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侯逆还在三吴肆虐,若三王叛军攻到建康,建康腹背受敌,那该怎么办?
想到这里,萧大器有些悲愤,他当然知道河东王,岳阳王两兄弟有些不老实,而六叔邵陵王同样居心叵测。
只是没想到,祖父尸骨未寒,这三王就急不可耐,想要谋逆,为此不惜勾结外敌,引狼入室。
为了皇位,你们竟然如此丧心病狂!
父子俩正愤怒间,外面传来呼喊声,本来心情就差的萧纲,听在耳里愈发烦躁:“是谁在外大呼小叫!”
宦者赶紧出去查看,结果刚出殿门,就和迎面冲来一人撞在一起。
那人也是宦者,顾不得那么多,从地上爬起来,呼喊着“大捷”,来到皇帝面前。
“大、大、大捷!官家,大、大捷!”
“官家”,也是对皇帝的一种称呼。
“大捷?什么大捷?”萧纲问,心中却没有多少期盼。
若是官军在与侯逆作战时又打了一个胜仗,当然是好事,然而,在安陆沦陷、三王引狼入室的消息面前,已经无法让他感到丝毫喜悦。
“官、官家!”宦者上气不接下气的说着,“西昌侯,西昌侯在曲阿,大捷,把侯逆活捉了!”
“活捉……什、什么”萧纲一把抓住宦者,只觉得心都要停了:“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官家!西昌侯在曲阿,放水淹了叛军,李将军……强弩将军活捉侯逆!这是捷报……”宦者说完,要把捷报上呈,却发现两手空空。
殿门,那个被撞倒的宦者,在地上发现了捷报,赶紧拿起,跑到萧纲面前,双手奉上。
萧纲用颤抖的手拿起捷报,展开,萧大器顾不得失礼,凑过头去看。
片刻,萧纲的手抖得更厉害了。
大捷,大捷!
西昌侯前不久收复曲阿,然后强弩将军李笠献计,西昌侯定策,众将用命,设计引叛军来攻。
敌军全力出击,在曲阿城外扎营,官军半夜决堤放水,水淹敌营,曲阿城外化为一片汪洋。
逆贼全军覆没。
将士们划船捕捉俘虏,李笠活捉侯景。
现在,西昌侯派人押送侯景连夜入京,最迟明日,人就到了。
“啪”的一声,捷报落地,萧纲双手颤抖,随后猛地握拳,用力挥舞,想要喊,嘴巴张开,却没喊出声。
“呵、呵、呵、呵”萧纲终于喊出声,却是干嚎,如同喉咙卡着鱼刺,表情痛苦,是极度惊喜下的痛苦表情。
随后,脸上绽放出笑容,抬头看着上方,几乎要喜极而泣。
萧大器也激动万分,扶着父亲:“父亲,这是天佑大梁,天佑大梁啊!”
……
京口西郊,梁军大营,将帅们齐聚大帐议事,但此时,本该人声鼎沸的大帐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台使刚刚带来的消息所震撼。
曲阿传来捷报:侯景已经被官军活捉,已经送抵建康。
这个消息,让将帅们听了后呆若木鸡,甚至有些不敢相信:侯景不是在京口么?怎么跑到曲阿去了?
还被活捉了?怎么回事?
第一大功就这么飞了,那我们辛辛苦苦打仗,最大的盼头就没了啊!
大致经过,台使介绍了一遍,主帅羊鸦仁两眼迷茫,众将听了,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
而本来踌躇满志,要在平叛有所表现的王僧辩,心中有些失落。
他并不是梁国人,普通年间,随父亲王神念及其他兄弟南下,由魏入梁。
自那以后,他的仕途平平无奇,为湘东王佐官,名气,比不上同样是南下入梁的泰山羊氏子弟。
羊侃就不说了,其族人、如今的主帅羊鸦仁,名气也比他大很多。
而那个在寒山之战兵败被俘的赵伯超,名气也在他之上。
王僧辩憋着一股劲,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而率军平叛,就是最好的机会。
但是,但是……
怎么感觉自己运气还是不好啊?
侯景居然跑去曲阿了,居然被人轻易用水攻击败,还被活捉了。
而且,活捉侯景的,竟然又是那个李笠。
王僧辩觉得有些恍惚,其他将领同样觉得恍惚,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大帐,回到自己营地的。
不过,王琳倒是很激动。
湘东王派援兵增援蒋山大营,王琳便随王僧辩出击,然后随军攻打京口,方才大帐议事,他也在场,只是人在角落。
听得侯景被活捉,王琳当然高兴,只是也有些失落,因为谁都想立下头功,结果,结果居然被李笠给拿到了。
“以洒扫帝陵为饵,引敌军来袭,然后决堤放水,将逆贼冲得全军覆没……妙,妙!”
