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计划,官军拿下巴县后,要分兵两路,一路从巴县北上,沿着涪水过遂州(州治遂宁),抵达潼州(州治巴西)。
巴西,正好位于成都(西南方向)和剑阁(东北方向)之间,可以卡住关中、汉中周军西援成都的通道。
此为阻援。
另一路,继续沿江西进,过青衣(青衣水),转北,沿着岷水而行,进入成都地界。
此为攻城。
如此安排,相比晋时桓温伐蜀,多了一路:分兵沿涪水北上。
当时占据蜀地的是成汉国,外无强援,所以兵力万余的晋军直取成都即可,本身兵力也少,要分兵就是自寻死路。
现在,官军要取成都,必须分兵阻援,因为关中方向会有援军救成都。
此为既定方案。
可若是把“攻城阻援”,变成“围城打援”呢?
即官军接下来要解决的首要目标,从成都变成自东北而来的周国援军。
这种打法,和之前候在白帝城外,等着益州援军抵达再一起收拾,是同样的道理。
先歼灭敌军野战力量,再去取缺兵少将、外无援兵的城池。
若如此,抵达潼州巴西的军队,是主攻,沿着长江(再往前是岷水)去成都的军队是偏师,掣肘成都守军即可。
这么布置,有个问题:主攻的军队驻扎巴西,若周国援军迟迟不来,那么是东攻剑阁还是西攻成都?
东攻,就是再度分兵,摊薄兵力,一旦成都这边战局出现变数,满盘皆输(哪怕变数的出现几率很小)。
若西攻,而周国援军突然从东边冲出来了,怎么应对?
又要攻城,又要打援,同样会摊薄兵力,很容易出意外。
如何取舍,完全取决于周国增援益州的兵马,是否会很快出剑阁。
类似赌,赢了,收益很大,输了,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
夜,江南岸,巴县城内,暂做行辕的公廨里,梁森琢磨着地图。
今日他召集诸将议事,对接下来的行军路线进行了讨论,他提出了一个战术:
兵是要分,却不是在巴县分。
而是主力沿着涪水北上,过遂州遂宁,取潼州巴西。
到了巴西,再分兵:一路西进去攻成都,一路东进取剑阁(前提是周国援军尚未出剑阁)。
和既定方案明显不同。
这样做的好处,是后勤稳,只有涪水这一条“粮道”,可以集中使用船只来运送各类辎重和补给。
对于后勤线(水路)的保护,所需兵力较少,能节省兵力。
在巴西分兵,东、西二路兵马背靠背,不怕有人偷袭。
成都周军已经不具备主动出击、决战的能力,而东边汉中乃至关中的周军是否及时来援,都不影响己方依托巴西对成都展开攻势。
若周国援军来得慢,己方只要拿下剑阁,即便没有火炮,也完全可以把对方的主力挡在剑阁以东。
然后从容集结兵力,拿下成都。
若对方援军来得快,那正好,己方主力集结在巴西,先收拾了援军(打援),然后再取孤立无援的成都。
但这么做,会导致拿下成都的时间变长。
兵贵神速,己方明显有优势,为何要浪费时间呢?
梁森在会上没有说的一个原因,是政治原因。
二十多年前,魏国(西魏)趁火打劫,夺了梁国的蜀地,随后,蜀地不少豪强起兵反抗,战火持续了数年,才慢慢平息。
这些地方豪强之所以起兵,未必是心向建康朝廷,无非是想趁着魏军入蜀立足未稳,来个浑水摸鱼。
梁国丧失了对蜀地的控制,而魏军若是被他们赶跑了,接下来,他们不就是当地的土霸王了?
梁森读过史书,知道当年晋时桓温伐蜀之后,蜀地依旧乱了几年。
为什么会这样?
