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第一段、第二段还好说,秦军组织起数万人清淤,三、五天也就可以完成了。
  但大梁城下的第三段……别说是三、五天了,三、五十天能否清完都是问题。
  一直没说话的沈兵提了个建议:
  “能否前两段清淤而第三段建堤坝?”
  这其实很好理解。
  若有淤泥堵塞河道会使河水往旁边漫溢,那就用堤坝在两旁堵住。
  事实上不需要堵“两旁”,因为另一侧就是大梁城,也就是只需堵上远离大梁城的一侧就行了。
  但这么简单的问题郑国又哪会想不到。
  郑国回答:
  “建堤坝或是可行。”
  “可是堤坝依旧要在大梁城下建,且耗时更长,如此岂非得不偿失?”
  这说的是。
  要知道这时代弓弩的射程有百余步,投石机的射程甚至能到两百步。
  建堤坝的确不需要直接到大梁城下,但也相去不远。
  若是将这堤坝建得远了比如百步之外,又担心水量不足无法对大梁城构成威胁……
  所以来去还是得在魏军弓弩打击下干活,这比掘河泥清淤也好不到哪去。
  沈兵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好奇的问了声:
  “为何建堤坝会耗时更长?”
  杨端和与郑国不约而同的朝沈兵投来怪异的目光。
  建堤坝耗时更长那不是众所周知的吗?
  却原来这时代建堤坝常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用石头沿河岸砌。
  另一种就是用木材及夯土填,然后再舂实。
  否则如果土质过于疏松的话,河水一冲就垮了。
  而这两种建坝法都不是省油的活。
  砌石头?这涉及到搬运石材和砌实的问题。
  木材夯土?原木及夯土的舂实都需要时间。
  如果在其它地方干这事就还好,但在魏兵弓弩的射程之下干……无疑就是不要命了。
  所以就像郑国说的那样,这么做比清淤掘泥更难更麻烦。
  沈兵疑惑的问了声:
  “我等何不用沙袋填出一个临时堤坝?”
  “反正这堤坝也不需用久,只需水攻大梁淹它几天便可!”
  郑同不由奇道:
  “沙袋?何为沙袋?”
  沈兵暗道原来这时代没有沙袋,于是解释道:
  “其实便是麻袋。”
  “往里头装满沙土便称沙袋!”
  杨端和听了是一脸懵。
  郑国则“哦”了一声,瞪大眼睛说道:
  “便是‘草裹泥’?”
  “啬夫是说……用麻袋制‘草裹泥’?”
  “好办法!”
  原来古代并非没有沙袋,而是这时期所有一切都是人工,即便那麻绳也是一根根绞起来,麻袋是手工编织。
  它通常是用于装谷物,比如运输军粮就需要许多麻袋。
  其制作难、产量小,于是当然不会用其装沙填土然后往河边一丢……成为临时堤坝中微不足道的小小的一块。
  古人阻水常用的方法就是郑国所说的“草裹泥”。
  它是用芦荻、茅草或是麦梗将粘土裹成长圆柱形,再用麻绳绑牢制成沙袋。
  这种沙袋的优点是不需要用到麻袋所以十分廉价,缺点是阻水效果不好且受季节、地域影响。
  比如它很难在里头装上石头或沙子而不漏,依旧很容易被水冲垮。
  再比如冬季芦荻、茅草比较少,麦梗也大多在屯田时烧了,这时想要找到大批的原料制作却是不易,而且它制作起来同样需要大量人力耗时长。
  所以郑国并非没想到这办法,而是这方法用不上也无法用。
  此时一听沈兵说麻袋,就不由缓缓点头。
  杨端和好奇的问:
  “听啬夫的意思,这沙袋可用于建临时堤坝?”
  “而且能短时速成?”
  为了更好解释,沈兵干脆命人去取了几十个麻袋演示了一回。
  沈兵一边指挥工匠们干活一边说:
  “我等可以先将麻袋装满沙土。”
  “装什么沙土可视情况而定。”
  “比如靠近河水的外沿就可用不易散于水的沙及碎石。”
  “内沿则用更稳固的夯土。”
  “装满后扎紧袋口,在需要建堤处交错叠在一起堤坝便成了!”
  说着就见工匠们将几十个沙袋堆叠一起一字排开,不一会儿就形成了一个堤坝。
  完了后沈兵又加了句:
  “其间若是再打上木桩及麻绳捆绑,则会更结实!”
  杨端和将目光望向郑国,似乎是问郑国此法是否可行。
  郑国很肯定的点头回答道:
  “此法可行,此法可行。”
  “这沙袋与‘草裹泥’神似,却不知比‘草裹泥’要好上多少倍!”
