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现在鲁若麟头痛的就是管理人员的短缺,各个位置都需要人,千头万绪事务繁杂,很多事情都需要鲁若麟来亲自处理,实在是不堪负重。无奈之下的鲁若麟只得把白翎岛的管理团队大部分都拉到了济州岛,先把眼前的情况应付过去再说。好在白翎岛的人口和产业都在向济州岛转移,只需留下部分管理人员就可以了。
  随着白翎岛教育的普及,识字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从江南来的那些青楼女子,一旦熟悉了白翎岛的情况,大多从教师岗位转换到了行政部门,空下来的教师岗位就由后续到来的新人来接手,几乎成了白翎岛管理岗位的主要人员来源渠道。这也造成了白翎岛的一大特色,当官的大多是女子,也使得白翎岛的女子地位大大提高。
  所以鲁若麟手底下的管理部门骨干几乎都是女子,再配一些识字比较多的小吏,基本的框架就搭起来了。对此白翎岛的人已经习惯了,这并不是性别歧视,岛上有学问的男人同样都是官员了,只是人数比女子少太多了,只能等学堂里的学生出师后看情况会不会好转了。
  大量汉人的到来迅速充实了济州岛的人口,原来的济州城就显得狭小而不实用了,而且远远不能满足鲁若麟的规划,鲁若麟的计划是起码将济州城由周长五里的小城扩建为周长40里的大型城市,将重要的部门和厂房都容纳到城市里来,并将城墙尽量建高,防备台风的到来。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水泥,否则工程量太大了,鲁若麟承受不起,现在只能先行规划。
  崔永建到来后很快就接手了大量行政事务,大大的减轻了鲁若麟的负担。崔永建这个济州岛知事并不能行使相应的权利,只有鲁若麟安排的事务才是他主要的工作。
  自从鲁若麟来到济州岛后,各种开发、建设工作就没有停过,整个济州岛更加繁华忙碌,也更加生气勃勃。许多白翎岛的规章和习惯也顺势在济州岛实施,除了当地的朝鲜人,大家都很习惯。
  语言不通是个很大的问题,朝鲜除了世家和官员,大部分平民是不会说汉话的。大量汉人的到来也让这些朝鲜人开始惶恐不安,这也是人之常情。好在鲁若麟麾下也有很多朝鲜人,这些人都成了济州岛的翻译和官员,主要是来管理这些朝鲜人,向朝鲜人传达鲁若麟的各项政令。
  济州城里率先开始运作的就是学堂,随着老师和学生们的到来,学堂很快就开始复课了。而且鲁若麟提前将学堂建的很大,用来容纳越来越多的学生。济州岛的朝鲜民众也同时收到了鲁若麟的政令,适龄儿童必须到学堂报道,学堂会提供中餐和服装,而且不光男娃要来,女娃也要来,否则会被罚款。
  朝鲜人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奇怪的命令,一开始还以为是想对他们的子女不利,都把孩子藏起来不往学堂里送。但是后来看到学堂里确实有很多娃儿在里面读书,而且有免费的饭吃,还有衣服发,朝鲜人开始相信了,试着把娃儿送到学堂。得到的反馈就是鲁若麟说的都是真的,确实是在里面读书,而不是什么魔窟人贩窝子。而且里面教授的都是汉语汉字,都是高大上的学问,这得有多大的福分才有这样的机会啊。
  此举很快就赢得了朝鲜人的心,和大明一样,能够读书识字同样是朝鲜平民的渴望,但是以前这样的权利都在世家大族手中,平民百姓是很难有机会接受教育的。现在鲁大人居然免费让孩子们读书识字,这个恩情就大了去了。
  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让女娃也去读书,但是看到城里有这么多的女老爷,朝鲜人以为这是鲁大人的特殊癖好,只敢在私下里议论阴阳颠倒、母鸡司晨之类的话。他们那里知道这是因为鲁若麟实在是找不到足够的读书人,不过这也引得岛上的朝鲜女人个个羡慕不已,觉得这才是活出了女人样。
  众多汉人的到来并没有让这些朝鲜人的生活变得更差,庞大的需求使得这些朝鲜人的生活反而更好了。城里的朝鲜商人生意几乎都是火爆,这些不差钱的移民们消费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只是缺少翻译,每次做生意都需要双方比划好半天,这也使得会汉话的朝鲜人成了紧俏人才,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朝鲜人也开始被逼着学习汉话,否则白白损失大量的生意啊。
