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不过能有这样的效果已经很不容易了,至少兴汉军的火药纯度比大明和鞑子高的多,威力也要强不少。如果不是硝石的产量和进口有限,鲁若麟也不会打硝化甘油的主意,要知道因为肥皂的生产,兴汉军是有不少甘油的。
  前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啊。


第141章 黄济的买粮方式

  拿下旅顺的兴汉军开始严格梳理附近区域,确保没有漏网之鱼,然后就会大军北上,准备迎接鞑子的反攻了。
  复州清军终于发现了金州的异常,因为他们已经与金州彻底失去了联系,旅顺的情况怎么样同样不得而知。在不断派人打探具体情况的同时,还将如此重要的情报立刻飞马上报给了正在前线与关宁军对峙的皇太极。
  皇太极收到情报后心中顿时有了不详的预感,立刻命令留守盛京的代善帅兵三千南下,伺机击败敌军收复失地,并给了他临机决断之权。
  皇太极希望是东江军沈世奎在作乱,这样的话不过是小问题。但是他更担心是兴汉军在出击,对于这个滑不溜秋的对手,皇太极一直有种无力感。
  兴汉军经常出手都会击到大清的软肋,仗着自己的海上优势来去自如,像极了面对明军时的大清军队,让皇太极用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憋屈感。
  虽然明知道如此深入内陆的袭击不像是东江军的风格,皇太极依然抱着一丝侥幸心理。
  如今多尔衮帅令大军正在攻伐大明,这是如今大清的首要大事。对大明的攻击不仅可以缴获物资、人口、钱财,还可以不断削弱大明的实力,为大清有朝一日能够入主中原做准备。
  话说皇太极确实是雄才大略,制定的国家策略也没有错误。而且他为了弥补满清只善武功的短板,重用汉人,招募文官幕僚,组建汉军旗,收服蒙古组建蒙八旗。满清的实力在他手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满清在努尔哈赤手上只能算是一个大型的抢劫集团,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正是到了皇太极手上才发生了蜕变,变成了一个正式的政权,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格。满清最后能够入住中原,皇太极在其中起的作用是居功至伟的。
  皇太极给自己的底线是只要战事没有推进到辽阳地区的满清的核心地带,他都不会中断对大明的进攻。对于辽南地区,本来就不是满清关注的重点,可以暂时放弃。只要等伐明的大军回来,收复辽南不过是举手之劳,他绝对不会因小失大,还该有的决断他还是有的。
  而且现在情况不明,焉知这不是明朝的围魏救赵之计。
  代善接到皇太极的命令,没有迟疑,立马带着留守盛京的三千骑兵出发了,临出发前还对盛京进行了动员,增加了守卫兵力。代善也是打老了仗的,不会范这些低级失误。
  辽南这边兴汉军进展顺利,京畿之地的卢象升和黄济也在向南行军。
  自从黄济怒怼传旨太监,拒绝执行内阁让他到高起潜手底下听命的命令后,卢象升也对朝廷和内阁不再报有幻想,一心一意只想抗击鞑奴。内阁得到黄济抗命的回复后,竟然诡异的保持了沉默,没有追究。
  对于现在还在领兵作战的黄济内阁其实也没有太多办法,要是真的逼反了黄济,那乐子可就真的大了。
  高起潜得知黄济的态度后,更是恨的牙痒,彻底断绝了卢象升部的粮草供应。说起来也是奇葩,卢象升大军的粮草补给居然掌控在高起潜这个监军的手里,发放多少粮草居然由高起潜说了算。
  卢象升几次向高起潜讨要粮草,都被高起潜百般推脱掉了,反正就是不给。
  在如此国难面前,高起潜这个太监把私人恩怨排在国家大事前面,令卢象升非常愤怒又感到无奈。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沿途州县明显得到了某种暗示,都紧闭城门,以无粮为借口拒绝提供补给。
  如果按照历史上的卢象升,因为过于方正和注重官场规矩,对这样的局面素手无策,军中几近断粮,士兵们只能饿肚子,士气极端低落,更不用说什么打鞑子了。
  黄济却没有这方面的顾忌,在到达涿州的时候,涿州知州同样拒绝开城和提供钱粮,这个时候卢象升部队里的粮食已经快要耗尽了,大营里的气氛非常凝重。
  “督师,我部还余不少粮食,你们先拿去应急。”黄济对卢象升说道。
