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中原自古就是官本位社会,某个富甲一方的大家族,若没有“官”字护体,当地县令就能让其欲仙欲死。
若族中子弟当了官,家族便有了保障,至少不那么容易被欺负。
科举考试,就是让大小地主、大小家族们获取体制内“护身符”的最佳途径,这个道理,河北地区的地主们会想明白的。
河北地区的现状,就是各地局势稳定,当然,不满和愤怒,依旧潜伏在许多人心中。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以及各地地头蛇,在楚军攻略河北时,遭受了重大的财产损失,说心中没有恨,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只要保持局势持续稳定,尝到了科举甜头的地主们,有了进入体制的稳固通道和上升空间,想造反的人,自然就成不了气候。
李笠和相州官员们聊了一会,看看四周,看着这昔日的齐国皇宫、如今的相州州学,以及正在进行的科举考试,忽然想到了一首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虽然这里是邺城不是建康,但意境有些相似。
他确信,旧的时代即将被新的时代取而代之,各种规矩也会随之改变。
第一百二十一章 繁殖
上午,邺城西,昔日的御苑华林苑内,李笠行走在一个个大池塘边,视察特色鱼——脆鲩的饲养情况。
几名宫女跟在李笠身边,其中,张丽华走在最前面,就在李笠身边。
此次皇帝御驾亲征,她主动请缨,侍奉皇帝,虽然还是没有发生什么,但跟着军队行军,走完全程,证明了自己很能吃苦。
现在仗已经打完了,皇帝来华林苑巡视,顺便带她来这里转转,算是散散心,奖励她的出色表现。
身着淡黄色衣裙的张丽华,特意散去总角发髻,将一头秀发盘在脑后,宛若灵蛇,有别样风情。
至于身着青色衣裙的另外几位宫女,自然就是衬托“黄花”的绿叶。
张丽华跟在皇帝身边,左顾右盼,看着眼前的“山水”,颇为好奇。
华林苑内有大型人工景观湖,现在大部分都已经被改造为鱼塘。
又有一部分景观湖区域,成了马监草场的地盘,平日里有大量马在湖边喝水,远远看去蔚为壮观。
华林苑内,围绕着人工湖以及人工山岳建起来的亭台楼阁,如今已拆除了接近八成,只留下那些位置不错的景观亭。
偌大的御苑,如今的建筑物主要是宿舍、库房以及各地点供人值守的小楼,还有些“涉密”的寻常院落建筑。
所以这里根本就看不出昔日“仙境”的模样。
一行人来到一处鱼塘边,不一会,饲养员从鱼塘里捞起几条鱼,李笠让张丽华辨认。
张丽华很快就给出答案:“这是鲩鱼。”
“确定?”李笠问,明显有言外之意,张丽华听出来了,却故作坚持:“这就是鲩鱼。”
李笠点点头:“也不能说错,毕竟,脆鲩也是鲩鱼。”
“呀,这是脆鲩?怎么和寻常鲩鱼的样貌相同?”张丽华惊讶道,当然,这其中带着些许演技。
“因为脆鲩也是鲩鱼,长得当然相同。”李笠再次强调,看着被放回鱼塘的鱼,又看看这片规模不小的鱼塘群,
脆鲩是鲩鱼,但肉质和寻常鲩鱼有所不同。
其肉若如同寻常鲩鱼一样烹调,煮不烂(相对而言),吃起来很脆,口感很奇怪。
所以,一开始脆鲩的销路很差,若不是销售的时候店家特地强调肉质特点,很多人会认为这鱼是变质的。
但是,搭配特定的烹饪、食用方式,让脆鲩打开了市场,其中一种吃法,是打火锅。
脆鲩的肉煮不烂(相对而言),翻炒的时候也不容易碎,所以是打火锅、爆炒的不错食材。
而且,脆鲩只有李笠名下产业能养出来,稀缺性加上肉质的特殊性,使得脆鲩的价格比起寻常鲩鱼要高很多,却供不应求。
没有人知道这脆鲩鱼种是从哪里弄来的,也不可能有人找到脆鲩的天然繁殖之地。
仿佛就只有皇家产业,才能繁殖这种很特别的鲩鱼。
当然,外人根本就不知道具体的秘密:脆鲩之所以会成为脆鲩,全都是吃了某种食物的缘故。
寻常的鲩鱼,在长到大概两三斤的时候,开始吃这种食物,等到体重翻倍后,其肉质就和寻常鲩鱼有了不同,变成了脆鲩。
所以,脆鲩的养殖,和鱼种无关,和养殖环境无关,只跟某种食物有关。
