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流淌的洛水,李义孙想起之前,那被人掘开的蓄水堰坝。
他是楚国的内应,暗中向楚军通传伊、洛地区周军的动向,其中包括宜阳周军在洛水筑坝蓄水一事。
九曲坂一战,守坝的周兵,是被他派去的人解决,待得看见了焰火信号后,决堤放水。
这水一放,导致周军大败,宜阳也守不住了。
按说,他该设法留下,譬如断后,然后因为“力战不敌”,不得不向楚军投降。
这也是他的结拜兄弟、楚国皇帝李笠的安排。
但是,李义孙不能这么做,因为他的侄子李人杰如今在关中。
李义孙觉得自己若投降楚军,李人杰一家可能会倒霉。
李人杰是李义孙兄长李延孙的独子,若李人杰及其子因为他而丧命,李义孙觉得对不起兄长的在天之灵。
所以,他只能随着大军撤退,这一撤,也不知,接下来还会经历什么。
毫无疑问,楚国统一天下的脚步不会停止,或许不久之后,楚军就会兵临长安,届时,他要如何保全自己和侄子一家呢?
只能到时再说。
想着想着,李义孙觉得有些感慨,他父兄的在天之灵,知道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也不知会不会生气。
李义孙的父亲李长寿,兄长李延孙,都是作为朝廷的忠臣,不断征战。
李长寿孤军守城、城破后被俘,宁死不屈,被敌军主帅侯景杀害,而李延孙是因为长史意图投东贼(东魏),被杀害。
李延孙死后,李义孙和姊夫韦法保很快平叛,稳住了局势,韦法保随后挑起大梁,坐镇阙南,率领将士与东贼周旋。
最后,战死沙场。
现在,他李二郎贪生怕死,卖国求荣?
暗地里做内应,决堤放水,淹死了多少将士?
那可是近十万人,十万条命!
李义孙心中想着事情,想起李笠亲笔信中的内容。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乱了将近三百年,是时候结束了。
能够让天下统一,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日子的朝廷,才是值得效忠的朝廷。
想到这里,李义孙有些纷乱的心,平静下来。
抬头看天,看着蓝天白云。
李笠当年,还是个少年时,就杀了李家的仇人,让李延孙的大仇得报。
过了几年,李笠竟然击败了侯景,并将其生擒,在建康游街之后“脔割”,让李义孙的杀父之仇得报。
所以,哪怕仅仅是报恩,他给李笠做内应,也是应该的。
李义孙觉得李笠说得对,天下乱了将近三百年,这乱世,是该结束了。
……
洛阳东郊,风尘仆仆的皇太子李昉,看着荒芜的洛阳城廓,看着城廓西北角的金墉城,以及眼前静静流淌的洛水,感慨万千。
官军收复洛阳,他奉父亲之命来洛阳现场勘查,为接下来的重建做准备。
而闻名天下的洛阳城,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李昉想起了往事。
四十多年前,梁国大通二年,魏国发生内乱,梁国将军陈庆之,奉命率军护送在梁国避难的魏国宗室元颢北上。
陈庆之所部兵马,连战皆捷、长驱直入,成功护送元颢到魏都洛阳。
当时的洛阳,虽然刚经历了河阴之变,但作为北朝都城,繁华依旧。
陈庆之入洛阳之后,为洛阳的繁华所震撼,与洛阳士人接触后,惊叹“衣冠人物尽在中原”。
如今,四十多年后,南军再次收复洛阳,而此时的洛阳,已经残破不堪,和陈庆之当年看到的洛阳,截然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
陪同李昉来洛阳的尚书左仆射祖珽,及其他官员,现场讲解起来。
当初,魏帝元修与权臣高欢决裂,率部入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随后另立皇帝,并迁都邺城。
并将洛阳及周边地区(河南郡)四十万户迁至邺城。
四十万户,以一户五人计,就是二百万人,这么多人被迁走,河南郡自然为之一空。
洛阳瞬间变得冷清起来。
从那以后,东西魏围绕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反复争夺,并数次爆发大战,进一步导致洛阳衰落。
因为当地人口不足,粮食产出不多,无法供养太多驻军,所以,驻防洛阳的东魏/齐国军队,平日里的数量有限。
