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家族捐的最多的是徐青松,他身家最厚,又有领导责任,还知情不报,为了消除事件的影响也是下了血本。
为此他还与鲁若麟一唱一和的帮着辽南拉投资,姿态可谓放的相当低了。
其他家族最低的也捐了五千两,是个刚来济州岛没多久的家族。根本没有掺和女官的事情,人家纯粹是想花钱买个好感。
鲁若麟在心底默默的盘算了一下,这些家族基本还是很识相的,捐出的银两都超出了鲁若麟的心理预期,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乱伸手。
鲁若麟初步在心里统计了一下,在场的商人们共计捐款了大概五十万两,有个这笔银子,南关工地的资金紧张状况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这次的辽南行动对兴汉军的压力其实非常大,无论是人力、物力、资金的消耗都是海量的。鲁若麟以前积攒的那些家底都开始有点捉襟见肘了,否则也不会借着这次机会敲这些商人一笔。
除了确实想加快辽南的建设外,通过引入外部力量,回笼资金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
虽然兴汉军在与这些江南商人的合作中占据绝对的主动,但是要说到关系和人脉,才兴起几年的兴汉军又怎么能和这些几十年、几百年的家族比。
将他们拉上辽南的战车,结合双方的优势,对双方都是有利的。鲁若麟并没有说假话,他有信心守住辽南,往后的收益绝对会让那些投资者满意。
虽然鲁若麟整场宴会没有对女官的事情说一个字,但是大家都感受到了他的态度,各家也是大大的出了血,想来至少短期内都会安分起来。
几家欢喜几家愁,参加宴会的家族过关了,那几家被拿来杀一儆百的家族则失去了在兴汉军内的产业。
不是兴汉军把他们的产业没收了,他们的罪行律法司只是判决他们罚了一笔款,其他的任何处罚都没有。
但是兴汉军断绝与他们的生意往来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他们在兴汉军那里拿不到任何货物,兴汉军也不会采购他们的商品。但是其他商人们为了紧跟兴汉军的脚步,避免被牵连,同样断绝了与他们的往来,最后只能将产业贱卖。
而且他们就是想卖都没人敢接手,最后还是徐青松代表商会接了盘。用商会的会费买下了几家的产业,作为商会的公共资产。
为了表明商会无意在其中占便宜,徐青松代表商会又给民政司捐了爱钱,算是将这个事情做了一个了结。
那几个家族最后狼狈的离开了济州岛,损失非常惨重。唯一可以聊以**的是人都没事,甚至连折磨都没有。
这个事情的处理结果在商人们之中引起的影响有点出乎鲁若麟的预料。
原本鲁若麟以为商人们会有些抱怨,但是商人们私下里对处理的结果是默默点赞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兴汉军没有从肉体上对那些犯错的商人进行伤害,也没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完全是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去对付那些冒犯了鲁若麟的人。
做错事就要受惩罚,这点大家都没有异议。但是鲁若麟在占据绝对主动权的情况下,却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将所有的事情都放在规则内处理,对律法司的判决也表示了认可。
而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对商人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商人们是个非常矛盾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拼命的找规则漏洞、破坏规则为自己牟利。另一方面又非常重视规则的遵守,特别是别人。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严于律人疏于律己,特别是那些当权者,商人们非常渴望他们能够遵守规则。因为这些当权者不光可以拿走他们的钱财,还可以拿走他们的性命。
自古以来华夏的商人都是当权者眼中的韭菜,长得长了就收割一批。
而且越大的商人越需要官面上的势力去保护,否则只会成为其他人分食的肥羊。那种后台倒了,自家产业被强取豪夺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也从侧面证实了商人这个群体的弱小和无助。
