “鸟瞰图”是热气球侦查队的侦查结果,已经第一时间送到他这里,但无论有没有这个结果,都不会对今日的既定作战计划形成实质影响。
  无非是有了“鸟瞰图”后,己方能掌握灞桥西周军大营的内部布局,将士进攻时能够更加“有的放矢”。
  他睁开眼睛,看了看怀表。
  指针指向十点五十分,距离进攻,还剩十分钟。
  这是关系到天下局势的决战,而他虽然是参战一方的主帅,却不过是旁观者罢了。
  李昉收起怀表,继续坐着,一动不动,回想之前收到的急报。
  两天前,他父亲在开封行宫,招待结拜兄长李义孙。
  父亲和李义孙的事情,李昉出征时,已经听父亲说过了,所以,官军进入关中后,顺利接应李义孙及其家人,并送其一家去开封。
  却没想到,李义孙幼子的奶娘,是刺客。
  刺客于筵席上行刺,差点就得手。
  父亲在亲笔信中简要说了事情经过,并让他放心,说不过这次刺杀是有惊无险。
  但李昉明白,父亲轻描淡写的后面,是生死一瞬间。
  他一直在提防刺客,却没想到,刺客直奔父亲而去,并且是以让人未曾提防的身份,突然发难。
  也亏得刺客未能得手,否则……
  李昉不敢想象若刺客得手,父亲遇刺身亡后,会是什么局面。
  毫无疑问,他必须立刻赶回开封,至于前线战事……就只能交给长史,交给参谋部。
  他即便及时赶回去,继位,接下来,要如何稳住局势?
  那些臣服于父亲的人,未必信服他这个“孺子”,尤其前朝(萧梁)旧臣,这些人当年既然能够抛弃萧氏,之后抛弃李氏,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件事(皇帝若遇刺身亡)的后果,不能深思,因为越想就越让他后背发凉。
  所以,李昉庆幸之余颇为恼怒:等拿下长安城,幕后主使,决不轻饶!!
  他心中下了决心,怒火蹭蹭蹭窜起来,但很快恢复理智。
  先打赢再说。
  李昉再次看起那“鸟瞰图”,李昉的思绪,飞到了渭北大营。
  他是挂名主帅,具体军务,由长史主持,必要时,才会对参谋部做出指示,而具体作战,也是参谋部来指挥。
  所以,他不会出现在前线,不需要现场指挥。
  那么,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兵马集结在渭北大营,灞桥东的大营必然成为空壳。
  这么安排,就是为了避开灞水上游白鹿原附近的蓄水堰坝。
  参谋们认为,不值得为了那个堰坝投入过多的精力和兵力,不需要浪费时间,跟着周军的“节奏”打仗。
  己方不如直接在灞水入渭水河口的上游、长安北侧,对长安发动进攻。
  如此一来,驻扎白鹿原的周军,就只能作壁上观,周国等同于损失至少三分之一的兵力。
  而己方灞桥大营,虽然是个空壳,但靠着火炮组成的防御阵地,完全可以挡住周军的猛攻。
  所以,他可以在灞桥大营待着,等决战的结果。
  这种等待,让李昉坐立不安,他虽然对官军的实力有信心,但负隅顽抗的周军,或许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决战会打成什么样子,他心里没底。
  己方分兵,在渭水北岸扎营,周军必然有所防备,事实也是如此:周军在渭水南岸打下许多木桩,又挖掘壕沟,各类防御工事一应俱全。
  官军得先过渭水,突破“木桩阵”,才能初步在南岸安稳脚跟。
  但周军不可能等着楚军从容过河,必然全力扑来,恶战在所难免,打起来后,战事会顺利么?
  李昉想着想着,坐不住了,起身在帐内来回走动。
  他真想亲临战场,亲眼看战局发展,而不是在另一个地方坐等,等着人来通传战报。
  “轰”,西北方向有雷声传来,李昉立刻走出大帐,循声望去。
  现在头顶上是蓝天白云,不可能是天上打雷,所以这声音必然是炮声。
  李昉再次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现在是十一点正。
  炮声来自渭北大营方向。
  决战,开始了。


第二百三十三章 决战
  连绵不绝的爆炸声中,渭水南岸硝烟弥漫,周军布置多日的河岸防线,消失在浓烟和火光里。
  大量楚军兵卒接着烟雾掩护,从北岸冲入渭水之中。
  他们以血肉之躯为木桩,开始搭建一道道过河便桥。
  这里的渭水河段,水位不深,所以挑选过身高的兵卒们站在河中,至少能把头露出水面。
  先有人过河,拉起一条条横跨河面的缆绳,其他人用一边胳膊夹着缆绳,确保自己不被河水冲歪,再用肩膀扛着长木,搭起便桥的骨架。
  随后,工兵拖着预制的一卷卷“折叠桥面”,沿着这些“骨架”向前走,将桥面“展开”。
  便桥刚搭好,就有兵卒登桥。
  脚步声中,一支支楚军纵队踏着便桥过河,而南岸地界,周军骑兵正从远处向这边赶来。
  步兵们很快踏上南岸滩涂,滩涂上木桩遍地,远处地面又有壕沟纵横,沟中遍布粪便和竹签。
  种种困难,却挡不住楚兵们的前进步伐,他们快速穿越木桩阵,扛着长梯架在壕沟上,搭起一座座壕桥。
  因为训练有素,楚军的推进速度很快,跨越障碍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先登”冲进残破的周军营垒,“清理”现场及障碍,为后续军队过河开个好头。
  周军骑兵渐渐变多,过河、穿越障碍的楚兵也越来越多,随后,队中鼓手根据军令,按照带队尉官的要求,有节奏的敲打起腰鼓。
  密集如雨点的鼓声中,穿越壕沟的一个个楚军纵队,开始变换队形,背靠壕沟,由纵队变成横队。
  这样的队形变换,他们操练了无数次,所以即便河边泥沙柔软,走在上面容易摔倒,但纵队还是变成了横队。
  以红旗飘扬的中军为基准点,一个个横队连在一起(相互间有缝隙),构成宽度超过数里的大型横阵。
  横阵缓缓前进,腾出身后空间,以便后续跨越壕沟的友军有足够的空地可以列阵。
  不一会,第二道大横阵快速成型,同样背靠壕沟。
  于是,楚军渡河后的第一道前沿屏障成型。
  这道屏障,是无数人构成的人墙,与远处巍峨的长安城墙形成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集结完毕的周军骑兵,已经做好了冲锋的准备。
  其后,长矛如林,那是大量步兵在集结,开始列阵。
  然而渭水河边鼓声不停,列阵完毕的楚兵依旧踩着鼓点声,整齐划一的列队向前走,迎向敌骑。
  缓缓地行进之中,队列不乱,每个小队的兵卒,以标准姿势端着手中燧发火铳,眼睛看着前方,但眼角余光者时不时看向本队旗帜。
  小队旗手,则看着中队旗帜。
  中队旗手,看着中军旗帜。
  庞大的横阵,保持着大致的直线,逼近周军。
  和周军军阵的长矛如林不同,楚军军阵的长矛阵十分单薄,仅有最前面一道。
  周军军阵响起号角声,骑兵出击,分成多股扑向这不以长矛列阵的对手。
  周军将士看得清楚:楚军军阵并无骑兵护卫,因为过河的骑兵还未成规模,甚至无法从容跨越那几道长长的壕沟。
  所以,这些过河的楚军步兵,处于“半渡”的状态,没有后援。
  想要靠前面那薄薄一道长矛防线,抵御己方骑兵冲击,简直是妄想!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