不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是不可能繁殖、饲养脆鲩的。
李笠当然知道,因为脆鲩的出现,是在二十世纪后期,人们意外发现的结果,那种食物为蚕豆。
这个时代,蚕豆又被人称为胡豆。
鲩鱼吃蚕豆蜕变成脆鲩,他知道原理大概如下:
生的蚕豆,带有一种成分,即“蚕豆病”(溶血病)的致病因子。
据说人生吃蚕豆后,有一定几率中招,患上急性溶血病,所以蚕豆最好煮熟了再吃。
而鲩鱼吃蚕豆却不会感染这种病,因为体内有特殊的生物酶,和蚕豆的致病因子抗衡。
致病因子溶血,鲩鱼体内生物酶“凝血”,长期拉锯之后,就导致肉质发生异变。
体现出来的特性就是煮不烂,肉质脆,十分适合切片下火锅。
所以,长期食用蚕豆的鲩鱼,还是鲩鱼,之所以肉质特别,是因为经过了“生物化学反应”。
这种知识,现代人都不一定懂,更别说“当代人”了。
李笠看完鱼,沿着道路向前走,指着周围大量波光粼粼的鱼塘,对张丽华说:“当年,赵国国君石虎为了修建这御苑,调集了十余万劳动力……”
李笠讲起邺城华林苑的过去,张丽华认真的听着,但其实注意力不在这上面。
此次皇帝出征,本来皇后要同行照顾,皇帝不同意,说太辛苦,让皇后留在开封。
也不同意贵妃跟着去受苦,而其他妃嫔有了身孕,当然也去不成。
皇帝无所谓身边有无“体己人”照顾,但皇后放心不下,于是,张丽华主动请缨,随军出征,照顾皇帝起居。
累是当然累,主要是行军条件确实艰苦,长途跋涉肯定不舒服,张丽华和几位随行的宫女,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当然,她们可以乘车,随着御营行军,不用终日骑马,也不需要日夜奔袭,并不会身处战场一线。
最危险的时候,就是官军在桑干城被突厥大军围困之时,不过张丽华可不怕,因为皇帝是不会打败仗的。
而她,要抓住机会。
出征后,交战之前,皇帝成日里和将军们开会,琢磨着如何对付突厥人,没那心思,所以张丽华不急。
可打了打胜仗后,班师回朝,皇帝也该放纵一下了,但张丽华还是没等到机会。
没有机会,鲫鱼如何能变成金鲫?
眼见着都到了邺城,离开封没多远了,已经到了适婚年纪的张丽华,愈发焦急起来:什么事都没发生,我不就白跑一趟了?
她好不容易,才有了单独陪伴陛下的机会,不甘心就这么浪费。
虽然张丽华知道自己必然会是皇帝的女人,而且年纪轻,得宠的机会多得是。
但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几位妃嫔有孕在身,她有更多机会,得皇帝更多宠爱。
不然,等那几位生完了,再次“轻装上阵”,即便皇帝要了她,她能分到的时间,就少了很多。
然而,皇帝的自制力极强,她想过很多办法“点火”,然而皇帝就是“烧不起来”
“是金鲫,这里的金鲫,数量也不少。”李笠忽然说话,打断了张丽华的思绪,她定睛一看,看见眼前鱼塘里,有不少红黄色的鱼在游动。
鱼塘水是一片浅绿,许多鲫鱼游在水中,身形不是很明显。
但红黄色的金鲫却不同,因为颜色鲜艳,很容易就引起人的注意,如同一朵朵摇曳的红花,在一片碧绿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漂亮。
“脆鲩在邺城,供不应求。”李笠说着说着,又说到了生意经。
“而开鱼池养金鲫,也成了大户人家摆排场的手段,所以金鲫的销量不错,养金鲫的人家越来越多。”
“你看那边。”李笠指着远处一个院子,“那里,是个风水宝地,池中可以孵化鱼苗,所以,如今正是时节,孵化的鲩鱼苗,销往河北各地。”
这段话,有真有假,李笠不可能把秘密说出来,所以托词“风水宝地”。
而张丽华看上去很认真在听,实际上……
李笠提起鱼苗孵化,却轻轻带过,目的是点出鱼苗买卖如今“钱”途无量,这也是他在河北各地推广养鱼的原因之一。
虽然鱼苗孵化只在夏天进行,但这买卖不开张则已,一开张,可就是日进斗金。
然而张丽华却听差了,鱼苗孵化?繁殖?
繁殖?
陛下是在暗示我么?
想着想着,只觉面颊发烫,心跳加速。
李笠所说繁殖,想得还真就是鱼苗繁殖,以及马监繁殖马驹。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