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王翦还把那些贵族的家人也都抓了来。
谁敢保证嬴政不会屠他们九族呢?
若让其家人乘乱逃了,到时怪罪下来他王翦又上哪找去?
从这方面说,这王翦会有如今的地位也并非没有原因。
沈兵关心的却不是这些,此时的他正对着自己的早餐发呆。
吃的依旧是小米饭加肉酱,另外还有两片豆苗叶。
据胖子屯说这些豆苗叶有个好听的名字:藿菜。
在此之前,沈兵还以为生活艰苦是因为在外行军没办法。
可现在都在城里了,而且还灭了赵国,难道就没点别的什么菜吗?
胖子屯一脸迷糊的回答:
“除此之外还有癸菜、苦菜。”
“只是此时还没到季节。”
于是沈兵就明白了,这时代缺乏的不只是工业和技术,能吃的蔬菜也不多。
虽然难以下咽,但为了肚子沈兵也没办法了,只能勉强就着藿菜咽着小米饭。
然而吃惯了大米的沈兵就连小米饭也不习惯……
他长这么大可从没吃过小米啊,就算吃也是吃面食。
等等,面食也比小米好多了吧!
弄点面条就着肉酱不就是香喷喷的榨酱面了?
想着沈兵就问身边正狼吞虎咽的胖子屯:
“我等可有面粉?”
胖子屯一边嚼着嘴里的食物一边含糊不清的回答:
“面粉?”
“师傅且说说这面粉是何物,徒儿去给师傅弄来。”
沈兵朝碗里扬了扬头:
“就是我等食用的粟……将它磨成粉便可。”
这一来周围附近的人全都愣住了。
胖子屯看着木碗中一粒粒小米饭,为难的说道:
“师傅,这……又如何能磨成粉?”
“便是舂,也非得舂上几天不可!”
后来沈兵才知道这时代的情况与现代不一样。
现代时管它小米、大米,往机器里一倒出来就是去壳的。
秦时便连去壳也是人力舂,就是用一根重木往装着谷物的石臼里砸。
一遍一遍又一遍,直到将谷壳去掉为止。
这也是兵士的供粮分“粝米”和“稗米”的原因。
“粝米”就是粗米,粗粗砸一遍谷壳还没去干净的那种。
公士和无爵者吃的就是这种米,如果不是煮成粥那真是难以下咽。
“稗米”就是精米,也就是将谷壳去干净的。
当然,这种米需要耗时更久才能产出。
二级爵及以上吃的就是稗米饭,但对沈兵来说……依旧只是充饥而已。
也难怪其它人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沈兵。
这去壳舂米已不轻松了,如果还要将这小米舂成面粉……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沈兵翻了翻白眼,只好又重新对付起碗里稗米饭。
但想了想,就朝苍招了招手。
苍马上就从几步外靠了上来,拱手道:
“师兄请吩咐。”
“只要苍能办到,必全力以赴。”
沈兵往旁边找了找,本想找根树枝,不想在军营的房舍里却找不到。
胖子屯适时递上一张羊皮和笔,说道:
“师傅,用这个吧。”
“徒儿给你研墨。”
说着就从包袱里取出一个蚌壳倒上水和墨石。
沈兵倒不意外胖子屯随身携带这些,毕竟他在炮师里便是负责计数的。
沈兵奇怪的是他随手就能拿出一张羊皮,又随手又是一张羊皮……
更常用的应该是竹简,只是竹简比羊皮重得多且书写不易。
能用得起羊皮的就不是寻常人家了,想来这胖子屯还有些家底。
沈兵没多问,接过笔就在羊皮上画了起来,边画边说:
“这次却不是木器。”
“上下两块一般大的圆石,形似大鼓。”
“面上刻有细槽,中间有孔,旁边再加上木制握柄……”
画完后就递给苍,问:
“便造此图制作。”
“可有难处?”
苍看了看就信心十足的回答:
“不难。”
“只是这石鼓却需去找防师。”
“师弟我恰好在那有几个故人,向他们讨要两块便可。”
防师的工匠主要负责防守器材的制作,比如拒马枪、滚石、擂木……
其实炮师也有石材,比如石弹。
只不过石弹的制作与防师石匠的手艺相比要粗糙得多。
据说防师的石匠有时还兼做石狮、墓碑之类的,做沈兵画的这东西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果然,不过半个时辰苍就和他的手下抬着两个石鼓回来了。
接着苍又花了点时间照图上所画加上磨轴和手柄,一具精致的石磨就摆在沈兵面前。
苍一直忍到这时才好奇的问了声:
“师兄,此物有何用处?”