  “麻袋可将沙石牢牢聚拢在一起不致松散,阻水效果虽不如堤坝却也不弱。”
  “除非是麻袋因长期被水浸泡腐烂开裂,否则这坝……”
  想了想,郑国又说:
  “我等何不试试?”
  杨端和问:
  “怎么个试法?”
  其实还真可以试。
  郑国找了个水流不急的沟渠,像这样的沟渠在魏国是到处都是。
  之所以要求“水流不急”,是因为将其阻水断流时水流会越来越急,大概就可以到水淹大梁的程度。
  接着就像沈兵所说的那样来一通操作:
  先在渠内打桩,再往木桩间填沙袋……随着一个个沙袋往里填,没过多久沟渠水流就被阻断了。
  接着再往木桩后继续填些沙袋加固,一个堤坝赦然立在众人面前。
  郑国望着沈兵感叹道:
  “啬夫此法用于阻水甚好。”
  “其快速有效,虽要消耗许多麻袋,但紧急时刻未尝不可。”
  这话说的是。
  麻袋再重要也不会比灭魏重要吧?再贵也不会比大梁城贵吧?
  而且军情紧急时间就是一切。
  平时不能用麻袋不代表关键时刻还不能用。
  尤其是其它方法都行不通已无路可走的情况下。
  于是杨端和就不再迟疑了,当下命令道:
  “马上从邯郸调来麻袋!”
  “越多越好!”


第一百三十五章 红烧
  清淤除塞的工作在郑国的指挥下按部就班的展开了。
  确切的说应该是清淤筑堤,因为它分成了两部份,一部份是清淤另一部份是筑堤。
  清淤这种技术性较高的事就主要由郑国指挥。
  筑堤就由沈兵负责。
  郑国那其实并不是像之前计划的那样从广武涧涧口开始清理。
  这是由于郑国考虑到汴河有河水的话清淤会比较麻烦……水在流,清淤的兵士还得划着船用套着锄头的长竿探到河底一点一点挖。
  这挖法只怕挖上一个月也无法完成清淤。
  于是郑国决定先截流。
  也就是将黄河河口堵上使汴河枯水。
  河水一枯清起淤来就方便多了……兵士可以直接拿着短锄和萝筐到河里挖,很快一筐筐的河泥就被传了下为然后用马车运往田地倾倒。
  之所以要倾倒在田地里,一是因为如果倒在附近担心河水一涨又会将河泥冲到河里,结果便是白忙活一场。
  另一方面就是之前沈兵说的“灭国之战”。
  既是要灭国,将来魏国的田地就是秦国的了,为什么不提前想想田地肥力和收成问题?
  那黑呼呼的河泥可是上好的肥料!
  不过更让秦军兵士兴奋的倒不是这些。
  那河水一干,河道内就到处都是蹦蹦跳跳的河鱼。
  杨端和或许想犒赏一下兵士,同时也为了补充军粮,于是特准了半个时辰让施工的兵士捕鱼。
  那场面可就热闹了,就像是丰收一样,到处都是兵士在河泥中摸爬打滚奔跑着抓来了一筐筐河鱼……
  这时期的河鱼还真是大条,一尾尾都有手臂那么粗。
  沈兵想,这或许与这时代打渔技术还不发达有关。技术不发达所以鱼就有了更久的生存时间,于是普遍更大。
  这要是到了现代,电鱼杆往水里一插,一尾尾鱼就全翻着肚子浮出水面了,就算小指头大的鱼也全电死。
  当晚秦军兵士就美美的吃了一顿河鱼。
  当然,沈兵又在这时候发挥了一下厨艺。
  没办法,这不发挥也不行,这时代的人就只知道煮和烤,要不就切成生鱼片就着肉酱吃。
  沈兵自己也嘴馋而且只有他会弄,不动手那就都没得吃了。
  这不,沈兵一说煎个红烧鱼他们就瞪着沈兵发愣。
  “煎?这又什么做法?”
  “红烧?可是置于火上烧?”
  沈兵一时无语……
  蒙良饶有兴趣的凑了上来,道:
  “啬夫,不若你展示一下让我等开开眼界?”
  “需要什么食材,属下马上给你去弄来。”
  后半句沈兵可是听进去了。
  着啊,怎么就没想到让蒙良去弄些食材呢?
  这红烧鱼做法虽不难,但需要的味道却不少:酸、辣、甜,再加点小葱。
  油倒是不缺,上回熬油时就剩了许多,沈兵让胖子屯装在陶罐里密封着一直放在马车里。
  酸,这时代还没有醋,不过有梅子酱,他们管这玩意叫醯(xi)。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