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务之急是稳住局面,皇帝遇刺,幕后主使接下来必有动作,可以肯定目标必然是篡夺皇位。
那么,保护好皇太子就是当务之急。
而幕后主使是谁呢?
刺客为湘东王妃徐昭佩,那么,湘东王萧绎就有了极大地嫌疑。
然而徐昭佩和萧绎多年不和,关系势同水火,此事广为人知,所以萧绎未必就是幕后主使。
况且,世子萧方等也遇害身亡,说不定,其中别有内情。
再说,徐昭佩行刺皇帝做什么?能有什么好处?
不可能是为了萧绎,即便是为了萧绎,也不是这么个做法。
若是为了娘家人,那也太扯谈了。
陈霸先不知道该怎办,只能尽忠职守,提防任何人危害皇太子的安全,至于这无妄之灾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厄运,无暇多想。
事发突然,为了不惊动群臣,所以只有皇太子及几位重臣在此,其他皇子、宗室及藩王,还不知情。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必须赶紧应对。
可要如何应对?
陈霸先认为噩耗不能传出去,至少现在不能传出去,以免造成恐慌和混乱,为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皇太子要立刻掌握禁军,至少要控制住台城,做出相应布置。
然后,追查逆贼同党,将其幕后主使揪出来。
陈霸先正思索着,检查遗体的御医忽然低呼:“这,这不是湘东王妃,他是个男的!”
众人闻言赶紧看过去,却见御医拍了拍遗体的裆部:“是男的,是男的。”
再用沾水的布将“徐昭佩”的脸擦干净,擦去敷粉,萧大器仔细看了,发现此人面貌只是与湘东王妃有些相似。
因为脸上敷粉,所以能够以假乱真。
所以,并不是湘东王妃刺杀皇帝,而是刺客扮做湘东王妃,以举报刺客为由,来到御前,然后暴起发难。
因为刺客骗过了天子、世子,所以没人提防,以至于让刺客得手。
那么,如今在外面的文武官员之中,是否有逆贼同党?亦或是乐游苑中,还有多少逆贼党羽?
吏部尚书、萧大器表兄王褒赶紧出主意:“殿下!如今须得当机立断,请诸位皇子、藩王入见,宣布噩耗!”
其他几人闻言有些犹豫:向皇子、宗室宣布噩耗,即向在外宴饮的文武百官宣布噩耗。
那么,等同于皇太子临危即位,立刻定下君臣名分。
只是今日这么多文武官员在,消息一传出去,必然引起震动,虽然皇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但掌握大局需要时间。
按说应该封锁消息,说天子有恙,宴饮取消,御驾返回皇宫,文武官员各自散去。
然后,关闭建康诸门,再调集东宫卫士入宫,接管宫禁,并且召见宿卫诸将、掌握禁军。
把这几步做好,再传公卿、在京的诸位皇子、宗室入宫,宣布噩耗,并追查逆贼同党。
但是,行刺的主谋极大可能为外边宗室、文武官员中的某人,或者有同党在其中,所以,未必会给时间让皇太子从容掌握局面。
而刺客孤身行刺,得手了却也当场自刎,所以皇帝遇刺身亡的消息,可能主谋此刻未必知道。
对方无法确认皇帝是否还活着,或许暂时不敢轻举妄动,可一旦皇帝不露面、宣布身体有恙起驾回宫,那么……
对方铤而走险也不是不可能。
考虑到逆贼极大概率有后手,刺杀皇帝的主谋不是皇子就是宗室,待会一旦忽然发难,若皇太子早定君臣名分,应对起来反倒会更加从容些。
如今文武百官就在外面,皇太子又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只要噩耗一出,皇位毫无疑问该由皇太子来座。
两种处置,都各有道理,具体该怎么办,不好说,毕竟事发突然,大臣们都蒙了。
眼睛哭得红肿的萧大器,看着死不瞑目的父亲,缓缓说:“让有司传令,陛下身体有恙,起驾回宫,宴饮取消。”
王褒也不坚持主张:“是,殿下。”
刚说完,有宦者来报,说有几位皇子在外候见,想要面见陛下。
这下,帐内几位大臣犯了难:儿子关心父亲,特来问安,如何挡得住?
若挡,以什么理由挡?
当然,硬是要挡,说“陛下欠安,不能打扰”,倒也说得过去,可如此一来,幕后主使怕不是就明白了。
萧大器看着表兄,见其点点头,又看看其他几位,见没有反对意见,刚要传令,又有人入内。
带来一个消息:建康城内有几支兵马异常行动,意图不明。
所谓“异常”,指的是不同寻常,因为今日皇帝和大臣们在乐游苑宴饮,对于城中各部兵马的管束很严,不允许随意出动。
且兵马调动须得制局的命令,但制局未得皇帝允许,是不会下令调兵的。
今日城内能出动的兵马,都是禁军,那几支忽然出动的兵马,并不在其列。
王褒心急如焚:“殿下!既然逆贼开始动手,却不能让噩耗传出去,以免人心惶惶!”