  鲁若麟的工坊似乎永远都缺乏人手,对于这些朝鲜人,鲁若麟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愿意统统都吸纳进工坊里面。朝鲜的女人们同样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纺织厂、成衣厂等主动安排朝鲜人去城里招募她们来务工,开出的薪酬也不低,每月一两的工钱,还包吃住,技术好的价格更高,这在朝鲜人眼里几乎就是天价了。
  朝鲜男人们也不愁找不到工作,工钱同样不低,至少比种地的收入高的多。即便是老人也有许多适合在家里忙活的工作,比如帮忙纺羊毛线、打扫城市卫生什么的,虽然效率不高,收入也不多,但也是老人们为数不多的收入,起到的社会稳定效果是非常好的。
  有工作有钱拿,政府又非常人性化,很快济州岛的土著们对鲁若麟的统治就不排斥了,而且纷纷开始学汉话,因为只要会说汉话,工钱起码可以涨五成,想不学都不行啊。


第82章 黑心的房地产商

  工厂的选址一般尽量靠近原材料产地,一来提高效率,二来节约成本,济州岛目前几个大型的产业如毛纺、成衣、肥皂等,羊毛和棉花的原材料一个在北方草原,一个在大明江南,相对距离来说江南更近一些,原料的获得也相对容易一点。
  北方虽然有吴襄帮忙收购羊毛,但是那边后金是扛把子,加上时常有战争发生,原料的供应上并不是很稳定。所以在毛纺工厂搬到济州岛后,鲁若麟将毛纺厂的重心又调整到了棉布上面。
  鲁若麟大规模的扩大棉布生产,一方面是自己的成衣厂就可以消耗大部分,另外一部分还可以出口,大明、朝鲜、日本等都有非常旺盛的棉布需求。鲁若麟的纺织厂因为采用了新的工艺和设备,加上规模效应,不但质量比大明的棉布好,价格还要低很多,更重要的是产量大太多了。
  但是出于互利互惠的原因,鲁若麟的棉布并不往江南销售,以免冲击当地的家庭式和中小型的作坊。何况鲁若麟产出的布匹根本就不愁卖,就没有必要到江南去拼价格了。
  现在纺织厂和成衣厂的工人已经有近两万人了,这样规模的工厂,别说是大明了,全球都没有。绵延的厂房在济州城靠近中央山地的一侧一字排开,蔚为壮观。而且施工队还在不断的新建厂房、道路,还有配套的宿舍、食堂等,这里将是济州岛的工业区,创造更多的财富。
  在济州岛的南部,大片的晒盐场也开始新建,相比起白翎岛的小打小闹,这里的规模更加庞大,将绵延数公里,产出的海盐也将是海量的。这些盐除了用来食用之外,也可以用来做生产原料,不过鲁若麟现在手上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目前的主要用途还是食用和食品加工为主。
  随着济州岛的开发步入正轨,速度也徒然加快,对各种物资的需求也愈发庞大,济州城的贸易开始变得兴盛起来。
  朝鲜因为与济州岛靠的最近,依然是济州岛的贸易大头,不过他们的交易物资主要集中在粮食、日杂、矿产、药材等初级原始材料上面。大明江南那边的货物就要丰富的多,棉花、粮食、瓷器、丝绸、茶叶、铁料、油脂、烧碱等很多,几乎是供不应求。
  济州岛除了自己的产品外,也做转口贸易,从中赚取差价或者收税,因为这里离大明的江南更近,大明江南的货物已经开始主要往这里输出,不再跋涉到白翎岛了。但是白翎岛作为北方的重要贸易中转站,辐射大明北方和朝鲜汉城等核心区域,甚至包括后金,地理位置还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那里依然是大量物资的集散地,济州岛生产的货物也要运到那里再往北方销售,北方的物资也会从那里往济州岛销售,两岛之间贸易往来频繁。
  木浦港作为两岛之间的一个节点,鲁若麟的前期建设并没有白费,朝鲜看到其中有利可图,已经同意将白翎岛和济州之间的木浦、群山两港作为贸易中转站,大大保证了两岛之间的航线安全,也加大了各项物资的进出,这条航线已经可以称为黄金航线了。
  鲁若麟对于济州岛持比较开放的贸易政策,大批的大明和朝鲜商人开始蜂拥而入,更加加速了济州岛的开发和繁荣,也刺激了两地的出海活动和造船业的兴盛。鲁若麟也在济州岛兴建了造船厂,但是造船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只能着眼于未来,不能解一时之急。
  现在济州岛最紧俏的商品就是海船,鲁若麟手底下已经有大小船只50多艘了,依然不能满足日益繁盛的贸易和运输需求,有时还不得不租用客商的船只来进行运输。好在众多商人的到来缓解了运输的压力,哪怕是大明的海禁依然不能阻止那些商人对利润的追求。在徐家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沿海豪门大族开始来到济州岛经商,有时候甚至能看到江南的水师战舰,这帮人也算是神通广大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