  “黄济,这毕竟只能救一时之急,不是长久之计。”卢象升也是很感动,但是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督师,您这里还有多少银子?”黄济突兀的问道。
  “出发前皇上赏赐了些银子,兵部下发的饷银也还有一些,还剩了大概几千两。你要银子干什么?”卢象升好奇的问道,现在银子还没有粮食重要,毕竟银子不能拿来吃。
  “当然是买粮食,还能干什么?”黄济理所当然的说道。
  “如今各地城门紧闭,哪里有粮食买?”卢象观问道。
  “这个就不用你们操心了。督师您尽管带部队先行,我部买到粮食后就会跟上。”黄济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在场诸人都是聪明人,傻子也坐不到这么高的位置,黄济的办法肯定不会那么简单。
  “也好,那我和国柱、大威先行一步,在前面等你。不过你一定要公平买卖,不要伤及无辜。”卢象升到了这个地步也不再坚持心中的想法了,先把手下的士兵喂饱了再说,不过话里话外还是提醒黄济不要把事情闹大了。
  “督师放心,我部纪律严明,只会公平买卖,绝不会祸害百姓。”黄济承诺道。
  “那就好。”卢象升很相信黄济的话,因为黄济部队的士兵确实纪律严明,各种监督措施也非常到位。
  而且黄济部还在花大力气教士兵读书识字,这让卢象升非常惊奇。用黄济的话说,只有读书识字了才会明是非、知道理,心中有了理想和坚持后,纪律自然就好维持了。而且读了书的士兵训练起来也更容易些、更听话,执行命令更加准确,指挥起来更加高效。
  卢象升特意参加了几节黄济部的识字课,对于拼音的作用让他大开眼界。
  卢象升本身就是有大学问的,很快就明白了拼音对初学者巨大作用。当初自己识字有多困难,他是深有体会的,如果当时有拼音,无疑会省不知道多少功夫。
  卢象升还要了一本《三千常用汉字》,对于这样一本辅助识字工具更是大加赞赏。卢象升一直以为兴汉军商业发达、军事不弱,没有想到文治同样不俗。要不是现在是战时,他肯定会上报朝廷大力推广。
  在卢象升带着杨国柱和虎大威走了以后,黄济直接带着部队来到了涿州城的城门口,部队摆出了攻城阵型,大炮直接对准了城门。
  这样一出突然变故让涿州城里大惊失色、一阵鸡飞狗跳。很快就有吊兰从城头放了下来,一个小官战战兢兢的走了过来。
  很快这个官员被带到了黄济面前,黄济坐在马扎上淡淡的问道:“你来我部有何贵干啊?”
  “不知贵部这是什么意思?不去打鞑子,却包围涿州城,是想要造反吗?”官员现在镇定了点,声色厉俱的喝道。
  这些官员老是喜欢用这一套,动不动就盖大帽子。
  “都要饿死了,不造反难道等着饿死啊。”黄济反问道。
  这个官员顿时愣住了,黄济开口就承认要造反,反而让他抓瞎了。
  “贵部没有粮草,大可向兵部讨要,何至于此啊?”官员的话立刻就软了。
  “要是能够要到,还至于跑到你们这里找吃的。你们不是说没有粮食吗?不劳你们费心了,只要打开城门,我们自己进去买。”黄济说道。
  “如今鞑子就在左近,是万万不敢打开城门的。”官员肯定不会同意了。
  “那就不要怪我们不客气了。你可以走了。”黄济挥手就赶人。
  “且慢!容我禀明上官再答复将军,如何?”官员吓住了,先稳住黄济再说。
  “给你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没有满意的答复,我可以忍,我部下的肚子可忍不了了。”黄济阴狠狠的说道。
  “一定!一定!请贵部稍安勿躁。”官员立刻跑了回去。
  “这群粗鄙武夫,安敢如此?不怕朝廷诛灭他九族吗?”涿州知州得到黄济的回复后在府衙大怒道。
  “世道乱了,这些武人也开始跋扈了,再如此下去,我们这些士人还有何尊贵可言?绝对不能答应他的无理要求。”坐在下首的同知大人阴测测的说道。
  “就怕这些武夫狗急跳墙,真干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到时候倒霉的还是我们。”通判倒是比较理智。
  “那该如何是好?”知州也很头痛,他拒绝给卢象升提供粮草,正是因为收到了杨嗣昌和高起潜的暗示,对卢象升进行打击报复。
  相比起杨嗣昌和高起潜,得罪并不受宠的卢象升在他眼里并不算什么大事。而且大明文贵武贱,哪怕卢象升是文官出身的天下兵马总都督,依然不能把他怎么样。
  比起抗清的大事,他们的官帽子更重要,宁可破坏抗清的大事也要讨好上官。这就是明朝官场内斗的残酷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