此刻,王琳回到自己帐中,不住地赞叹,部下们闻言来了精神:“王郎,这又是那位李郎的表现?”
“当然,如此大事,朝廷不会弄错的。”王琳由衷称赞,“李郎就是不一样,不比常人。”
部下们常听王琳提起“李郎”,现在愈发神往:“若往后有机会,可真想见见那位李郎啊。”
“行,包在我身上。”王琳笑起来,笑得很开心,“可是,我们也不能服输,侯景的党羽还在负隅抵抗,这就是我们立功的大好时机!”
“而且,西贼入寇,占了安陆,这是前不久发生的事。”
王琳看着部下,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三王蠢蠢欲动,看来是要占据襄、荆、湘三州起兵造反,形势可不妙……”
“所以,我们立功的机会还有很多,可不能输给李郎!”
第八十五章 言外之意
夜,延陵城外宿营地,李笠结束巡营,回到帐内。
他奉命率军返回建康,所以,不用打仗了,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因为他活捉侯景,立下头功,没必要再随军作战。
否则就是抢别人的功劳,这可会犯众怒的。
回到建康,就要接受嘉奖,李笠和随后过来的张铤闲谈,谈自己可能得什么嘉奖。
“你认为,朝廷……天子,会有何种嘉奖?”李笠问,张铤却反问:“李郎立了头功,可想想过其他将领的感受?”
“大概是怅然若失吧。”李笠笑起来,“头功,被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子轻轻松松给抢了,换做谁,都会有不甘。”
“所以,李郎觉得,接下来,还能有仗打么?”
“我想,应该没有了,即便剿灭侯景党羽,接下来收复司州,以及平定藩王叛乱,都不会有我的事。”
“对,朝廷那么多武将,那么多资历深厚的宿将,他们还等着立功,还等着让子侄立功、晋升,凭什么,再让李郎去抢功劳?”
“而你,年纪轻轻就立下如此大功,厚赏是必然,那么,要如何赏,才不会引来非议?”
“毕竟,你出身微寒,在朝中,不会有人帮你说话,这是天子必然考虑的问题。”
张铤说了一番,才回到李笠一开始的问题,先提起朝廷的封爵制度。
爵位等级分为:王、公、侯、伯、子、男,王爵一般只有宗室才能获得。
“我认为,李郎至少封侯,侯为县侯,食邑千户左右,当然,这是虚封。”
“所谓‘得侯景首级者,封河南王’,李郎就莫要当真了,朝廷是不会真的封王,若封了,李郎敢受么?”
这道理李笠知道,张铤继续分析:“李郎屡立军功,还活捉侯景,必然进军号,或许在‘轻车将军’左右。”
“轻车将军为军号二十四班之首,皇子皇孙起家军号,多为‘轻车将军’。”
“至于实职官,我想,应该是班秩十班的云骑将军或游骑将军,这是禁卫将军,同班的还有朱衣直阁将军,不过这得担任过方伯之人才能授予。”
李笠不解:“方伯是什么?”
张铤解释:“方伯,一方之长,先秦时指的是诸侯之长,汉以来,指的是刺史。”
“原来如此,请继续。”
“然后,本官之后应该还有加官,要么是班秩十班的员外散骑常侍,要么是班秩十一班的通直散骑常侍,当然,十二班的散骑常侍,也不是不可能。”
李笠问:“加官是什么?”
“加官,就是在本职官位上,加一个清贵的虚衔官职,不需要做什么实际事务。”
“那散骑常侍是做什么的?”
“散骑常侍,为散骑、常侍合称,散骑,即天子出行时的骑马随从,常侍,就是常在身边侍奉,即天子亲随。”
“散骑常侍合为一个官职,始于曹魏。”
李笠听得似懂非懂:“这是亲信的意思?那为何说散骑常侍是虚职呢?”
“在魏晋时,散骑常侍是实职,有定额,要劝谏天子言行、为天子出谋划策,均为宗室或者世家大族子弟担任任,不过从刘宋开始,渐渐滥授。”
“大量寒人以军功晋升,朝廷便授予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等散骑诸官以示意尊荣,亦或授予给降将,以示恩宠,世家子弟便不再以任散骑诸官为荣。”
“加官多了,又有员外散骑常侍,员外,即员额之外的意思。”
张铤说到这里,进行总结:“所以,我觉得,李郎的封赏有可能是……”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当家不好了 (雨天下雨) 起点VIP2021-07-21完结小喽啰:大当家,不好了,他们打进山来了。林子然:慌什么,稳住!小喽啰: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子然:...
-
盛明天骄 (网文大叔) 创世VIP2021-01-03完结总字数:2177158这是一个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古代,称王称霸,成就传奇的故事。轻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