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直接指挥战斗的沈志祥升为总兵官,官阶加授为龙虎将军,勋位上护军,妥妥的正二品待遇,并萌一子世袭锦衣卫千户,另有众多钱财赏赐。因为天津总兵巢丕昌在昌平组织防御时兵败投降清军,造成天津总兵的位置空缺,正好被朝廷拿来赏赐给了沈志祥。既然此部东江军如此能打,放回东江镇岂不可惜了,留在京师周边拱卫京师安全岂不是更好。
  相比起危险、艰苦的皮岛,沈志祥当然更愿意呆在天津这个繁华之地,自然是满意的不得了。
  其他参战人员也都获得了升赏,田思茂更是连升几级,直接安排到江南做知府去了,可谓一步登天。周家谟也提升一级为副将,并授镇国将军,加武勋护军。其他有功人员的奖励基本按照沈志祥的上报来安排的,连鲁若麟那里假的偏将刘兴汉也升职为参将了,底下各级官兵只要是上报上去了的,基本都得到了妥善安排,兵部是非常给面子的。
  所以济州岛参战部队很多人都在大明的兵部获得了官身,这些官兵在东江镇都是有名册的,典型的一套人马两套班子。东江镇山高皇帝远,人员流动非常大,除非是那些高级将领,底下的低级武官和士兵,谁也没有兴趣去一一核实。即使有人发现其中有猫腻,在大势所趋之下,也没人傻到去揭穿。
  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东江镇的军官们,沈志祥底下很多部曲和亲信家丁等都升了官,即使是那些远在东江镇根本就没有参战的军官也被一股脑升职了,这也就是鲁若麟不稀罕,便宜了沈志祥他们。


第98章 盘点收获

  沈世魁对于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是吃了个猝不及防,坐在家里,啥都没做,就是借给了鲁若麟一个名头,就直接封爵了。虽然不是世袭的爵位,但是已经挤进了勋贵的门栏了。
  本来按照东江军上报的战绩,封爵是有些勉强的,但是满朝文武吃下了东江军这么多好处,不拿些实质性的东西出来还这个人情也说不过去。加上沈世魁的资历、苦劳也加分不少,也是为了宣传鼓舞士气,机缘巧合下这个封爵出奇的没有人提出异议,顺利的通过了。
  封爵后的沈世魁立马感受到了好处,朝廷紧急从山东运送了一些粮食物资给皮岛,解了皮岛的燃眉之急。以往这些东西起码要漂没一半,如今送到皮岛的却有七成之多,按照文官老爷们雁过拔毛的性格,这真的是相当照顾了。
  官场也讲究捧高踩低的,如今沈世魁、沈志祥叔侄在皇帝和内阁大佬那里都是挂上了号的,加上卖人头的人情,东江镇如今风头正劲,各方都是要卖些面子的。
  对于沈志祥高升天津总兵,沈世魁也是乐见其成的。东江镇孤悬海外全靠内地接济,自己侄子坐镇天津,与自己互为依靠,大大增强了自家的实力和话语权。以后最为紧缺的粮食和物资也多了一个来源的渠道,外部环境大大改善。
  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次与鲁若麟的合作,沈世魁感受到了鲁若麟的善意,以及合作带来的好处,深化合作的意愿更加强烈了。当然具体怎么合作还需要与鲁若麟协商,但是有了这次合作的基础在,双方的互信大大提升,还是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的。
  对于驻兵天津的事情,沈志祥没有任何办法,因为这些兵都是鲁若麟的人马,沈志祥除了几队家丁根本指挥不动任何人,所以留兵驻军天津的事情还需要鲁若麟点头才行。
  鲁若麟对此当然是求之不得,能够在北方有一个立足点无疑会大大加强济州岛在这里的影响力,对于商品出口、原材料采购、转移人口都有非常大的好处。所以思虑再三后,决定在天津驻军三千,骑兵营都回济州岛,毕竟这里是京师左近,大批日本人在这里还是过于张扬了。
  最后决定驻守天津的分别是一千火枪兵、一千弓弩手和一千步兵,统兵将领是黄济,曾经的白翎岛连长,学习能力强,成长的很快,是军中的后起之秀。这次鲁若麟安排他统辖天津驻军,也是对他的充分信任。
  这支军队名义上是沈志祥的下属,实际听从黄济的指挥。在与鲁若麟利益没有冲突的情况下,黄济可以配合沈志祥行动,也算是给足了他面子。
  沈志祥在天津上任也不是孤家寡人、单打独斗,一些在东江镇的部曲也被他带到了天津,加上沈世奎支援的一些人马,也算小有实力。当然,这些军队的实力比起济州岛军队就差远了。
  比起大明这边靠鲁若麟的战绩当做遮羞布,清军那边就要欢快不少。