有成汉国旧臣发动叛乱,甚至再次占了成都,故而桓温伐蜀、拿下成都后,又过了将近三年,蜀地才稳定下来。
再后来,刘裕掌权时,蜀地爆发叛乱,驻军造反,妄图割地自立,刘裕派兵入蜀,费了一番力气才平定叛乱。
所以,此次朝廷复蜀,李笠让他挂帅,首先是因为信任,信任他的忠诚和能力,要让他复蜀之后,坐镇益州,稳定局势。
一防地头蛇闹事、浑水摸鱼,二防驻军造反。
别又乱个几年,朝廷反复派兵入蜀平乱,如此反复折腾,到头来受罪的还是百姓。
基于这个原因,梁森要适当拖延时间。
取成都的时间延长,并不是坏事,他能趁机对付一下各地的地头蛇。
譬如,要求对方派人助战,要求对方支援粮草。
不服从的,顺势铲除;服从的,授其子弟军职,使其在军中办事,如同人质。
只要把剑阁这个大门关上,对付起蜀地的地头蛇们,那就是“关门打狗”,轻松许多。
若速下成都,益州战事很快结束,反倒不好找借口折腾这些地头蛇。
如此理由,不好当众说出来,毕竟当初,官军在河北收拾地头蛇时,也是只做不说。
梁森想得明白,决定直取潼关巴西,再分兵,至于周国的援军,会不会“及时”出剑阁,往巴西乃至成都而去,他也很期盼。
你们派来援蜀的兵马越多,关中能用的兵马就越少,这就是放血。
所以,朝廷才先攻蜀!
。
第二百章 唯快不破
傍晚,天气昏暗,北风呼啸,涪水畔,连日赶路的楚军骑兵,在河边村落稍作休息。
村子规模不小,但却是人去房空,很明显,村民已经躲到别处,避开刀兵。
楚军将士也不客气,在村子四处搜寻可用物资,劈门、梁做柴,点了烧水、煮方便面以及取暖。
官军已经拿下遂州,他们作为前军继续北上,要抓紧时间赶赴北面的潼州,尽快拿下州治巴西。
现在,他们距离巴西只有三十多里,而前出的斥候已经传回敌情:巴西以东(东北)方向,已经有周军出了剑阁。
这是入蜀增援的周军,动作很快,看来,要有一场恶战了。
率军北上的行军都督周罗睺,顾不得休息,在村里巡视,看看部下的情况如何。
又转到村边,看看马的情况如何。
却见大量马匹在村边草地里吃草,他走上前,弯腰摸了摸草丛,发现草叶湿漉漉的。
今日有雨,不大,但草已经被弄湿,雨水又凉,马吃了这样的草,很容易拉肚子。
但眼前这些马,十分耐粗食,一路过来,吃各种野草,无论干湿,没见出什么问题。
周罗睺又看向河边,见不少军马在饮水,走过去探手摸水,河水冰凉。
若是那些高头大马,这般不讲究的吃喝,很容易拉肚子,可眼前这些其貌不扬的马却不会。
因为一路上都是这么过来的。
周罗睺仔细了解马的情况,因为这一点很重要:他们骑马赶路,求得就是一个“快”字,要赶在周国援军抵达巴西前,先一步赶到。
所以,此次出击的“配置”是一人三马,全军三千余人,就有马匹近万。
这可是不得了的数字,据说当初,梁国时期,蜀地尚未被魏国侵占时,蜀地梁军的所有战马,也就这个数。
而现在,仅仅是他率领的前军,就有这么多马。
这一人三马之中,有一匹为强壮的战马,作战时才会骑乘,行军时驮着干粮、被褥,分量不重。
另两匹都是身材一般的普通马,其貌不扬,一匹作为骑兵的代步马,另一匹驮着铠甲、武器。
这种普通马,不讲究吃喝,耐力好,所以周罗睺所部兵马能做到日行二百里,尽可能快的前往潼州巴西。
当然,马这么多,不可能都聚在这村子周围,周罗睺的队伍,分前、中、后三个部分,依次行军,扎营也在不同的地方(前、中、后)。
不然,这么多马聚在一起,哪有那么多野草吃。
他仔细问过马的情况,确定没有问题,转回村中。
如今已是新年,村里的“年味”很明显,但是,主人家已不知去向,反倒是他们这些不速之客占了房屋。
今晚就凑合着休息一下,明日继续赶路。
或者说,明日就要和周军前锋交战了。
因为对方肯定也知道遂宁易主,判断出己方接下来要取巴西。
巴西挡在剑阁和成都之间,控制在谁手中,确定了接下来成都由谁控制,所以对方不会慢吞吞行军。
兵贵神速,官军求“快”,周军也会求“快”。
双方都快的话,到最后,就是“撞”在一起。
周罗睺看着煮好的方便面,想着自己手上有近万匹马,不由得信心满满:有这么多马,哪里去不得?
策马疾驰沙场,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这不就是他年少时的梦想么?
周罗睺是江州寻阳人,因为家境殷实,所以年少时就经常飞鹰走狗,十五岁便弓马娴熟,聚集亡命,想要有一番作为。
祖父见他如此行事,让改,他不改。
让他读书,他把书都扔了。
于是祖父骂他是败家子,长大后迟早要闯祸、连累家族。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