其他几位大臣也意识到情况紧急,赶紧说:“殿下,还请下令,命诸军护卫乐游苑,文武官员未经许可,不得离开!”
“再让诸皇子、宗室候在帐外,不得与外官接触。”
话还没说完,外面吵起来:“我要见陛下,谁敢阻拦!”
听声音,却是皇子萧大成在嚷嚷。
萧大器担心弟弟乱嚷嚷坏事,便让王褒出去制止。
王褒出了大帐,见萧大成及几位皇子被侍卫们拦着,缓缓走向前,强作镇定:“陛下身体欠安,诸位殿下请勿高声喧哗。”
“王公!陛下情况如何?”
萧大成问,其他几个皇子看着王褒,同样是一脸担心的表情。
“陛下正在休息,请诸位殿下稍安勿躁。”王褒缓缓说着,极力压制心中不安:“陛下有令,诸位殿下及……”
话还没说完,声音戛然而止,王褒看着萧大成身后一个方向,目光呆滞,左右亦是如此。
萧大成见状觉得奇怪,回头看去,没发现什么异常。
再看王褒,只见这位面色发白,他又顺着王褒的视线看过去,愣住了。
却见不远处一棵树,树干上居然形成了四个黑色的大字:
元凶弑逆。
第九十七章 元凶
元凶弑逆,这四个字有特指,指的是刘宋时的一件大事。
元凶,即“元凶劭”,为宋文帝之太子刘劭,元嘉末年,刘劭发动宫变,弑父(弑君),后来众叛亲离,兵败身亡,被称为“元凶劭”或“元凶”。
元凶弑逆,指的就是刘劭弑父,或者指代太子弑君。
在许多树上出现的这四个字,明显是意有所指,不仅天子御帐附近树木出现字迹,就连群臣聚集处附近,也有零星树木上出现“元凶弑逆”。
目睹这一异状的文武官员,想到天子迟迟不露面,而皇太子及几位重臣亦离席而去,不由得浮想联翩。
但没过多久,许多鸟雀飞来,把树干上的字迹啄得残缺不全,在侍卫们的检查下,发现这些突然冒出来的字,为蚂蚁聚拢而成。
蚂蚁聚拢成字,莫非是天意?
并不是,仔细检查,这出现字迹的树干上,树皮有些许甜味,所以,是有人用糖水在树上写字。
仅用糖水写字,此时字迹不显,待得蚂蚁被糖水吸引而来,大量聚集,字才‘浮现’出来。
这一检查结果很快公布,文武官员信还是不信,不得而知。
对于皇太子萧大器而言,到处冒出来的“元凶弑逆”字迹,明显是对他泼污水,肯定为逆贼的布局。
所以,他不能再托词“陛下有恙”,以便让御驾火速回宫,再进行应有的布置。
若如此,等于间接坐实“元凶弑逆”,届时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而且,城内有兵马异动,看来是幕后主谋开始动作,他若急着回宫,恐怕半路上会被伏击。
只能如表兄王褒所言,趁着事发不久,诸皇子、宗室(在京者)以及文武百官俱在,赶紧把事情挑开了说。
却不能一下子公布噩耗,萧大器命人先把诸位皇子、宗室召集起来,在大帐外候着。
然后由王褒等人简要说明情况。
文武官员则依旧留在原处,不得擅自走动。
并且调集禁军,守住乐游苑各门,然后分派兵马去弹压那几支突然出动的军队,其他诸军则对建康实施戒严。
很快,皇子和宗室们聚集在帐前,得知噩耗后,皇子们入帐,看着父亲遗体,扑到身边,哭得昏天黑地。
不远处一座小帐,同样有哭声传出,那是湘东王萧绎见了死去的世子萧方等,哭喊起来。
今日同在乐游苑的湘东王诸子,此时也在帐内哭泣。
一边是子哭父,一边是父哭子、弟哭兄,现场气氛一片悲凉。
各部公卿随后亦到,得了噩耗后,惊得面面相觑。
皇帝遇刺身亡,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刺客虽然已死,但其主谋恐怕会有下一步动作,但谁也不知道这下一步,何时会开始。
城内有某些兵马异常调动的事情,萧大器并未公布,所以在大帐外候着的人们,关心的只是一个问题: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