  班师回盛京时,皇太极亲自前往地载门外十里迎接,见阿济格非常辛劳,为他落下眼泪。皇太极还亲自倒酒慰劳阿济格,并大加赏赐。
  此次清军出兵大明京师,耗时约两月,不但大大削弱了京师的防御力量,并且劫掠甚多,令满清上下都非常满意。
  唯一有些瑕疵的就是谭泰的战败了,皇太极特意询问了战斗的具体经过,直呼此股明军必为我大清之后患,以后遇到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其剿灭,彻底打断明军敢于与清军野战的想法。
  对于谭泰和希尔根,皇太极也是重重的惩处了一番,罚没了二人很多钱财和奴隶,但是并没有要他们的性命。毕竟这二人是皇太极非常看重的旗中将领,作为正黄旗的旗主,皇太极也要保证自身的实力。况且谭泰等人虽然损兵折将,但是满洲旗丁损失的并不多,战死的多为蒙古人和啊哈等,这也是皇太极饶过他们的重要原因。
  皇太极刚刚登基称帝,就获得如此重大的胜利,为满清上下都带来了大量的利益和好处,大涨了他的声势,更加受到八旗子弟的拥戴。所以他决定趁热打铁,已经准备好了下一个攻击目标,那就是朝鲜。
  对于皇太极的称帝,朝鲜上下是不认可的。皇太极在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后打算称帝,并派人要求朝鲜请皇太极进帝号,在认为后金根本无法灭掉明朝的情况下,朝鲜君臣显然不可能因此触及明朝眉头,因此并未同意。皇太极此后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朝鲜信使虽然被迫参加仪式,但却拒绝进行三跪九叩,于是皇太极遣返朝鲜信使,心中已经有了进攻朝鲜的打算。
  这次携大胜明军之威,令大明心惊胆战之机,解除了大明威胁的清军决定出兵朝鲜。当然大军出征不是一蹶而就的,很多准备工作需要做,但是清军征讨朝鲜的步伐已经开始起步。皇太极准备一举征服朝鲜,永绝后患,并使朝鲜成为满清的后勤供应基地。
  大明京师周边虽然没有了清军的肆掠,但是满目疮痍、流民遍地,朝廷根本无力救济,大批流民向京城、州府等大城市聚集,在那里还有活命的希望。鲁若麟趁机收拢了不少的流民,并从白翎岛运来了很多粮食囤积在天津和香河,施粥吸引流民。
  随着天津和香河有吃的这个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流民向这两个地方聚集。对于东江军大肆招收流民的举动,朝中有一些人是颇有微词的,但是耐不过东江军是忠君爱国的表率,无法用收买民心、意图谋反的罪名进行攻击,加上流民确实是很大的隐患,只能对东江军的行为保持了缄默。
  很快入京东江军的真实身份也被朝廷的有心人知道了,对此大家难得保持了默契,没有拆穿,毕竟朝廷还是要脸的。
  但是对济州岛鲁若麟这个朝鲜势力大家都有了印象,也知道了鲁若麟一直在向济州岛移民汉民,对此朝廷上下心态是非常复杂的。
  任何一个政权对于治下的百姓流失都是非常警惕的,毕竟没有百姓朝廷靠谁养活。但是大明目前的问题是流民太多了,是聚众造反的主要来源。整个大明北方如今是流民遍地,特别是陕西、河南贼寇之所以屡剿不绝,根本原因就是流民日益增多。
  按说鲁若麟现在身披朝鲜官衣,效忠的应该是朝鲜李氏,但是身为汉人的鲁若麟不计个人得失,宁可冒名也要进京勤王,这就非常可贵了,至少证明鲁若麟是心向大明的,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而且鲁若麟一再强化汉民在济州岛的主导地位,这对增强济州岛对大明的向心力无疑是有利的。而且朝廷对于流民确实有心无力,被鲁若麟带走一部分可以减少朝廷的一些压力,所以鲁若麟的移民举动才没有受到阻扰。
  不过凡事都有个限度,太过了就不好了。现在鲁若麟已经不再主动到处拉人头了,坐等流民来香河或者天津,再运往白翎岛,并且香河大营马上也要拆除,只留天津一个流民招募点了。
  不过总的来说鲁若麟这趟出兵京师收获还是蛮多的,共计招募了近七万的难民,至于缴获的物资钱粮,还不够这次的出兵费用,只能算小补一点了。
  另外一个重大收获就是在天津建立了立足点,济州岛的商品将更方便在这里流通出售,一些北方的原材料也可以就近采购,将济州岛影响力辐射到了大明京师及北方一带,对以后济州岛布局北方开了一个好头。
  现在鲁若麟正在皮岛与沈世奎会面,并为皮岛带来了大量的粮食、服被等生活物资,这些都是皮岛急缺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