沈兵没回答,只朝胖子屯扬了扬头:
“去取些粟来。”
胖子屯应声跑开,不多时就拿着一碗稗米返回。
若是别人要取稗米只怕还不容易。
但沈兵就不一样了,他爵至不更每天的供应标准是稗米一斗。
这供应通常无法用完,可记下作为粮响,这会儿取来自然也是记在沈兵帐上。
然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就到了。
沈兵将稗米往磨孔徐徐倒入,一边倒一边推磨。
随着一阵沉闷的磨声,白色粉末就从磨沿徐徐渗出落在下方铺开的麻布上。
众人纷纷惊呼:
“这是何物?竟如此细腻?”
“难道便是那稗米?”
“不是稗米又是什么?只是磨成粉罢了。”
“我还道它是石鼓,不想竟能如此轻松便将稗米研磨成粉。”
还是胖子屯反应快,他兴奋的问着沈兵:
“师傅,这可是你说的面粉?”
“把稗米磨成面粉……却又如何入口?”
沈兵笑了笑没说话。
这小米要是磨成了面粉,那花样可就多了。
第七十三章 榨酱面
小米辗第一遍还有些较粗的颗粒。
不过不要紧,再回磨辗上第二遍、第三遍。
很快就细腻得跟现代面粉一般无二了。
然后加水和面,为了让面更劲道就加点盐。
放置一会儿醒面,接着就切成条状轻轻抖细,最后往煮沸的水里一丢……雪白又可爱的面条就在水中欢快的翻滚。
耐心的等上几分钟,一锅面条就熟了。
沈兵将面条捞到镬(huo)里……
这古人连煮东西的炊具都简单得可以,不是鼎就是镬。
鼎有足,镬无足。
后者更像现代的锅,显然更适合行军携带。
沈兵为其加上一点肉酱,添上几片菜叶,一锅榨酱面就成了。
看看周围众人,早就满脸期待直咽口水了。
这时房门被推了开来,进来几个人。
为首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人好奇的望着镬里的面条,问:
“这是何物?”
沈兵已有些迫不及待了,他也不问那商人是谁,只朝他招了招手道:
“面条。”
“来来,见者有份。”
“也给你盛上一碗。”
说着就一碗一碗的分了出去。
现代时沈兵很喜欢看《寻秦记》,电影也是,但有一点它却露了马脚。
筷子在商周时就有,到秦朝时已十分普遍,而寻秦记里吃饭居然还用手。
商人也分到了一碗,他拿着筷子望着这不知何物的东西发了一会儿愣。
————————
话说嬴政在咸阳时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就出发了。
坐在马车里嬴政始终愁眉不展。
他并非担心邯郸之战。
嬴政知道邯郸陷落只是迟早的事。
何况他此行还带上了五万兵马……就算有别国救援邯郸只怕也无济于事。
嬴政发愁的是咸阳距邯郸足有1500里,而兵马每日行军不过50里,如此算来赶到邯郸少说要一月之后。
嬴政虽是急不可耐却又无可奈何。
因为他知道外面有许多人想要他性命。
在秦国便已如此何况还要进入赵国。
嬴政本想迟就迟些吧,反正王翦也没那么快攻下邯郸。
在路上等与到邯郸等也没什么区别。
于是心下也就坦然了。
然而行军几日后,一天夜里突有一骑快马将信件送到嬴政手中:
“我军已攻下邯郸。”
“赵王迁及赵国文武百官尽皆降秦。”
“王翦将军已将其收押至营内等候大王发落。”
嬴政得到这消息后马上就从床上跳了起来:
“什么?赵王投降了?”
“还有文武百官……”
说着嬴政便开怀大笑,接连说了几个好。
接着一想,嬴政又不乐意了。
若邯郸已下、赵王已降,这五万兵马就失去了增援意义。
于是嬴政马上就下令:
“令李斯带兵回咸阳。”
“留兵马三千护驾。”
接着一想,嬴政还是不满意。
因为秦军大多为步兵,就算只有三千兵马跟随,行军速度依旧是日行五十里。
而嬴政已等不了了,尤其在这大仇即将得报之时,他只恨没长双翅膀飞到邯郸去血刃仇人。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的旗帜 (七帅) 起点VIP2021-06-03完结192.21万字 1.03万总推荐天宝十年,一个后世宅男穿越到了怛罗斯之战的战场上。他从战场...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