人少,自然无法守住偌大的洛阳城,于是,将洛阳城西北角的金墉城作为据点、堡垒。
金墉城相比洛阳城,不大,但数千兵力据守,正合适,城墙坚固,即便是数倍于己的大军围攻,急切间也攻不下来。
而且金墉城的位置很关键:挡住了洛阳城北和北面邙山之间的陆地通道。
洛阳城南临洛水,北望邙山,陆上通道,就是北城墙和邙山南麓的狭长平地通道。
历次围绕洛阳爆发的战争,这条通道就是步骑往来东西的咽喉。
位于洛阳城西北角的金墉城,刚好卡住这个咽喉,任何想要围攻洛阳的军队,都必须解决控制邙山、金墉城,才能从容围城。
但金墉城的驻军不需要太多,这些年来,一旦西魏/周国军队逼近洛阳,邺城那边自然会调动兵马救洛阳。
至于原来的洛阳城,城内大多荒芜,多为聚落般的民宅,以及随军家属的住处。
当年那些王公贵族的宅邸,如今已经化作农田或者菜地,再也不是四十多年前,陈庆之入洛时见到的那个繁华大都会。
李昉一边听介绍,一边骑马在城中转悠,转了几圈下来,对洛阳城现状有了了解,看着眼前一片荒芜,只觉心都凉了。
所谓的重建,基本上都是从无到有,工程量不比新建少。
甚至还得先清理大量废墟。
自汉以来,洛阳城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无数次大兴土木,在地里留下了太多的痕迹。
如今再重建,仿佛是在一处反复拆建以至于地都松软了的祖宅地基上,再建新宅。
亦或是将栋梁都已经腐朽不堪的老宅子粉刷一新,凑合着住。
当天下统一后,国都洛阳,应该是焕然一新,怎么能是这种修修补补的样子?
祖珽见皇太子一脸郁闷的表情,提议:
“殿下,如今的洛阳,已经太旧了,别的不说,井水大多变得苦涩、浑浊,与其在旧址重建,不如别选城址,新建。”
第一百五十三章 动员
晋阳东郊,楚军大营,各部兵卒聚集在各自营地里,听军司(类似监军)们讲述晋阳的情况。
楚军兵临晋阳城下,之前已经和晋阳齐军打了十余场仗,如今后续兵马源源不断赶到,官军已经围了晋阳。
攻城战即将开始,军司们此举是要进行战前动员。
战前动员,是军司们的一项职责,目的是要让参战的普通兵卒明白,接下来的仗,其战场环境如何,天气可能会如何,敌军概况如何。
并告诉兵卒们,交战时若是己方胜了,追击时要注意什么;
若己方败了,撤退时,该怎么“有序撤退”。
而且还要重申军纪,尽可能让兵卒们做好战斗准备。
现在,各部军司向兵卒讲晋阳概况,目的是让大伙意识到,守卫晋阳的齐军,其作战意志会有多坚韧。
“晋阳,是高氏的霸府所在,是高氏起家的根基!”
某部营地,临时用几个木箱搭起来的讲台上,一名军司向席地而坐的兵卒们,讲述着晋阳对齐国的重要意义。
“齐国有两个国都,一个是邺城,一个是晋阳,邺城管文,晋阳管武,所以晋阳这里,是齐军精锐集结的地方。”
“这些齐军精锐有个名号,叫做九州军士!”
“什么是九州?就是齐国并州尚书省下辖并、肆、汾、恒、云、朔、显、蔚、燕九州。”
“这九州的军人,就是四十多年前,魏国的六镇军民,不下二十万人,以及在这四十年间从血与火中活下来的北地军人。”
“他们是专门打仗的军户,亦或是在战争中活下来的老兵,连续两代人,经历了魏国末年的无数战争。”
“是高家,给了他们如今的地位,免劳役,还有各种福利,他们对高家的忠心,不是那些河北豪强可以比的。”
“所以,当我军破城后,这些九州军士,连同其家人,未必会乖乖的投降,他们很可能会负隅顽抗!”
话说到这里,许多兵卒不以为然,毕竟官军向晋阳靠近的时候,晋阳齐军也屡次出击,和他们交锋。
结果呢?什么九州军士,还不是一样打败仗,如今缩在城里不敢出来?
军司见兵卒们一脸轻松,便发问:“那么,我们攻入晋阳后,在街道上,碰到的敌人,若是手持棍棒,甚至向我们扔石头的老弱妇孺,该怎么办?”
这一问,让许多人愕然:老弱妇孺?扔石头?不会吧?
军司又说:“你们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那好,我举个例子。”
“魏国的六镇军民,是在北境吃风沙的卑贱军户,本来日子要过不下去了,是同乡的高欢,带着他们不断打胜仗。”
“于是,来到并州及周边各州定居,过好日子。”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