如今的大明,真正的豪商,要么自家就有人做官,要么是权贵人家经营的产业,要么是卖身投靠了某个人或者势力,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因为正常的商业手段玩不过权力的倾轧。就好比游戏里的免费玩家对上了rmb玩家,再高的等级也没有卵用。除非你也充值,即使vip等级依然高不过那些土豪,至少不是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鲁若麟对规则的遵守让这些商人们受到了非常大的触动,这可能是第一个愿意用自己制定的规则约束自己行为大人物。在鲁若麟身上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平等,至少是明面上的平等。
这种影响是悄悄的,也只会在某个特殊的群体内传播。造成的影响就是随后涌入济州岛的商人和家族开始猛增,很多江南和朝鲜的大家族和大商人开始将资产和家人向济州岛转移。在他们的眼里,济州岛就代表着安全,这是那些有钱人最缺乏的。
第172章 崔永建回归
处理完那些商人的事情,鲁若麟也收到了施政学院那边的后续处理结果。
一些比较顽固的,不愿意接受鲁若麟的观念的人选择了离开。还有些人觉得抛弃四书五经学习那些杂学是在侮辱圣人之学,同样接受不了,选择了离开。
对于这样的人,他的世界已经固定,不愿意改变,鲁若麟也不觉得可惜。他们甚至连铅笔和鹅毛笔都觉得是异端,应该全面封杀,对铅笔和鹅毛笔的好处视而不见。拼音更是有违圣人传统,对这样的人你还能说什么?眼不见心不烦,随他们去吧,现实总有一天会教他们做人的。
也有一些书生非常务实,或者觉得自己是有本事的人,兴汉军这样的用人标准正好对他们的胃口,选择了留下来。
对于这些人鲁若麟当然欢迎,他也希望自己的人才来源渠道更加丰富一些。
这起由士子和女官引起的风波总算是落下帷幕。
就在这个时候,鲁若麟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拜帖,准确的说是个老朋友,曾经的白翎岛搭档,朝鲜官员崔永建。
当初崔永建在鞑子入侵朝鲜,朝鲜与鲁若麟分道扬镳后就离开了鲁若麟回到了朝鲜。
他凭借着护卫王子和王妃的功劳受到了朝鲜的嘉奖,官升一级,一时也是风光无限。但是回到朝堂的他很快就又感受到了以前那种腐朽沉闷的气息,一心想要做实事振兴国家的崔永建处处受制,非常憋屈。
更令他愤怒的是,沦为满清附属国的朝鲜,在满清大军离开后,没有了亡国危机的朝鲜大臣们又开始了无休止的党争。
什么国家前途,什么民族利益,什么百姓福祉,统统靠边站,先把政治对手打倒再说,崔永建同样避免不了的卷入了其中。
更悲催的是,他所在的派系在党争中处于下风,令他的处境更加艰难。
心灰意冷的崔永建对朝鲜上下彻底失望了,干脆告病回乡了。
但是家乡的情况让他根本不能过上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生活。
本来就生活困难的朝鲜民众,因为朝廷要给满清上贡,负担更重了。饿肚子是常态,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饿死人。民众几乎是是生死的边缘垂死挣扎,苦不堪言。
对比起济州岛百姓的生活,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崔永建不是那些朝堂上的井底之蛙,他一路随鲁若麟走来,即使是最艰难的白翎岛时期,民众依然衣食无忧。
在崔永建的心里,鲁若麟除了出身低了一点,身上具备一切明主的优点。爱护百姓、任人唯贤、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会赚钱却不好奢华和享受,将所有钱财都用来发展实力和救济流民,兴汉军的势力才会发展的如此快速。
其实鲁若麟拿下济州岛的手段并不怎么高明,只要是稍微聪明点的人都知道其中肯定有鲁若麟的手脚。
只是要怪只能怪朝鲜自己不争气,如果朝鲜可以凭借自身实力守住济州岛,鲁若麟也不敢有想法。说到底还是自身实力不够硬,才引来了鲁若麟的觊觎。
好在鲁若麟最后也没有赶尽杀绝,好歹给朝鲜留了面子,在利益上也给予了保障,双方并没有撕破脸,崔永建也才得以继续在鲁若麟手下做事。
后来发生了鞑子入侵、鲁若麟支援、朝鲜投降,又在满清逼迫下宣布鲁若麟为叛逆,与鲁若麟断绝关系。
短短几个月之内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崔永建也自感无脸再在鲁若麟手下呆下去了,借着护送王子和王妃回到了朝鲜,毕竟再留下来名不正言不顺。
而且崔永建始终认为自己是朝鲜人,在此危难时刻需要与朝鲜共进退,这是立场的问题,哪怕鲁若麟对他更加看重和重用。
没有了朝鲜的掣肘,鲁若麟的发展反而更快了,实力如同吹气球般不断膨胀。朝鲜却日渐艰难,要在很多方面仰仗兴汉军的支持,让崔永建满心苦涩。
加上后面的一连串遭遇,让崔永建对朝鲜君臣再也不抱希望了,他决定再次投靠鲁若麟,用自己的力量来拯救朝鲜。
相似小说推荐
-
文唐 (步兵长) 起点VIP2021-06-01完结238.59万字 2.33万总推荐现实中的历史老师,网络上的键盘侠,魂穿初唐农家子。此时玄武门...
-
大唐的旗帜 (七帅) 起点VIP2021-06-03完结192.21万字 1.03万总推荐天宝十年,一个后世宅男穿越到了怛罗斯之战的战场上。他从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